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试图顺着佩雷尔曼的思路证明庞加莱猜想都别人说成窃取学术成果,他不能让陆山也陷入这样的境地。
在联络李国建之前,他已经向米国的同行打听过陆山的信息,但除了跟唐益发表的孪生素数对论文之外,没有别的信息。
他那时候就猜想陆山是个“新人”,埋头多年突然搞出了这个成就。
没想到的是,陆山如此年轻。自己回国就是为了找人才,现在看来,哪怕只发现陆山一个,自己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人类的发展转折点凭借的只需要极少数天才就行,多了没用。一万个99分的天才也比不过一个100分的天才有价值。
陈启仪一晚上没睡,他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找陆山,他知道这个弟子太忙了,熬到七点多的时候才打了过去。
陆山听到消息后,愉悦的答应了学术交流的邀请。
“难怪早上起来积分又变了不少,我还以为是哪个网站极越浏览器挂出来提高了下载量。”陆山索性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前往水木大学。
“你去燕京做啥?”高川非常好奇,“找女朋友?你这可不好,学姐是你的,你还要在燕京找备份?”
“我去水木大学看看他们的学姐和我们的学姐有什么不同。”
高川才不信,翻白眼说道:“我信你!我真的信你!”
第154章 这个莫大的荣誉要给你
413宿舍很快清空了,大家打包行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陆山跟父母说了一下去燕京的事情。
林燕有点舍不得,这么多年孩子一直没离开身边,就叮嘱陆山多带衣服,还掏出一把钱塞给陆山。
“穷家富路,不要委屈自己。”林燕只能做这么多。
陆德海也担心,但他显然更果决:“别说了,你再说孩子都不敢去了。去吧,只有你一个人去燕京吗?”
陆山重生一回,非常重视亲情,郑重告诉父母有老师同去,食宿全包。
林燕和陆德海才真的放心了。
姜老师与陆山一起飞往燕京,动作很快,主要是因为邱承同想尽快见到陆山。
这些天来,邱承同一直看陆山论文,其中有很多论证思路非常新奇,邱承同在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脑子里面隐隐有了一些构思。
这对于他以后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个学生对自己有启发,邱承同哑然失笑。
接机的是李国建,他看着陆山和姜老师无限感慨,如果自己争取到了这个学生,在旁边带着他做报告的就是自己了。
多好的一个学生啊,当初水木大学怎么就那么小气!
想到这里,李国建不禁埋怨起了校领导。
光看十八岁能跟唐益一起发论文,都足够开出更高的条件了!
邱承同与陆山在燕京大学的办公室里见面了。
一见面,邱承同不禁露出了长辈的笑容,直夸奖:“真是年轻有为啊!这个年纪就拿出了这么高水准的数学论文!听说你还在其他领域也有高水平的论文,真是前途无量!”
说着,邱承同突然间想到个问题,看向李国建:“怎么水木大学没有把陆山招进来呢?看上一份论文发表的时间是高考前吧?”
李国建的心理再次受到重创,这事提一次他就想死一次。
陆山平和的解围:“我只是不想离开家乡。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不妨碍我过来向您请教问题。”
邱承同非常满意这个孩子的情商,开怀笑了:“有能力,又谦虚,不错不错。”
寒暄只有分钟,然后就进入了正题,邱承同感兴趣的是他如何从意料之外的角度去论证,是什么让陆山有这样的联想,虽然多维度的证明有相似之处,但是用数学语言将其统一说清楚,难度还是很大。
陆山对答如流,对佩雷尔曼的论证真的是吃透了,所以这篇延展性质的论文已经做到了在这个思路上的极致,别人已经很难顺着这个思路搞出新东西。
邱承同不仅感叹,陆山真是大才。
“伱怎么会想到要研究庞加莱猜想的?这么多选题。”邱承同非常好奇。
陆山当然不能说自己抽中了庞加莱,天然就得选这个。
组织了下语言,陆山给出了自己答案:“我本来就对拓扑学很感兴趣。拓扑学在研究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性质具有重大意义,它也成为了其他数学分支、如泛函分析、实分析、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的一些基础工具,而庞加莱猜想是拓扑学的起点,我觉得把这个问题画个句号,拓扑学才能真正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
邱承同非常的赞许:“那你对拓扑学以后有什么想法吗?”
