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06节

  陆英明也走了,走了后李建国才对李龙说道:

  “小龙,你看我想把老陆也叫上去砍杆子咋样?”

  “行啊。咱们队里咋说也得缺两三千杆子,你一个人肯定砍不够。”李龙笑笑说,“多找些人没问题啊。”他的意思这事就交给大哥自己去干了。

  “杆子去年的价格是五毛。今年你可以提到七毛到八毛。我这边大扫把一个三块五,大家肯定也愿意买杆子。毕竟自己砍,咱们这附近能砍的地方不多。”

  李建国点头同意。拉一帮人进山,这样安全有保障,也能让别人欠个人情。

  “我得去队长那里,把这事情说一下。”李龙也站起身说道,“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天天收扫把了。”

  李龙过去的时候队长许成军正准备出门。这两天打瓜虽然还没成熟,但也算是关键期,不管地里有没有活,他每天都是想着去看看。

  这二十亩地可是承载着他拖拉机的希望。

  许成军当然不可能没钱买拖拉机,但花钱总得有个进项由头,这打瓜籽就是最好的一项。

  看李龙过来,许成军开着玩笑:

  “小龙你可是好久没到我这里来了,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队长,我还真有事。大扫把的活来了,我给大家说一声。”

  “行行,你自己去通知吧,嗨,还是我来给你开机子吧。”

  队里虽然发展了,但老式的麦克风并没有什么变化。

  许成军给李龙把麦克风打开,喇叭通上电后,先拍了拍,李龙在门口听到外面杆子上大喇叭里传来了“噗噗噗”的声音,知道通了。

  “今年大扫把啥行情?贵了还是便宜了?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也贵了。”李龙应了一句,然后指了指麦克风说道:

  “我这一通知,你都知道了。”

  于是李龙便开始通知。

  “嘿?三块五?这价钱可真好!”听李龙通知了三遍,许成军立刻就改了主意,“那我就不和你多说了,你忙你的去,我去地头割芨芨了——我家麦茬子地北面有一片芨芨,长的不错,可不能让别人给割了!”

  看着许成军套着马车匆匆离去,李龙也笑着上了吉普车。

  短暂平静后的村子像突然睡醒一样,原本还打算在家里偷个懒,躲一躲秋老虎的人家纷纷从家里出来,像出窝的蚂蚁一样奔着四面八方而去。

  托这两年扎大扫把的福,每一户心里都有一块上好的芨芨草宝地,还有一些可以砍杆子的地方。

  现在事情明朗了,大家都想着可别让别人占了先。

第703章 老罗叔的事业心

  李龙去的地方是老马号。

  自从上一次动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后,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短时间里不可能实现,但总归在回到四小队的时候就会想着看看老马号四周能不能扩。

  老马号地势比较高,位于四小队三个居民点中间,距离三个居民点都有个四五百米的距离。

  这里原本是和老队部比较近,后来老队部拆了,只留下来一排三间房子做学前班,队里出钱请人当老师带学生。

  其实老马号这种老建筑,当时盖的时候用料真是好,地基也打的深。毕竟四小队整体地质都是盐碱滩,老马号的四周也都是长了不高的芦苇的碱滩。

  但老马号盖了这么多年,住的屋子,牲口的棚圈基本上不返碱,这就说明地基打的深,而且地基下面用的土什么的都是拉的非盐碱土。

  当时真的是用心了。

  李龙的吉普车开到老马号外面停下来,他下车后没进马号,而是绕着马号四下里准备看看。

  老马号本身占地面积就非常大,除了连在一起的几个大棚圈外,中间是一大片场子,其中一部分被老罗叔给开成了菜地,还有一部位空着。

  以前这场子是马号里的牲口赶出来放风,同时也是停留马车的空间。只不过因为棚圈都比较宽敞,关在里面的马鹿、狍鹿子都能尽情活动,所以老罗叔平时也不会把这些牲口放出来。

  老马号后面有一块不算平的地,东面有二三十米的平地,再往东就是往下的缓坡,七八十米外的地方就是开垦成耕地的平地。

  老马号往西是一大片碱滩,地势比较平,如果要加盖的话,就只能利用这一片碱滩了。

  北面也是一样的碱滩,不过北面比较狭窄——东面的那些耕地在往北的时候慢慢往西扩,导致老马号北面就越来越窄。

  那等扎大扫把的事情结束后,就找队长把西面这块碱滩给承包下来吧。

  反正五十亩以内的地,队里就能做决定。以李龙自己目前在队里的影响,把这块碱滩划出一块四十九亩亩的地来,想来队里不会不愿意……

  把地划出来,挖地基、盖棚圈都不是小工程。李龙隐约记得大哥说当年盖老马号全队人出动用了半年的时间,工程量很大。

  当然那时候没啥拖拉机,本身队里人也没现在多。

  现在拖拉机推土机啥的都有,李龙也打算到时用砖不用土块了,拓土块虽然能给队里一些劳力增加收入,但说实话,他觉得以目前队里的条件,可能有些人看不上拓土块这种劳力活的。

  给少了不干,给多了影响市场行情。

  这个到时再说,砖要好买就买砖,不好买就找愿意干的人干——四小队看不上,三小队二小队还看不上吗?

