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07:开启学神殿 第123节

  “这么厉害?”李国建嘟囔着打开了邮件,然后就看了起来。瞬间就陷了进去,不自觉得挂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李国建的桌子上全是稿纸,然后他还想继续顺着思路往下演算的时候,论文没了。

  于是他急吼吼的给陈启仪打了电话:“后面的论文呢?”

  陈启仪笑了,李国建果然被打动了,他不急不躁的说:“后半截先不给你,搭上丘教授的线再说。”

  “这论文真是你写的?”

  “我倒希望是我写的,你知道有个叫陆山的学生吗?”陈启仪一脸嘚瑟在电话那头说了起来。

  李国建听陆山做的事情,整个人被硬控了好几次。

  “才刚上大一?高中就优化了孪生素数的课题?发现无穷多个之差缩小到500万个以内?哦!我记起来了,唐益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有陆山这个名字!”

  嫉妒之火熊熊燃烧,老友陈启仪真是太幸运了,招了这么个天才学生,自己怎么就没这个运气。

  眼下要做的就是赶紧把论文交到邱承同手里,判断可行性。

  李国建是识货的,他能看明白这一半论文的含金量,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以邱承同这样的人肯定更能明白。

  于是,李国建开始想办法联系邱承同。

  他打听了邱承同的行程,幸运的是,邱承同最近会从米国回到水木大学,准备筹建邱承同数学科学中心。

  伸长脖子等了好几天,邱承同真的出现了,他给水木大学的数学系同仁开了个会就匆匆前往下一个地点。

  他真的很忙,数学科学中心是他最牵挂的项目,这个项目关乎到整个国家的数学前景。

  李国建别说给邱承同递论文,连靠近都做不到,邱承同的身边总有重要的领导。

  邱承同来到选址处,直接要求:“数学研究不需要太豪华的办公场所,但一定需要先进的仪器,尤其是相关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同时还要开发出相关的计算软件,大大节约大家在运算中耗费的时间……”

  校领导一边听一边记,扭头就跟随行人的重复了要求,并作出指示:“把能做的事情先做了,有问题的就打报告上来研究,事情不能停,越快越好。”

  邱承同也只是点点头,然后又到其他地方交流了。

  他很忙,也很急,夏国的数学水平已经多年没有重大的突破,他学成归来就是希望培养一大批年轻学者,做出成绩。

  即便不能在理论端走到最前,起码也要把应用数学的水平提得更高。

  这些年欧洲和米国的数学研究已经呈现了新的态势,而国内的数学气氛还是那样不急不躁,甚至都不如华威重视数学。

  邱承同只能叹息一声,从头建立。

  他倒也有信心,十几亿的夏国人,光靠概率也能找到数学天才。

  他虽然在米国生活多年,但是毕竟流着华夏人的血液。

  能尽一份力算一份力。

  邱承同当然不知道有个叫李国建的数学教授已经找了他好几次,但都因为没有预约不能见面。

  丘教授的助理也没做错,毕竟邱承同的行程很满,自己也还有研究,平时休息也不怎么够,李国建这样打扰确实不合适。

  李国建虽然也是水木大学的教授,但是水木大学这种级别的教授太多。

  如果丘教授每一个人都要见,还工不工作了?

  这可把李国建给急坏了,他不甘心直接递论文,因为已经有好多人都这么做了。

  如果李国建也这么样做,大概率是被忽视,这种事必须当面说清楚!

  蹲守了好些天,李国建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机会,由于工作原因,邱承同这一回给数学系同僚开学术上的小会,看看水木大学具体的学术水平。

  不过,邱承同不太满意,这些年来这群人的研究课题没有太大的创新,都是上个时代夏国数学家研究课题的变种,简单来说就是锦上添花,没有长出新的枝芽。

  就在这时,李国建拿着论文说到:“您看一下这个!”

