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94节

  也是个怂货。

  他扎大扫把扎了百多块钱,腰包鼓了起来,就想着看看能不能借点钱买辆自行车。

  村里有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也眼红啊。

  结果就听到梁家三兄弟跟着李龙去弄打瓜了。

  许建军虽然对李龙有意见,但知道李龙这人的做派,叫人干活,肯定是要给钱的。原本这活肯定有陶大强一份,但眼下村里人都知道陶大强陪着媳妇准备生娃,所以就把他排除在外了。

  李龙救过梁双成的命,和梁家三兄弟关系好是正常的,许建军过来是想打问李龙给他们多少工钱。

  “建军来了啊。”梁大成虽然不喜欢这货,但人家来了,不是死对头,那该打招呼的就得打招呼。

  好在这晚上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不吃饭,也不需要让人。他们家里条件比往年稍好一些,估计呆会儿也就是喝点甜汤,啃点发糕吧。

  “听说今天你们去李家打瓜地干活了?”许建军就在院子里站着,和梁大成聊着。

  “嗯,去挤打瓜籽。”梁大成随意的说着,“咋,你也想去?”

  “那不能,我就是想去也去不了,再说现在才扎完大扫把,我才没那个闲心再干活哩,在家里呆着不舒服吗?”许建军故意这么说。

  “那倒是。”梁大成也不辩驳,这种事情,和这样的人一起说,弄不到说出去的话就会被歪曲的传出去了。

  “你们干一天,李龙给多少钱?”许建军见梁大成不接茬,便直接问道。

  “十块。”

  “十块?这么少?”许建军故做惊讶,“那扎一天扫把,都十几二十块钱了,这弄打瓜一天可累吧?”

  “少?”梁大成乐了,“建军啊,你现在给我找一个干一天能有十块钱的活,别说十块钱,八块也行,只要你能找到,我天天干,冬天干都行!”

  许建军不说话了,说不出来啊!

  为什么会嫌十块钱少?不就是因为李龙一年给队里搞了三个大活,编抬把子,扎大扫把,还有搞苇把子。

  编抬把子是少数人挣钱,先不提。这个扎大扫把和扎苇把子是全村人都能参与,这些活让村里平均每家能挣个几百块钱。

  富了,有些人就看不上这一天十块钱了。

  当然,李龙能开十块钱,本身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不缺这点钱,本身也是想着找村里人。不然的话,从外村找,五块钱一天,甚至三块钱一天也能找到人。

  但没那个必要。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县上,但大哥,包括父母一家还都在队里,总得留些香火人情。

  况且梁家三兄弟本身和李龙关系就好,把钱给他们赚,李龙愿意。

  许建军也回过味来了,是啊,什么时候自己都开始觉得十块钱一天的活不应该干了?十块钱啊,两年前,没分地的时候,有些人一年到头剩下的钱还没十块哩!

  当然,本身他过来就带着点挑拨的意思,只是梁大成这边头脑很清醒。

  许建军摸清楚情况,看梁大成本身意志也很坚定,就有点想走的意思,不过最后还是说道:

  “十块钱对咱们来说可以了。但对他李龙来说是小意思吧?别说十块钱,你们三兄弟和他关系好,二十块钱也应该吧?他那么多钱……”

  “他那么多钱是他挣的,和我们有啥关系?”梁大成摇了摇头,“人家有本事那是人家的事情,我羡慕,但这玩意儿我没本事挣,也没想着去分人家的钱。我挣我能挣的,至于其他的,那不是我想的事情。”

  许建军见挑拨不成,嘿嘿干笑几声就离开了。

  倒也没损失什么,挑动不起来梁大成,还挑动不起来其他人吗?

  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想要搞点事情不容易吗?

