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今年这次不怎么规范的高考过程中,真的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不是争抢张翠娥她们的,都是全国数得上的重点大学,说不得陈凡又要“以笔作枪”,给自己的学生讨个公道。
此时陈凡见张翠娥已经将信拆开,并捂着嘴红了眼眶,便转头问道,“小娥,是哪所学校?”
张翠娥将通知书递给他,脸上又哭又笑,“老师,是北大!”
陈凡当即站起来,将通知书接到手里,仰头哈哈大笑,“好好好,终究还是北大抢赢了!”
张翠娥报的是北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化专业,也就是常说的中文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有北大“第一”的说法,考上北大中文系,便能“风骚”至少20年!
陈凡将通知书还给张翠娥,满脸欣慰地笑道,“小娥,恭喜你,未来可期!”
张翠娥将信捧在怀里,怔怔地看着陈凡,忽然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师父。”
陈凡一把将她搀扶起来,笑道,“客气话就别说了,以后好好学习,争取学有所成,建设国家。”
张翠娥抿着嘴连连点头,此时激动的情绪渐渐平息,脸上全是满满的笑容。
旁边张秀月看着堂妹,眼里满是羡慕。
可惜,她自己是个学渣,上学的时候也就语文成绩能过得去,数学是怎么学也考不了高分,实实在在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不过能够在家里的帮助下,接替堂妹做广播员,已经很幸运了,想到这里,她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
陈凡几人回到前院,办公室里,已经有5队的人领了录取通知书。
5队共有3个人考上大学,两女一男,男的便是5队兽医肖义民,两个女的,除了张翠娥,另外还有一个上学习班的女生。
陈凡也没关注她叫什么名字,听他们喜气洋洋的议论,知道她考上了北师大。
北师大也是今年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也是仅有的两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另外一所便是华东师范大学。
这时陈凡倒是想起来,所有报考外省学校的人中,她是第一个被确定录取的,既是重点大学、又是师范类,连省招生办都没有还手之力,直接被北师大将档案提走。
而当时张翠娥她们四个人的档案,还被招生办藏着,和江南大学一起跟清北他们扯皮呢。
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人也很快赶过来。
5队是占了地理位置的便宜,其他小队最先到的,便是离得最近的6队。
刘老师傅亲自驾车,拉着黄莺三人往这边飞驰,在他们前面,则是自己骑马的杨志军和杨传福。
这次6队是录取人数最多的,足足有4个人,杨传福赶到大队部,极其嚣张地将缰绳一扔,连绳子都不系上,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便往里走,“我们6队的通知书呢?我们6队有4个人啊,4个人都考上了啊,我们6队……”
5队队长、张文良的亲爹张广文从办公室钻出来,没好气地笑骂道,“你差不多行了啊,口口声声你们6队、你们6队,不就是考上了4个人吗,要不是小陈住在6队,你死皮赖脸塞人过去,别说4个,有一个伱们就要烧高香!”
杨传福大摇大摆走进屋子里,轻飘飘地拍拍肩上的雪,昂着头满脸傲然,“哼哼,小陈就是我们6队滴,我就占这个便宜了,怎么着?反正我们6队有4个大学生,气死你!”
张广文龇牙咧嘴,恨不得扑上去咬他一口肉。
杨传福还在挑衅,“别说你不想占便宜,你们家小娥,不就是占了小陈在这里上班的便宜?要是小陈在5队住,你敢说不派人过去?”
“我、我、我……”
张广文“我”了几声,不禁喊道,“我派6个、不,9个!”
这话一出,屋里屋外顿时笑成一团。
张广文这时也反应过来,故作满脸鄙视的样子,“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小陈就在屋门口,你才派3个人过去,你要是多派几个,不光你们6队,我们卢家湾大队也要多出几个大学生好吧!”
杨传福一张老脸直接垮下来。
他心里还有几分委屈,当时派人过去,那不是为了防止孤男寡女的干柴烈火烧起来么,随便派几个人去住着就得了,谁还会安排一窝人过去?
再说了,当时他们6队三巨头心里也是存了小心思的,这人越多,岂不是机会越少?一家派一个,刚刚好。
他甚至还嫌弃另外两个多余。
谁知道后来会恢复高考啊?!
郁闷之下,杨传福直接将手一挥,“滚滚滚,你就是嫉妒!”
