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北疆发现了大片露天煤矿。那东西储存量大,易开采,而且耐烧。我临从北疆出发的时候已经请尉迟将军他们帮忙开采,如今运输队应该快到京城。等父皇允许之后,全国各地都可以采买煤炭。不过还是要让书院和工部众人互相讨论,弄出更方便的煤饼,总要价格低廉还好用。”
淳于霜听的连连点头,只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心中觉得古怪。
怎么听着九阙这话好像知道煤炭怎么弄成更好用的煤饼?仔细想想,之前许多事情九阙好像都能提前知道,就比如那些远远超出众人想象的霹雳弹。那些威力巨大的东西,工部之人别说造出来了,连这个想法都没有。
难道真跟百姓们私底下传的那样,九阙是天赐祥瑞?
“怎么了?你在想什么?看起来心不在焉的。是哪里有错漏吗?”
淳于霜一抬头就看到九阙略显担忧的脸,连忙甩了甩头,将脑海中那些有的没的甩出去。
“没有,我只是在想上天真是庇佑大景。钦天监的人前段时间可是说了,今年的冬天要比往年持续的时间要长许多,而且更寒冷,偏偏在此之前咱们发现了煤矿,这不是天佑大景吗?我发现你还真有点子玄学在身上,如果没有殿下,咱们还真发现不了那些煤矿。怪不得民间都说你天赐祥瑞呢。哎,你说百姓们会不会给你立生祠啊?我觉得很有可能。”
“什么东西?怎么还扯到立生祠上了?我还活着呢。”
九阙简直哭笑不得,而且她做这些事儿也不是为了百姓的爱戴。只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她曾经跟人有过约定,要将天下百姓放在眼里,纳入心中。而且她前世今生所受的教育都不能让她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受苦,自己有办法却无所作为。她当然很喜欢躺平,也不愿意做劳心劳力的事儿。可这也分时候啊。大景如今分明急切需要一份飞速发展的基石,她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我只希望他们能活的更好,活的更像个人,这些年他们已经够累了。天下绝经不起下一次战乱,就让乱世在我们有生之年彻底结束,给后来人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这就是你被百姓们立生祠的原因啊!”
不管是哪个王公贵族,都是愿意将更多的金银财宝揽进自家的库房里,哪怕放烂了也不愿意分给天下百姓,可九阙是真心实意想让天下之人都能吃饱穿暖,过上太平盛世的日子。所以就算被百姓立生祠,也是她应得的。
第418章 忙碌的冬日
马车里的对话并没有给九阙留下太多的印象,她转头就投入到了对京城以及京城周遭大约200里内的百姓家庭排查中。好在那些昭研书院的学子当真给力,哪怕被下放到民间,他们也并不曾抱怨,反而吃苦耐劳,相当任劳任怨。
虽说景泰帝一心想将大景打造成太平盛世,天朝上国,可毕竟这个皇朝建立起来才近十四年,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休养生息。而且这些年各个地方的官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景泰帝已经竭尽全力给他们换血。可世家大族绵延数百年,留下来的资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打破的,哪怕将原先的臣子换下,也有与他们有利益关系的人顶上。谁让之前景泰帝找不到愿意真心实意为国家效力并且有真才实学的人?
