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自己。”
第264章 送君千里
听到这话,九阙原本已经止住的眼泪瞬间控制不住飙了出来,林重山手足无措的给她擦眼泪,旁边原本满心伤感的尉迟将军看到林重山这个样子,顿时哈哈大笑。
或许是因为喝下去的那些酒,又或许是他想说这些话很久了。
“我可太久都没看到你这么手足无措的样子。这要是让那些被你追的上蹿下跳的草原蛮子看见,估计眼珠子都该掉一地了!哎呦!你竟然打我?!好呀!这可是以下犯上,你得挨板子的!”
“似乎是大将军自己所言,今夜不论职位上下,大家都是一般兄弟姐妹。给自己家兄弟一拳头,哪里算得上是以下犯上。大将军若是不服,尽可以打回来,卑职奉陪就是。”
“你!”
这话堵的尉迟大将军哑口无言,末了只能放弃,狠狠的拍了拍九阙的肩膀。
“九阙,要是受委屈了,就别在京城那个破地方待。到咱们北境来,只要有我一口吃的,绝对饿不着你。”
这算是极重的承诺了。九阙重重点头,她知道此刻站在这里的不仅仅是北疆军的大将军和娘子军的统领,更是自己的舅舅和林姨。这份情感实在弥足珍贵。
好好跟这两位长辈说了会儿话,目光瞥到坐在尉迟大将军旁边的崔军师,两人交换了个你知我知的眼神。北疆军中大多都是战场上活跃的不得了的人才,换句话说,就是身体强壮,但脑子不太行。她在这里办的那些厂子还有其他已经交代好的计划,除了崔军师之外,还真没有别个可以托付。
崔文赫也知道这个理,因此早就跟九阙有过好几次沟通交流,势必做到即便九阙离开,也能把她留下来的这些产业发扬光大。到时候若是能盈利,还得把银子给九阙送去呢,就算这孩子说过很多次是为了北疆军才开办的这些厂子,可话是这么说,事情却不能这么算啊。
秋风微凉,天空中的明月越来越圆,洒下的银晖公平的覆盖整片土地。无论世事多么无常,人间沧海桑田,这轮亘古不变的明月,总是能寄托人们的情思……
第二日一大早,九阙掀开帘子就看到早已准备妥当的林重山等人。
“你来的时候是我把你接来,回去总要把你送到更安全的地方。放心,这方圆数百里的盗贼马匪我已经全部犁了一遍,保管他们没有胆子跟北疆军对着干。”
不过即便如此,林重山也已经决定要把这孩子往南再送一送,多送一送。毕竟这次分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就这样,九阙来的时候带了将近上万的运良军,回去的时候轻车简从,但还跟了三千娘子军。
对此,路上那些侥幸还留存的马匪贼子:……
就这种配置,他们又不是眼瞎,怎么敢找那位鼎鼎有名的应大人的麻烦?只恨自己藏的不够隐蔽,万一被发现,误认为对那位应大人有不轨之心,他们还活不活了?没见隔壁那些大山头上的贼窝都已经被一锅端了吗?
就连暗地里悄悄观察的人也歇了心思。应九阙身边带着的不是两百人,两千人,那是整整两万人啊!就这种配置,他们怎么可能找得到机会下手?就算事先埋伏,也得准备比两万人还多的队伍吧?毕竟不管是运粮军还是娘子军,那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可那么多人往哪儿藏呢?更别说娘子军在边疆已久,勘测手段那叫一个先进丰富,还没等到跟前呢,就被人家发现了,到时候几个冲刺下来,他们焉有命在?
在路上下手不划算,当真不划算,还是等应九阙到了京城之后再说吧。
总而言之,这一路上九阙走的还算顺利。送了五百里之后,林重山实在不能再继续往前,只能依依不舍的停在原处,看着九阙离开。
九阙的车队已经走出去老远,回头看的时候发现林重山依旧在马上沉默的看着自己。她不是一个喜欢哭的人,可在北疆军营里总是时不时就控制不住要落泪。
忍不住让马车停下,冲出去站在马背上冲着远方大力挥手。
“林姨,别送了!回去吧!我这就离开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清风啊,总是平白无故惹人愁。但在这一刻,愿你能把我的声音送到故人耳畔,让她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伤感,因为我很快就能回来。
不知道林重山有没有听到,但她确实对这边挥了挥手,示意九阙离开。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九阙不可能一直待在原地,收回眼泪,重新钻入马车,示意车队继续前行。
她总会回来的。
十日后。
勤政殿里,景泰帝翻了翻面前摆着的奏折,发现尽是一些无病呻吟之事,烦躁的将它们扔到地上,揉了揉额角。
这些时日,头总会无缘无故的疼,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让他不要太过劳心伤神,多休息休息。这完全是句废话!这种时候他要是能安下心来休息就奇了怪了。
“老四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九福连忙回答。
“回陛下,四殿下一直待在自己府中,除了每日上衙,很少出来。”
“没跟朝臣有所联系吗?”
