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第24节

  文化产业如此赚钱,西苑又如何不重视呢?

  所以,国内一直都在关注少包的情况。三月初,在三联出版的的帮助下,少包电视剧被引到南朝、鬼子那边的电视台,播出之后效果也不错。

  于是三联出版社立即将韩语版、日语版的少包上架,销售量还算喜人。

  能够在南朝、鬼子那边出书,《京城文艺》称呼刘红民一声国际知名作家,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刘红民觉得这个称呼有点羞耻,他在国内都没有混明白呢!怎么就成为了国际知名作家了?

  查剑英却觉得这个称呼恰如其分,“少包已经卖到了十多个国家了,当得起国际知名作家这个称呼。”

  “至于国内,《大宋提刑官》之后,你绝对可以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借你吉言吧!”

  刘红民没有多少自信,《大宋提刑官》的深度都没有《我的兄弟姐妹》足,想要看着它在国内混出名堂,那得需要多大的运气?

  很显然,刘红民小瞧了国际知名作家这个名头。

  正说着话,三五个学生进入书店,看到《京城文艺》上那六个大字,立即被吸引了过去。

  “国际知名作家刘红民?没听过啊!”

  “有点耳熟,看看他写的什么作品……《大宋提刑官》?根据宋代真实人物宋慈所写,宋慈所著的《洗冤录集》,是我国第一本法医学著作……”

  “宋朝的时候就有法医了吗?”

  “谁知道呢!不过这本小说好像挺有意思,是破案的。”

  “那买一本,咱们六轮看?”

  “买一本!”

  这几个明显是学生,看样子不是京大的,不然不会不知道刘红民。

  查剑英捅了捅刘红民,“你看,群众还是挺买账的嘛!”

  刘红民赧然,“不就是一个唬人的名头嘛!也没啥了不起的。”

  查剑英:“你管它唬不唬人,群众喜欢就行。”

  刘红民颇为感慨,这时代的人们还真是纯朴啊!

  真好糊弄!

  不一会儿功夫,《京城文艺》就卖出去了七八本,和其他杂志比起来,销售速度快了不少。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京城各地,国际知名作家这个名头,在这个年代的确唬人。

  很多人都是冲着这个名头买的《京城文艺》,想要看看所谓的国际知名作家写的小说到底怎么样。

  等他们读了之后,才发现这部小说和时下流行的完全不一样。随着宋慈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案件,读者也跟着有一种畅快的感觉。

  很多人都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原来还能这样破案。

  有不少看过少包的读者,拿两部小说进行了对比。发现少包虽然写的畅快,却失了很多内涵。

  《大宋提刑官》则不一样,内涵丰富了很多,文学性大大提升。虽然损失了娱乐性,确实一本难得的好书。

  在书中宋慈和刁光斗两人之间的较量,让很多人都大叫精彩。原来在破案上,也能有如此精彩的对决。

  像刁光斗这样的坏人,危害实在太大了。

  没几天,《人名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当官学宋慈,莫做刁光斗》。

  文章中颂扬了宋慈遵守法律,公正办案。批评了刁光斗有才无德,不为民请命,制造冤假错案。

  此评论员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各部门单位的重视。很多人都买了《京城文艺》读了起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如此一来,《京城文艺》的销量暴涨,发行一个月卖出了七十多万份。

  《大宋提刑官》也成为了热门小说,报纸上出现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不过,发表文章的大多是各部门单位,没有职务的作家学者倒是反响平平。

  很多人都说,《大宋提刑官》是被《人名日报》抬出来的畅销小说。和当时其他畅销小说比起来,文学性要差了很多。

  但是不可否认,在80年3月至5月,《大宋提刑官》成为了现象级作品。

第47章 侦探剧热潮

  这年代的人并不以政付推动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别看这年代文学昌盛,但其实读书看报的人并不多。除了学生、教师,就是各部门单位职员,加上一些热爱文学的工人。

  这部分人连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就是靠着这几百万人,硬是造就了八十年代波澜壮阔的文学热潮。

  大学生毕业之后,也是分配到各部门单位,所以这时期的政付在文学界威望很高。《人名日报》为《大宋提刑官》发声了,也就没有人敢没事找事。

  夏教授这群人每天在报纸上看到《大宋提刑官》评论文章,都气的肝疼。每生一次气,他们对刘红民的恨意就多一分。

  他们蛰伏了起来,只等刘红民的热度降温了,才好找机会收拾他。

  京大出版社派李焕方来找刘红民,想要拿到《大宋提刑官》的发行权。

  刘红民没有立即答应,就算发行《大宋提刑官》,也要等《京城文艺》4月刊发刊了才行。

  不然书籍先上市了,还有谁会买《京城文艺》啊?

  到时候《京城文艺》销量下滑,就算周艳茹不找他麻烦,张德宁也会杀上门开。对于查剑英这位闺蜜,刘红民可不想招惹。

  李焕方听到了刘红民的顾虑,立即说道:“这个你放心,我们就算想要先发行《大宋提刑官》都做不到。现在的印刷任务已经排到了五月节,插队的话,最早也得5月末才能铺货。”

  杂志的销售周期一般是前三个月,第一个月销量最大,后两个月主要是清理库存,能多买出去一本就少赔一本的成本。

  听到这话,刘红民这才放心。不过,他还是在合同上写明了这个条款。

  “李哥,咱们先小人后君子,你也别怪我不近人情。”

  李焕方无奈的说道:“行,我还能骗你咋地?”