毕竟治理天下至少得会读书写字,而在前朝年间,读书这项权益被死死的禁锢在上层人士之间,底层百姓别说读书了,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因此,很难找到能帮得上忙的人才。其实大景朝已经有科举选士制度,可是这项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才绝大多数还是世家大族之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笔墨纸砚太过昂贵,因此在研究农具的同时,书院众人也和黄良木及工部联合起来研究更便宜且能大量生产的纸张。
当然了,九阙之前就已经说过,只有大量白纸还是不够的,必须得有足够便宜的教化用书。如此这般,沿用之前的雕版印刷就不行了,必须得用更灵活方便的活字印刷。九阙干脆给了他们一个大致方向。有了这个方向就能节省大量时间,短短半个月,他们就已经将十分灵活好用的活字印刷术鼓捣出来,并且付诸行动。
用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第一本书,是《论语》。
九阙找了个时间将它献给景泰帝,景泰帝小心翼翼的抚摸着深蓝色的书皮。在此之前九阙已经跟他普及过活字印刷术的便捷,以及带来的作用。因此景泰帝几乎是用一种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这本书,他幼时家贫,别说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了,连看一眼上面的字都是奢望。虽说在带兵打仗造反的路上,以及这十几年的帝王生涯,让景泰帝得到了最高层次的教育,可他依旧在为年少时那个只能看着学堂方向羡慕的孩子叹惋。
若是能让更多像他当初那样的孩子读书写字,直接改变阶层,生活的更好,他愿意付出代价。
“九阙啊,我要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替全天下的贫困学子谢谢你,是你,让他们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可能。”
这两样东西的出现不仅仅有以上这些作用,更能帮助皇帝真正选拔出这个国家的人才。难道那些所谓的大才只能出现在世家大族王公官宦家中吗?当然不可能,平民百姓之中,也有这样的人才。只是很可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没有读书识字明理的机会。
如今,他能够遴选的,是真正的天下之才!
九阙对书院的研究成果和速度也相当满意,这会儿自然要为他们请功。景泰帝也相当大方,干脆给了他们正经的官职,也堵了朝中的悠悠众口。想起昨日那些冥顽不化的臣子们或明或暗的嘲讽,景泰帝就忍不住想笑。
这些人真是足够愚蠢,时代的浪潮要起来了,他们还固守着以前的那点儿荣光,像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拍死在河滩上。
转眼看看九阙,这才是良才美玉呢。
“你只管放开手去做,有我给你兜底,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多谢父皇。”
有景泰帝撑腰,九阙自然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起来。新年转瞬即逝,这个冬天,大景极少有人被冻饿致死。所有的府县都有朝廷派去的官员,这些官员男女老少都有。就是为了探查每个村落里的百姓是否得到了朝廷研发送下来的煤饼煤炉。
且县城乡镇村落里超过60岁的老人家中都会附赠一个火炕。盘火炕的人事先接受过官府的培训。这些人都是普通的农户或者匠人,他们本以为在这漫长的冬季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活,没想到在这寒冬腊月里,官府还能给他们找到活计,能赚些银子,哪怕是受些冻,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外面大雪飘飞,白雪皑皑。天气冷的河面都结了厚厚的,足够车马通过的冰。
徐家村里,王大石家中。
往年这个时候,一家子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时刻担心房梁会不会被雪压塌,家人会不会被冻死,柴火是不是又不够烧了。可是今年,火炕的灶洞里熊熊燃烧着火焰,里面是官府发放的煤饼。他们家足够节俭,因此官府发放的还没用完,此刻正在不断燃烧,给这间简陋的屋子提供热量。
王大石的妻子儿女这会儿在屋中做绣活的做绣活,打闹的打闹,一派和乐,与外面冰天雪地的世界完全不同。
苏秀理了理竹框中的针线,今年足够暖和,就算不断做绣活,手也不会冻的发痒红肿。她一边笑看儿女们玩闹,一边时不时看向屋外那条小路。不知过了多久,她突然腾的一声站起来,穿上厚厚的大衣上去开门,一对儿女乖巧的等在屋里,不多时,父母就一起扶持着进来了。
“今儿个这么大的雪,回来了就别再出去做活了,路上那么多雪,走着也滑,万一摔倒怎么办?”
“哪有那么倒霉?咱们村的男人们一起去干活,一路上都互相照看着呢。别说这个了,给你看看我这大半个月来的工钱。”
王大师一边说一边掏出来个簇新的荷包,将里面叮当作响的铜钱倒在桌子上,顿时鼓起来个不小的包。
“怎么这么多?!”
苏秀连忙上前翻看。这大半个月的工钱竟比得上之前半年的了!丈夫出去盘炕竟能赚这么多吗?而且官府竟然也没拖欠工钱?这可真是难得!
