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120节

  曹德明拽过椅子坐上,摁开电脑,等待开机的时间,他整个人就激动的不行了。

  刚才他听到消息时,那是不敢相信,毕竟立功又不是大白菜,哪能说弄就能弄来啊。

  新兵去了部队,又是三等功,又是二等功,老曹都不用去部队那边打听。

  光是想想就知道,这种兵,肯定会受到重点关注。

  相对于部队里面的政策,曹德明可是相当清楚啊。

  这两年部队一直在转型,想要打造出适应新时代的部队。

  连带着,针对干部的培养,也开始更看重文化水平。

  从今年士官军衔制改动,包括1994年取消转志愿兵政策,加上今年又取消志愿兵转军官的政策。

  无一不是在预示着,部队开始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

  陈默的底子,曹德明也清楚。

  这可是高中生啊,有这个先天条件在,说不定能赶上这次的机会。

  二等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陈默若是真能在部队闯出点名声。

  也算是为老家的人,开出了一条路啊。

  曹德明脑子还挺好使,就这么一回功夫,他也开始计划着去一高一趟。

  把陈默的中途辍学,改成高中毕业,这种事本身也不难,并且也符合政策。

  其实高二就没什么新课程了,有特殊情况,照样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何况是高三,已经读了半学期。

  当初武装部只是带人去开证明,方便转档案。

  又不是删除学校的信息,父县的孩子有出息了,曹德明肯定惦记啊。

  等电脑打开。

  老曹看到市里军分区,转过来的邮件内容时,绕是他多少有点心理准备。

  可看到陈默立二等功的前因后果时。

  依旧无法避免的,愣在当场。

第103章 紧急筹备,这场面能整多大整多大

  军分区转过来的邮件内容,基本和霍林山写得报送材料,内容一致。

  只是中间,略过了一些具体查获的数量,主要以表彰,夸奖立功人员为主。

  这也是出于,避免地方同志在送功过程中,泄露太多,引起立功家属不安方面的考量。

  可抓间谍,和对方两人搏斗,还动刀的情况。

  同样是曹德明事先怎么也没想到的啊。

  “这小子这么能折腾?”

  “连抓间谍这种事都能碰上?”

  老曹坐在电脑前,他怔怔的从口袋掏出烟,烟都叼嘴里半天了,愣是想不起来点火。

  过了好一会。

  他才起身将烟重新夹到耳朵上,挪到政委的办公位置上,抓起跟前的座机,伸手摁下一串号码。

  “喂?我曹德明。”

  “你们电视台今天有值班的吗?送功,特么的我能干什么,二等功,狮桥的一个年轻人在部队立了二等功,可能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你们准备一下,等我通知。”

  联系过父县电视台后,曹德明整个人还是处在懵懵的状态中。

  豫省和隔壁的善东,确实是兵源大省。

  但问题是,父县只是一个小县城啊。

  全国一千多个县,几百万军人均分下来,抛开有些地方名额多,参军比较积极的情况。

  平均一个县也就一两千人在部队服役。

  而父县目前在役人数,还达不到这个平均数,老曹自从转到地方上,负责这边的征兵工作,也有几年了。

  三等功他倒是接到过几次,可二等功,这还是头一回呢。

  这是大事啊。

  孩子在部队拼命,又是立功又是受表彰的,作为老家武装部部长,自己不能没点表示。

  老曹一边压抑着自己的震撼。一边给自己打气。

  电话刚挂断没多大一会。

  曹德明又抓起话筒,重新播了一组数字,这回,他没在椅子上坐着,而是站起身。

  等电话那头接通,老曹脸上立马挂上了笑意:“喂?赵书记嘛?”

  “哈哈,我曹德明啊,这不是咱们狮桥镇有个孩子在部队当兵,去年年底那一批,刚去就立了二等功,前段时间还立了个三等功。”

  “是啊,那肯定是大好事啊,军区那边都夸了,说咱们这的小同志特别积极,训练也积极,平时团结同志,表现非常好。”

  “因为咱们这的小同志立功,还给他们连里的连长,指导员都带去了几个三等功。”

  “哈哈,行,行,我来通知双拥办,那排场不能小,是,是,电视台,报社我等下就通知。”

  “送功,这边正在筹备安排,可能是今天,最迟也是明天,是,肯定会和家属提前沟通,诶,好,您忙。”

  “我会一直盯着。”