说完便将手一挥,“小菊、小莺、小丹、小军,走,去领通知书!”
杨菊她们正在陈凡面前说着话,听到喊声,便和陈凡挥挥手,跟着进了房间。
片刻后,办公室里传来一阵狂笑声,“哈哈哈哈,4个重点大学,我们6队要飞出金凤凰了啊!”
紧接着便是杨书记几人的笑骂声,“就你最嘚瑟。”
不过别说,虽然卢家湾12个小队,每个队都有人考上大学,可论数量,确实是6队以4个人遥遥领先。
其次便是5队的3个,然后是其他有加入学习班女生的小队,至于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兽医”保底,不至于剃光头。
听着屋里的喧闹声,陈凡眉头轻挑,便要进去。
这时黄莺三人一个接一个地钻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拆开的通知书,脸上满是兴奋,“陈老师,我们都考上啦!”
陈凡接过她们递来的通知书,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全部都是按照她们自己填的第一志愿录取。
杨菊是清华机械专业,刘丹也是北大中文系,不过是新闻专业,如果不出意外,等明年人大复校,新闻专业整体搬迁过去,她就要成为人大的学生。
至于黄莺,虽然上的不是重点大学,可在外贸领域来说,什么学校也比不上首都对外贸易学院。
而且这所学校明年也会被纳入到重点大学名单之中。
就是不知道,外贸学院的招生老师,是如何在“重重包围”中把黄莺的档案提走的?
其实过程很简单,上次外贸学院的老师到云湖来主持复试之后,当天便给学校打电话,随后连夜赶到江南省省城,找到黄莺的档案,连其他招生都不要了,直接返回首都。
倒是那位当时跟他一起过来复试的北大招生老师,仗着学校的牌子硬,还想多占几个,结果被江南大学和复旦两所学校围攻,差点没能保住刘丹的档案。
幸好他想到复试那天,找云湖教育处的人打听到陈凡的来历,知道他便是那位声名鹊起的新晋大作家,而刘丹和黄莺都是他的学生。
便以此为威胁,告诉对手们,如果敢抢陈作家的学生,让他的学生没能按照第一志愿录取,陈作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云云,最后这才勉强脱身,抱着张翠娥和刘丹的档案连夜跑路,连其他人都不管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赶来取信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且几乎全都是小队长亲自护驾,要么骑马、要么驾车,极其隆重!
等到最远的1队和12队的人到场,所有录取通知书都发放完毕。
在核对录取院校的时候,果不其然,还真有被“调剂”的。
8队的张文忠满脸茫然,拿着通知书说道,“不对呀,我报了江南大学、也报了江南农业大学,可是没有报江南师范大学啊,怎么是师范大学录取了我?”
另一边,3队的黄刚也摸不着头脑,“我没报江南大学,怎么是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呢?”
杨书记听到这话,脸色不觉变得有些严肃,赶紧走到陈凡跟前,问道,“这种情况会不会有问题?”
对于这两个憨憨,陈凡也懒得去给他们查情况,便对着他们问道,“就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你们能不能接受?”
两个人想了想,也没和跟来的家长商量,便一起点头,“能接受。”
黄刚还说道,“本来我报的是省城医科大学,录取的是江南大学医学系,专业倒是没有变。”
说着抬起头笑道,“差不多吧,反正都一样。”
陈凡笑道,“既然能接受,那就这样吧。严格说来,江南大学的医学系也并不比省城医科大学差,只不过医科大学有很多毕业生在省内的卫生系统工作,这方面的资源比江南大学稍微多一些。”
两者的区别在于,江南大学毕业的医学生,大部分进了管理系统,或者是江大的两所附属医院,而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则分布于全省、甚至外省的大大小小的医院。
而这一届录取的学生,以后肯定都是要重用的,对于黄刚来说,确实没太大区别。
黄刚和张文忠齐齐点头,不再说话,转而和家人们庆祝起来。
第460章 还来?
卢家湾23个考生都考上重点大学,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事,自然要大肆庆祝。
一个考生家长走到陈凡面前,满脸激动地说道,“陈老师,多亏了你,我家孩子才能考上大学,感谢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想明天请你到家里吃顿便饭,你看方不方便?”