“这都要多谢陛下和亲王殿下的仁慈。如果不是他们,我干大半辈子泥瓦活了,都没见过火炕这么好的东西,瞧瞧,这屋里多暖和啊!”
第419章 初见成效
“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以前咱们哪儿能赚这么多钱呢?你说等咱们攒够了钱,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学堂里去读书识字可好?”
苏秀一直都是个有主意的女人,这会儿盘算着家里的银钱,已经决定好接下来要做什么,但还得跟自家男人商量一下。不过她知道自家男人不会拒绝的。果然,下一刻就听到了王大石赞同的声音。
“刚想跟你说呢,咱们村长把他家的三个小孙女都送进学堂里去了。现在每天乐呵呵的,这要是放在一年前,哪儿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村长一家这么多年都为没能生出个孙子发愁的不得了,每每见面都是愁眉苦脸的,村长也当的没滋没味儿,可现在怎么说呢,他每天都笑眯眯的。现在也不说什么孙女儿没什么用不能顶立门户的话了。瞧瞧皇帝老爷,倒是生了四个儿子,可没一个顶用的呀,如今咱们宸亲王殿下横空出世,文治武功那是一顶一的好,这样一个女儿不是顶得上四个儿子吗?”
“咱们家小花也得去。小花聪明伶俐,我瞧着比狗蛋儿厉害的多,说不定以后也能当个女官儿,让她老子娘也跟着享享福。”
“哪有你这么说自家孩子的,当然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出众啊!”
苏秀对两个孩子一向一视同仁。怀着他们的时候,因为是龙凤胎,她确实吃了不少苦。不过这又不是两个孩子故意的,因此她一向慈爱。现在家里有条件了,自然是要把两个孩子都送进学堂里。以前还担心小花的身子骨比不上弟弟强壮。别的不说,以后成亲生子就是一大难。可如今女子也能当官,这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谁说女子就一定得成亲生子呢?朝中那位淳于大人如今也算声名鹊起,她就没有成亲,可人家的成就难道比成亲的低吗?
反正这夫妇两个是已经打定主意把家里的小子丫头都送进学堂里,反正现在去学堂读书束脩也不高。更何况他们如今赚的更多了,那些笔墨纸砚什么的价格还比不上以前的一半,虽说不知道朝廷为何会如此大发慈悲,可他们都由衷的感谢。
这要是放在以前,像他们这等贫苦百姓,哪儿有机会把孩子送进学堂里读书呢?就算是七八岁大点儿的孩子也已经成为家里半个劳动力,得为家里干活做事。
两个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可聪明的很,这会儿从父母口中听说这件事儿,也高兴的不得了,前几日他们看到村长爷爷家里的三个姐姐都去上学堂,还羡慕呢,没想到父母现在就准备把他们送去。至于冬日里冷不冷,这问题根本不需要操心,连他们家里都能有足够的煤饼来烧火取暖,学堂里边儿更是有朝廷免费发的煤饼火炉。那些去上学堂的孩子们,哪怕是为了冬日里能过的暖和一些都会愿意去上学。
一家四口和和乐乐的聚在一起商量小家庭今后的方向。只是说到最后,众人还是忍不住将话题的重心放在他们的宸亲王身上。
“听说这煤炭还是宸亲王殿下发现的,也不知亲王殿下怎么这么厉害。大家都说亲王殿下是上天赐给大景的祥瑞,正是因为有她,咱们才能打败草原,现在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不过咱们住在皇城脚下还是有优势的。听说这些煤炭火炉只有试点才会免费发放,说是如果咱们用着好了才能普及全国。”
大家很是为自己能生活在皇城根下,享受到第一批福利感到高兴。
当然了,他们更高兴的是正是因为离京城不远,所以他们才能偶尔瞻仰到亲王殿下的容颜。
话说那位亲王殿下当真是随意自然的很,虽然身居高位,如今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能身上却没有上位者惯有的盛气凌人,反而亲和接地气的很。
说到这里王大石可就不困了,他之前有一次进城坐活,偶然遇到了骑马出行的亲王殿下,至今仍然拿出来说嘴,说不定等到他七老八十了,依旧会将这件事儿拿出来说给自己的子孙后辈,光荣的很呢!