“这……”
“嗯?有话就说。”
“朝臣们倒是常往四殿下府中送帖子,不过四殿下很少出来应酬。”
“……他现在是朕唯一活着的儿子。文武百官想要跟他搞好关系再正常不过,不过这孩子怎么如此胆小?既然想要那个位置,就得自己努力争取才是,如今他三个哥哥都死了,就剩他一个还活着,有必要隐藏自己的野心吗?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多联络感情呢!”
这话景泰帝可以说,九福是万万不敢回应的,因此只是憨憨的笑。
景泰帝觉得有些无趣,也不知自己这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争气,现在就剩老四了,还是个胆小鬼。哎,偏偏他们还都不争气的很,连个孙男弟女都没留下。难道他这一家子都是绝后的命?
第265章 不孝子
这话景泰帝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命不好啊。感慨了一会儿自己的绝后命,景泰帝已经开始琢磨着给老实巴交的四儿子找几个好生养的侍妾,最起码也得有个后啊。嗯,从几个老伙计孀居在家的闺女里找吧。别说什么再嫁之身年纪大些啥的,至少人家生养过,姑娘们身子是没问题的,要是这都生不出孩子来,只能说明是老四身子骨也不成啊。
“娘子军的统领,那个叫林重山的,现下也没有生子,唉,你说人家怎么就那么看得开呢?还有那个尉迟,还真把自己当孩子了,这么大年纪了,连个侍妾都没有,真当自己是孤家寡人了?”
九福无言。他是个没根的人,还不比人家林重山尉迟将军呢,对此没有发言权。
“你说那孩子怎么还没到?应该快了吧?路上也不知道有没有遇到危险。唉,这孩子就是太过谨慎,让林重山把她送到京城也行啊,偏偏那么小心,万一路上遇见个不长眼的劫匪,伤到了怎么办?”
九福都不好意思听了,陛下对应大人比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好,怪不得连自己都怀疑应九阙是不是陛下的孩子了。
感慨了片刻之后,似乎是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景泰帝一边翻奏折,一边问九福。
“近日京中可有什么趣闻?”
“这个……”
九福突然想起京中闹得沸沸扬扬的事,犹豫一下,还是说了。
“听说左日宁国公夫人得了急病,还挺严重,大半个京城的大夫都过去了,今日一早,宁世子请了刘太医去看诊,现下还没个结论,不知好转没有。”
“还跟我耍心眼子?赶紧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要只是单纯的急病,值得九福说这一嘴?
九福连忙拍了拍自己的脸,笑盈盈的赔罪。
“都是奴才自作聪明了。陛下慧眼识珠……听说,宁国公夫人,是中毒了。”
“当真?”
景泰帝原本闲适的状态荡然无存,缓缓坐直了身子。堂堂国公夫人,一品诰命,竟会在自己家中中毒?国法何在?
“现下呢?人怎么样?”
“听说是还活着,只不过,情况不太好……刘太医擅长养生妇人之症,这中毒怕是……”
景泰帝摆了摆手。
“让卢院判过去。务必把人救过来!”
“是。”
九福当即应下,然后急匆匆的出去了。卢院判可是陛下的专属太医,陛下将他派出去,这国公夫人的命,怕是保住了。他可是听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多着呢,别的不说,既然昨日就已经中毒,为何不在第一时间请宫中擅长的太医,还得拖到现在?
这大家族的弯弯绕绕可多着呢!
不过如今既然陛下已经下旨让卢院判去看诊,宁国公夫人就必须得活着!
卢院判本来就知道宁国公府的事儿不好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不好说。他到了之后,竟看到了被禁锢自由不得走开的刘太医!大伙儿同在太医院为官,同僚之间嘛,本就相熟,但是没想到,刘太医竟会被控制住。
当即,卢院判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他看一眼旁边大汗淋漓的管家,又看看眼中带着些许委屈的刘太医,最后再看看旁边脸色僵硬的老宁国公夫人,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
“宁国公府中,倒是好生热闹。”
宁国公世子一脸担忧,脸色惨白,这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是一味地道歉,并且请卢院判能尽快给他夫人诊治。
至于在他旁边的宁国公,老宁国公夫妇,面色就有些怪异了。老宁国公夫人这会儿赔着笑脸,似乎是好奇,又似乎是嗔怪。
“这,这本是家宅内院的私事儿,没想到竟会惊动陛下,实在是不该。不过卢院判放心,我的儿媳妇,福大命大,经过刘太医的诊治,如今已是好了许多了。”
“我哪里诊治了?从来到现在,也只是给国公夫人扎了几针而已,我写的那些药方都拿下去多长时间了,药竟然还没煎好!老宁国公,老夫人,宁国公,世子,若是诸位不想让诊治,大可以不请我来。你说我这来了这么长时间,却无法对宁国公夫人进行诊治,若是她当真……”
太医也是要名声的好不?满京城这么多达官贵人名门贵族,自己要是出来溜达一圈儿没治好人,日后还有谁会请自己看病?太医若是只待在太医院用那点儿俸禄,估计要穷死。
不过刘太医不太通人情世故,这会儿怎么能直白的说出来呢?还在人家的府里头,就算说出来也没外人听见,谁会信呢?最后就算宁国公夫人死了,外人也只会说是刘太医诊治不力,而不会说是宁国公府不愿意让英国公夫人接受诊治。
都说这大宅院里头隐私多的很,卢院判在宫中任职,备受陛下信任,这种事儿见得多了,自然不会感到奇怪。
因此这会儿他拽了拽刘太医的衣袖,淡定自若。
“陛下命我来给国公夫人诊治,还请诸位先让一让,若是耽搁了病情,也不好给陛下交代。”
老宁国公夫妇和宁国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但并没有加以制止,倒是宁世子,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卢院判,我母亲是昨天中午喝了半口粥之后突然口吐鲜血,那碗粥我留了下来,还请院判仔细辨认一下我母亲到底中了什么毒,该如何诊治。”
闻言,刘太医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宁世子。不是说宁国公夫人喝的那半碗粥已经被不知情的下人处理了嘛,就连他也只是从国公夫人嘴里抠出来一星半点儿,勉强辨认出来是中了剧毒。这会儿怎么又保留下来了?此刻震惊的不止是刘太医,还有旁边的老宁国公夫妇和宁国公。
宁国公更是震怒。
“混账东西!方才刘太医为你母亲诊治的时候,为何不把这重要的物证拿出来?若是耽误了你母亲的病情,你担待得起吗?不孝子!”
