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259节

  他扭头冲着背着一袋鱼过来的李俊山说道:

  “俊山,去把兔子拿给老罗叔,今天中午咱炒兔子吃。”

  “行哩。”李俊山笑着放下鱼,拿着兔子转身回马号去了。

  “嘿,这就是不一样,还送兔子,一送就两只。在老家,关系再好,也就端一碗做好的兔子肉吧。”李安国感叹着。

  人心换人心呗。

  李龙心里是这么说的。

  有了这个插曲,虽然少了李俊山,但大家干活之间话却多了起来。多是李俊峰在问李龙,除了兔子,这野地里还有些啥东西,特别是能吃的,和值钱的东西。

  都是大人,其实很快就能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口里,没有那么多人,那么外面大片无人区自然会生长或者生活着非人的东西。

  “这干滩上东西不多,能弄到值钱的嘛,狐子,就是狐狸,皮子是值几个钱的。獾,这个皮子也不错。再有嘛……”李龙想了想说,“再就没啥的。能吃的不少,兔子就不说了,热的时候有刺猬,冬天就是呱呱鸡,等有空了带你们去摸去,摸到了炒着吃不错。”

  “那也不多吧。”李俊峰感觉不满意。

  “干滩上不多,山里多啊。”李龙指了指马号说道,“我在山里有些牧民朋友,他们经常放牧,知道哪里有野东西,比如野猪。碰到野猪群,埋伏好,一晚上打两个,一两百公斤的肉,就算五毛一公斤,那也不少钱吧?”

  是这个道理。

  “还有鹿。碰不到鹿,捡到鹿角就能卖钱。”李龙又说道,“狍鹿子角也是的,一公斤好几块哩。一对鹿角大的有十几公斤,这就好几十块钱。等冬天,要碰到鹿,打着一头,鹿皮几十块钱,鹿肉留着吃,那鹿鞭啥的,也值钱。”

  “还有就是狼。不过得用枪打,山里狼大都三五成群的,偷袭可以,不能让它们给围着。”

  想着下雪了,哈里木他们应该也该回来了吧?

  “好东西还真多哩……”李俊峰一脸的惊叹。

  “这是活的东西。那药材也不少,贝母、党参啥的都怪值钱哩。你们要早来几天,去山里挖党参,也能挣些钱哩。”

  “那就没人管吗?”李安国问了一句。

  “咋可能没人管?”李龙笑了,“山里有林业队哩,天天有人巡山——不过我有身份哩。我是林业队的兼职护林员,算自己人,那就不管。”

  陈兴邦算是知道老岳父回到老家,天天吹着在山里多快活的原因了。有李龙的身份,那在山里还不横着走?

  快中午的时候,四个人处理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鱼,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但又必须得做。大家都很清楚,既然先前拿了钱,现在就别磨磨叽叽,听话就是了。

  李龙一系列的操作,让他们已经完全明白,这个才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实际头脑不是一般的灵活,完全可以当他们这些人的头,带着他们挣钱是没问题的。

  而且还不会亏待他们。

  那就行了。

  中午是大米饭配着红烧兔肉。老罗叔不会做麻辣兔肉,就是这红烧也是看着先前李龙在这里做过几回红烧野猪肉学的。

  味道还不错。

  “这兔子肉还真筋道。”李俊峰边啃边评价,“肉不少,就是没猪肉好吃。”

  这时候人吃肉讲究吃肥的,要入口肥腻,和后世完全相反。因为这时候感觉,肥的才香。

  毕竟大都缺油水,需要补充。

  “有的吃你就别那么多事了。”陈兴邦笑骂着,“在老家,这时候天天喝稀的,也没见你说啥。”

  “那不是过来条件好了嘛。”李俊峰也是嬉皮笑脸,“建国叔和小龙叔还是面子大,人家直接把兔子送过来了,嘿,真好。”

  “过几天家里杀猪,做杀猪菜,肯定也是要把别人请一下。”李安国是和李建国闲聊的时候知道这事的,他一边吃一边说了出来,“到时来的人不少吧?”

  “那肯定不老少。”老罗叔笑着说,“去年小龙弄了两头野猪回来,建国他们叫人帮忙做杀猪肉,那热闹……”

  “那今年肯定也热闹……”李俊峰笑着说,“老家杀猪的时候,也热闹……”

  “这里人少,有个啥活动,肯定是没老家热闹的。”李龙一边吃一边说,“不过咋说哩,人多有人多的热闹,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那是,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哩。”李安国补了一句,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继续弄鱼。这一袋袋鱼拉出去,雪地里一个个分开后,再装进去。李龙心里在感叹着,这时候的雪真干净,哪像后世,下一场雪,攥手里捏个雪团子,那团子里都带着灰。

  现在没什么大工厂,无论冬夏,天气都好。三四十年后,附近有各种工厂,冬天那大烟囱一个个都在冒着烟,石城的开发区更是烟雾缭绕,整个北天山绵延上百公里,都是灰蒙蒙一片。

  那时候经济发展了,但冬天也难看到一个晴天了。

  第二天依然在分鱼,这时候剩下还没解开的鱼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陶大强和杨永强也加入了进来。原本他们是过来叫李龙看是不是下几个兔子套的,不过看到这边都在干活,也就跟着一起干了。

  “小海子那边结冰了,不是很厚。”杨永强一边干一边说道,“孟志强他们还在砸冰窟窿,想砸冰窟窿弄鱼,不过冰窟窿下面鱼不多,弄一天不到五公斤……”

  “现在鱼在下面又不缺氧,肯定不上来。”李龙说道,又问了一句:

  “他们没去大海子逮鱼吗?”

