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陛下仅剩的四皇子被幽禁起来不知所踪,应九阙是整个皇室之中除了陛下之外品阶最高之人。也是整个朝堂之上地位最高之人,众臣不得不向她跪拜。
这齐刷刷跪拜的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有点儿明显了。就连高高在上的景泰帝都一眼看到了对方,那不正是九阙的亲生父亲,礼部侍郎林炜吗?
堂堂礼部侍郎,竟然在大殿之上失仪,实在是有失体统。还有,不就是对着自己看不上的女儿跪拜吗?品阶比九阙低,这不是理所当然?真是没一点儿君子之风。怪不得九阙不喜欢他,这人可有一点儿当父亲的样子?
失魂落魄的林炜明显感觉有人在看自己,抬头一看,竟然是陛下,立即跪趴下去,那叫一个狼狈。尤其是身边还有同僚们挪揄的眼神,前方还有那个本来应该庸碌一生的女儿荣耀加身,这一切都叫林炜适应不了,呼吸急促。但是在大殿之上他又不敢继续失仪,毕竟礼仪官就在一边虎视眈眈,若是继续这般,只怕要被点名贻笑大方。
因此,他只能打破牙齿和血吞,咬牙切齿的跪下去,且跪的比别人还要深,姿势还要更加标准。这般,头顶那刀子一样的眼神才渐渐消失了。
景泰帝这才满意的收回视线,笑眯眯的看着九阙,眼神跟看自己孩子也没什么区别。
“九阙战功赫赫,大景上下都在感念这次战争胜利,明日献俘仪式过后,朕要为你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尽情享受百姓对你的欢呼吧!”
九阙有些高兴又有点儿不好意思,陛下说的也太直白了些。不过她也比较喜欢热闹了,于是笑眯眯的接受了陛下的好意。在接受陛下的赏赐之后,众人商讨的就变成如何将草原那片土地彻底收归大景所有这件事。首先提出主意的是户部尚书。
“臣以为,可以将别处百姓迁移过去,填补空缺……”
第371章 退朝
“可百姓们原本在故土生活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别的地方?而且还是遥远的北疆。此法实在容易引起动乱。”
“是啊,百姓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就让他们强行迁到完全陌生的对方,故土难离,他们怎么会愿意?”
“王大人此言差矣,既然国家有所需要,百姓们自然会争相踊跃。而且北疆怎么了?那么多人生活在北疆,也没见他们苦到哪里去。”
“你这话是怎么说的?谁不知道北疆百姓生活艰难困苦,而且时不时还有草原蛮子骚扰,如今草原是被打败了,可那边一年中大多数都是寒冷干燥的天气。相距较近的百姓还好说,若是那些生活在江南水乡之地的百姓,怎么可能愿意离开自己丰美肥绕的故土,去往一个贫瘠之地?”
“既然如此,不必迁移江南水乡之地的百姓不就成了?总有一些在自己故土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吧,若是此刻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抓住这个机会?”
“你这是什么意思?在陛下的治理下,整个大景和平繁茂。哪儿有生活不下去的百姓?”
“你这话骗骗你自己还好,难道以为陛下和你一样不识民间疾苦吗?前段时间各地报上来的受灾百姓人数你难道已经忘了?不过才短短数日而已,李大人的记性还真是差。”
“你这是什么意思?跟我有什么关系?本官只是怜悯那些百姓而已,不说别人,若是让黄大人你现在离开京城去北境做官,请问你愿意吗?”
“你!你简直不可理喻!这二者怎可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你当官的就比普通百姓更高贵不成?若是不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百姓怎么可能会听你的?”
“你这是故意攀扯!谁不知道前段时间我拒绝了你家小子的求亲,不肯将小女儿嫁给他,你们父子二人怀恨在心,故意在陛下面前诬陷于我!你莫不是忘了,我家小女自小熟读师书,是京城远近闻名的才女,你那小儿子整日出入青楼烟花之所,岂是良配?我只是不想小女日后所嫁非人,落得个孤苦凄凉的下场。更何况这是我二人的私事,跟国家大事有何关系?你竟将私人情绪加在朝廷之事上,实在不配为官!”
“你!你简直血口喷人……”
大伙儿本来争论的好好的,结果其中两个大人也不知怎么回事,就这么当场呛了起来,越吵声音越大,到最后竟然盖过了其他正在激烈讨论的同僚们。众人目瞪口呆,只能悄悄的看二人之间拌嘴,话说,这等事儿他们之前怎么没有听说?
儿女亲家最易结仇,古人诚不欺我。
眼看这两个大人都要打起来了,九阙站在最前方,微微侧过身子,看着难得的热闹,眼中浮现一抹笑意。多日未曾归来,没想到一朝得见,朝中诸位大臣还是以往的模样,真是熟悉。不过这事儿有那么难吗?
