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8节

  现在自然没事,任谁来了都只会看见陈凡在吃,跟别人没关系。

  两人吃完饭,姜丽丽又忙着收拾碗筷,陈凡喝了点温茶消消食。

  半个小时后,陈凡便挑着担子出发。

  33斤棉花,只留了3斤在家里,以防以后可能会做棉衣棉裤棉鞋之类的。拿了30斤分摊到两个箩筐中,看上去堆了满满两筐,其实没多少重量。

  这段时间陈凡每天都会坚持挑水,早已熟练掌握挑担这门技巧,可惜没能刷出个技能条来,直接被归到家务里面去了。

  上了河堤往北走,走了一段路,陈凡看了一眼隔着自己三米远的姜丽丽,没话找话地说道,“我看这里好多小树林,伱们平时都是在这里砍柴吗?”

  姜丽丽回过神来,看了看河堤两边的树林,“哦,也不是砍柴,这些林子都不能随便砍,要经过大队上同意才行,不过可以来这里捡枯枝。”

  然后又说道,“知青点门口的杉树林,还有后院挖土坯那里的一片杂树林,最早是公社上为了解决知青烧火的问题,特意批的‘知青林’,允许知青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砍伐,砍树枝都不用打报告,砍树才需要提前打个报告,但是也只是走个流程。

  不过最早的一批知青种完树之后,没过两年就遇上城里大招工,还有大学重新招生,就都离开了,那时候树都没长大,也就没有砍。”

  陈凡有些好奇,“大招工和大招生?”

  姜丽丽点点头,“71年的时候,上面发通知,如果城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要优先考虑知青。那时候恰好全国都在支援三线建设,很多骨干工人都离开城市,去了大三线和小三线,一下子就有很多招工需求。

  到了72年,所有大学都开始扩大招收工农兵做大学生,所以这两年就有很多知青返城了,除了……”

  她说着突然低下头,抿了抿嘴,“除了有问题的,必须要在农村待满至少7年,才可能会有返城的机会,没满7年的都不考虑。”

  陈凡自然明白她最后那句话的意思。

  只是不太明白这个7年的标准是怎么来的?

  但是看她的样子,又不好发问,便很自然地转移话题,笑道,“所以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姜丽丽抬起头笑了笑,点了点头,“嗯。”

  陈凡又问道,“那为什么后来的也不砍呢?”

  姜丽丽,“因为后来的知青都待不久,最长的一年多就回家了,最短的甚至还不到一个月,那人都没来过这里,就名字在村里的名单上走了个过场。”

  顿了一下,又说道,“而且大家都很喜欢那片杉树林,就算要砍柴,也只会去后面的那片杂树林,但是也砍不了多少,就煮点米饭,连菜都不经常做,一年两季的稻草,还有采收了棉花之后的棉梗,都是很好的柴火,用这些就够了,也就没什么人去砍柴。”

  “哦,原来是这样。”

  陈凡点点头,有一茬没一茬地跟她闲聊着,不知不觉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即将抵达终点。

  当姜丽丽看到10队村子的时候,心里还隐隐有些失落。

  一边是蜿蜒的河流,一边是生机盎然的田野,远处小村聚集、炊烟袅袅,美得好像课本里的散文诗一样。

  尤其是身边还有一个乐意和自己说话的人,又是那么的好看,如果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就好了。

第97章 写个双囍

  2023-11-02

  路再远也有走到的时候,哪怕姜丽丽再不情愿,两人也到了10队。

  还在河堤上,陈凡就看出10队和其他小队不同的地方。

  他去过4、5、6、7、8、9六个小队,除了5队是大队部,有一片砖瓦房,其他小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土墙屋,只是规模大小不一。

  最大的是5队,连砖瓦房在内有足足53户人家,最小的是9队,只有29户人家,算起来6队的47座房子是除了5队之外最多的。

  但是房子虽多,却都是普通的民居,只有一座牲口棚稍微大一点。

  而在10队的村口,却有一块近3个篮球场大的平地,这在卢家湾就比较少见了。

  在平地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一排很长的砖瓦房,这又是一大区别。

  姜丽丽站在他身边,指着那两排砖瓦房说道,“西边的是榨油坊和磨坊,东边的就是收购站、代销点和弹棉坊。”

  陈凡居高临下往那边看,“呵,还挺气派的。”

  顿了一下,他不解地问道,“我好像记得这些副业不是都放在大队部附近吗,怎么卢家湾的距离大队部这么远?”

  姜丽丽笑了笑,说道,“我也是听说的,当年要办副业的时候,肖队长说如果把副业放在大队部,南边的小队倒还好,北边的就要辛苦了,来一趟得两个多小时,回去又是两个多小时,实在不合理。

  可是如果放在中间,南边的就可以去公社,反正距离公社近,要不了多久,而北边的也能少走路,杨书记和张队长都赞同他的话,最后就定在了10队。”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确实是为老百姓考虑的好领导。”

  其实大队部的几位连干部都不是,却比后世的许多领导干部好太多。

  两人顺着河堤上的斜坡下去,还没等进村,就有两条狗跑出来看着他们,姜丽丽顿时浑身紧绷,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狗。

  陈凡看了她一眼,笑道,“没事,有我呢。”

  随即也不叫唤,对着狗“嘬嘬嘬嘬”地逗了几声,狗子直起脖子愣了愣,身后的尾巴甩起来,慢慢转身往回跑。

  姜丽丽满脸惊叹地看着他,“你好厉害,我见到狗都不敢动。”

  陈凡哈哈一笑,挑着担子往里走,“回头你要是自己遇到狗,它瞪着你不放,伱也可以这样‘嘬嘬嘬嘬’,舌尖抵着下面的牙根发声,这种是逗狗的声音,表示很喜欢它们,对大狗、小狗、家狗、陌生狗都很奏效。”

  姜丽丽跟在他身边,“真的吗?”