  “孟志强知道的晚了。”杨永强解释着,“等知道的时候,过去了弄了不到十公斤鱼,他说这鱼拿到街上去,卖不上价。”

  大海子的鱼的确是没小海子的鱼受欢迎。但再过一个月,冰封大地的时候,那时候想吃鱼的人是没有多少选择的。所以李龙并不担心。

  “等过段时间咱们一起去卖鱼。”李龙指了指这些袋子里的鱼说,“到时你们要有空也跟着来,还是那句话,看这一个冬天,能不能挣到后面一年的钱!”

  差不多十吨的鱼,哪怕一公斤只卖五六毛钱,去掉成本,那也是好几千块钱了。

  算算还是不到一年的钱,顶多半年吧。

  不过给大家发钱,就差不多能发近一年的,让其他人也能好好过个年。

  其实这一次收鱼,村子里也有不少人把鱼卖给李龙的,只是他们去的晚,加上这一年来特别是秋后,弄了两次苇把子,挣了一些钱,不像大海子下面几个村,没有这样的活,那挣的钱就少。

  所以大多数逮的鱼不多的,还是拿回家自己吃了。毕竟冬天还很长,这鱼现在能放,吃一冬天是没问题的。

  但村子里人对李龙的态度是有了明显的变化。除了极个别脑子有问题的,谁都清楚,这一年来大家手里有点钱,家里能有点家底,最大的功劳自然是上面给分了地,其次就只是李龙。

  是他给大家打了个样儿,知道怎么挣钱,他还给村里拉来了活,让大家实实在在的挣到了钱。

  对于这样的目光,李龙是坦然的受之,别人拿来的东西,他也欣然接受。这几天,给马号这边拿兔子的可不止陆铁头一个。

  所以马号这边的人扎扎实实的吃了好几顿兔子。

  直到顾晓霞出现。

  李安国等四个人,第一次见到了李龙的对象,这个已经将原来那个黄毛丫头的气质褪变掉的女孩,一出现,就惊艳了全场。

第324章 杀年猪,欢聚的幸福

  顾晓霞是带着一件皮夹克过来的。

  “这几个月攒了工资,然后我在局里——教育局发福利,有一批福利品,是二轻局那边的,我买了两件皮夹克……”顾晓霞就在马号这边门口推着自行车给李龙解释着,“我爸一件,你一件……”

  “先进屋吧。”李龙阻止了顾晓霞的话,“外面这么冷,看你穿的还不厚,进屋说。”

  十二月了,外面还是很冷。虽然顾晓霞穿着棉衣,显得有点臃肿,但毕竟为了方便骑自行车,穿的不算多。

  现在外面零下二十多度,李龙可不想冻着她。

  “好。”顾晓霞没有犹豫。

  “二哥,剩下的这鱼不多了,你们先干着。对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李龙笑着对李安国他们说,“这就是我对象,顾晓霞。她爸你们见过了,前面过来过的顾叔。”

  “晓霞,这是我老家过来的亲戚,我给你说一下,”李龙又给顾晓霞介绍着:“这是我二哥,李安国,这是我姐夫,陈兴邦,这是咱大侄子,李俊峰、李俊山。”

  李龙介绍一下,顾晓霞就红着脸打招呼。

  李安国他们还在掰着冻鱼,这时候忙不急的站起来打着招呼。

  他们知道李龙的媳妇在县里工作,原来是教师,后来进了机关,这是李龙说过的。

  他们也清楚人家在县里工作肯定气质和农村姑娘不一样。但看着骑着二六自行车,穿着呢子大衣,围着围衣,和农村妇女完全不一样打扮,而且非常漂亮的顾晓霞,心里大都还是赞叹着。

  “行了小龙,你赶紧带着人进屋吧,外面冷。这点鱼我们一会儿就弄完了。”李安国催促着,“快去吧,不用管俺们,晓霞,我们干活,让小龙招呼你,别在意啊。”

  “好,二哥,那你们就多干点吧。”李龙对顾晓霞说,“走,咱们进屋吧。屋里架着炉子,暖和着哩。”