就是这场争吵最终被陛下制止了。
九五至尊发怒,根本不必像他二人一般争的脸红脖子粗,陛下只是微微抬了抬手,就被时刻注意他举动的臣子们给注意到,众人齐刷刷的跪下请罪。
连带着那两个原本吵架吵的忘乎所以的臣子也都满头大汗的惊恐跪倒,连声请罪。
“请陛下息怒——”
景泰帝面色阴沉让人一时间看不清他心中所想,众人只能听到陛下冷笑一声。
“一群乌合之众。不怕让人贻笑大方?你们也是经过层层选拔选出来的臣子,就是这样处理国家大事的?将自己家中儿女的私事带到朝堂之上争论,还有一点儿当官的样子?可笑!”
二人被景泰帝说的低下头来,面色通红。
不过在朝堂之上互相争论,甚至攻讦已是常见之事,陛下为何今日会动怒?
还不等众人想出个所以然来,就看见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景泰帝挥了挥宽大的袖袍,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此事之后再议。众卿先将明日的献俘仪式准备好,届时别国来朝,朕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丢脸。谁说是让朕丢脸,朕也只能回踩过去,顺便把他祖宗十八代都踩上一遍!”
众人身子微微一抖,连声应是。
这段时间陛下不经常出现在人前,以至于大家都忘了他的脾气有多么火爆。这会儿只盼望着陛下不要注意到自己方才的不当言论。
就在众人准备退朝的时候,发现九福公公笑眯眯的来到瑞亲王面前,邀请她勤政殿一叙。好吧,对于这一幕,大伙儿都已经习惯了,就是依旧觉得不舒服。陛下怎么如此信任瑞亲王?让他们想找个机会分薄一下瑞亲王的宠爱都找不到。
眼瞅着新鲜出炉的瑞亲王已经跟着九福公公离开。朝中几个臣子心中一团火没处发,这会儿别有心思的走到失魂落魄的林炜身边。虽说这些话他们已经说过不仅一次,可是每当看到失魂落魄,脸色难看的林炜,他们心中依旧觉得十分快慰。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每当你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看到有人更倒霉,心中这口气就平了。瑞亲王再怎么风光无限,也不可能完全无视林炜这个生身父亲吧,虽然他二人已经断绝关系,可这世上亲生父女之间的情谊又岂是轻飘飘一句话,一份族谱就能完全断绝的?
更何况,这时代,一个孝字当头。方才瑞亲王见到林炜不仅一个招呼不打,甚至连个眼神都没给,实在有违孝道。身为臣子,理应督察同僚。他们得把这件事儿写到折子上,赶紧上奏陛下才是。免得瑞亲王回来之后,闭下眼中又看不见他们了。
不知道这些臣子有没有意识到,这次九阙被封瑞亲王,竟然没什么人跳出来制止,虽然他们的心里依旧很不甘心。但奈何九阙的功劳实在太大。
救驾之功,救民之功,救国之功!
每一样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九阙是陛下的皇子,这会儿都有人议论早立储君了。
在绝对的功劳面前,没人能说出一个不字。
第372章 政事建议
至于前朝那些臣子是如何讨论的,九阙其实并不关心,她只是紧跟着九福公公的步伐来到勤政殿,一眼就看到了笑眯眯的景泰帝。这会儿勤政殿中只有君臣二人,九阙也忍不住有些情感外放,激动的上前一步看着景泰帝。
“陛下辛苦了,臣幸不辱命。”
【这才几日不见,陛下怎么老了这么多……那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会陛下分忧?陛下比以往消瘦了好多。谢明尘那里应该有药膳方子吧?回去之后让他给出来几个味道好的献给陛下,好好补一补。等等,陛下会不会是因为担心战事这才如此疲惫?要不把萨奇老匹夫先送到宫中让陛下看一眼?那老东西眼看活不了几天了,要是看到昔日大仇人凄惨的模样,陛下心情肯定会好许多吧?】
听到耳边那熟悉的声音,景泰帝眼中闪过一抹深切的笑意。多日不见九阙,他最想念的就是这毫无顾忌,热情洒脱的声音。他身边这么多人,隔着一层肚皮,竟看不穿人心,就连最亲近的九福,景泰帝其实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唯有这孩子能让他看个清楚明白。
也只有这个孩子是真担心他。
“九阙这一路走来也辛苦了,战场上刀剑无眼,没有受伤吧?”