像这样的小家庭,京城附近还有很多。他们在使用了煤饼火炉之后都给予了强烈的积极回馈,并且十分乐意掏钱购买,毕竟他们这个冬日也能找到活计,赚的不少。
将手中的报告仔细翻阅过后,九阙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管什么时候,百姓们手里得有钱才愿意掏出来购买物品,有了购买就有贩卖,如此良性循环,才能刺激经济大肆增长。
大景建国如今也将近十四年了,虽然说大多数人都不用再饱受战乱之苦,可他们的生活却依旧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手里没钱。也是,老老实实在地里干活以求温饱的百姓手里哪儿会有许多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这辈子都没见过金子,连银两也很少能拥有。
所以他们对非必需品的购买欲望不高,甚至几乎没有。就连必需品也是实在不能再用了才会购买。只要吃饱穿暖,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如此这般大景的经济什么时候才会恢复,甚至更上一层楼?
这个冬日,九阙与朝颜的书院学子先生,淳于等愿意效力的官员,甚至还有从民间招揽而来的人才,可算是耗费了不少精力,才勉强有了一点收获。如今看着这硕果累累的报表,九阙心中怎会不高兴?
不仅是她,开年过后第一次上朝,文武百官就遭受了接连暴击,原本以为宸瑞亲王没有他们的帮助掀不起什么浪花,没想到人家闷不吭声做大事。不过短短一个冬日竟然鼓捣出来这么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竟然还是有用的。虽说初见成效,可这才花了多长时间呀?这不正是证明了他们此前那一套根本没用吗?
“诸位卿家认为宸瑞亲王所为是否有可取之处?”
这要是没有可取之处,他们此前是在做什么?无用功吗?大伙儿这下也回过未来,陛下根本不需要他们赞同,陛下只想听到他们对宸瑞亲王的赞赏。
第420章 拒绝
这下他们还反对什么呢?干脆献上热烈的掌声吧。
于是大伙儿异口同声的对宸睿亲王进行恭维,那些溢美之词让九阙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不过景泰帝也听到这些,却高兴的很。瞧瞧,这就是他的闺女,出众的很,此前在那四个蠢儿子身上,他可从未体会过这种为人父的骄傲自豪之情。
以往只能听着亲近大臣对家中子女隐晦的炫耀,如今他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炫耀自己的孩子了,这样他怎能不高兴?更何况九阙弄出来的这些事儿虽然从未听过,格外新奇,但却非常有用。
在此之前,景泰帝一直苦恼于找不到能总揽大景朝政的人才,现在他找到了。
就在君臣一片和乐的时候,偏偏有人看不透形势,非得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一些让景泰帝不高兴的话。
“陛下,亲王殿下实在有大才。殿下已近二十,可还未有夫婿,为江山计,还请陛下早日为殿下择婿。”
这样的话题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提起了,但景泰帝却觉得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刺耳。好家伙,九阙这孩子才刚在政治场上展露自己的手腕,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想要来摘桃子了吗?
也是,一个手腕了得并且深得皇帝信任的公主,若是能诞下他们家的血脉,别的不说,一个爵位是稳拿的。以往景泰帝也没觉得这些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对,甚至为九阙这么受欢迎感到高兴,可现在他怎么想怎么觉得这些人的想法不单纯。
这些人家中的年轻子弟是真的喜欢九阙吗?不见得,他们恐怕只是想借助九阙获得更高的权利,更大的利益。景泰帝不想见到这样的场景,或许是他真的年纪大了,他不想见到一心为国为民的九阙身边环绕着的的都是想从她身上啃下一块肉的人,哪怕是子女,也是那些人天生用来威胁九阙的工具。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知九阙愿不愿意找一个心意相通的丈夫。毕竟这世道绝大多数女子都希望能寻一个得意郎君,夫妻举案齐眉,共同孕育子嗣的。
这么一来景泰帝就投鼠忌器了,他只能看向九阙,想听听她的意见。
“九阙,你想找丈夫吗?若是你现在有意,全天下的年轻郎君都任你挑选!”
