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李龙在山里,陶大强在队里也把自行车学会了。
他还在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买辆自行车了。
到了县里,陶大强把车子交给李龙,他跑着去了市场,李龙则到大院子里取秤和盆。
顾晓霞已经去上班了,李龙取着东西锁好门就往石城而去。
石城老街那里依然人很多,今天买鱼的人不像昨天那么多,但不到一个小时,鱼还是卖完了。人流量大就这个好处,东西只要好了,就不愁卖。
等从石城回来,李龙也没去自由市场找李青侠他们,他去了收购站。
“哟,小李同志来了。”陈红军才开门一会儿,今天还没人上门,看到了龙他挺开心的,“这是去卖鱼了?”
“嗯。”李龙点头,然后问道:“陈同志,我想问问,锁阳你们收不收?”
“锁阳啊?”陈红军放下擦桌子的毛巾,说道,“这个以前收,现在不收了。”
“不收了?”李龙有些失望。
“嗯,不过我知道哪里收。”陈红军笑着说,“你们那里锁阳多?”
“多,太多了,碱滩上白刺下面到处都是。”
“那倒是可以……”陈红军说道,“医药公司收这个,这可是一味不错的药材。当然,医药公司也不是都收,得看规模和处理的情况。”
李龙知道这个,上一世,队里不少人知道这个是药材,有人打过这个主意,收购站这里卖不掉就去了医药公司,然后回来说医药公司也不收。
但等到李龙上一世生病去世前几年,这玩意儿的价格就涨起来了,干货几十上百块钱一公斤,野生的价格更贵。
那时队里的碱滩已经不多了,都被开荒种了棉花,剩下为数不多的,也都特别远,队里没人去专门挖这个,毕竟太少了。
倒是有专门挖这个的人骑着电三轮到处跑着找,挖到后弄回去自己处理。
所以整个队里虽然有这个资源,但说实话靠这个赚钱的还真没多少,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卖过钱,但后面不弄了,说太麻烦,说医药公司要求太高。
“这个需要炮制。”陈红军说道,“得洗干净,还需要不烂的不断的,要连根一起的,上面的那跟茸毛一样的东西你知道吧,那玩意儿还不能脱损,晒的时候也不能太干,太干了后面不好切片……”
李龙把这些话认真记了下来。
离开收购站,他没去药材公司,而是到了市场。看李青侠和陶大强两个还剩下一点鱼没卖掉,便在市场里转了两圈,等他们把鱼卖鱼,三个人一起去了大肉食堂吃了早饭,然后回了队里。
杜春芳已经开始拾网,李娟在院子里帮忙,李强在牵着水鸡子玩。
三个人加入到了拾网的队伍中,李龙替换了李娟。李龙明显能感觉到李娟长出一口气,应该是挺累的。
有了三个人的加入,一个多小时网就拾完了。陶大强回去做饭,李龙这边也开始做饭。杜春芳做不来家里这么多人的饭,李青侠更是不会做,这事李龙也熟悉了。
吃过饭,李龙没回马号,而是取了一把铁锨,车后座上夹着一个袋子,骑着自行车去了东面的碱滩。
碱滩上长着不少的白刺、红柳和碱蓬。这些植物长的都挺有特色。白刺就是地上一大滩,现在已经结了红红紫紫的果子,这玩意儿酸中带一点点甜味儿,还有一股子药味儿,不能多吃,多吃了会流鼻血。
红柳就不说了,后世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灌木一样,但这里因为太多了,虽然有人砍,但因为多,所以不少都长成了树,三四米高的都有。
而碱蓬就是绿油油的一大团,不需要修剪就是一个球形,有些鸟,像这边土话说的大头雀、黄雀还会在碱蓬里做窝。
碱蓬也会被祖辈在这里的当地人弄着去烧碱灰,烧出来碧绿的跟碧玺一样,非常好看。当然边角料就算了。
李龙都不用找,在路边就能看到白刺旁边一根根竖起突出白色碱土跟驴屌一样的紫红色锁阳。
撑好车子,李龙提着铁锨和袋子就往最近的锁阳走过去。
这玩意儿因为是紫红色,水分很足,跟染料一样,会有孩子把头拔下来在硬土面当笔写字画画。
李龙找了个大的,小心的挖着,尽量不去破坏。这一锨下去,直接挖出来三个,最长的一尺多长,短的也有二十多公分,根还是连在一起的。
轻轻把上面的泥土扒拉掉,李龙把三个锁阳放进了袋子里,继续挖。