不等陈凡说话,其他家长也一窝蜂地围过来,都是要摆谢师宴的。
除了这些家长,各个小队的队长也帮着请人。
杨传福也不甘落后,强行挤到陈凡跟前,对着他笑道,“虽然你也是6队的,不算外人,但是这个谢师宴还是必不可少,要不然外人要说我们不懂礼行。”
陈凡顿时一個头变两个大,苦笑着说道,“真不是我客套,更不是不给大家面子。”
他伸手划了个圈,“你们看看,这里23个人,我就算一天吃两家席,都要12天,确实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啊。”
说着还一把将杨书记拉过来,“书记可以作证,我前些天一直在机械厂上班,连卫生处的工作都没顾得上,还有生产队的副业也有好长时间没管了,这么多事情挤压在一起,确实没空啊!”
虽然杨书记也不知道陈老师有什么事要忙的,但是这时候不可能给他拆台,便打着哈哈说道,“呐,家里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大喜事,大家想摆谢师宴,请陈老师吃饭,这个心情也可以理解。
但是呢,陈老师他不是只在我们队里任职,他现在的本职工作在卫生处,啊,这个卫生工作是很忙滴,人命关天嘛,对不对?
另外呢,他还在机械厂兼职做顾问,帮助机械厂搞生产,那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更不用说我们生产队的副业也离不开他。”
杨书记一件件地数陈凡的工作,说得他自己都差点信了,“陈老师确实是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啊!”
至于具体在忙什么,他决定等一下找小陈问一下,这样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他也可以说得具体一点,这样说服力更强嘛。
就在他搜肠刮肚想着陈凡还有哪里要忙的时候,杨传福说道,“再忙也是要吃饭的嘛,就算一家一请不行,那我们几家合请,一个小队去一次,这样行不行呢?”
陈凡眼珠微转,转头看向杨书记,小声说道,“要不,各家自己办不办另说,就大队专门办个升学宴,顺便把那些个外地知青也请过来,一起庆祝庆祝?”
杨书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样倒是可以。”
反正这样的酒宴已经办过两次,也不妨再办一次,加深一下感情。
随后一手叉腰,一手高高举起,“都安静啊,听我讲。你们怎么庆祝,队里不管,反正只要不大操大办就行,这个升学宴和谢师宴呢,就由大队部来办,到时候一起热闹,你们要感谢陈老师的,也就在这时候感谢,行不行?”
家长们一听,觉得能够表达心意就行,便纷纷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又商量时间,最后还是杨书记拍板,就定在后天。
明天一天时间准备、顺便邀请那些外地知青过来,后天办宴席,早点吃完、不耽误继续干活。
等人群散去,大队部的领导们也开始分配任务,为后天的宴席忙碌起来。
本来张文良今天提亲成功,结果连一顿热饭都没能吃上,便又要忙碌起来。
还有安全,想着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第一时间买票回家,但是杨书记将联络那些外地知青的事交给了他,也只能晚两天再走。
陈凡坐在大队部办公室里,静静抽着烟,看着他们一一离开,才慢条斯理地抽开杨书记的抽屉,打开电话机盒子的锁,拨通了教育处的电话。
教育处办公室。
姜丽丽和姜甜甜正捧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笑得合不拢嘴,这时一个20来岁的女同志走到门口敲了敲门,笑着说道,“甜甜姐,有你的电话。”
如果在半个月前,单位上都没几个人会用这种态度跟她们说话。即便姜家姐妹是左副处长安排进来的,大家也只是敬而远之,保持客气就好。
等到元旦那天,陈凡的一篇文章同时在云湖日报和江南日报上刊发,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当年的姜副厂长的案子另有内情,紧接着轻工处发出公告,早在文章刊登的前两天,处里就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地区的轻工业单位彻底自查,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翻案。
而当时棉纺厂最先翻案的便是姜副厂长和夫人的案子。
从那时候起,所有人都知道姜家是彻底翻身了。
如此一来,大家对姜家姐妹的态度自然大不一样,虽说谈不上讨好,但亲近还是可以的。
甚至还有人打上两姐妹的主意,想要去姜家提亲。教育处的人都知道妹妹应该是被陈作家看上了,说不定两人正在谈对象,要不然人家费那么大劲帮她们家干嘛?
但是这不是还有个姐姐么?!
可惜,不管是谁去找人提亲,姜甜甜都咬紧牙关不松口,说是当前以学业为重,考上大学之前,不考虑家庭问题。
至于上了大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