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安全才打开另一张纸。
这是一张新生入学注意事项。
(新生入学注意事项。注意第四条)
陈凡凑到安全面前,一目十行浏览,等看到其中一行字,不禁有些惊讶,“诶?还要10块钱报名费?”
不是说这些年上中专、大学都不要钱的吗?
安全抬起头看着他,笑道,“一学期10块钱是比中学多了点,不过还好,也就相当于一个月两块钱,一般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陈凡眨眨眼,“那要是负担不起的呢?”
就比如一年前的卢家湾,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个月两块钱就不是一个小数字,10块钱,可能要卖100多斤粮食才能凑出来,一年就是两百多斤,足够一个壮劳力的口粮!
这还是鱼米之乡的卢家湾,如果换成西北或西南地区那种赚口粮都费劲的地方,这10块钱几乎能压垮一个家庭。
安全一丝不苟地按照原来的痕迹,将注意事项的纸张折好,又塞回信封里,这才说道,“今年应该还是延续12年前的高考政策,需要先缴纳学费,然后再根据后续情况多退少补。
有单位的就不用说了,包括学费、杂费、生活费、交通费、副食费等一应开支,都由原单位承担。
没有单位的,如果实在负担不起的,那么在报考的时候,就应该报名农学类或师范类,还有军事类和医学类,这四大类学校是不要学费的,预交的学费也会在后期返还。
要是没能考上这四大类,被调剂去了其他学校或专业,就只能找生产队、公社或街道办求助,等到去了学校,再申请助学金和伙食费补助。
经学校查明情况,证实家庭确实困难的,可以给与部分或全部减免学杂费的待遇,另外还会足额发放助学金和伙食费,一个月差不多有17到19元不等。”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笑道,“正常情况下,依靠学校补助读完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国家选拔大学生,肯定不会让学生上不起学。”
陈凡轻轻点头,一学期交10块钱,然后每个月拿19块的补助,这倒是可以。何况学杂费还能申请减免,难怪当时的大学生都说这年头上大学不要钱。
杨书记在一旁看完安全的录取通知和注意事项,再看看手里的一大叠录取通知书,心痒痒的憋不住。
张长江跟他搭档多年,一看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当即笑着说道,“这双喜临门,确实是大喜事,就是这顿饭我恐怕吃不成了。”
他对着杨书记将手一摊,“把信都给我,我带回大队部,通知他们过来领信。”
杨书记却将信往怀里一揣,站起身说道,“这可是卢家湾的大喜事,我身为大队书记,哪能因私忘公?”
当即转身看向张文良他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今天也不跟你们客气了,伱们就在这里吃着,我去大队部,通知他们过来领信。”
说完不等陈凡故意上前抢活儿,便拉开门栓、连斗笠都不戴,直接冲进风雪中。
其他人一看,得咧,这顿饭是吃不成了。
一个个都笑呵呵地冲出去。
陈凡还在后面大喊,“杨伯,你好歹把4队的留下啊!”
杨书记瞬间停下脚步,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大马趴。
他转过身恨恨地瞪了一眼陈凡,“刚才你不说!”
陈凡很委屈,“我哪知道你这么着急?”
杨书记从怀里掏出信,找到本小队的两封,递给小女儿,“给他们俩送去。”
同时还不忘交代,“看看是不是他们填的志愿,回头告诉我一声。”
小女儿拿着信便往旁边冲,“知道啦。”
因为下着雪,不方便骑自行车,过来的时候陈凡也没有搞特殊骑马,大家都只能走着过去。
这时陈凡看到大家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禁心里一动,对着杨书记喊道,“杨伯,我突然有个想法。”
杨书记回头看了他一眼,“什么想法?”
陈凡笑道,“我想给广播站加个栏目。”
张队长转头看向他,“什么栏目?”
陈凡抹了一把脸上的雪,“我刚想起来的,这个先不说,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
杨书记呵呵笑了两声,“你可别给我弄出麻烦来啊。”
陈凡自信满满地打了个手势,“你就等着看吧,保证大家都满意!”
……
半个小时后,明明还没到下午广播时间,大喇叭却发出一声刺耳的噪音。
两秒后,卢家湾上空响起了陈老师久违的声音。
“歪歪歪,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都注意一哈啊。”
张翠娥瞟了一眼旁边脸色呆滞的堂姐,小声说道,“别人讲土话是土,陈老师讲土话,你觉得土吗?”
张秀月连连摇头,“没觉得土。”
她转头看着堂妹,不禁有些好奇,“这是为什么呢?”
张翠娥指了指陈凡,“你先听,等一下我再跟你说。”
陈凡扶着话筒,用充满乡音的普通话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首先呢,我们卢家湾生产队的大龄青年、也就是我们的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张文良同志,跟妇女主任杨兴秀同志,定亲啦,婚礼就定在元月17号,腊月初九……”
广播室外面走廊上,所有人都满脸呆滞。
他在干嘛呢?
张文良更是咬牙切齿,“让他通知考生过来拿录取通知书,他说这个干什么?”
安全在一旁笑呵呵,“也是个喜事嘛。”
卢家湾各个小队里面,窝在家里烤火的社员们都不禁哈哈大笑。
“张连长终于要成亲了啊。”
“这可是件大事,陈老师都要用广播通知。”
“搞得有点隆重啊。”
“我倒是觉得陈老师这个办法不错,用广播送祝福,就是不知道咱们普通社员结婚,有没有这个待遇?”