  第二天李龙从县里开拖拉机回到大哥家里,把大哥拉上,锅放好,然后开着往打瓜地里去。

  院子里两个嫂子,老爹老娘已经开始干活了。

  李龙他们到地里的时候,梁家三兄弟早就过来了,正把打瓜往一起堆着。旁边还有村里其他人在看着说着话。

  听到拖拉机声响,有人离开,有人还在。眼早上天凉,没人吃打瓜,但都好奇。

  事情经过传播,大家已经知道打瓜是要留籽用籽的,怎么弄籽出来还是个问题。李家搞了这么个土办法让大家挺新奇,都想看看,当然,未尝没有想学的意思。

  毕竟种粮食能吃饱,想要致富有点难。

  李家种打瓜算是开创了先河,经济作物通常都比粮食作物值钱,如果李家种这个真赚钱了,村里会有许多人跟风的。

  往后推四十年都是这样,农村种地,要讲科学很难,但要讲跟风太容易了。

  所以真想富是不容易的,本身农民就处在信息端的最末尾,通常都是别人发财了,他们才知道这个信息,跟上去的时候就已经成了韭菜,别人已经赚够了钱抽身离场了。

  比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类的。

  还有这边曾经发生过的雪菊、黑枸杞之类的。资本的游戏,从来都是不带农民玩的。

  当然,李家的这个不一样,这是从村子里开始的,这个可以跟。

  梁家兄弟看着拖拉机开进了地里,便迅速过来帮忙把大锅卸下来定好位。李龙发现梁老大他们已经在前面的位置弄了个坑,这样大锅座下去后就比较稳了。

  架上板子,梁老大梁老二立刻就开始压打瓜了。

  李龙和李建国也在压,旁边就有人问着。

  类似能不能压干净,这一亩收多少公斤,往哪里卖之类的。

  李建国偶尔说两句,基本上都是李龙在回答。反正他年轻,但会赚钱,大家也信服他。

  但真要说错什么,别人也没办法挑理,毕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没办法去苛责一个二十岁的人有多严谨、多利害。

  “一亩地就一百多公斤两百公斤,现在能收的就只有炒货厂和种子公司。”李龙倒也没隐瞒,该说的都说,至于哪里的炒货厂,哪里的种子公司,那就另说了。

  实际上这些人以为李龙种了,那种子就应该好搞。但实际上明年再种的话,有很大可能,其他人去种子公司买种子,就是买的李家种出来的瓜籽。

  毕竟这年头种打瓜的不是没有,但少。

  “这一公斤能卖多少钱?”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一块多吧?”李龙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他并不想说三块多,毕竟那个数字有点吓人。

  想想吧,眼下小麦一亩地好的收两百公斤,差点儿的收一百多公斤。

  一公斤小麦卖多少钱?

  交公粮的的话是一毛二,异价粮是一毛八,均价大约是一毛五。今年不知道会不会涨,咱们就按最高的算,一亩两百公斤,那么一亩地的毛收入,在三十块钱。

  打瓜籽一亩地收一百多公斤,就算最低一百公斤,按一块钱算的话,那毛收入也是一百块钱。

  是种麦子的三倍!

  当然,投入也会多一些,毕竟种子贵,人工投入的也多,像现在压打瓜籽就是个麻烦事。

  如果你敢说一公斤打瓜籽能卖三块,那一亩地就是三百块的毛收入,就算去一百块钱的成本,那也是两百块的纯收入。

  真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会疯掉的!

  这比种粮食好太多了!

  为什么没人大规模种?

  因为没人大规模收。

  不然的话,你以为会种的人会少吗?

  一旦大规模种了,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甚至会卖不掉,积压下来。

  和粮食不一样,粮食这玩意儿本身就是消耗品,别说现在粮食不够,就算够了,那也可以做其他东西啊,副食,饲料,甚至工业也在用。

  但打瓜籽就没太多用途了。

  除了吃。

  所以李龙尽量往少里说。

  但他相信,只要今年自家把打瓜籽卖掉,价钱出来后,明天肯定会有一大拨人种这个的,毕竟比粮食赚钱多啊!