这碱滩的碱很大,上面一层土纯白色,甚至都结晶了,也就白刺红柳碱蓬这些耐盐碱的植物能生长,偶尔能看到有芦苇,长的也不高。
李龙花了半个小时,挖了半袋子,然后直接夹自行车后座上,骑回去了。
回到马号,李龙先用刷子把锁阳根上的土刷干净,然后爬上房顶,把这东西摊开晒上。房顶坡度不大,空间不小,而且没什么杂物,晒东西正好。
他打算做个实验。
接下来两天,李龙继续下网逮鱼卖鱼,第三天,他上房屋看锁阳晒干了,便小心的捡好放进袋子里。趁中午吃过饭的空档,骑车去了县里。
李龙骑车到药材公司的时候,这边刚上班。
药材公司这时候兼着卖药的职责,所以李龙尽管进来的时候提着袋子,但柜台里的人还是把他当成了买药的,问道:
“同志,你买什么药?”
“我不买药,我卖锁阳。”李龙说道。
“这个我做不了主,得找我们主任。”
李龙上二楼去找主任,他是来过一次的,当时那主任说不收。
这回李龙再次找到了对方。
“我不是说过不收了嘛。”对方也挺不耐烦,这些人就是挺讨厌的,缠人!
“我这回拿来了样品,主任你能看看吗?”李龙也不生气,笑着说道。
为了挣钱嘛,不寒颤。
那个主任也没办法,便摆摆手。
李龙掏出来自己晒干的锁阳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你处理的?”主任扫了一眼原本打算直接拒绝,但没想到这锁阳的品相还不错!
“嗯,我处理的。”李龙心知有点意思了,他说道,“如果我拿来的锁阳都是这样的,你们这里收吗?”
“那——如果都能达到这品相,我们收。”主任以前不收,自然是因为送上门来的那些人拿来的东西大都不是残货就是带着土或者干脆就是连土带杂质带着其他东西,那收过来还得二次加工,多麻烦!
“那我保证都会是这样的品相。”李龙说道,“主任你能说说价格吗?”
“你保证?你怎么保证?”主任对于李龙的保证是真的不怎么相信。
“其实呢,我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兼着干一些自己的事情。”李龙掏出了那张证明,“供销社采购股的李股长可以证明。”
看了那证明,这主任表情缓和下来,他把证明交给李龙,拿起那个锁阳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
“如果都是这个品相的话,干货我能给你五毛钱一公斤的价格。”
李龙默算了一下,五毛钱一公斤干货,合着就是新鲜的一毛多一公斤——也就是四五公斤鲜货晒一公斤干的。
如果自己从队里收的话,五分钱收一公斤鲜货,肯定有大把的人会来给自己卖。
自己只需要找地方晒干就行了。
反正碱滩里那锁阳那么多,除了人工没什么成本,想来只要通过陶大强把消息放出去,有的是人愿意过来帮自己挖。
现在麦收季已经过去,油葵和玉米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收。有这么一个空档期,大家挖锁阳应该是有积极性的。
“我拿来多少都收吗?”李龙最后问道。
“嗯,你能拿来多少,我就收多少——当然前提是品相有这么好。”
李龙笑了,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264章 陶大勇也聪明一回
李龙从县里回来,和陶大强去下网的时候,就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
“你大哥现在如果想挣钱,那就去挖这个锁阳,挖多少我收多少。当然,挖出来的锁阳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有伤,还得把上面的土清干净。你把话传清楚,别到时你哥拉来一堆残的,那我不收,到时麻烦的是你。”
李龙的话陶大强认真的记下了。
“我就收鲜的,一公斤五分钱。好好干的话,一天挖一百多公斤没问题,能挣几块钱,也不少了。”李龙又说出了陶大强最关注的点。
“这也不少了。”李青侠在旁边听着,插了一句。
虽然现在李青侠每天都能挣几十块钱,但他倒没忘了自己以前是什么样的状态——一天五块钱,曾经是自己梦想的高工资啊!
