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背着一个大背包的刘璐、早已上前拿钥匙开门。
和往常一样,屋子里干净整洁,完全不需要打扫。
刘璐卸下行李后,先给陈凡倒了一大杯一匹罐冷茶,然后去烧水煮茶。
陈凡正准备去洗个澡,外面就传来杨队长的声音,“小陈,我们来咯。”
循着声音走出去,陈凡走到坡前迎接,等三人上来,手里的烟已经递过去,“今天没出工?”
杨队长接过烟,跟着往回走,同时说道,“这几天没那么忙,早上出半天工就差不多,下午再安排几个人除草灭虫,等着稻谷成熟、秋收就行。”
陈凡点点头,“今年收成还好吧。”
听到这个问题,三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刘会计对收成情况最清楚,当即滔滔不绝说起了丰收。
今年增加了杂交水稻播种的比例,产量也大幅提升,等这一波秋稻收割完,从明年春耕开始,整个南湖公社的5个生产队,都准备全部播种杂家水稻。
去年钱书记给杨书记他们吹过的牛,在今年全部实现。
然后就听见杨队长问道,“你屋后面那块地,没有统计到生产队稻田数量里面去,你是怎么想的,继续种那三种普通水稻,还是也跟着一起种杂交水稻?”
陈凡领着他们到客厅坐下,打开电风扇,将不多的热气吹散。
随后坐到椅子上,笑着说道,“那点地方就不折腾了吧,还是继续种原来的三种稻谷。”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明年春耕,把水田划分成四块,我们这里的江南稻种也种一部分。”
杨队长忍不住咂嘴,“稻谷不都一个味吗,杂交水稻口感是稍微差一点点,可是也没差很多啊。”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摆摆手,“我就这么一说,你爱种什么就种什么,……”
说着看向刘会计,“老刘,你记下来,明年别忘了。”
刘会计嘴里叼着烟,从兜里拿出随身笔记本,一手本子一手拿笔,翻开后记录,同时说道,“忘不了。”
等他记录完,抬起头看着陈凡,“你那块田里收的稻谷,都当做口粮发还给你了,超过的部分算在刘璐她们名下,一粒都没少你的,三个品种分成了三批,都做了标记,杨梅她们知道。”
陈凡点点头,“好,麻烦了。”
刘会计打了个哈哈,“说那客气话。”
这时杨队长说起另外一件事,“知青点的那十几个知青,今年都考上了大学,他们全都过了本科线,最差的也是省城的本科学校,最好的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本来他们还想等你回来,请你吃个饭,表示一下感谢。
这不是你一直没回来吗,他们又要赶在9月1号之前去报到,实在等不到,就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
说着指了指隔壁的客房,“小梅她们都给收起来,放后面那个小客房里面了。”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礼物什么的都无所谓,他又不是冲着感谢去的,倒是他对另一个问题比较重视,“上面没有继续安排人来?”
杨队长摇摇头,抽着烟说道,“这个没有,我听说现在地委对还要不要派知青下来,连个准信都没有。
上次钱书记陪着一个省里的领导来这里,视察双抢的情况,那时候杨书记提了一嘴。听那个领导说,夏季可能就不派人下来,等上面具体通知。
就算今年没个准信,也会等年底再统一安排。不过今年的情况很复杂,很多事情都不好说。”
陈凡听着轻轻点头,眼里若有所思。
如果他记忆中的资料无误,在79年初,也就是今年的冬天、过完春节之后,还是会有一批知青会安排下来。
事实上这也是最少的一批人,全国很多地方早已自己做了决断,暂停了安排没有工作的毕业生下乡。
即便继续安排的,也是最后一批。
这一批人也没在乡下待多久,当年就几乎全部回城,而那些在乡下滞留多年,还坚持没有彻底安家落户的,也会在80年1月全面撤销知青点之后,尽数返城,知青这个词,正式成为历史。
陈凡抽了口烟,笑着说道,“不来也好,来了人,你们要安排、我也不得消停。要是这次没派人下来,以后那些知青也没有必要申请过来。”
这一批知青之所以争夺来卢家湾的名额,除了陈凡教课的名气出了圈,学生竟然全部都是大学生。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前学校里教的课程,跟考试没关系。
可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全面恢复以前的教学课本。
有了正规的教学大纲,又有好的师资力量,那些城里的学生,未必会愿意到农村来吃苦。
再说了,年初时他是卫生处的干部,还在云湖这个圈子里,那些知青才会想来这里蹭老师。
而他现在已经是省作协的副处级主任,跳出了云湖,别说在省城,哪怕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回头自己不乐意,往省城甚至京城一躲,来的人又徒呼奈何?!