  顾晓霞便冲李安国他们笑笑,推着车子到住人的房子那里撑好,拿着皮夹克跟着李龙进了屋。

  这屋里她来过的次数不多。两个人见面多数还是在大院子里,顾晓霞一两个星期回来一次,不过那时候通常李龙都是在山里或县里,在村里两个人见面的少。

  “你这屋子收拾的挺干净哩。”顾晓霞打量着屋子,看床上的被子叠起来,衣服挂在铁丝上,桌子上的东西并不乱,屋子里也没那么难闻的味道,赞了一句。

  “大衣脱了吧,屋子里热。”李龙脱去大衣,也给顾晓霞说了一句,“今年我拉的炭多,烧的也热。”

  顾博远那边李龙没送炭。下雪前他其实问过的,只是顾博远不要李龙给送炭,他说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队里分的那些炭够烧两个月了,后面又和别人合伙买了一些,自己又挖了一些梭梭柴的根,够烧了。

  顾博远不止一次给李龙说,不需要太过于关注他那边。他是李家人,顾晓霞是嫁到李家,李龙逢年过节过来看看就好了,平时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还不算老,自己能照顾自己。

  老一辈人的观念还是挺保守的,这一点李龙还是能理解。

  “我爸说,你经常去给他送东西,他不想让你经常过去,他说他还没老,能照顾自己哩。”顾晓霞一边脱着呢子大衣一边说道,“他说这一回你又干了一件大事。弄鱼这个,队里好多人都说你有魄力哩。”

  “砸冰窟窿逮鱼还是太费事。”李龙给顾晓霞倒了杯水,坐在她边上说道,“有这样的机会,那就抓住呗。这鱼存下来,反正也坏不了,慢慢卖,省事。我估计这鱼能卖到开春去。你也看到了,老家来这么多亲戚,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干。”

  顾晓霞接过杯子,小口小口的喝着,心里对李龙还是挺佩服的。

  一般人看到这么多鱼,通常第一想法是自己努力的逮,先保证自己吃的。

  然后有那么少部分人会想,逮多了吃不掉怎么办?那就卖掉。有人收的话,那就卖吧,挣点钱也挺好。

  极少数人则会拉去市场上卖,至少能卖个高价。

  像李龙这样想着把大家逮来的鱼收起来,以后慢慢卖的,整个大海子边上那么多村子,那么多人来逮鱼,可能不会超过五个。

  而付诸实施,最终取得成功的,也就李龙一个。

  “其实我收的鱼占整个被逮的鱼不到五分之一,甚至可能不到十分之一,更多的鱼让那些拿回去,打算冬天吃了。”

  一个大海子里储备的鱼是绝对不止五十吨的,一百吨可能也不止。其他的鱼,要么被人逮走拿回家去了,要么顺水流下去了,要么被其他人收走了。

  李龙记得上一世十几年后有一次类似的“捡鱼”经历,那时候后面村子里随便一家都捡到了四五百公斤鱼。

  所以呢,大海子里的储鱼量是非常大的。

  李龙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后悔的,其实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非常不错了。

  毕竟现在无论是运输工具还是手头的财力还是市场规模,都不允许他收到更多的鱼。

  如果手头财力允许,而且市场鱼价也能起来,那么他两毛钱一公斤收的话,估计再收十吨也没问题。

  当然,他很知足。

  “那这个冬天……”

  “再过段时间。”李龙摆摆手说,“再过段时间,等到十二月下旬,快到一月份的时候,那时候再把鱼拉到石城去卖。现在估计零星的去县里、石城卖鱼的应该不会少。现在鱼价起不来,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看着李龙有着清醒的认知,顾晓霞点点头,换了话题:

  “我昨天去市场那边的时候,碰到了那个杨大姐,和韩芳,她们一起在卖饭呢,韩芳还拿着一本书抽空看着,我看到她们的时候,她们也看到我了,给我盛了一碗汤饭,非要我吃——味道其实挺好的。”

  “嗯,现在她们过的应该是不错。”李龙点点头,“应该算是在市场上站住脚了。特别是天冷的时候,那些摆摊的能吃口热饭肯定很开心。我以前也碰到过,她卖的饭只要价钱不高,生意会不错。”

  “嗯,我去的时候是中午,杨大姐说已经卖完一锅了,这是第二锅,一天卖三锅饭,现在在攒钱,打算后面看能不能让韩芳上个学啥的。”

  “后面再说吧。”李龙听出来顾晓霞想帮忙的意思,说道,“她不是在找韩芳的爸吗?也不知道有没有消息。”

  顾晓霞明白了李龙的意思。杨秀兰能不能在这里落户还不好说,现在给韩芳找了学校,万一到时找到了父亲,再搬到其他地方去,那也是麻烦。

  “来,试试这皮夹克。”顾晓霞想起来自己拿过来的礼物,笑着站起来说道,“看看合适不合适。我给我爸挑的那件就挺合适的,看看你穿这个……”

  李龙站起来,穿去外套,边从顾晓霞手里接过皮夹克边问道:

  “挺贵的吧?”

首节 上一节 259/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