  刘红民也不解释,这种事情不能等被骗了才做,必须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李焕方牢骚了两句,和刘红民签了合同,带着稿子回来出版社。

  刘红民给《京城文艺》和京大出版社的稿子都是复印的。虽然复印的价格有点贵,但是刘红民不差这点钱。

  《京城文艺》给了千字八块五的稿酬,京大出版社直接给了封顶千字十块钱的稿酬。

  《大宋提刑官》一共55万多字,两家稿酬加起来超过一万块。不过,刘红民还是觉得亏,相对于稿酬,他更想拿版税。

  按照《京城文艺》的销量推断,《大宋提刑官》的销量差不多能超过百万本。

  按照10%的版税计算,一百万本刘红民至少能那二三十万。而按照稿酬,他最多只能拿五千多块,差的太多。

  好在,刘红民也没指望在国内赚大钱。毕竟国内百废待兴,以目前这个阶段,一部小说能赚一万块,已经很了不起了。

  国家急需外汇,有本事的人就应该去赚外国人的钱。

  刘红民已经将少包2六部写完了,并且写信通知了香江方面。相信用不了多久,明报、RTV、三联出版社就会派人过来和刘红民谈发表、发行以及改编的事情。

  《京城文艺》4月刊发刊之后,再一次引起了热潮。后半部分的《大宋提刑官》更加精彩,引起的热议更多。

  3月份的热潮还没有退去,4月份的热潮再度来袭。各部门单位犹如赌咒发愿一般都发表文章,生怕落人一步。

  《京城文艺》的销量再次增加,超过了八十万份。

  这让刘红民很不高兴,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这样的畅销也不是他想要的。

  查剑英知道刘红民不开心,就拉着他去看电影。

  5月11日,一部侦探电影上映,引发了观影热潮。

  《405谋杀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是我国第一部侦探电影。

  两人早上到的影院,买到的竟然是傍晚的票,比去年国庆看的《傲蕾·一兰》还要抢手。

  两人没有干等,先在附近的公园玩到了晚上,然后提前一个小时返回了影院。

  这部电影除了时代的限制之外,其他方面堪称完美。几乎没有瑕疵的情节设置和炉火纯青的悬疑感制造。情节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入情入理,细节和节奏的控制非常强。

  就算刘红民这个来自新世纪的穿越者也看的津津有味,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的人们。

  《405谋杀案》的热映,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新的关注点。但是这个关注点并没有让《大宋提刑官》退热,反而让《大宋提刑官》变得更热。

  一部侦探小说,一部侦探电影,先后引起热潮,让很多人直呼今年是侦探年。

  是不是侦探年,刘红民不知道。他知道的是有不少人电视台联系他,想要购买《大宋提刑官》的改编权。电影厂们则将目光盯上了少包,想要拍摄系列电影。

  这让刘红民哭笑不得,他本来以为少包的改编权会墙外开花墙内香。结果香江热播之后,国内半点音信都没有。

  他都准备放弃了,横空杀出来一部《405谋杀案》,直接引起了侦探剧的热潮。

  不下于五家电视台想要买《大宋提刑官》改编权,不下于三家电影厂想要买少包的改编权。

  刘红民以为这年代国内的影视作品不会跟风,毕竟是计划经济,电视台和电影厂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

  现在看来,他们也会跟风,只是跟的不明显。毕竟是国家单位,多少要点脸,不会全部照搬

  他们跟的是类型,只要一个类型火了,他们就回拍摄同类型的片子。

  伤痕文学大行其道,他们就大量改编。现在侦探剧火爆,他们就想着改编侦探剧。

  只是刘红民很纳闷,你拍《大宋提刑官》没问题,毕竟是响应上面《人名日报》的号召。

  但是拍少包,刘红民有点无法理解。以现在的情况,拍少包真的合适吗?

  不过,有人送钱来,刘红民也不拒绝。这年头没有囤积版权的说法,改编也给不了多少钱。

  《大宋提刑官》,刘红民收了三千块改编费卖给了中台,少包一部收了五百块改编费,卖给了京影厂。

第48章 香江报税季

  刘红民想要更多的钱也行,但是需要他亲自写剧本赚稿酬。而且,这个稿酬也不高,有那个功夫刘红民还不如写少包第三部呢!

  他现在也算实现财富自由了,写书也就变成了爱好。想写就写点,不想写就不写。

  如果为了赚钱的话,刘红民就直接写能再国外大卖的书。

  自从和查剑英一起看过《405谋杀案》之后,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

  刘红民明知道查剑英以后要出国,但还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

  查剑英也是如此,所以她一直希望刘红民能够和她一起去留学。但是很可惜,刘红民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到国外学历史?在刘红民看来就是舍本逐末。除非国外有什么古籍、文物,不然刘红民才不会到国外研究历史。

  《大宋提刑官》的热度逐渐降低,但是并没有结束。

  公安大学杨希仁教授自豪的对学生们说道:“你们都应该看过《大宋提刑官》吧!刘红民当初就是像我请教的法医学知识。”

  “说实话,当初他拿《洗冤录集》来找我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意。可是当我了解到《洗冤录集》里面的内容之后,才发现宋代的法医学并不弱。除了上千年的技术限制之外,《洗冤录集》上面记载的知识,和现在我们所应用的别无二致。”

  这让未来的法医们对于《洗冤录集》非常好奇,纷纷寻找这本书。可是,在市面上根本没有卖的,最好只能找到了京大出版社,想让他们发行这本书。

  京大出版社一看,古籍出版也是一个大项目啊!而且因为作者已经去世多年,还不需要支付版权费,只要承担印刷成本就好了。

首节 上一节 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