此话一出,朝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微不可见的喧闹。不少家中有年轻俊俏郎君的大人们都忍不住看向宸亲王,实在是跟这位联姻能获取的利益太大了,没有一个臣子能抵挡得了这种诱惑。
淳于霜忍不住皱了皱眉,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是希望九阙在没有稳定好自身地位之前不要选择陪伴自己度过一生之人。毕竟掌握天下权柄这件事儿对任何人的诱惑都是巨大的。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诱惑之前保持冷静,更何况一旦有人成为九阙的丈夫,他就天然拥有足够的政治身份,那就是未来孩子的生父,这样的例子,有林炜在前难道还不够吗?
但是作为朋友她又不能不让九阙追求自己的幸福,毕竟虽然它自己决定不婚不育,可不能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万一九阙想过那种子女双全的日子呢?
总不能九阙好不容易走到如今这地步,连选择自己想要的权利都没有吧?这对九阙来说未免太过苛责,本来这条路就很难走,若是能找个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努力,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众目睽睽之下,九阙意外的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多谢陛下美意,只是现如今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天下百姓还没有到真正富裕的时候,儿臣的个人问题就先放在一边吧,等什么时候国泰民安了再来想这件事。”
这句话刚出来,景泰帝还没什么反应,刚刚提出这意见的臣子这倒是等不了了,直接蹦跶起来,就差没有直接指着九阙的脸控诉。
“殿下怎么能这么想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殿下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找个如意郎君,赶紧诞下子嗣,也好让陛下体会天伦之乐。子女绕膝,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按大人的意思,是想让殿下多生育几个子嗣了?”
淳于霜好脸色很不好看,谁不知道女子生育就是在过鬼门关?这男的口口声声为陛下殿下考虑,可说出口的话怎么听着就那么不顺耳呢?
真是让人恶心!
“子女是福,自然越多越好。”
那官员捋了捋胡须,理所当然的点头。
“更何况殿下身份尊贵,本就是天下女子之楷模,若是在这大好年华不赶紧找个如意郎君,以后再想找就难了。而且,女子年纪越大,生育起来也越艰难,微臣这也是一片好心。且殿下所说百姓繁荣之事也不必忧虑,这朝中这么多臣子,难道是摆着好看的吗?大家都很愿意为殿下分忧。”
屁个好心!屁个分忧!
这就差直说让九阙赶紧成亲生子交权,最后多生几个孩子,啦让生育这件事占据她的时间精力,好把手头的事情给别人去做。这不就是明晃晃的摘桃子吗?
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简直叫人恶心!
就连其他确实有这个意思的臣子都忍不住赞叹的看一眼敢于出声的赵大人,简直为其惊叹。这位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了?也不担心被殿下记恨?
殊不知这位赵德大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家中确实有未曾婚假的儿子,而且才华不错,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就是这外貌个头不是很理想。宸亲王本就身材修长,竟是比自己儿子还要高出半个头来。这若是和旁人家的儿子放在一起肯定是比不了,一眼就排除了啊,亲王殿下又不是傻子。而且,女子嘛,本就喜爱好颜色的男子,自家儿子确实不怎么有竞争力。
但尚公主这样的通天之道,难道就眼睁睁的让给别人?
于是赵大人自然而然的想出了个法子。像亲王这样的女子,有这样的成分地位,又有这样的功绩,别的不说,心中肯定是骄傲自得的。要让她看上自己儿子,只有通过言行举止打压,打压的她自我怀疑,自己儿子才能有机会啊!
反正就算不成功,宸亲王为了积攒好名声也不会对他做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要完结啦要完结啦~
就是有一个伏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