  这次的电话挂断后。

  曹德明可算是想起来,把耳朵上夹的香烟,取下来,重新塞进嘴里。

  点燃香烟的功夫,又给市里双拥办打过去电话,得知人家那边消息比他知道的还早。

  老曹又把电话打给父城日报,让他们也安排人过来。

  电话刚挂断,他又给县里的民政部门,父县一高全都撂了电话。

  不管咋说,陈默刚从学校离开还没多久呢。

  抛开寒假,更是没几天,学校必须要到位啊。

  曹德明自从来到地方后,他还是第一次送二等功,那场面可不得整大点。

  尤其是通知的部门越多,立功奖金的数额也就越高。

  毕竟,你人都来了,自己这边的孩子这么有出息。

  你不得多少出点?

  一直到打了一圈,实在想不起来该通知谁时,老曹才罢休。

  也就是情况不允许,也不符合规矩,要不然他非要把土地的,市场管理的,工商的,全都呼一遍才行。

  曹德明起身正准备看看暖瓶中,有没有茶水,弄两口,缓解下心情时。

  外面,突然传来“咚咚咚”的上楼声,军事科王明明,也就是以前开车去陈默家接人的那名干事,火急火燎的跑到办公室。

  “部长,我听政委说陈默又立功了?”

  “还是二等功?”

  王明明双眼冒光,言语急切。

  他就是从一线单位调到后方的,当时陈默去军营时,他还寻思着,这小子当个兵这么高调。

  又是写信,又是辍学,搞得连部队里面都关注他了,真的到那后,肯定会受到特殊照顾。

  没成想,这特殊照顾有没有,他不清楚。

  可这立功的消息,却像是不要钱似的往外冒,特么的,那可是二等功啊。

  王明明以前连想想,都得小心翼翼的。

  毕竟,军营里想立二等功,那条件罗列出来,一个比一个苛刻,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去碰的。

  “看你那点出息。”曹德明想板着脸,可奈何自己的笑意也压不下去,他只得点点头道:“嗯,我跟你说这次陈默立功的动静不小。”

  “不光他立了,连带着直属的连长,指导员,班长和副班长,全都授予三等功。”

  “哎呀,你说这小子,我怎么就没发现,他还是个福将呢?”

  “那陈默肯定能提干。”王明明龇牙笑道:“能让直属连长,指导员跟着立功,那以后在连里,谁能跟他抢名额啊。”

  “估计就是上面随便给几个优秀士兵的名额,也得安到陈默头上。”

  “部长,政委说这次要送功,咱们这怎么整?”

  “等着看市里怎么说吧。”曹德明摆了摆手:“政委知道消息比较早,估计牌匾都快做好了。”

  “你去做条幅,再多安排一些慰问品,提前去陈默家说一声,协商下送功的事。”

  “我估计市里会在今天把事情敲定,还有县里的鼓队,你也去跑一趟,尽快把筹备的事给落实到位。”

  “鞭炮多准备点。”

  “对了,要是去陈默家了,先去村长家说一声,就说电视台,父县日报,包括民政部门,我估摸着赵书记也会过去。”

  “这种事,一定要提前通知到位,别马虎了。”

  “是,部长。”

  王明明挺了挺身板,声音洪亮的回应道。

  瞧着架势,比起老曹都激动。

  因为无论是送功,还是送喜报,对于他们武装部来说,都是大喜事。

  王明明最喜欢干这种事情,主要是自豪啊,走到哪都是笑脸相迎,相比较平时的征兵宣传来说。

  送功是最体面的活了。

  趁着王明明下楼,曹德明在办公室又抽了根烟,捋捋没有别的地方忘记后。

  这才打开抽屉,抓一把干茶叶,塞嘴里嚼着下楼。

  虽说过年期间喝点酒无可厚非,但毕竟要迎接市里来人,这张口闭口的一嘴酒味可不好。

  来到楼下。

  还没等他走到武装部门口呢。

  政委董国强迎面就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的冲过来,瞅了老曹一眼直接骂道:“你狗日的怎么还不换衣服?”

  “赶紧的啊,军分区国防动员处,政治工作处,保障处的人都来了,眼瞅都到门口了,你就穿这一身?”

  “呀!!忘了忘了,忙懵圈了都。”

  曹德明抬手拍拍额头,急忙返回楼上,他的军装在办公室就有。

  上楼的功夫。

首节 上一节 120/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