  好在一个村的,再怎么种影响不会太大。毕竟交公粮是必须的,这一点没得说,所以大家就算种,也是试探性的。

  有人时不时的在问,有些人问完就离开了。

  这边两口大锅一直压着,一个小时后,李龙喊梁大成:

  “大成,休息一会儿,活动活动,天热了,吃个打瓜解解渴。”

  他们没带水——想想在成熟的打瓜地里干活,如果还需要带水的话,是会被笑话的。

  唯一有点不舒服的就是用手掏完打瓜瓤子,粘呼呼的不舒服。

  五天后,地里所有的打瓜全都已经收完,梁家三兄弟合计从李龙这里挣了一百四十块钱。

  原本应该是一百五十块钱的,最后一天干的是半天活,梁大成他们只收了一半的钱,李龙是硬凑了个整数。

  已经压平晒干的打瓜籽是有一千多公斤,还有一些还没晒干,压平的活也在继续干。这个麻烦在挑那些翘的,需要一个个的挑出来。

  挑出来后就相对简单一些,拿两块刨的非常平的板子把这些翘着的瓜子夹好,上面压上铁板石块之类的,也是要压的平均一些,不然有些翘的能压平,有些不能完全压平。

  李家用筛子筛出来五十公斤左右的大瓜子准备留种。这年头瓜子的种子还没专利一说,因此也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种二代种就告他们——四十年后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目前有村里人过来打听着问瓜子价格,应该是想买来做种,但李龙这边说他们从乌城买的种子价格就比较高,六块。

  如果村里人买,打个折,算三块。

  当然,这话是开玩笑说出来的。

  村里没人买,李建国留了个活口,说因为今年还不知道卖价多少,等第一批瓜籽卖出去了,给别人卖多少钱,就给村里人卖多少钱。

  这种做买卖的事情,李建国没说给村里人留人情,便宜多少的话,大家也都理解。

  毕竟眼下要买的人并不知道多少,如果真的多了起来,给这个便宜给那个便宜不便宜?便宜了,买的多了,损失的是李家。

  人家为什么要便宜啊?明明可以贵着卖给炒货厂之类的收购者,亏着赚人情吗?

  没必要。

  就跟过两年村里有人麦子丰收,亩产特别高,到三百公斤了,上了报纸。

  其他地方的农民过来买麦子当种子,本村也有人买,那价格就是一样的。一视同仁。

  最多村里人能挑一挑而已。

  李龙和李建国商量着先拉一批打瓜籽到石城炒货厂去问问价,如果价格可以,就先卖一批。

  “拉多少?”李建国问。

  “拉上一吨吧?合适的话就都卖掉。”李龙的意思是种子已经留出来了,剩下的虽然还没称,但怎么感觉也有差不多一吨。

  也就是说,今年打瓜算是大丰收,一亩地差不多两百公斤。

  很多了!

  “多少算合适啊?”李青侠在旁边问道。

  “我觉得吧,一块五就合适。”一亩地收两百公斤,李建国真没啥太大的野心,或者说,在他看来,这一亩收的重量和麦子差不多了,但这地可不是两百公斤产量的好地。

  能卖一块五,一亩地就是三百块钱,就算去掉种子人工机耕费水费(播种也是人工),这些多多的算,算一百块钱,一亩地纯收入两百,十亩地两千,这谁敢想啊?

  “那不行,咋也得两块五。”李龙从上一世过来,思维是不一样的。虽然收瓜籽的地方少,但种瓜子的也少啊。说不定自家这十亩地是独一份呢。

  既然种的少,那奇货可居,是不是就可以往高的价谈?

  “嘿,要能弄两块五,这十亩地不得收个拖拉机?”李青侠迅速就算出了这个收入。

  李建国也说道:

  “人家真要能两块五收,那卖完,我就买辆拖拉机回来!”

  嘿,李龙乐了,就冲大哥这心劲,他也得往两块五以上谈啊,最好三块!

首节 上一节 494/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