  扩大棚圈其实主要也是盖一圈围墙,敞圈好搞,用半腰墙隔出来就行,工程量大的是要盖暖圈,供牲口冬天用。

  眼下多圈一些地,后面好用。现在这阶段这样的盐碱滩白给都没人要,李龙愿意承包队里自然是乐意的很。

  也只有过了二三十年,棉花价格突然涨起来,那时候种棉花技术相对成熟,盐碱荒地开出来种粮食不行,但种棉花头年就能保本的,在那个时候盐碱荒地才变得值钱起来。

  后来短短几年时间,四小队大片盐碱滩被开垦出来,官方记录的和未记录的加起来得有上万亩地。

  可惜再往后,上面限制种棉花,先是让一半的棉花地空下来不种,说是要轮作。

  结果只空下来一年,盐碱又返了上来,地直接就坏了。

  再往后说是六成种粮食四成种经济作物,那些返碱的地种麦子,哪怕有滴灌,收成也不好。

  如果不是国家对棉花有补贴,平常年份自家地种棉花基本上也能保本,恐怕大家都想着撂挑子不干了——不管政策制定的初心怎么样,但到老百姓这里来看,就是限制着不让你发财。

  李龙只是一闪念想了那么多,眼下他可没想着承包那些盐碱滩,再怎么也得等到九十年代二轮承包的时候。

  眼下种地的技术不发达,那些盐碱滩想要改造费时费力还没收获,不如先等等。

  他正在看着想着规划着,那边老马号里的老罗叔已经走出来了。

  老罗叔虽然五十多岁,但这两年吃的好睡的好精神头也好,听力比他那些老朋友要好的多。

  李龙开着吉普车过来的时候他就在院子,听出了动静,原以为李龙开车要进来,结果等了一会儿没看到,便走出来了。

  看到李龙望着西面的盐碱滩发呆,老罗叔便走过来问道:

  “小龙,看啥哩?这片啥也没长啊,可不像东面碱滩,还能长些锁阳。”

  “老罗叔,你说我要把这一片包下来,盖成棚圈,和咱们老马号连起来,多养些牛羊咋样?”

  “行啊!”老罗叔一听反倒激动起来,“其实我也想过,你见天的能拉一车糖渣过来,那糖渣又不费啥钱,不如多拉一些。咱们马号的圈里其实也能养个一百多头羊,空圈还有几个。只要饲料够,养多些牛羊是没问题的。”

  “那老罗叔你能不能管过来啊。”李龙心想糖渣的问题好解决,一来糖厂对糖渣目前没想过利用的问题,二来宋明肯定也想多赚一些外快。

  “那有啥?不就是放羊嘛!我给你说啊,队里好几个五保户还羡慕我哩,大不了我把他们拉过来,我们老哥几个住在这里倒还好了,有个伴了。”

  “他们现在一天清闲的,喝酒谝传子,让他们干活他们愿意?”

  “那有啥不愿意的?老杨你记得不?就是上回你说那个啥周彬那个,跑掉了,跑了一个月又回来了——回来还过来打听你,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害怕你检举他……这老小子!”

  李龙笑了。

  “他也想来?”

  “想啊。咱这伙食多好,天天吃肉,还有钱花,他可想来了,我就是没松口。”老罗叔说道,“只要你想,那我一开口他就来了,他还说钱都不要,能天天吃口肉就行。他以前是过过好日子的,现在想啊。”