“多谢陛下担忧,微臣没有受伤。也多亏了陛下送的侍卫英勇无畏,多次救臣于危难之中。”
【其实我也没上过几次战场。就最后那次追击大小王子,不小心遇到了萨奇可汗。要说萨奇也够倒霉的,弄了天花不仅自己没控制住,还把自己给折腾输了。话说他现在应该还活着吧?不会被气死吧?来的时候好像看到有百姓朝他扔臭鸡蛋……】
眼看这孩子的思绪又已经发散到九霄云外,景泰帝只能轻咳一声,吸引她的注意力。
“咳咳咳……”
看到九阙的注意力立马被拉回来,面带担忧,景泰帝摆了摆手。
“朕看你方才在大殿之上似有话要说,有什么不方便说的?现在勤政殿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想说什么?大胆说来。”
“呃……是。”
【陛下怎么看出来的?我方才表现的不是相当稳重可靠,一点儿别的表情都没露吗?】
就你还稳重可靠呢,那双眼睛就差没对朕喊出来了!
景泰帝啼笑皆非,他算是发现了,每次在九阙身边他总能发自内心的笑出来,这孩子,实在是有种天真活泼在里头。
有些茫然的九阙连忙组织好语言,试探性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微臣只是觉得,方才有位大人确实说的不错,可以让那些受灾地的百姓朝北疆而去,北疆地大物博,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太少了。更何况如今打败草原,北疆的地盘成倍增长。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占住那片土地,逃窜到草原深处的北蛮人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但,强行让那些百姓去往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确实难办。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百姓相信他们即使去往北疆也有活路。”
“哦?能否具体说说?”
“陛下,微臣在北疆的时候曾经创办过养鸡场和羊毛厂。这两样厂子如今已经发展繁荣,所产出的物品,比如鸡鸭蛋,肉。还有羊毛衫,羊毛毯子等,深受北疆人民喜爱。我想,咱们都是大景人,喜欢的东西应当差不多,若是北疆人民喜爱这些产品,说不定其他地方的人也会喜欢。别的不说,就说京城,冬日也会寒冷如冰。虽说火炕已经传开,但每日窝在炕上确实不是法子,总有人要出去行走。若能穿上羊毛衫,总会更保暖些。更何况北疆那边所产出的皮毛,一贯是上等。豪商巨贾,达官贵人之家就不必说了,他们总能买到最好的。可百姓们咬牙也能买一件兔子皮缝制而成的大氅。若是有些贫困之家,能买一件大氅,足够一家三口围拢起来熬过寒冬了。而兔子皮在北疆是最便宜的皮毛。养兔场在我走的时候也已经开始建设。兔子这种动物,繁衍最是厉害。到时候不仅能吃肉,也能多制皮毛大衣。到时候只怕会更缺人手,只要肯动起来,在北疆就不会饿死。”
“另外北疆那边的药材,因为人数稀少,甚少采摘,生长年份都相当高,谢太医也已经查验过那里的药材,药力相当浑厚,想来各地医者医馆,甚至太医院都会喜欢。迁移过去的百姓别的不会,若是能见到他们辨认药材,上山采药也是一样活路。”
“另外还有牧马场。微臣此次在草原上发现北蛮的牧马场三处,里面的好马不知多少。今次回京,也给陛下带来好马三千匹。陛下可自用或赏赐臣子,都是极好的品相。草原上野马群也很多,还有数不清的牛羊。若是能趁机驯化草原上的牛,让它能做耕地之用,日后我大景百姓想要耕种,就不会缺耕牛使用了。若说养马还需要技巧经验,养牛养羊总不需要吧?总之还是一句话,以利益驱使,才是不伤民生的最好方法……”
九阙侃侃而谈许久,突然发现陛下一句话也没说,连忙停下,不好意思的看了景泰帝一眼。
“陛下恕罪,微臣说的太多了。”
“……无妨。”
景泰帝其实是有些惊讶。他实在没想到这孩子除了在破案,制作新式器具,甚至带兵打仗这方面出类拔萃之外,竟然在治理国家大事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她刚才说的那几件事儿,哪一样都确确实实戳中了景泰帝的心。他是从穷苦老百姓一路走到现在的,当然也知道百姓们的心,如果他是受了灾的百姓,甚至没受灾,就是个普通讨生活的老百姓,只要想让日子变得更好,都会听从朝廷的召集去北疆讨生活。
百姓们是心甘情愿这么穷苦的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没有跳出原本生活的眼界,也没有个善心之人愿意指点他们一二罢了。
可现在,那个会发善心,还有能力的人就这么出现了。
景泰帝简直如获重宝!
这种感觉该如何形容?就像你得到了一颗宝珠,远看洁白浑圆,近看更是不得了。乖乖,这宝珠竟然散发着五彩神光!
