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刘璐在,陈凡也没说太多,等进了屋子,才对着刘璐笑道,“你就住一楼那个房间,到了这里不用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刘璐还在奇怪,为什么姜丽丽会在这里,听到陈凡的话,本能地点点头,抬起脸笑道,“我知道的。”
陈凡将背包递给姜丽丽,转头看了一眼厨房,没等他说话,姜甜甜便从厨房出来,看到他不禁眼睛一亮,赶紧小跑着过来,“到啦。我正在做饭,马上就好。”
一听这话,刘璐果断放下行李,说道,“我、我来做吧,在老师家里,黄鹂没空的时候,我也会帮忙做。”
姜甜甜看了看她,眨了两下眼睛,“你是刘璐吧?呃,小凡说起过你。”
陈凡过来之前,给姜丽丽打过电话,提前告诉她们要把刘璐带过来。
只不过她们提前知道刘璐,刘璐却不认识姜甜甜。
姜丽丽倒是认识,之前在卢家湾的时候不仅经常见面,因为黄莺的关系,她们之间还算熟悉。
可是这位是谁?
姜丽丽赶紧介绍,“这是我姐姐,在复旦上学,有时候也会住在这里。”
刘璐这才恍然,原来是姜丽丽的姐姐。
下一秒,她又迷糊了,为什么姜丽丽的姐姐会住在老师家里?
她看看人比花娇的两姐妹,再看看陈凡,脑子里一团浆糊。
所以老师跟她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时她忽然明白了一点,不管是什么关系,反正自己姐姐肯定是没机会了。不仅刘丹,杨梅和黄鹂的姐姐多半也没戏咯。
陈凡还不知道小徒弟在心里怎么编排自己,他自顾自地将捆绑电脑的绳子解开,扛着箱子往楼上走,同时问道,“周亚丽寄的打印机到了没有?”
姜丽丽立刻跟在他身后,“今天刚到,我和姐姐一起到邮局取回来了,放在三楼。还有那些软盘也在三楼。”
等两人消失在楼梯上,姜甜甜提起地上刘璐的行李,笑道,“我带你去房间吧,就在这里。”
说着便往一楼客房走去。
刘璐回过神来,赶紧追上去,“我、我自己来就行。”
陈凡扛着电脑上了二楼,进了自己房间。
他一边拆箱子,一边说道,“巴老找人把电脑拿走了吧?”
姜丽丽轻轻点头,见他头上冒汗,赶紧把电风扇打开,又开了窗户,同时说道,“你给我打完电话第二天,巴老就带人过来拿走了,他还是亲自来的。
前天我听姐姐说,巴老告诉她分配结果,让姐姐转告你。两台电脑,一台给了交大,另一台还是给了江南大学。”
陈凡将电脑搬出来放到地上,转头笑道,“还是让江大得手啦?”
姜丽丽走过来蹲在他旁边,轻声笑道,“嗯呢,巴老说,毕竟你还在江大上学,又是江南本省人,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反正江大也是第一个打电话要电脑的高校,他们也就顺水推舟,给了他们一台。”
陈凡熟练地组装电脑,笑道,“拿到电脑不是关键,现在就看他们谁先把这种个人微型计算机的作用研究透,然后给上面打报告,这样才能抢占先机,最先拿到个人微机的研究课题。”
其实我国这时候也有高校在研究微型机,比如清华和中科大,几乎是齐头并进,都在研究微型机,而且已经有了成果。
可是这种微型机,依然是用于科研等用途,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超级计算机和公司用的商务机固然很重要,但个人计算机也不可忽视。
陈凡没想过自己去挑战个人计算机的研究课题,就比如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精通机械和电子一样,要不然现在国内科技水平落后一大截,什么都让他去追赶,那也不现实。
况且如果什么都想插一手,也干脆别想安稳生活了,机器人都没这么干的。
拿两台样机,丢给有条件的单位去研发,更符合他的心意。
以后在其他科技领域,如果他想推动的话,也会采用这种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启发一下,比他自己去做不仅更轻松,也更有意义。
毕竟搞科研,比起某一两个天才,大批的基础科研人员反而更重要。这些“普普通通”的研究员,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基石,因为科研人才的基数多了,出天才、出成果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也更有利于科技的普及。
第604章 很合理
7月10日,星期一,姜家两姐妹都去学校上课,陈凡也带着刘璐一起出了门。
先骑着边三轮去作协,刚进院子,便看见靠边停着的5辆云湖牌面包车。
他将三轮停在面包车旁边,下车走着看了一圈,不禁咧着嘴呵呵直笑。
待会儿就可以敞篷换轿厢,不用再风吹雨淋了。
他没让刘璐上去,就留在这里等着,自己一个人快步进了作协机关楼,不停挥着手打招呼,径直去了巴老办公室。
敲门进去,巴老抬头看了一眼,第一句话便是,“以后再有这种事别找我,我都成了给你背锅的。电脑关作协什么事?要不是这里的会员都收过你写的书法,搞不好多半会有人反对。”
陈凡笑嘻嘻地拉开椅子坐下,掏出烟递过去一支,“谁说电脑跟作协没关系的?
