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还很贴心地问道,“要不要给你配头骡子?”
这句话真是惊到陈凡了,虽然来这里才不到半个月,可他也很清楚牲口对于生产队的意义是什么。
要在今天之前,杨队长绝对不会主动提出给骡子,哪怕是陈凡提请求,他也多半会拒绝。
一个来了才不到半个月的人,天晓得会不会带着骡子跑路。
可是现在,他竟然主动提出借骡子。
真的,感动死!
陈凡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谢谢队长,骡子就不用了,主要是我不会赶。”
不知道是二羊还是流感,好像脑子被封印了,求票票安慰o(╥﹏╥)o
第109章 当面汇报
听到陈凡的话,杨队长顿时笑得前俯后仰,“啊哈哈哈,原来还有你不会的事啊。”
会做菜、会讲普通话、会修广播机,还会写文章,今天上午挑堤的时候,社员们都在讨论,还有什么是陈凡不会的。
好嘛,现在杨队长知道了,他不会赶骡车!
陈凡也不以为意,嘿嘿笑道,“不会的事多了,我也是碰巧会那么几件,要论起种田的本事,我就不如咱们的社员。”
杨队长拍拍大腿,对着他笑道,“别的先不管,你这个态度就很好,不像有些年轻人,天老大他老二,屁大点的本事就尾巴翘上天。”
陈凡打了个哈哈,不接这个话。
万一不小心得罪了谁,天知道他会不会关起门来画圈圈诅咒自己。
杨队长也没多说,随即话题一转,“今天的云湖日报在大队部?”
那邮递员也忒不是东西,报喜也不带份报纸来,难道自己还能少了他5分钱?!
这年头就没有超过一毛钱的报纸,顶了天也就是8分钱一份,云湖日报作为本地报纸,价格跟大多数报纸一样,售价5分钱一份,谁还出不起5分钱?
陈凡一听就明白他什么意思,当即笑道,“今天的云湖日报早上就送到了大队部,有咱们报道的那张报纸,被肖队长找了个大相框装着,挂在大队办公室里面了。”
杨队长一听,顿时眼珠微转,随即正色说道,“那个,小陈你有事就先去忙,今天我们6队的挑堤全部完工了,我得去大队部报告一下。”
旁边的小儿子杨军太不懂事,听到这话便喊道,“爸爸伱刚才不是打电话报告了吗?”
杨队长脸色一黑,感觉脚底板发痒,不踢人好不了。
陈凡赶紧说道,“电话哪有当面汇报来得清楚,刚才我还听肖队长说,要请水利所的技术员下午来验收呢,队长你赶紧过去,汇报清楚方便验收。”
杨队长立马站起来,“哟,下午就验收啊,那我得赶紧走。那我走了啊,你去找管牲口的老刘,没问题的。”
陈凡站在他家门口,对着即将消失的背影挥手,喃喃念道,“其实队长你骑马去更快点。”
作别杨婶和杨菊他们,陈凡又在一路的招呼声中往前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口的牲口棚。
这里之前他来过两次,但是都只在门口打转,一次都没进去过。
现在一进去,就发现这里看着地方挺大,牲口却不多。
这里有两排对开的房子,呈南北走向,一排对着东边,一排对着西边,中间一条通道方便通风,两排房子都是土墙屋,相对的内墙只有一米高,放眼望去,里面一目了然。
西边的是猪栏屋,但是十几米长的猪屋里面,只有三只猪躺着,见到人也不知道叫唤一声。
东边的则是“公寓房”。
一头骡子、一头驴,两头牛,全部都是单间,这些牲口就是6队的主力家当。
只可惜,现在要赶去10队取货,下午还要回去上班,否则至少要跟这四位大兄弟唠上两块钱的。
继续往里走,陈凡便看见犁耙、板车、石碾、风车、拌桶、打谷机等“大型农具”。
再看看周围,陈凡大声喊道,“刘师傅、刘师傅?”
杨队长说是老刘在管这里,也没说是刘爷、刘叔还是刘哥,这种情况下,喊师傅肯定没错。
刚喊了两声,一个洪亮的声音就从最里面角落传来,“谁啊?”
这时候陈凡才发现,原来里面还有个小小的“值班室”。
也对,这里可是生产队的重要财产所在地,不安排人值守可说不过去。
陈凡赶紧喊道,“是我,陈凡。”
话音刚落,就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走了出来,眯着眼看了看陈凡,哈哈笑道,“哦,原来是陈师傅。”
陈凡赶紧说道,“您老客气了,喊我小陈就行。”
刘师傅也从善如流,“好,就喊你小陈,今天没去上班,来我这里什么事啊?”
陈凡笑道,“我向杨队长申请借了一辆板车,他让我来找您。”
刘师傅,“借板车是吧,来来,我给你拿。”
随即便走向放大型农具的地方。
别看老人家头发都快全白了,力气可不小,推开木栅门,拉着一架板车就出来,随后问道,“还是要登记一下,用多久,什么时候还?”
陈凡,“去10队拉点东西,下午两点左右就还回来。”
刘师傅点点头,又抬起头问道,“拉东西啊,要不要骡子?”
陈凡欲哭无泪,“不会赶。”
刘师傅咂咂嘴,“哦,那就没办法了,我还要值班,不能帮你赶车。”
陈凡将板车的绳套挎在肩上,回头笑道,“我自己来就行,您歇着。”
刘师傅挥挥手,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好,你慢点。”
顿了一下,又喊道,“等过两天去赶集,路上我教你赶车啊。”
陈凡又回过头,“那就多谢了啊!”
