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105节

  李娟和强强两个跑过来热情的打着招呼,李龙笑笑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他发现李娟和李强都长高了一些。

  “小叔,你又打狼了?我看到狼头了!还有恁长的牙!”李强抢着说道,“狼好打吗?”

  “不好打,昨天晚上啊,差点把我吃喽!”李龙吓唬他,“所以可别一个人进山,危险可多了!”

  “嗯!”李强现在最崇拜的就是李龙,他说话,自己得听。

  李建国笑着看着叔侄两个互动,李娟则去剁着猪草,耳朵竖得高高的,听着李龙讲山里的事情。

  “现在队里已经开始架线了,再过几天说不定电就通了。”李建国突然说道,“等强强上学的时候,就能用上电灯,到时做作业就不会在油灯底下了。”

  他看了看李娟又说:

  “娟上学是挺苦的,不过后面也会好一些的。”

  李娟笑了笑,低头继续剁猪草,李强跑过去帮忙。梁月梅从屋子里出来,手里拿着两双鞋递给李龙。

  “嫂子,你又给我做鞋了?”李龙接过鞋有些意外的看了看,“这和你以前用的鞋样子不一样啊。”

  “这可不是我给你做的,这是晓霞做的,一双给你的,一双是给她爸的。”梁月梅微笑着说道,“前两天晓霞专门跑家里来说,好几天没见你过去,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山里,就把鞋放这里,让你回来的时候穿上、带上。”

  “晓霞做的?”李龙有些意外,今天顾晓霞没说啊,这是打算给自己一个惊喜?

  “你都没看,那天晓霞来之前,陆嫂子还说晓霞以后是吃公家饭的,和你不合适了,也不一定能看上你了。结果哩,她刚说完晓霞就过来了,两双鞋放那里一放,那陆家嫂子啊……”

  梁月梅笑着扭过头往陆家看了一眼,接着说道:

  “脸上别提多尴了——晓霞人还是不错,不忘本,是个好丫头。”

  李龙拿着鞋放进东屋,然后出来开始处理狼皮和狍子皮。他同样不会鞣制皮子,先前拿盐已经抹过,接下来就是把皮子撑起来,尽量撑展,方便后面出售。

  把活干完,梁月梅那边晚上的加餐也准备好了。烧的苞谷面糊糊,李龙便去闲房子取来先前晒的小鱼干,放在灶火边上慢慢煨着,一会儿,鱼干就热了,焦黄焦黄的,李龙就把小鱼干递给李强:

  “强强,去给你爸妈、姐姐分一下。”

  李强开心的拿着鱼干一个个人都分过去。

  “还剩下两个。”李强一手拿一个剩下的鱼干过来给李龙说。

  “两个都是你的了,慢慢吃。”李龙自己这边还留着一个,这个也煨好了,他掰下鱼头,吹了吹灰,放进嘴里咯吱咯吱的嚼了起来。

  鱼干有点咸,晒的比较干,加上煨的比较好,里面的骨头、刺都是焦的,所以吃起来非常的脆,连刺可以一起嚼碎了咽下去。

  一家人都慢慢吃着咸鱼干,偶尔喝一口糊糊,感觉还真不错。

  吃过晚饭,李建国、梁月梅和李龙三个人又把肉往细的切了切,梁月梅让李龙回去休息,她和李建国两个卤肉。李龙便回到了东屋,他拿过鞋子试了起来。

  顾博远个子没自己高,脚没自己大,鞋子自然是小号的,李龙试那个大号的鞋子,他惊讶的发现,这鞋竟然还挺合适。

  晓霞这丫头挺细心啊,是啥时候知道自己的鞋号的?

  穿着鞋,李龙走出了房门,他看到李建国也在院子里灶边坐着吸着烟,有些意外,不过随即他也就坐了过去。

  “大哥,你把顾家人打了?”

  “嗯,他顾二毛两次整你,那不是开玩笑,是要把你往牢里面整呢,我能容他?”

  李建国话说的风淡云轻,但那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杀气:

  “也就是他跑得快,不然的话……”

  李建国没继续说下去,李龙猜测接下来的话,必然是充满着血腥味的。

  “其实我也想着回来收拾一顿的,就是没想到他跑掉了……再说咱家有娟和强强……”

  “那怕啥?”李建国没有说当时他的担心,抽了一口莫合烟,“打完第二天我本来准备送娟上学,结果他就跑了,怂货!”