  “《三维及以上的庞加莱猜想的拓扑流行统一》?名字倒是不错。”

  邱承同轻声念到,他下意识不太喜欢李国建,大家都是说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成果,他倒好,直接就递论文,而且这个论文的题目刺痛了他,让他想到了几年前,自己和团队做《庞加莱和几何化猜想的一个完整证明:瑞奇流的哈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论文,被西方学术界讽刺为要偷窃佩雷德曼学术成果的事。

  邱承同随然翻开论文,一下就定住了。

  为了避免一些问题,丘成桐为邱承同,你们懂得。

第153章 数学大师的极力邀请

  陆山的论文开篇就说该论文不是要证明庞加莱猜想,而是对庞加莱猜想在三维乃至更高维度上进行统一论证和进行数学描述。

  然后就是引用了一些佩雷尔曼的论证:“B(x,t,r)表示半径为r的开放球形,在对应时间为T,圆心为X。P(x,t,,rt))表示为抛物线邻域,即所有点……

  ……抛物线型邻域P(x,t,e-1r,r2)被称为强e颈,如果在因子r-2缩放后……”

  邱承同看了一眼就有些疑惑。

  为啥?

  因为庞加莱猜想没被证明之前,就有无数人在捣鼓,这些人大多没有系统教育背景,光凭着一腔热情就埋头研究了。

  这种人叫做民科,那些年夏国有无数这样的人,开口闭口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什么的,其实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论文。

  后来庞加莱猜想在2006年被佩雷尔曼证明后,民科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多了。

  他们一个个都说自己通过佩雷尔曼的证明想到了更多的东西,论文就更多了。

  邱承同长叹一口气,以为这篇论文能够解决自己几年前的遗憾,现在看了还是泛泛而谈。

  他的团队当年搞出来的东西都尚且被人说成是妄图盗取佩雷尔曼的成果,李国建这个数学教授又能搞出什么原创呢?

  不是邱承同有先入为主的坏习惯,而是当年这么干的人实在不乏功成名就数学大牛。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在蹭热度,而李国建更可恶,是投其所好,讨好自己。

  “哎呀,这样的事情要少做,数学还得是有原创性的为好……”邱承同一脸的诚恳,他希望能劝导李国建踏踏实实做研究,跳出国内的不良气氛。

  李国建听了之后直接懵了,这是从哪里说起?他赶紧开口解释:“邱教授您听我说,这篇论文是真的有开创性……”

  邱承同心想:“这句话已经有太多人对我说了。”所以他摆摆手:“行,我有空就看看。”

  李国建急了,“有空就看看”等于“老子不会看”,等于“你回家等通知”,都是礼貌拒绝的意思。

  “您现在就看一下!这篇论文真的和别的不一样!”李国建不肯走。

  邱承同连上的表情有点凝固了,这时候主持人开始沟通:“这位……教授你先回去吧,论文很长又怎么能一下子看完?”

  其他人这时候已经彻底看了过来,邱承同有些不悦:“这位教授请回去吧,有空我真的会看。”

  “现在看!真的很重要!”李国建依旧坚持。

  与会的其他人议论开了,说什么的都有。

  “这个李国建平时不这样啊,今天怎么如此失常?”

  “知人知面不知心吧,可能他平时不善言辞是假的,懒得跟我们说话而已,实际上功利心很重,我们没有价值让他热情。”

  “李国建今天碰到邱大师,幻想自己的成果能够获得肯定,继而一飞冲天。”

  邱承同此时也来了点脾气,今天本来就不是探讨具体课题的,是判定学术研究水平的,如果真要涉及具体课题给指导的话,这群人在这里开一年的会都不够。如果这个论文不够超一流的水平,国际上也不会认可,那些虚伪又傲慢的白人对于夏国人总是有偏见。

  当年自己的那个论文愣是要说成是想盗取佩雷尔曼的成果,还画了个漫画,非常的可恨。

  可是邱承同没办法直接反驳,谁让第一证明人不是自己?

