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208节

  “你也可以和媳妇一起挖,用你爸的驴车来运。自己背着,那身上不都是染色了嘛。”

  陶大勇现在就是,背上的衣服上一片紫红色。这麻袋上更是染的红红的。

  “哎哎,我知道了。”陶大勇其实也是有这样想法的,但他担心李龙这里见不着钱,所以这一麻袋算是试卖。

  拿着钱,陶大勇开心的提着麻袋往家里快步走去,等走回到家里,马春红正在盛饭,看他回来,立刻问道:

  “卖掉了?”

  “卖掉了,两块钱!”

  这年头两块钱可不少。家里的娃娃上学,学杂费都不到两块钱。

  “这一上午就两块?”马春红一下子激动起来,“那下午我也去跟着你挖!这钱就跟白来的一样!”

  农村人不怕下苦,就怕白干。别说现在了,就是放到三四十年后,队里的地大都入合作社了,闲着的人听说苦豆子、芨芨草都能卖钱,那骑着电三轮满戈壁跑着去采挖,根本不怕那晒的皮肤生疼的太阳。

  “好哩。”陶大勇也是这个意思,“小龙还说了,如果俺爸没事,让咱把他叫上,用驴车直接拉,那样损耗小——我今天挖的,有五六公斤都烂了,小龙就没收。那东西要是用驴车运,肯定能好一些。”

  “也对。”马春红也点点头。如果夫妻两个人挖,还是背回来的话,那可不是一般的累。况且她也知道,那玩意儿染色,还不好洗。自己的衣服就那么几件,染了后面咋穿?男人无所谓,自己一个女人,还是注意点好。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小声对陶大勇说:

  “他爸,你说李龙这么收,是不是他中间要赚钱的。这东西咱们自己晒着去卖,是不是能卖多些钱?”

  “你可去球吧!”陶大勇直接否定了媳妇的说法,“上次卖鱼你就是这么说的,最后咋样?我让关进去了!

  我算是看清楚了,人挣钱都是有定数的,咱没这个路子,那就别去想那些花活!踏踏实实挣咱们该挣的钱……别到时钱没挣到,把好不容易攒的那点家底子给弄光了!”

  马春红也想到当初那件事情,立刻说道:

  “对对对,我是猪油蒙心了。”

  陶家三个人去碱滩挖锁阳的事情很快全村就传开了。

  这玩意儿也没办法瞒。有人问起,陶大勇也大大方方的说李龙那里会收,毕竟就算不问,别人跟着也能打听到。

  这碱滩至少有几千亩地,能产多少锁阳谁也说不准,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挖完的,所以陶大勇也没藏着掖着。

  李龙这边送走陶大勇,看他也没把那些残的拿走,就直接找把铁锨铲起来扔到了猪圈和狍鹿子圈里了。

  记得曾经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过,邻省的一些农民挖到这玩意儿,卖不上价的时候,宁肯不卖,拿去喂羊喂猪,号称是养生肉,结果买肉的人不少。

  这就跟山花蜜一样,喂的吃的东西好了,那肉质能不起变化吗?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追求野生的,毕竟吃的东西杂。

  下午李龙下网回来,到老马号的时候,陶建设和陶大勇赶着马车送来了一大一小两麻袋锁阳。

  小的是陶建设挖的,大的是陶大勇挖的。李龙照例从中挑出了残的,然后称过。

  “陶叔,你这麻袋里是四十八公斤,两块四。”这回李龙不除皮了,毕竟是大强他爸,这面子要给。

  “好好!”陶建设有点不好意思,李龙就把钱塞到他的手里。

  “大勇,你这边是八十六公斤,四块三,给你钱。”李龙说道,“剩下的这些残的你是拉回去还是咋办?”

  “你要是不要,我就拉回去了。”陶大勇当着老爹的面,自然是不能给李龙留垃圾。

  “我喂猪了。”李龙说道。

  “那你留着吧。”陶大勇很豪气的说道。

  残的不过十公斤,陶大勇做得了这个主。

  这次是四块多钱,可不少哩!一天下来,比大强挣的都多,这回可以扬眉吐气了!

  “大勇,帮我一把,把这些锁阳抬房顶上去——可不能弄烂了。”

  “行哩!”出把子力气不算啥,陶大勇爽快的答应了。

  当天晚上,陶大勇就出现在了队门市部,豪气的买了三毛钱的散酒。

  酒一喝完,别人一问,他就忍不住把卖锁阳的事情宣扬了出来,而且还把李龙说的条件也说出来了。

  这下大家都知道,挖锁阳能挣钱了。

  喝完酒回到家,陶大勇睡下,第二天一早起来,想起来这事,有点后悔。

  不过已经说出去了,那也没办法。

  等三个人坐着驴车去到附近的碱滩时,他们发现,碱滩上至少有十几个人在挖锁阳!

  马春红和陶建设还不明就里,陶大勇知道坏了。

  “咱们换地方吧。”陶建设主意正,“东大沟那边碱滩还大,锁阳也多,咱有驴车,不怕路远,那地方应该没啥人。”

  “对对对,”陶大勇急忙附和,然后三个人坐着驴车去了更远处的碱滩。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公斤的锁阳。

  而现在的大太阳,三天就能把锁阳晒的八分干,然后就让李龙用麻袋收了起来。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一麻袋锁阳去了药材公司,找到了主任。

  “质量不错,这些我收了,后面还是这样的话,我还收。”主任态度很和气。在李龙出示了那张证明之后,他就已经没把李龙当成挖药人了。这人绝对算是中间贩子,不过无所谓了,只要能收到好东西就行。

  一麻袋干货锁阳并不重,李龙为了保证质量,装的也不算很多,称重是六十二公斤,李龙拿到了三十一块钱。

  虽然不如卖鱼,但轻省啊!