这个问题可算是问着人了,庞加莱在看到猜想解决后,更新了现有的知识,从诸多研究方向中选择了一个方向。
“我觉得构造性拓扑学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拓扑性质包括连通性与紧致性,既然如此就绕不开结构的问题。但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同的结构最终都能缩成一点,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我们或许的从其他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如果是流体性质的实体呢?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也能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陆山的眼睛开始放光,邱承同非常赞许陆山,心里面只有科学。
“好了,说了半天,你也饿了吧?真是抱歉,下了飞机没让你休息就直接进行探讨了。”看看时间,邱承同有点不好意。
“不碍事的。”陆山非常平和,他确实也饿了,但是庞加莱强烈要求陆山多跟邱承同交流,探讨自己的看法
。图灵很聪明,但他真的不是专搞数学的人,起码没有做学术上的研究。
邱承同则是他重生后遇到最厉害的数学家,反正他不用吃饭,说多久都行。
邱承同看着思路敏捷的陆山,越看越喜欢,忍不住问到:“你可愿意转到水木大学来?这样也方便我们互相探讨问题。至于生活上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故土难离的话,我会安排你的家人也过来这里。”
“水木大学这边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学研究所,我可以带你。”
姜老师和李国建当场震惊了,自己这是听到了什么?
邱承同竟然在招揽陆山做弟子!
并且答应照顾陆山一家,这种待遇可谓是前所未有,可见邱承同的爱才之心。
但陆山婉拒了:“感谢邱教授这么看好我,但是我觉得我现在还是本科阶段,还有很多基础知识和一流水平有差距,其他的事我希望读完本科再考虑。”
话到这里,邱承同没有说什么,他不死心,而是想其他的条件能让他留下来,但这种事现在不好说,准备是需要时间的。
“两天后,希望你就这篇论文做一下学术报告,地点就在新落成的数学科学中心,这里还没有进行过学术报告呢!”邱承同郑重的对陆山说。
“邱教授,这不太好把?我甚至不是水木大学的学生,这份荣幸应该让您来。”陆山有点犹豫。
邱承同摆摆手:“数学是自由的,谁做报告都行,而且你的论文去做这第一场报告,是这个中心的荣幸。”
陆山也就不再推辞了,他很希望挣积分,而学术报告的交流效率显然比发表论文的效率还要高。
两天时间内,邱承同哪都没去,一直跟陆山探讨问题,还带着他参观了科学中心,让陆山见识里面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学者。
希望陆山能看到水木大学的优势,最终成为自己的弟子。
计算机计算能力对于当代数学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一个思路的检验必须通过大量的运算,有的规律在小范围有用,但在大范围可能就失灵了。
如果这个范围很大很大,人类的计算能力是搞不定的。
有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人类就可以专注于逻辑上构造而不是运算能力。
数学本质是一种工具,是一种逻辑,越到高端,数学里面的数字就越少,玩的全是逻辑。通过一个个定理和公式推导后续的东西,并寻找规律,得出公式或者定理。很多公式非常的长,那是因为没办法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足够多的情况。
这么长的公式一写,再计算,这一上午啥也别做了,光写公式就行了。
当年没有计算机的时候,这些数学家一个个都得是过目不忘,心算能力极强的猛人,不然根本玩不转。
到了现代,再厉害的数学家也不行,因为数学有了更多的变化,开始跟各种领域结合,需要论证的方面更多了。
陆山知道邱承同的心思,也就笑笑。
要搞计算机的话,自己已经有图灵大牛了,他最近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以后再配合数学工具,自己势必能事半功倍,用更差的设备达到更好的效果。
再往后,最先进的计算肯定由自己制造。
邱承同的面子非常大,发出邀约后,立马就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国内的数学家兴奋了,纷纷聚集燕京。而西方数学家比较傲慢,很多都是看在邱承同的面子上勉强过来的。
会议召开当天,最大的礼堂坐满了人。
越往前的数学家就越是知名。
年青一代有陶哲轩,就职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中年的有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就职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的辛康布尔甘也到场了。老一辈中到场的是赛尔,现代拓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如此阵容,堪称豪华,如果没有邱承同,这些人大概率是不会来,邱承同的成就让他们信服,也为这场学术报告做了背书。
陆山在后面看到这些人,有些激动,这都是积分。
旁边的邱承同还以为他是紧张,不断的安慰他。
开会之前,大家不断的聊天交流,西方数学家持有的态度是怀疑。
“这该不会是大骗子帮小骗子搞学术交流吧?邱承同当年可是想着要窃取佩雷尔曼的成果呢,他引见的人,能有什么成果?”