又挥了挥手,才拉着板车离开。
回到知青点,姜丽丽已经做好午饭。
菜是一碗酱菜,一碗泡菜,和半碗昨天吃剩的鱼。
红烧鱼故意多加半碗水,多出来的鱼汤经过冬天的低温冷冻,凝结成像果冻一样的鱼冻。
在云湖地区,鱼冻是小孩子冬天最爱的菜之一。
陈凡虽然不是小孩,却也很喜欢吃。
先挑一口鱼冻丢到嘴里,体会那种冰冰弹弹的感觉,再挑一块搁在滚烫的米饭上,鱼冻立刻融化为鱼汤,将米饭浸泡住。
陈凡扒了一口汤泡饭,对着姜丽丽说道,“待会儿我自己去就行,反正有板车,全部东西往车板上一装,一个人就能拉动。”
姜丽丽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我还是陪你一起去吧,东西那么多,两个人好弄一点。”
陈凡本来想拒绝,主要是怕麻烦她,毕竟一个来回要三四个小时,她一个女孩子走着也挺累。
但是当他看到姜丽丽希冀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随即笑道,“我还巴不得有人帮忙,你要是不怕累,那就一起去。”
姜丽丽立刻笑开了花,“一点都不累。”
陈凡也只当她是想出去转转、透透气,便笑道,“不怕累就好,快点吃饭,吃完就出发。”
第110章 准备就绪
带上一块土布做垫布,再带上上次买豆腐借的碗和自己的两只碗,陈凡便拉着板车出发。
姜丽丽跟在他身旁,上了河堤之后,似乎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一路边走边聊,只有偶尔遇见挑堤的人群才会变回沉默,看着陈凡与他们打招呼。
尽管如此,感觉没过多久,就到了10队。
两人刚进“卢家湾CBD”的小广场,坐在门口晒太阳的代销点营业员就看见他们,当即站起来喊道,“陈师傅来啦。”
这一声吆喝,立马将附近的人都招了出来。
榨油坊的榨匠师傅站在门口张望,迅速找准目标,也不管没认识过,便喊着打招呼,“陈师傅来啦。”
陈凡也就点头回应,“您好您好。”
磨坊的豆腐师傅走过来笑道,“陈师傅来取棉絮?我刚打了豆腐,要不要再来两块?”
陈凡笑道,“好啊好啊。”
姜丽丽赶紧抱着四只碗过去,“师傅,这两只是还您的,麻烦再买4块豆腐。”
豆腐师傅接过碗,就转身往里走,“跟我进来拿。”
这时陈凡已经拖着板车到了弹棉坊门口,棉匠师傅看了看板车,“这个好,不过最好用块布垫一下,我给你找一块棉纱。”
说着就转身走了进去。
陈凡都来不及说话,心里想着我自己带了土布呢。黄老四前后给了两块土布,一块做了个布袋,还剩小半截,另一块整的,5尺长半米宽,正好铺满板车底部。
但棉匠师傅都进去拿棉纱了,他也就没再多说。
只不过,似乎这次过来比上次又热情了很多啊。
很快棉匠师傅就拿了一块比较厚的旧棉纱出来,三两下铺在板车上,又转身进去抱棉絮。
隔壁的营业员则拉着陈凡聊天,“陈师傅写得一手好文章呐,还能上云湖日报,不得了、了不得!也就是苏队长他们都去挑堤了,要不然知道你来了,肯定会过来招待。”
陈凡呵呵笑道,“就是一点本职工作,不值一提。”
同时在心里想着,这个苏队长,应该就是10队的小队长吧?
这时候他也弄明白了为什么这次比上次还热情,自己这是有“文化光环”加身了。
不一会儿6床棉絮便装上车,棉匠师傅还特意在棉絮上盖了一点碎棉纱,用一根手指粗的棉纱绳子固定住。
这时姜丽丽早已端着两碗豆腐回来,将碗放在板车上,陈凡跟大家打过招呼之后,便拖着车子回去。
看着板车远去,四个人凑在一起八卦。
棉匠,“上次一起来,这次又一起,他们两个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豆腐匠,“他们买东西,都是那女知青给钱哦。”
棉匠,“对对对,弹棉花也是她给的钱。”
榨匠两眼放光,“莫不是在处对象?”
营业员抿着嘴摇头,“也未必,不是说陈师傅是从水里漂来的么,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大队和小队送的谢礼也都是物资,要掏钱的时候就找人借也正常。”
说着还遗憾地叹了口气,“我还等着他来我这里卖腊肉,结果都不来,看来是打算带着肉去赶集。”
棉匠,“那还说个鬼,到集上卖不能多卖几个钱?他这几床棉絮就是打算拉到集上去卖的。”
豆腐匠张大嘴,“那得卖好多钱?”
营业员掐指盘算,“供销社的棉絮卖1块4一斤,他要是卖1块3,肯定能打抢,30斤的棉絮就是39块钱,其实1块4也能卖,毕竟不用棉花票,那就是42。
他还有腊肉腊鱼,腊肉比新鲜肉还贵,看情况能卖到1块2到1块5,鱼也能卖5毛钱一斤,还有其他零零散散加起来,怕不是能卖到上百块。”
一听能卖这么多钱,榨匠不禁咋舌,“好家伙,能顶一头牛哇。”
这年月一头老黄牛也就7、80块,大水牛贵一些,大概要200左右,但是100块也能买一头刚成年的大水牛,又或者一匹上好的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