想明白这些,陈凡便彻底将这些人抛至脑后,转而期待一年后撤销知青点的那天。
到时候他跟队里打声招呼,把那个知青点要下来进行改造,这地方肯定住得更舒服。
前面的知青点面积不小,适合改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那里是他到达这个时代的第一站,也是他与姜丽丽相遇的地方,留着大小是个纪念,总比日后荒废倒塌了强。
第629章 准备点东西
9月15日,星期五,农历八月十三。
中秋将近,河里的水位相比高峰,已经退了几乎一半,而且水流平缓,远远不像夏天时那么湍急。
距离河岸不远的地方,小船抛下铁锚,稳稳停在水面上,船尾放着一只小木桶,木桶里装满了干枯的泥巴,中间开了一个洞,一把自制太阳伞插在里面,遮挡住还有些炙热的阳光。
陈凡坐在竹椅上,手边是一张小桌,桌上摆着一只大茶壶和一只茶碗。
当然少不了他的旱烟杆。
靠在椅背上,陈凡抖了抖竹竿,眼里浮现几分嫌弃。
又是巴掌大的小鱼,今天运气欠佳啊。
用巧劲将鱼甩开,拉起鱼线,重新上饵,再次抛进河水里。
身后船舱里,已经有两桶大鱼。
坦白说,渔猎技能到了LV5以后,钓鱼这件事就少了很多乐趣。
可是除了钓鱼之外,还有什么乐子呢?
他将鱼竿插进一只斜口冲天的竹筒中,拿起旱烟杆,捏了团烟丝塞进烟锅,点燃后抽了一口,吐出一股烟雾,懒懒地伸了个腰。
偷得浮生半月闲呐。
自从2号回来之后,他基本上就进入半养老状态。
早上起床,吃完早餐之后,趁着清晨的凉爽,围着房子所在的小土坡散个步。
现在的小土坡,南边是十几颗高矮不一的果树,果树下面原本是一片草地,草皮还是从大堤下面铲回来的,后来从上海崇明农场买回来的鲜花也种在这里,金秋时节,菊花、月季、蝴蝶兰、牵牛花等开得正艳。
估计明年还会更多。
南坡下面便是一片宽敞的平地,平地紧挨着知青大院,由于之前建房子的时候,这片地也做了修整,可谓是“斩草除根”,所以只是一片夯实的泥土地坪,可以当个小广场用。
至于挨着平地的知青大院,已然静寂无声,里面的屋瓦倒是完好无损,也不知还会不会有人入住。
穿过平地往西,便是西坡。
西坡上原来的杂树基本保留下来,只把杂草铲干净。由于这里的地势崎岖不平,便被陈凡改造成药园,凡是卢家湾能找得的药材,这里都有种植。
现在也成了杨梅酿酒和黄鹂做饭采集药材的地方,当然,她们用不了这么多,大头还是收集起来,炮制过后,和陈凡从地委卫生局买回来的上百种药材一起,放在后来打造的一个药柜里。
可惜,陈凡平时不会在这里看病,社员们若是生了病,还是会去找5队的卫生员张觉民,再不济也是公社镇上的卫生院。
因为从小队到大队,领导们都跟社员们交代过,陈老师很忙,别什么小事都去麻烦他,等卫生院里治不了再说。
然后到今天还没人找过他。
药园西边是队里的稻田,陈凡装模作样地看过之后,便继续散步。
绕过了药园,是后坡下面、深坑改造的稻田。
稻田旁边的岸上,就是他家的牲口棚,三只猪、两匹马、两只羊都住这里。
两只狗子住紧挨着房子后墙的狗窝,那也是它们的夜间值班室,随时注意家里安全。
会飞的就在屋檐下给它们做窝,熊猫自然住在熊猫园里。
其实最可怜的还是它们,除了圈养的猪之外,其他动物都有出来放风的时候,甚至还有一条蛇是散养,只有它们没有出来过。
本来陈凡还带它们出去玩过一次,可是村里那些小孩子,看见熊猫就迈不开腿,吓得滚滚抱着陈凡不撒手,两只小的更是把脑袋扎进妈妈怀里,都不肯抬头。