第373章 友人小聚
每当他以为九阙已经足够出众的时候,这孩子总能让他更觉得惊喜。这孩子简直像座宝库,越往深处挖掘越能看出她的好来。
“朕在想,这世上怎么会有九阙这般天资聪颖之人?你这孩子,当真是聪明的超乎我想象。”
九阙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她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如果不是有来自后世的积累,她也不会说出这些建议,当然了,在后世各朝各代的验证中,这些建议都是切实可行的。
景泰帝完全不在意九阙那点儿自谦之语。
“朕说你有这个能力,你就是有,不必自谦。方才那些在大殿之上几乎要大打出手的臣子们真该过来听听你说的话。有的都入朝为官几十年了,竟然连条有用的方法都说不出来,还有脸在那儿吵架,真是贻笑大方。”
景泰帝说到激动处,忍不住咳嗽几声,脸色有些苍白,九阙见状,忍不住再次询问。
“陛下,用不用微臣将谢太医找来?如果您需要的话,谢太医一定很乐意为陛下诊治。”
“没事儿,朕的身体朕自己心里清楚,宫中的太医都已经为朕诊治过,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需要时间好好调养,不过你也看到了,朝中那些臣子哪儿是想让我好好修养的样子,他们哪天不在朝堂上吵起来我就谢天谢地了。这朝堂之上,如今竟没有一个人站在朕这边,实在是让朕好生伤怀啊。九阙,你说朕这十几年皇帝做的是不是太失败了?要不然如今也不会落得个孩子离心,君臣不相容的下场。”
“陛下怎么会失败呢?陛下是个好皇帝,如果没有陛下这么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百姓只怕十不存一。当初如果不是陛下登高一呼,及时将末路王朝扭转过来,重新建立大景,只怕中原早就被草原攻陷。陛下,您的功劳没有人可以磨灭!”
九阙说的很认真很严肃,因为她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来,如果不是因为天下总有各种天灾人祸,大景早就腾飞了。景泰帝实在是个历史上难得的会将百姓放在眼里考虑的皇帝,这或许和他出身普通百姓有关。而且更难得的是,他登上高位十几年,初心从未改过。
这世上有的是人穷人乍富,就露出以往从未显现出来的丑陋面目。景泰帝这可不是普通的富人,他是这个国家的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的帝王。可他依旧能够为百姓考虑,这是极为难得的事儿。
【陛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莫不是之前四个皇子所做之事让陛下伤心了?要说那四个皇子可真是不干人事儿,陛下英明神武一辈子,怎么会有这么愚蠢无能的皇子?而且身为人父,见自己的儿子要害他,心中怎会不难受,想来这些天,陛下只是表面上装的没有异常,其实心里早就难受的不得了了吧?】
景泰帝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以及到了嗓子眼儿的瘙痒之意,看着面前的九阙,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孩子各个方面都很合自己的心意。
若是这孩子是自己的血脉就好了。哪怕她是个女子,多番运作之下,也不是不能执掌国家大事。找个偏远点的懵懂幼童,让这孩子作为摄政王统领国家大事,倒也不必担心大景一世而亡。
等等,这孩子如今已经是自己名义上的女儿,更是朝堂的瑞亲王,这亲王一位,再往上加好像也只有摄政王了吧?
这是好像不是没有操作的空间啊?
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个绝佳主意的景泰帝心情大好,只不过看向面前依旧懵懂的九阙,并没有将心中的想法说出。
景泰帝只是神秘的笑笑,让九阙回去休息去了。
当然了,这次回去的九阙随身还带了大批的金银财宝以及陛下的赏赐。
等她大包小包的回去,就看见远道几个小孩子远远的站在一边迎接自己,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呀。冲上去,双手一环,就将这几个孩子搂在怀里高高举起!
孩子们惊喜的尖叫声顿时响起,远道也激动的小脸通红。不过他这人一向自诩成熟,这会儿不好意思跟着同伴们一起发出惊喜的尖叫,只能小脸红扑扑的,眼神憧憬孺慕的盯着九阙看。
“你们有没有想我啊?在家里有没有乖乖的听话?”
“我们都很听话的姐姐,而且我们也没有乱跑。淳于姐姐和魏哥哥经常来看我们,还给我们带了很多好吃的。姐姐,你这次回来应该不会再出去了吧?我们好想你。”
“对啊对啊,我们真的好想你。姐姐好像都瘦了,家里有肉饼,姐姐待会儿一定要尝一尝,很好吃的。”
小孩子们说话总有股特有的黏黏糊糊劲儿,九阙笑眯眯的听着看向站在一边儿面带笑容,难掩激动的淳于霜以及魏渊,露出个大大的笑容。
“多日不见,淳于大人和魏大人可安好啊?”
淳于霜立即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她这副模样若是被刑部那些官员见到了,一定会惊悚的睁大眼睛。他们刑部鼎鼎有名的玉面阎罗竟然会露出这样的表情,实在叫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