我听老舅说,美国那边正在研究在电脑上使用的汉字输入法,这种输入法比原来的机械打字机要简单方便无数倍,采用的也是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的拼音输入,也就是说,只要会说话,就会打字。
等这种输入法研究出来,以后写作都不用笔,直接在电脑键盘上敲敲,那文字就咔咔地显示出来,而且还能直接在电脑上修改、复制。
您说到那个时候,作家们还能离得开电脑吗?”
巴老拿着烟,正准备点燃,听到他的话,不禁两眼发愣,目不转睛看着他,“你说的是真的?”
陈凡点点头,拿着自己的打火机打燃火递过去,帮他点上。
巴老是晚年才戒烟戒酒,这时候烟酒都沾,他侄儿李舒打趣他,是“抽烟喝酒不锻炼”。只不过他抽的是“包口烟”,也就是不吸入肺,酒也只喝2两,一般也不多沾。
而且他最喜欢的竟然是旱烟,这又让陈凡多了一条抽旱烟的理由,向名人学习嘛。
只不过巴老直言不讳的性格他没学到,有人写了诗请巴老指点,结果巴老只看了几眼就皱起眉头,给了一个评价,“日了狗了”。
这一点是陈凡怎么都学不会的,他心里藏的秘密太多,对谁都会保留三分,也不会主动得罪人,选择以安稳为先。
将打火机揣进兜里,陈凡抽了口烟,屁股往后挪了挪,笑道,“没事我骗您干嘛,现在美国那边,已经有不少家庭把电脑当做办公工具,写文案、做表格都使用电脑操作,而且有普及的趋势。
反正我听老舅的意思,估计今年就会把中文输入法研究出来,只要有了中文输入法,就能把那些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做汉化处理,咱们也能像美国人那样使用。
到时候有了结果,他肯定会给我寄一台,等收到电脑,我请您去我家里吃饭,顺便给您演示一下怎么用电脑写作。”
巴老深吸一口气,默默抽了口烟,可视线盯着陈凡不放,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今天回去,我也去查一查,有没有个舅舅在美国。”
陈凡咧着嘴呵呵直笑,“光有舅舅还不行,这个舅舅还得有钱,配上中文输入法的电脑,少说也要1500美元,这东西可不便宜。”
巴老长叹一口气,“算了,我舅舅是指望不上了。还是等你舅舅帮我收回稿费,再帮我买一台吧。”
开了个小玩笑,他掸掸烟灰,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丢到陈凡面前,“楼下的汽车看到了吧,也就比你早两天到。你自己出钱买的那辆,车牌是08-12345,待会儿开走。”
这年头的车牌还没有汉字,而是用数字来代替地区,比如01是京城,02是河北、03是内蒙,而上海就是08,后面的车牌数也只有5位。
不得不说,巴老给他留的车牌号还是挺嚣张的。
顿了一下,巴老又指了指他,“边三轮给我留下。”
有了汽车谁还要边三轮啊?!
信封没封口,陈凡乐呵呵地把信封往下倒,掉出来一串钥匙和一本行驶证。
(78年的行驶证,不过这个是京城的)
翻开看了看,里面单位一栏写的是上海作协,还有作协的电话,以及其他信息,翻过来是检验页,有车辆的大致数据信息,至于后面则是检验记录和异动记录,现在自然都是空白,什么信息都没填。
陈凡将行驶证和钥匙都放进包里,同时小声问道,“没有说闲话的吧?”
巴老似笑非笑看着他,“真是新鲜,你都敢买小洋楼、安装家庭电话,现在还弄了一辆汽车开着,竟然还怕有人在背后说闲话?”
陈凡拍拍小心脏,“我也要注意影响啊,当然怕了。”
巴老冲着他翻了个白眼,“言行不一。”
陈凡嘿嘿笑道,“也不能这么说,我做的事呢,主要还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让生活质量更好一些。除此之外,我还是很低调的吧。”
巴老轻轻点头,“嗯嗯,低调,同时给十几本杂志供稿,加起来将近30万字,一天写一万字,你最低调。”
陈凡抿着嘴眨眨眼,“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了吗?”