  即便自己能把佩雷尔曼的论证应用到最高境界,高到佩雷尔曼都想不到的程度,人家也只是把他看成锦上添花的人而已。

  这些事情压在邱承同的心里,他才会不顾一切要回夏国重建数学体系,培养新的超级天才,狠狠的出一口恶气。

  但是今天的会让他看到了夏国整体数学研究水平的弱势,这样的环境中,有个人喊着自己有划时代的研究,这不是扯淡吗?

  真有的话早就出来了。

  李国建也听到了大家的议论,加上邱承同的神情不对,他大声的说:“这不是我的论文!甚至不是我的学生写的论文!这单纯是一篇极其优秀的论文!我不是为自己的名声争取,是为了整个夏国的数学!”

  听到这个解释,邱承同顿时来了兴致,这么拼命不是为了自己,这样一来或许真有点东西。

  于是他迅速的翻阅起来。

  由于他在米国生活了多年,加上国际论文都是英文,所以他第一时间也是拿起英文版的论文,一看就觉得非常震惊。

  这英文水平也太厉害了。

  用词准确,语法优美,描述清楚,邱承同很久没见过这样水平的数学论文语言了。

  再接着看,他迅速在内心跟着演算起来,佩雷尔曼的论文他早就看过演算过,对于陆山这篇脱胎于佩雷尔曼论证基础的论文自然能看懂。

  可是看着看着,他也开始犹豫了,到处找纸,实在找不到就把演讲稿直接当稿纸了。

  其他人一看,议论声当场就小了下来。

  助理此时犹豫再三,走到邱承同的身边提醒到:“一会还有事情呢!”

  “推了!”

  “推不得啊!那些都是有潜力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来接受您的测试。”

  “对对对,推不得,推不得!”邱承同回国就是为了发掘数学人才,如果是其他行政上的事情,他真的可以推。

  邱承同把论文直接揣进手提包,想了想掏出手机对准李国建:“李教授你留个电话号码,我尽快联络伱!”

  李国建才不管邱承同知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反正这也不重要,当即留存了电话。

  会议就此散了,邱承同边走边看论文,根本放不下手,看到这一幕,李国建才算是真的放心了。

  办完这件事的李国建赶紧跟陈启仪说了这个好消息,还把经过也顺带说了。

  陈启仪也松了一口气,这几天他非常紧张,李国建太久没有消息,要么是没搭上邱承同,要么就是邱承同根本没看李国建不好意思说。

  结合邱承同的消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没想到最终还是办成了。

  “辛苦了,实在太感谢你了,请你吃饭,你来江城一定好好招待你!”

  “你少给我打哈哈,这一顿你得给我到燕京来请客!今天我都被人说成欺世盗名的无耻之徒了,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不过分!我上去给你做饭都成。”

  “瞧你这铁扣样……出去吃!”

  两人心情大好,加上关系不错,说了一会之后就休息了。

  本来陈启义打算通知陆山,但还是决定再等等,邱承同还不一定认可。

  “如果邱承同不认可,我豁出老脸就直接找一区期刊发表!”陈启义暗下决心。

  当天夜里,李国建就被电话震醒了,一看时间,凌晨两点,如果不是“邱承同”这三个字,李国建就要挂电话了。

  “这个陆山到底是谁?怎么没听过这个人?”邱承同的呼吸有些急促,显然他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刚刚看完论文,根本等不到第二天联系李国建。

  “这篇论文是顺着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思路出发,发散了思维对多维度的证明进行了统一!比之前任何一篇论文都有价值!”

  李国建这时候把陆山的来历和最近几个月做的事情都说了一遍,陈启仪早就把能说的都说了。

  十八岁,刚大一,然后一连串的成绩,邱承同一下就想起了一个人。

  就是在去年和唐益发表孪生素数猜想的陆山!

  但他的语气依旧平和:“真是个天才少年,李教授能否帮我引见一下,我想跟他细致的探讨一下论文,有的思路我很感兴趣。食宿方面不要有负担,我出!”

  李国建应了下来,当即给陈启仪打电话,他知道如果自己第二天才说,肯定要被埋怨。

  邱承同此时无法入眠,拿着陆山的论文又看了一遍,他要确保完全没有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23/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