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第15节

  哪还会跟他叽叽歪歪的废话啊。

  目送蒋媛两女上车后,王援朝叹了口气,也毅然的提着两个麻袋,往火车站外走去。

第25章 曾进宝

  出了火车站的站口后,王援朝还以为自己会像前世网络小说里写的那样,

  有车先送自己到县城,然后再送去公社,最后才坐牛车去红旗大队呢,

  结果没想到,一出火车站,王援朝就看到一个拖拉机旁边,站着一个年轻小伙,手上举着一个萍镇红旗公社红旗大队接知青的牌子。

  于是王援朝果断的提着麻袋走了过去,

  把麻袋放地上,掏出一包大前门,拆开后,递了过去,开口问道:

  “同志,请问你是红旗大队来接知青的同志吗?

  我是这次去红旗大队下乡的知青王援朝。”

  年轻小伙下意识的接过王援朝递过来的烟后,然后打开手里的纸看了看,又把纸递给王援朝说道:

  “请问是不是这个王援朝同志,你看看。”

  王援朝伸手接过纸一看,正是自己的名字和原户籍地址。

  “是的,没错。”

  “行,是你就行了,把行李丢车厢后,跟我上车坐前面吧。”

  “啊?我这不需要去公社的知青办报道的吗?”

  “嘿,没那必要,是公社那边通知大队长过来接你的,

  你人到了队里,到时候大队长去公社的时候,把剩下的手续办一下就好了。”

  王援朝听人这么一说,也不纠结了,跟着来到拖拉机前面的座位坐下。

  坐稳之后,拿出一粒大白兔奶糖和烟叹了出来,王援朝递了根烟过去,笑呵呵的说道:

  “同志,今天真是辛苦了,来,抽根烟。”

  “呦,这可是干部烟啦,王知青不愧是城市里出来的,

  这烟以前也就在我们公社的大干部抽烟的时候看到过。

  不过我今天接你,只是顺路,

  这趟刚好我要送一车物资到市里,大队长从公社开完会和我说,要我顺便接一下你,

  所以也没啥。”

  王援朝也懒得去解释烟的问题,毕竟要改变人的认知挺麻烦的,于是打了个哈哈,说道:

  “嗨,我本人不抽烟的,这不是家里长辈知道我要出远门嘛,拿了几包烟给我交际用的。

  正好,我手里还有颗大白兔奶糖,

  来,同志,你拿着甜甜嘴,试个味。”

  “大白兔奶糖啊,这可是好东西啊,

  这糖我从小听到大,只有县城和市里的供销社偶尔才有的卖,

  老贵了不说,还需要票。这还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呢。

  嗯,这股子奶香味,真好吃。

  不愧是传说中的大白兔奶糖啊,太好吃了。

  王知青,真的太感谢啦,我叫曾进宝,现在是我们大队的拖拉机手。

  以后在队里,有啥事需要帮忙,你可以叫我啊。”

  王援朝一听曾进宝的话,一个“握草”,自己草率了啊,知道乡下的物资贫瘠,

  但是真没想到这哥们这么大了,连大白兔奶糖都没吃过啊,还是个拖拉机手呢。

  说好的低调啊,草率了,太草率了。

  不过王援朝脸色沉得住气,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岔开话题说道:

  “曾同志,看到我们大队居然有拖拉机,这让我刚才都吃了一惊呢,

  我们大队这条件,看起来就非常不错啊。”

  “嘿,这台拖拉机,可是我们大队连续五年评选了先进大队,

  公社批给我们大队的,只不过平时,我们公社所有大队,都可以申请使用,我们大队只是有优先使用权。”

  “嘿,曾同志,那你可不是十里八乡的可以到处跑啊,这可让人羡慕了。”

  “那倒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指挥调遣,然后在公社所有的大队跑。

  不过你怎么会来我们这疙瘩下乡当知青呢?

  咱们大队,你还是第一个过来下乡的知青呢?”

  王援朝听到曾进宝这么说,真是吃了一惊,赶紧问道:

  “不对啊,曾同志,上山下乡的政策,怎么也有上十年了,

  我怎么会是第一个来你们大队下乡的知青呢?”

  “我从小在大队里长大,反正你是第一个来我们大队下乡当知青的。

  大队里的所有人,都对好好的城里人不当,跑乡下来的知青很好奇呢。”

  王援朝心里一阵苦涩,自己这是给人看稀奇了。

  不过还好,自己是大队的第一个知青,起码知青的名声在这里还没被败坏过,过去后的日子应该不难过。

  于是开口说道:

  “曾同志,咱大队的人多吗?有多少户家庭啊?”