这个年代孝道还是很重要的,这一句不孝的帽子扣下来,足以毁了宁世子后半辈子的名声。
第266章 醒了
然而宁国公即便知道也还是当着外人的面说了出来,也不知该说他是救妻心切还是故意的。倒是宁世子,将重要的证物从怀中掏出。他竟是把那剩下的半碗粥装进瓷瓶里揣到怀中,怪不得没人发现。
这会儿宁世子的表情也相当冷漠寡淡,在卢院判查验那瓶粥的时候,冷漠开口。
“父亲还是先别急着责备儿子,母亲喝的那碗粥可是祖母派身边的得力嬷嬷送过来的。母亲因为身子不太爽利,仅仅喝了半口就口吐鲜血,昏迷过去,至今未醒,儿子倒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养生粥能把人补成这个样子!”
“你?!你这个不孝子!非得闹得满城皆知才行吗?还有,你这是在怀疑你的亲祖母啊!你祖母难道对你不好吗?”
宁国公看上去简直快要气晕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平日里乖巧到甚至有些木讷的儿子竟然会说这样的话,而且还是当着卢院判刘太医甚至还有宫中派来的太监侍卫的面。这不是明摆着要把他们家里发生的事儿告诉陛下吗?
他这会儿恨不得上去拽宁世子的衣袖,捂住他的嘴让他别说了。懂不懂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这样想着,他还偷偷摸摸的看了一眼卢院判。
好在卢院判根本不在意他们家里这点儿官司,自顾自查看宁国公夫人的脉象,片刻后神色凝重的收回手,先是给宁国公夫人塞了颗解毒丸,转身看了看刘太医写的方子,然后在其中增添几笔,就让人去熬药了。
这会儿宁国公连忙迎上来,面带微笑。
“辛苦卢院判了,您这边儿请片面已经摆下宴席,还请您在这里略进一些再回去吧。”
这很显然不会是普通的吃饭,想来宁国公早就备好了厚重的礼物,想要封他的嘴呢。
其实卢院判也很理解宁国公的做法,毕竟他们这些勋贵人家有什么事儿恨不得捂烂在自家院子里,怎么敢摆在外面儿让众人笑谈?更何况还让陛下知道,丢人都丢死了。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会顺着宁国公的意思来,可今天他可是奉了陛下的命前来诊治宁国公夫人,恐怕是不能遂宁国公的意了。他甚至不准备离开,刚才出去的那两个小太监手脚麻利的搬进来一套熬药的小锅炉以及配好的药材。卢院判准备就在这个屋子里给宁国公夫人熬药,免得再生事端,要知道这些大户人家污糟事情多的很,那能动手脚的地方可多的是,还不如自己从头到尾都紧盯着。
“卢院判,所以我母亲是中的那碗粥中之毒吗?”
卢院判点了点头。
见卢院判这般模样,宁国公知道这事儿是难以善了了,盛怒之下的他转身就给了宁世子一个大大的耳光。
“你这逆子!是要把家里的爵位都给作没了才心甘吗?全天下只有你孝顺不成?!非得闹得人尽皆知!”
这个耳光可不轻,宁世子的脸当即就青肿起来。他侧过头,嘴角渗出一丝血迹。
“父亲,躺在床上的,是你结发几十年的妻子。就算你们夫妻二人平日里感情不深,但好歹也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难道连一丝情意也无吗?母亲不是生病,她是中毒!那毒药药性如此猛烈,她只是沾唇半口就昏迷至今,其中何等凶险,难道父亲你不知吗?”
“我,这不是你该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