最后还是陈凡找了辆板车,把它们拖回去的,之后就再没放出来过。
至于后坡的情况,除了在林子里开出一条通往坡下的小道,其他植物基本没怎么动过。
就连东边与大堤相邻的东坡,也种了几十颗移植过来的水杉,并保留了原来的杂树植被。
这些大树小树一起携手努力,挡住了大堤上吹过来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沙尘,为家里的洁净做出了卓越贡献。
绕一圈回到坡顶,这里除了房子和熊猫园,还有四株位置不一的樟树。
樟树能驱虫,还能提供树荫,为房子遮挡西晒的日光。
房子南北通透、风儿畅通无阻,东边遮沙、西边遮阳,一切都经过最合理的计算,完美。
散完步之后,陈凡便将自己亲手打造的缰绳、马鞍等装备,给小马驹装上。
然后带着一群动物,一边教小马正确的奔跑姿势,一边招摇过市,去5队找肖队长他们扯淡。
他也不是只扯淡,有时候也会去杨梅管理的酿酒坊,指点她酿酒的手法和工艺,又或者去大队部中院的食堂,教黄鹂几道菜。
自从开了这个酿酒坊和食堂之后,她们两人的手艺是大有进步。
无论酿酒还是下厨,都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技艺、并继续进步。
虽说之前她们跟着陈凡学了很多东西,可到底还是有些手生,直到来了大队部,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才将师父教的东西慢慢消化。
至于刘璐,当然也不会落下。
从上海回来后,第二天陈凡就带她去了大队部,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大队部全体领导就集体通过一项决议。
决定成立卢家湾服装培训班,招收12岁以上、20岁以下的女青年,由刘璐出任培训班老师,教她们裁缝技术。
并且向县商业局打申请,购买50台工业缝纫机作为教学用具。
这个服装培训班,自然是为日后成立卢家湾服装厂而准备的。
要不然等以后工厂都建好了,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岂不是闹笑话?
而这50台工业缝纫机,只是培训班专用,等以后服装厂成立之后,还会申请大批购买。
像工业缝纫机这种东西,本来产量就不高,有条件生产的厂家不多,最少也要提前三个月打申请,工业厅才有足够的时间来调剂或安排生产。
这还是反应快的,若是慢一点,提前一年也未必能有货。
卢家湾又是个小小的生产队,优先程度被排在最后,……陈凡已经想好退路,万一不赶趟,那就找机械厂兜底。
反正以机械厂现在的条件,生产电机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他们也一直在生产家用缝纫机,只要稍加改造,满足卢家湾服装厂的需求,应该没问题。
至于工业缝纫机所需要的电力,等卢家湾和青山公社合作开发的小水电站落成,就能解决这个当下最大的难题。
所以,卢家湾服装厂,指日可待。
倒是棉纺厂那边的羽绒服面料生产线还没有音讯,也不知道能不能配合上啊?
在大队部晃荡一阵子,有时候会去卢四爷那里聊会儿天,又在食堂白吃白喝之后,陈凡便带着动物们回家、把它们赶回牲口棚睡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