  陈凡又赶紧说道,“要是不凑效,那多半是恶狗,你就得赶紧找点东西抓在手里,狗子要是冲过来,就立刻狠狠地打。”

  姜丽丽认真点头,“嗯嗯,我知道了。”

  不一会走到场坪上,陈凡左右看了看,便往弹棉坊走去。

  这两排砖瓦房估计能有20多米长,都被分割成三间,左边的是榨油坊和磨坊,另外还有一间是仓库,右边的就是收购站、代销点和弹棉坊。

  要问他怎么知道?

  门口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呢。

  走进弹棉坊,进门就是一台轧棉机,木头零件多过铁零件,看上去甚是古老。

  不过这里没有人,陈凡转头一看,里面还有一间房。

  他将担子搁在墙角,继续往里走,刚到门口就看见一张大约两米乘两米的大木板床,对面墙上挂着一卷白色的棉网,靠里的墙上则是弹棉弓、弓锤等工具,隔墙边有一张带三个抽屉的长条桌。

  有个人正坐在桌子前闭目养神,听见门口有动静,才缓缓睁开眼睛,随后打了个哈欠,看着两人问道,“弹棉花还是轧棉花?”

  弹棉花都知道是什么,就是用弹棉弓把皮棉弹得更蓬松,然后就可以做棉被、棉袄。

  轧棉花则是将采摘下来的棉花,通过轧榨将棉籽与棉花纤维分离,分离出来的棉花纤维就是皮棉。

  陈凡指了指外面的担子,笑着说道,“师傅您好,我是来弹棉花的,做几床棉絮。”

  那人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箩筐里面的棉花,不禁有些吃惊,“你这怕不是有二三十斤?”

  平常有人过来做棉絮,都是拿着四斤或六斤的皮棉,他这两箩筐比人家的多了五六倍,能不惊讶么。

  陈凡笑道,“棉花有点多,就一起弹了。”

  那人抬起头看看他,再看看旁边有些拘谨的姜丽丽,眼珠转了两下,“你是那个知青吧?”

  姜丽丽轻轻点头,“嗯,您好。”

  那人再看向陈凡,脸色突然一变,“你莫非就是陈师傅?”

  陈凡眨眨眼,“您认识我?”

  那人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哎哟,真是你啊。”

  随即解释道,“现在卢家湾不知道你的可不多,都说你是大好人呐。”

  我?

  大好人?

  陈凡脸上堆着尬笑,“没有没有。”

  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后,见面就说人家是好人,真不知道是在夸奖还是在骂人。

  这个话题不好聊,他便转而问道,“师傅您贵姓?”

  那人笑着说道,“我姓黄,是这里的弹匠,也管轧棉机,你叫我老黄就行。”

  陈凡又重新打招呼,“黄师傅。”

  黄棉匠呵呵笑道,“陈师傅这是要做棉絮?”

  陈凡,“啊,对,这里有三十斤棉花,都要做成棉絮,您看看多久能做好?”

  黄棉匠不假思索地说道,“那要看做几斤的。”

  陈凡立刻看向姜丽丽。

  他哪里知道要做几斤的棉被?

  姜丽丽“哦”了一声,赶紧说道,“就做4斤和6斤的被子。”

  黄棉匠看了看箩筐,“这里怕不是有30斤?”

  陈凡点点头,“正好30斤。”

  黄棉匠,“那就是总共6床,今天是星期一,你星期四就可以过来拿。”

  赶集是星期天,周四肯定可以。

  陈凡便点了点头,“好。”

  顿了一下,又问道,“那总共是多少钱?”

  黄棉匠抬起头笑道,“2毛钱一斤,总共是6块钱。这个是公家收费,我也不好免你的账,不过我可以跟你保证,肯定用最好的棉网,帮你把棉絮做好。”

  陈凡赶紧拱手,“谢谢谢谢,这就非常好了。”

  姜丽丽则掏出准备好的钱递给他,陈凡接过来交给黄棉匠,黄棉匠看到这一幕,眼里不禁有几分古怪。

  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拿着钱走到长条桌旁,拉开抽屉把钱丢进去,拿出一叠收据,翻开后又拿了一张复写纸夹进去,写了一张收据。

  原单保留,把复印单撕下来递给陈凡,“陈师傅,到时候你拿这个单子来提货就行。”

  陈凡笑着接过,正准备告辞离开,这时姜丽丽想到了什么,轻声说道,“黄师傅,这个被子是陈、陈师傅准备拿去集上卖的,所以不好写他的名字。”

  陈凡两眼发愣,棉絮写名字?

  什么意思?

  黄棉匠一听,便点头笑道,“知道了。”

  随即转头看着陈凡,哈哈笑道,“那我就都给你写个双‘囍’,人人都喜欢。”

  陈凡笑着拱拱手,“劳您费心了。”

  黄棉匠摆摆手,“没事没事,举手之劳,又不费劲。”

  从弹棉坊出来,陈凡不解地看着姜丽丽,“棉絮写字是什么意思?”

  姜丽丽笑了笑,小声说道,“就是用彩色的棉线,在棉絮上摆出字的形状,然后再蒙上棉网固定住,这样就等于是给棉絮做了标记。”

  陈凡顿时恍然,“原来还可以这样?!”

第98章 刷脸

首节 上一节 5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