  李龙笑了,其实大哥也是怕的。打顾家人,应该也是听了自己被告的消息,一时冲动过去的吧。

  护犊子的性格,就一直没变过。

  “大哥,咱家日子好过了,你看是不是把老爹老娘接过来住段时间?”

  李建国扭头看向李龙,他有些诧异。

  李龙虽然在父母身边长到十来岁,但对老家的人,包括父母一直都不怎么亲。

  现在突然提出来要把父母接过来,这转变有些大啊。

  “我记得好像这两年,老家还有吃不饱的,不像咱们这里,肉天天都能吃上了。”李龙感慨着说,“老爹虽然说着不管我了,把我交给你了,但那是父母嘛。老家又是那样的环境,他们也难。现在咱们生活宽松了,让他们来这边过一过好日子,那不也是应该的嘛。”

  “行,过两天地里忙完,我就给家里打电报,看看他们的想法。”

  弟弟有这样的想法,李建国其实也挺开心的。

第165章 钐镰不好买

  第二天一早,李龙吃过饭,就骑着自行车出了村,带着李娟到了小学后,他继续骑往县里。

  县供销社门市部里并没有钐镰,这让李龙有些失望。

  他又去了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里五金类只有一些常用工具,连镰刀都没有,李龙觉得自己是不是最近有点太顺了,所以现在运气槽空了?

  “同志,你需要买什么呢?”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龙扭头,看到一张略有些熟悉的面孔,很快他就想起来,这是那个卖收音机的售货员。

  咦?现在的售货员挺热心的嘛,不错不错。

  小刘看李龙在柜台前转了两圈,没买东西就要准备离开,猜测应该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忍不住主动问了一句。

  “钐镰,我想买钐镰……”李龙回了一句,想想女孩应该不知道啥是钐镰,便又解释了一下:“就是牧民打草用的大镰刀。”

  “我们这里没有这类的工具,”小刘想了想说,“供销社五金类的东西比较多,那边……”

  “我去过了。”李龙苦笑,“也没有。”

  “那就只能去地区那边了。”小刘说道,“或者去石城也行,那边的百货大楼、供销社级别高,东西会比我们这里全一些的。”

  李龙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他说道:

  “那谢谢你,我现在就过去看看。”

  替山里的朵森们买钐镰是目前头等大事,李龙不想耽误时间,和小刘道个别后就离开了。

  小刘有点后悔,怎么就没问他姓名和干什么的呢?

  但女孩子脸皮薄,怎么好意思问出口呢?

  “小刘,等下次这个小伙子过来,要不要我帮你问问?”旁边的大姐早就看出了小刘的心思,笑着说,“小伙子看着不错,说话得体,看着家境挺好,也不知道是哪个单位的……”

  这时候,售货员默认都是要找有公家单位的。小刘长的漂亮,又有文化,如果找个农村的,大概率是会被笑话的,当然农村的也不在给她介绍的行列之中。

  李龙骑着自行车往石城奔的时候,心里已经在想,如果石城没有的话,那就去县里找个铁匠铺子打造了。打造的时间会长一些,希望能够赶在哈里木他们转场之前完成。

  上一世李龙是在短视频里看过伊赛牧道果子沟百万牲畜大转场的。那时候夏季转场和冬季转场规模都特别的大,据说以前还因为转场会限制车流行驶。到后来高速修通后,转场就方便了许多,甚至连央视都直播过,上过新闻联播的。

  南山牧民转场的规模就小很多,但也会提前一些时间,毕竟这里的夏天来的要早一些。牧民们的夏牧场在天山北坡的深山里,那里水草在夏季会更好一些,转场后,冬牧场的草就能够快速生长,以方便冬天牲畜在这里食用。

  希望来得及吧。

  骑行来到老街,李龙发现这里比玛县的早市要热闹更多,摊位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先前自己摆摊卖鱼的地方有好几个摊子,大家都高声叫卖着东西。