……
陈凡说完一段话,喝了口热水,对着冲到面前挤眉弄眼打手势的杨书记和张队长笑了笑,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对着话筒继续说道,
“今天这个环节呢,是我们卢家湾广播站‘为人民送祝福’栏目第一次播出。从今天起,以后咱们生产队,所有结婚的同志,只要报到咱们广播站,广播员都会送上祝福,张文良同志和杨兴秀同志的大喜事,就是我们播出的第一个祝福。”
听到大喇叭里面的话,刚才还带着酸味调侃的社员们,立刻拍手鼓掌。
“这个栏目好、这个栏目好,接地气!”
“大喇叭里面报名字、送祝福,那不是跟领导一个待遇?”
“以后凡是结婚的,都可以享受一下领导待遇啊。”
……
杨书记和张队长听到这里,终于明白刚才陈凡说的想法是什么,再听见外面传来社员们的掌声和叫好声,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对着陈凡竖起了大拇指。
陈凡回了个笑脸,继续广播,“咱们这个广播呢,一般只给大喜事送祝福,主要就是结婚、生娃,别的咱们就不浪费电了哈。”
这话一出,各个小队里又是一阵笑声。
陈凡手臂撑在桌上,示意杨书记将录取通知书都拿出来,然后说道,“今天的祝福,除了张连长和杨大姐的喜事之外,还有另外一件大喜事。”
听到这里,几乎整个卢家湾又安静下来,坐在堂屋里等着听。
只有已经猜到是什么事的4队的人,一个个都跑到屋檐下,望着村里最高处的大喇叭。
陈凡大声说道,“这件大喜事,就是要恭喜我们今年(按农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卢家湾23名考生,全部被大学录取,他们是张翠娥、黄莺、杨菊、刘丹、周旭光、高兴安、黄刚、黄志昊、……
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恭喜他们!”
当念出第一个名字的时候,张翠娥情不自禁捂住嘴。
她看着陈凡的背影,再看向杨书记、大伯、三哥……所有人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霎时间便糊了眼眶。
而此时的屋外,也传来阵阵呼喊声。
在风雪也挡不住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陈凡笑道,“所有念到名字的人,请到大队部领取录取通知书……”
大喇叭里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各个小队里面便有人撒丫子往大队部跑去。
后面还有人在追,“憨憨、回来,骑马、骑马跑得快!”
第459章 调剂
最先赶到的,却不是考生。
而是在广播响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往这边跑的肖烈文。
今天张家去杨家提亲,他没有凑这个热闹,加上一连工作了很长时间,正好突降大雪、大队部放假一天,便在家里窝着等消息,直到大喇叭响起,他心里忽然觉得不对劲。
按照时间算,不管谈没谈成,这时候他们都应该在杨家吃午饭,更何况听广播还谈成了,那小陈怎么会跑回来呢?
总不能是特意回来播报祝福广播的吧?
当即二话不说,便往大队部赶。
等他走到后院的广播站,看着二楼走廊上一群人,正准备发问,便听见陈凡播报的第二条消息。
这下全明白了!
等陈凡关掉广播,肖烈文立刻往里挤,“录取通知书呢?快给我看看。”
杨书记指着桌子上的一摞信,故作淡然地说道,“咯,都在这里。”
他背着双手侧身让开,对着迫不及待去看信的肖烈文说道,“哎哎哎,小心点啊,别给人弄破了。”
张队长也在一旁说道,“这可是人家的报喜信,你别给人拆了!”
肖烈文头也不抬,“我是那种人吗?!”
然后翻出来一封信拿在手里,喜笑颜开地说道,“这是我大侄子的,我给他送过去。”
话音刚落,后院就跑进来几个人,张文良扶着栏杆大声喊道,“肖义民,你的录取通知书在你三伯手里的呢。”
一声大喊让肖烈文反应过来,拿起信就往外走,“都挤这里干什么,走走走,到前面去。”
杨书记也赶紧去收拢桌上的信,陈凡赶紧将其中一封抽出来,转身递给身后的张翠娥,笑道,“看看,是不是第一志愿录取。”
这时张文良走了进来,满脸紧张地看着录取通知书。
早上陈凡说他们之前的录取出了点问题,他还没来得及问清楚,就被拉着去提亲,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陈凡将信递给张翠娥,转头对着他笑道,“前段时间我请人帮忙打听他们的录取情况,安哥两口子都是无惊无险正常录取,可是小娥他们,尤其是小娥、黄莺、杨菊和刘丹她们4个,据说让省招生办吵翻了天。
他们全部都填报的是首都的学校,而且全部都被高分录取,可是咱们本省的学校不肯轻易放人,连招生办的领导都出来帮忙打掩护,希望能留一两个在本省。
高考断层这么多年,许多学校多缺优秀学生,尤其是像江南大学这样的招牌学校,就指望着能够多招几個好苗子,让学校重现辉煌。
可是清北也不是好惹的,他们的情况甚至比江南大学还要糟糕,就比如清华,副总都说他们是小学、中学了,要是再不抓紧机会追赶,理工类第一名校的名头,恐怕就要成了笑话,所以也格外重视优质学生。
反正我打听消息的时候,他们还在争抢,当时这事闹得还挺凶,别说我插不上手,连教育处的领导都不敢过问,只能等结果。”
后来有这一届的考生回忆,许多人考了高分,却没能上自己填报志愿的大学,而是最后被“自愿”调剂到根本没有报过的学校。
其中真实原因已经不可考据,但也不能排除有学校“抢人”这个因素。
而那些考生们,也几乎都想着能上大学就不错了,再加上查询无门,便这么稀里糊涂上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