  “咱大队的土地好,还有条大河,粮食产量高,和附近的屯子比,算是鼎好的了,有200多户,2000多人左右。

  周边的姑娘家,都想嫁到我们大队来呢。”

  “这么多户人口,看来咱大队,条件确是非常不错啊。

  这样看的话,咱大队领导干部的工作,看来应该干的挺不错啊。”

  “那是,咱们大队的大队长,可是我们大队几十年的老把式了,

  带着大家下地干活,从来没出过错。

  咱村的村支书,以前是老红军,专业后,安排到咱们村当支书的。

  民兵队长,也是当兵退伍回来的。

  他们做事都非常公平公正,咱大队的人,对他们都非常信服。”

  王援朝听到这里,大概就知道了,红旗大队现在的风气应该很不错,自己在这里下乡,应该不会被抱团欺负和排外。

  “对了,曾同志,我在下乡的路上,听到大家说,咱们东北这里,地广人稀,

  大家每年都需要开荒是吧?”

  “在其他地方是这样,但是咱们村现在不需要开荒了,

  咱们大队能开发出来的地,基本都已经开发出来了,

  要再开荒的话,只能往大队北边的芦苇沼泽地那边开荒,

  这就需要往沼泽地里填土,开荒的难度大不说,能开荒的面积也不大。

  所以咱们大队好多年都没有开过荒了。

  不过平时农闲的时候,公社会给大队下达修渠,修水库,修河坝等各方面都工作。

  可以包吃,公分给的还高,大家都抢着去。”

  “这样看来,咱大队,除了购买物资,需要出远门,麻烦了点,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呀。”

  “购买物资这一块,也还好吧,只要不是要买什么稀缺物资和大件的话,

  咱们大队有个供销社的代销点,一些生活物资,都可以去那里买的。

  咱们大队的村民,平时也都是拿些鸡蛋和山货,去代销点那换些油盐酱醋,水果糖什么的,都还好。”

  王援朝这一下心里有数了,看来自己精心选择的下乡地点,哪怕是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条件都是很不错了。

  也是,红旗大队毕竟挨着省城,在当地是个香饽饽。

  于是王援朝放松了心情,一边坐着蹦蹦拖拉机,一边和曾进宝聊着天,半个小时后,就心情愉悦的进了红旗大队。

第26章 建房

  “知青来啦,知青来啦,看知青啦。”

  “让一下,让一下,让我看一下。”

  “啧啧啧,这就是城里来的知青啊,果然白嫩嫩的,这城里的娃娃,长的就是好看。”

  “是啊,就是这知青,细皮嫩肉的样子,能下地干活吗?”

  “哈哈,刘大婶,快看看你家翠花吧,这看着人家知青,眼睛都看直了,

  人家知青长的好,小心你家翠花上杆子倒贴,人家地里这点活,你家翠花不得给人家都干完了啊。”

  “陈大脚,你她娘的是找骂是吧,就你家那几个赔钱货,长的歪瓜裂枣的样子,就算是想要去人家知青那里上杆子倒贴,怕是还贴不上呢,还敢说我家翠花,

  你再给我胡咧咧的,看老娘撕不撕烂你这张臭嘴。”

  王援朝坐了半个小时的碰碰拖拉机,整个人都快散了架一样,腰酸背痛,

  而且现在村里刚猫完冬,大队上的人,还只是在育种,都还没开始春耕。

  所以拖拉机还没进村里,村里的黄泥巴主干道两边,站满大大小小的老娘们,小媳妇,远远的踮着脚在盯着看自己,

  王援朝也不想一开始就给大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形象,

  于是把衣服屡直,身体坐的笔直,

  加上一身新做的绿军装,衣服上面浑身上下没有一个补丁,

  旁人一看,就觉得王援朝风光霁月,俊美的像画中的人一样。

  “嘶~,这娃咋长的这么好看呢?

  咱村里的女娃娃,不得为这娃抢破头啊。”

  “是呀,这娃长成这样,哪怕地里的活啥也不会干,

  这些姑娘家,都会想把他抢回去供着吧?”

  “哼,这城里的知青,看着就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哪里下的了地,赚的了公分啊?

  队里的这些赔钱货那是想都别想了,

首节 上一节 15/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