  现在马号库房里还有五六麻袋晒干的呢。屋顶上也是成片的。这些,都是钱啊!

  当然,这玩意儿原本应该是早几个月挖才当季,但现在也可以。李龙打算明年吧?开始就当季收,那时候质量会更好。

  队里有人看李龙收锁阳,自然就知道这东西能卖上钱了,有人就起了心思。

  为啥李龙能卖上钱?县里就那么几个收购的点,他能卖,别人自然也能卖。

  钱忠信就是这么想的。

  钱忠信是两年前才来到队里的,一家过来的,投靠的亲戚,那时落户并不算难。落了户后,在亲戚帮衬下盖了土坯房,今年又分了地,至少能吃饱了。

  但人心总是不满足的。陶大勇和顾二毛的教训,在钱忠信看来,就是太笨了。

  看到情况不对就跑嘛,怎么可能让抓住?东西哪有人重要啊。

  当然,这次这个锁阳是没那么多事情的,只要找对地方就行。

  他先是给李龙卖了四十多公斤锁阳,其中挑出来的有五公斤多,钱忠信把这五公斤多又拿回去了。

  第二天挖的,他就自己晒上了,包括那些残的。

  他觉得李龙挑出来这些残的都是找事情,占便宜。中药材一样,残着怎么了?难道就没效果吗?最多就是品相不好,卖价低一点而已,但那也是钱啊。

  然后他就背着自己晒干的锁阳,去了收购站。

  然后就被陈红军给礼让了出来。

  “我们不收。”

  钱忠信也没气馁,反正一个个试呗。

  供销社自然也是不收的。

  于是他找到了药材公司,毕竟这锁阳是药材。

  但他连主任都没见到,就被“请”了出来。主要是他拿着那一捧锁阳,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处理着外行了,有残货。

  这些人也知道主任的意思。现在有了大宗收购,那散货就别收了,太麻烦!

第265章 碰到了不认识的亲戚

  钱忠信去县里卖锁阳,背着一麻袋去了,又背着一麻袋回来了。

  没卖掉。

  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让人看到了,然后就成了队里谝闲传子人嘴里的笑话。

  “陶大勇和顾二毛的事情,还没让他看清楚,这有些钱啊,是咱们能挣的,有些钱咱们就别想着挣了。人家李家小龙可不一般,现在都是公家人了,那能一样吗?”

  “那倒是,李家小龙那是山里干过好几头狼的,那一般人能干?反正我是不敢。”

  “就冲着他能给队里把扎大扫把的活弄过来,我就服他!”

  “那你咋不提编抬把子哩?那钱也不少!”

  “那不是没有我嘛——我就等着他到秋里再给队里弄个啥活,那今年过年的钱就出来了。”

  “那你这两天咋不挖锁阳哩?那一天也能弄几块钱花花。”

  “这不是知道晚了嘛,等我知道,那近的碱滩都让人占了,挖差不多了。”

  “你们看着吧,这钱忠信最后还得把锁阳卖给李龙——就是不知道李龙收不收那干货。”

  “估计不收,今儿个上午我去李龙那里卖锁阳,那些在滩里干掉的都让他挑出来了,他说不要。人家收货有标准哩……”

  李龙对于队里人谈论自己的这些事情并不在意,此刻他正在收拾锁阳,这次打算牵马车去把库房里的都卖掉。

  这些干货有两百多公斤,能卖一百多块钱,值得出动一次马车了。习惯了自行车的快速,李龙坐着马车去县里还真有些不适应了。

  天气有点阴,有风,李龙戴着草帽,真有点想念上一世自己那辆SUV了。想想这一世想要开上SUV,还得二三十年,那时候,老了。

  去药材公司卖了锁阳,回来快到队里的时候,后面一辆卡车驶了过来,李龙牵着马往边上靠着,同时躲在马车另一边,避免被卡车碾起的石子给打着。

  结果卡车在边上停了下来。

  副驾驶位置上的人从驾驶员这边探过头来问李龙:

  “年轻人,打问个事儿行不?”

  “行啊。”李龙笑着说,“叔,你问啥?”

  对方五十多岁,没李青侠大,但这年纪叫个叔还是没问题的。

  “你是那个队上的吧?”他指了指前面的队,也就是李龙所在的队。

  “是啊。”

  “那你知道李建国家不?”

  李龙有点疑惑了,这人是谁啊?怎么直接就问起大哥了?

  他认真的看了看这个人,不认识,没印象。

  “知道,你问他干啥?”

  “哈哈,知道就行。我是他家亲戚,小伙子,你能指个路不?我送你个瓜吃。”

  李龙扭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卡车上装的都是西瓜,有点冒尖的那种。

  “那不用,我带你们过去吧。”李龙说道,“前面路不好走,你卡车慢点儿过苇沟,不然会颠烂西瓜的。”

  “好好好,你在前面。”那人笑着缩回自己的座位,“呆会儿肯定要送你几个瓜——我这可是下野地的瓜,保甜!”

  他这么一说,李龙就更有点想不明白了,自己家有下野地的亲戚吗?

  牵着马车甩了一下鞭子,走在前面,引着卡车过了苇沟,然后一路到了李家。

  看着李龙直接把马车牵到了院子,那人也有些奇怪,让驾驶员把卡车停到路边,人下来跟着到了院子里面。

  李建国和梁月梅还没回来,这时候饭点还没到,李青侠和陶大强两个在院子里拾着网,杜春芳在菜园子里摘菜。

  “这是李建国家?”那个人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08/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