  李龙没心思逛摊子,先去了百货大楼。

  如预料的一样,百货大楼里虽然物品比玛县的多,但同样是没有钐镰的。

  李龙问了售货员供销社门市部的位置,那售货员还真给说了。

  出门骑自行车去了供销社,李龙发现这里人也挺多,不像玛县那边偶尔有几个人。

  供销社门市部门口一侧有车棚,李龙把自行车放进去锁好,进了门市部。

  这门市部里面也比玛县大了不少,柜台里面有四个售货员,李龙挑了一个年纪比较大,戴着眼镜的,他下意识觉得这个人比较面善,而且这位此时正耐心的给一个老农介绍着喷雾器的用法。

  李龙在这老农身后耐心的等着,那戴眼镜的售货员看了他一眼,继续讲解。

  等老农听完,最后表示喷雾器的价格有点贵,不买了之后,那人也没说啥,然后就看向李龙。

  “我想买钐镰——就是牧民打草的大镰刀。”李龙担心这位不知道,解释了一句。

  “钐镰啊,”那人想了想说,“我记得之前进了一批,一直卖不动,后来就降价处理了,好像还剩下一点儿,你要几把?”

  一听有货,李龙立刻大喜说:

  “要十五把。”

  盖冬窝子的小伙子有七八个人,加上玉山江哈里木算十个,李龙准备多预备几把这样的话分的时候也好分。

  “我去看看,你等等啊,不一定有这么多。”这售货员说道,“咱们这边牧民不多,要这东西的还是少。”

  等了一会儿,那售货员抱了一捆东西过来放在木质框架玻璃台面的柜台上,那柜台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来,看看吧,是不你要的钐镰。”售货员微笑着说。

  这些东西是用牛皮纸包着,然后再用绳子捆在一起的,捆的还挺严实。

  售货员解开绳子,打开牛皮纸,露出里抽的金属物件。

  的确是钐镰,一把刃长约七八十厘米——李龙摸了摸刃口,这是开过刃的,感觉很锋利。

  “需要自己加个木头把子,”售货员说,“我记得好像木头把子上面需要斜着钉一个小架子,没用过,只看过。”

  这位挺懂行啊,李龙看了看对方,然后数了数,十五把。

  “同志,还有多的吗?”他觉得这玩意儿拿过去的话,哈里木他们肯定喜欢的。

  “没有了,这十五把是最后的存货了。”售货员笑着说,“我们清底子了。如果不是你要,再过几天可能就退回去了。”

  “行,那一把多少钱?”李龙知道自己也不能再多要求了,能找到已经是惊喜了。

  “我们清库存了,原价四块七,这些钐镰成本价给你,三块一把。”

  “好。”李龙数出四十五块钱递了过去:

  “麻烦你给我包好。”

  “没问题,麻烦你过去开个票。”

  抱着包装好的钐镰,李龙觉得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至少这些钐镰能交差了。

  原本他想着现在就去山里把钐镰交给哈里木他们,想想又算了。还是套上马车再去,把小鹿拉回来,顺带着要拉一车粪回来,院子里也要种菜了。

  事情办完,李龙再次转回老街,这时候就能好好看看了。他看到有卖鱼的,便特别关注了一下。

  卖鱼的摊子有三个,有一个专门卖大鲢鱼的,剩下的两个则是和自己以前一样,啥鱼都卖,不过鱼的数量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过了,鱼已经卖去了一大部分。

  鱼的价格便宜了一些,这让李龙有些意外,小鲫鱼虽然没自己在小海子里逮的漂亮,但价格是七毛到八毛,大块头的鲤鱼和草鱼都是九毛到一块,买鱼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龙猜测应该是天气热了,鱼好逮了,所以价格掉了下来。

  老街上的摊位九成都是卖手工物品、农副产品的,价格算起来也不算低。

  李龙又想到了给秦红艳提出来的那个建议,编筐来卖。

  有几个卖筐的摊位,大筐小筐都有,还有用高粱杆子(扫帚糜子)做的锅排、六角馍盘之类的,大都是一两块钱。

  XJ是地广人稀,人工历来要比口里要贵一些。特别是这个时候,国家的轻工业还没发展起来,许多工具用具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同样的东西,口里卖五毛,这里就可能卖一块,毕竟人少,但需要用的东西却很多。

首节 上一节 10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