巴老抬头看着他,嘴角带着几分笑意,“你说呢?”
陈凡无奈地嘴角微抽,果然马甲不靠谱,才不到一年而已,竟然全穿帮了。
他随即干咳一声,笑道,“呃,我也觉得同时给这么多杂志供稿有点累,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月开始,减少供稿的杂志数量,以后尽量控制在3到5家,这样就不会显得太夸张。”
听到这话,巴老顿时一愣,随即眉头微皱,“一下子减少这么多?那你想保留哪几家?”
陈凡当然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江南文艺和上海文艺肯定是要的,另外人民文学的频率也会高一点,但不是每个月都会投稿。至于其他杂志,就轮着来吧。”
巴老眉头舒展,轻轻点了点头,“是该放缓一点。”
顿了一下,他又交代,“但是也要跟相关杂志单位解释清楚,不要恶了关系。你年纪还轻,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对手多堵墙。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来找我,我还有几分老脸,可代你解释一二。”
陈凡笑着拱拱手,“那我就先谢谢您呐。”
巴老笑了一下,随即说道,“这辆车你放心用,单位里的人都知道,这辆车是你自己出的钱,只是挂在单位名下,而且每个月消耗的汽油也要自己花钱买。”
他抬起头看着陈凡笑了笑,“除了几位老同志骂你几声败家子,说其他闲话的倒是没有。反正以你的稿费,1万8的汽车也算不得什么,不会有人私底下去告你的黑状,否则同行们都饶不了他。”
倒不是说那些同行们对陈凡特别爱护,主要是这种行为有点打破规则的意思。
大风天刚过去,这两年好不容易缝缝补补、把以前的一些窟窿堵上,谁会乐意再被捅破?
又不是风云再起,没有好处的事情,谁傻了会去做?!
巴老继续说道,“再说了,你帮忙买回来的那4辆车,谁看了不说好?不仅装的人更多,还能装货,就连质量也堪比小轿车,他们坐这种车,还要承你的情呢。”
陈凡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却连连摆手,“不至于不至于。”
巴老又抽了口烟,将烟蒂丢进烟灰缸,轻声说道,“市里有两个单位,也是前两天去外地买了这种车回来,同样的价格,质量却差了不止一筹,听他们说,人坐在车里,门窗都关上,却能很明显感觉到漏风。
也就是这几天上海没下雨,否则多半跟吉普车一样,能体验一把在车里淋雨的滋味。
就这样,这个车子还不好买,只能到处去找有生产这种车的厂家。其中最难买到的就是云湖汽车厂,毕竟质量最好嘛。”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看着陈凡,笑道,“你说单位上是不是要承你的情。”
这年头的汽车无非就那么几种,而且还不好买,好不容易出现一款可以拉7个人的小汽车,自然会被各个单位追捧。
就算不给领导坐,也可以给单位其他干部使用啊,总比经常没车用要强吧。
听完巴老的话,陈凡很是有些惊讶,“面包车的图纸就在一机部,上汽厂没去要来生产?”
巴老笑了笑,看着他的眼里颇有些意味深长,却没有说话。
陈凡看到他的眼神,顿时恍然。
懂了,放不下架子。
如果没有一汽在里面掺和,说不定上汽还会第一时间要图纸生产,但是有了一汽在里面,他们再进去,在别人看来,岂不是在捡一汽的便宜?
如今上海汽车可不比红旗车差到哪里去,除了没有被选定为礼宾车,南方地区的上海牌轿车保有量可能比红旗轿车还要高,人家有点自尊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他们也可能是想再等一等、看一看。
反正跟陈凡没关系,他听过就忘。
直到这时,他才提到正事,“巴老,你认识老上海的红帮裁缝么?帮忙介绍一下呗。”
巴老又是一惊,目不转睛看着他,“你找红帮裁缝做什么?”
说着还上下打量他两眼,“难不成,你还想打算做一套老上海的西服?还是给那两个丫头做两身旗袍?
我跟你说,别的事也就算了,反正电话装在家里没有知道,你开着车也不会有人问是不是你自己的,但是这种衣服可不能穿出去,会有麻烦滴,那可是旧上海的官僚名流穿的,你要是穿出去,老上海人一看就知道!”
陈凡赶紧摆摆手,解释道,“没有,是这样,我在生产队有个徒弟,她跟我学裁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