现在竟然有点瞧不上了。
虽然知道现在挣这钱肯定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但怎么就这么有点优越感呢?
陶大强自然是不知道李青侠想的啥,他脑海里又把李龙说的话转了两遍,确定自己记住了,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逮鱼这件事情,李龙也想过直接把小海子里的这些下网逮鱼的人集中起来,自己就光管着收鱼去卖,赚个差价,不过后来想想算了。
现在的鱼已经算是自己能运的极限了。再多鱼,那就得更大更快的车。马车虽然能运的多,但速度慢,鱼死的会多,就不好卖出去。除非自己搞个拖拉机或者其他机动车,否则的话这事做不了。
当然,这件事情还需要这些人主动提出来。现在他们在市场上卖鱼,已经尝到了甜头,每天能收入几块钱或十几块钱。让他们把鱼卖给李龙,那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毕竟会感觉李龙赚了差价。
这事需要一个契机。
这一次李龙依然下了十二条网。两边卖鱼还是挺不错的,相当于把两个市场里喜欢吃鱼的大多数人都给吸引住了。
网下完,李龙划着轮胎出来,李青侠还在那里撒网。
“小龙啊,那鱼烧着还怪好吃哩,这鲤鱼和五道黑能不能烧?”
“能烧。”李龙笑着说,“多放些作料就行,烧的时候用刀把肉厚的地方划开,能让味进到肉里面就好了。”
“那行,多撒几网,晚上多烧点。”李青侠笑着说。
回去之后,李龙就多了点活。把鱼开剥,留下膘、籽,剩下的肚子肠子都喂了鸡。
李龙把鱼简易用葱、姜给抹一下,肉厚的地方划上几刀,洒上盐、辣椒面,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油葵叶子多包几层,塞到还有热灰的灶下面。
“老爹老娘,你们吃的时候小心细刺。”李龙提着两条已经开剥好的鱼,提醒了一句,便去老马号了。
陶大强事先提着几条鱼已经回去了,李龙所说的吃法他也想试一试。毕竟这晚上剩下的时间就没啥事,虽然有电,有收音机,但总感觉还是闲,搞点零嘴啥的也不错。
毕竟咸干鱼吃多了也不好,这烧鱼明显是比咸干鱼好的多。
第二天李龙卖完鱼回来的时候,陶大勇已经把一麻袋锁阳拉到了李家的门口。
“大勇,我先把丑话说到头里啊。”李龙说道,“这要是有残的、脏的,那我是不会收的。”
“你放心!”陶大勇很自信,“大强把话都给我说了,我知道咋挖!”
“那跟我走,去老马号,这锁阳也只有那边好晒。”李龙把家里的秤挂在车把上,然后往老马号而去。
老马号房子多,有梯子上去房顶,在上面晒着就比较好。李家房子没那么大,顶上也没马号那边建的结实,所以李龙打算在马号那里处理锁阳,而且那边闲房子多,也好存放。
等陶大勇扛着麻袋跟李龙到了马号,把那些锁阳倒出来,李龙大致看了看,还不错,基本上都是完整的。
李龙挑出来差不多有五六公斤重的残品,这些东西他就放在了一边。
陶大勇有点不好意思,他红着脸解释着:
“小龙啊,这……这大都是磕碰的……”
“嗯,我知道。”李龙说道,“不过不管咋着,这些我肯定不能收,收了也卖不掉。”
“行。”看剩下的李龙都收,陶大勇放下心来。他估量过,这一麻袋应该有五十多公斤,就算去掉这五六公斤,也能有两块多钱哩。
李龙和陶大勇一起,把剩下的这些又装进麻袋里,分开称过。
“一共是五十一公斤,两块五毛五分,那五分钱算除皮。”李龙说,“咋样?”
“好好。”陶大勇自然愿意。
李龙掏出钱来,数出两张一块,两张两毛,一张一毛的递给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