  看来老罗叔也不甘心就这么养着几头野猪几头鹿,也是想着壮大发展了。

  也可能是眼下这些猪鹿养着养顺手了,能扩大一下当然好。

  不过当下的市场行情,虽然对肉类的需求很大,但价格很低。

  羊肉的价格这时候始终比猪肉低一些,一直到零几年左右才突然一下子涨起来的,盖过了猪肉,然后就再没掉下来过。

  反倒是猪肉价格这些年起起伏伏,始终在波动。

  牛肉价格就一直在高位,直到后来进口了大量牛肉,价格才掉下来,但北疆养牛户可就赔惨了,然后国家紧急出动补贴,算是挽回一些损失。

  扯远了。

  既然老罗叔想养,而且有人帮忙,李龙觉得这件事情是可以进行了。

  十月后牧民开始转场,到时市场上会流入大批的草食牛羊,只要李龙这边多囤积一些糖渣饲料,再多存一些牧草,冬天养牛羊就没啥问题。

  牛吃的东西好找,麦草它们就能吃。羊吃的会挑一些,喜欢吃苜蓿之类的牧草。

  当然糖渣对这两者来说都是好东西。

  “那这段时间就买一些麦草先存着,到时如果弄来牛养着,麦草就够喂的了。”李龙想了想,取出两百块钱交给老罗叔。

  “用不了用不了,哪用得了那么多?十来块钱就能买一垛,咱就是养十头牛,也用不了五垛草。”老罗叔只收了一百,告诉李龙收麦草的事情他不用管了。

  “我知道你有正事要办,这扎大扫把的事情急,不能拖,你忙你的去。”老罗叔有大局观,这老马号的事情,除了糖渣和承包地的事情,其他的他自己就能办。

  老罗叔也有自己的打算。李龙给的钱是买麦草的,这个麦草用铡刀切成短段后,拌上糖渣就是对牛羊上好的饲料。他自己没事抽空还会去荒地打草——碱滩里的草不行,但那些地头水渠边长的芦苇茅草却是牛羊冬天吃的好草料。

  这些天老罗叔天天打草,打完草就晾晒在当场,隔两天带一些苇腰子过去把晒干的草一捆,拉回来在院子里空地上靠墙一堆,这时候已经堆了有七八十捆草了。

  糖渣虽然多,但不光要喂马鹿狍鹿子,还要喂野猪,所以老罗叔其实也并不是天天就在院子里呆着,自己每天也给自己安排事情。

  老罗叔没有家人,自己给自己安排干活,轻松了多干,累了少干,乐得自在。

  眼下李龙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正中老罗叔下怀。他其实也想着能多养一些牛羊,反正一只两只也是养,一群两群也是放,不光是他,队里那几个五保户也是这样的想法。

  谁不羡慕他,不羡慕他过的这样生活呢?

  李龙给了钱之后,老罗叔便自己去安排了。

  队里人的麦草一部分卖掉了,这些麦草大都是自己拉去卖给造纸厂,只不过收购价很便宜。眼下造纸厂原材料很充足,是买方市场,去卖麦草还得排队,价格也不高。

  因此一些不缺钱的干脆就不卖了,一部份拉回家引火,一部分就干脆放在麦场上,任其风吹雨打,等到来年草风化沤坏,刚好用来苫麦场。

  所以如果老罗叔去买的话,大家肯定愿意卖,而且还会主动拉过来。

  当然这场买卖得等到大扫把扎完之后了,眼下可没时间。

  李龙从老马号离开后,回到了大院子。今天是没时间了,杨大姐在照看孩子,还要准备做饭,她便把放孩子的木床拉到了厨房门口,一边看着一边做饭。

  李龙回来后,便把两个孩子的木床从厨房门口拉开。虽然晚饭以清淡为主,但李龙想着孩子还是少闻点油烟味儿为好。

  顾晓霞下班回来的时候,顾博远也前后脚的进了门。

  进门后两个人都是围着孩子,怎么看都稀罕不够。

  吃饭的时候,李龙给家里人说了大扫把的事情。

  “嘿,没想到你还弄了件了不得的事情。”顾博远听了李龙的话,有些意外,又有些感慨的说道:

  “那这样的话,以后的大扫把这活可以年年干了。”

  “嗯,抬把子的活可能再有几年就慢慢没有了,但这大扫把估计年年还得有。”

  李龙隐约记得后世一直到一几年的时候,有些单位还在下发竹子大扫把——打扫室外卫生,这玩意儿是必备的。当然,后世环卫部门采购大扫把是最多的。

  如果芨芨草大扫把不作死,李龙也不求价格多贵,就这么一直干下去,在棉花开始涨价之前,至少是大家的一条稳定来钱路。

  对他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队上许多人来说,真就是雪中送炭了。

  当然,看后面县供销社能坚持多久了。他想着至少在县社撤掉之前,或者缩减之前,把供需关系给拿下来。

  就像陈红军给介绍的收贝母等中草药的商人一样,收购站走了,贝母还得收啊。

首节 上一节 706/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