“你这话有点不妥,邱承同是根据佩雷尔曼的推导论证正确性。但有一点我认同,那就是夏国的数学确实拿不出好成果,这些年全是我们弄的。”
“夏国人就这样,理解能力强,会做题,但是搞突破和创新是真的不行,奥数金牌拿了不少,数学成果几乎没有。即便是夏国人有了好成果,也是离开夏国后搞出来的,这氛围,啧啧,霍金来了也得敬酒。”
这些西方人根本没把夏国数学界放眼里,说话没有特意压低声音,让夏国数学界非常气愤。
第155章 名躁燕京!
夏国数学家们脸色非常难看,年轻一点的老师甚至准备站起来骂回去。
但随即就颓然坐下。自己张口骂回去?怎么骂?骂什么?有这个底气吗?
这些年夏国的数学成果不高有目共睹,华威都得去前苏联特招天才数学家,收拢人才,才搞定了一些3G专利。
国内的科技公司去海外找数学人才,本来就让自己这帮人颜面无存。
夏国数学界面对西方数学界天然就自卑,不仅是现代数学发源于西方,更是成果上的差距让人无法硬气。
数学界最为弱势,其他的基础科学界也没好到哪里去,说到底都是数学底子差惹的祸。
除了成果不如人不好反击,国内数学界对于陆山的论文也是心存怀疑的。
陆山实在是名不见经传,没听说是谁的学生,也从来没在数学圈露面。
即便陆山跟唐益发表了论文,那也是以第二作者的身份,不少人看到唐益的名字就往下看了,根本没看到这个名字。
陆山的这篇论文好似一夜之间盖出来的大楼,怎么能不让人疑惑?
不是这些数学家看不起人,而是学阀制度普遍存在,想做研究一定要讲资源,不靠近学阀没有研究资源,靠近了学阀一定会被知道,根本瞒不住。
议论之间,时间到了,邱承同走到主持台上做开幕发言。
“欢迎诸位来到这里,这是该中心落成后的首场学术汇报……”邱承同是个实在的人,要不是开幕总得有人致辞,他想让陆山直接上去开讲得了。
“让我们欢迎陆山讲解他的论文!”
邱承同没有介绍陆山的头衔,也就是陆山没有头衔。
这下下面的议论声更是一遍。
陆山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走上了演讲台,台下的掌声基本都是由夏国数学界鼓掌发出的,而西方数学界基本没人动手鼓掌。
陆山不以为意,他没说一句话,先说中文,然后用地道的伦敦腔再说一遍,完全不需要翻译。
当他说出了论文的名称,当即就让台下的西方学者议论纷纷。
“还真的很大骗子带小骗子行骗!邱承同当年可不就是蹭热度要论证佩雷尔曼的论文吗?他没被认可,竟然还推出了个小骗子继续论证。”
“我不是说怪话,而是佩雷尔曼的论文已经很明确了,怎么还要在这上面纠缠不休?况且论证高维下的庞加莱猜想是佩雷尔曼之前的美国人就做到了,现在炒的还是旧饭。即便论证了,也很难说彻底论证了庞加莱猜想。”
“不不不,那个什么山说的是统一和数学表达,跟之前的课题不一样,或许真有新东西呢?或许能探讨庞加莱猜想在高维上面的极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