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59节

  看看,现世报不就来了么。

  陈凡与赵经理握着手,张文良在一旁开心地介绍,“赵经理,隆重为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卢家湾的陈老师、陈凡。那本急救手册就是他主导编写出来的,另外最近几期的《江南文艺》杂志上,都有陈老师的文章。

  不仅如此,地委的云湖日报上,一个月内就刊登了陈老师6篇写双抢的报道,在我们南湖公社,也是绝无仅有啊!”

  赵经理一听,顿作惊喜状,立刻双手握紧陈凡的右手,“原来是陈老师当面,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呐,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一看就是一表人才、才华横溢啊!”

  他客气,陈凡比他还客气。

  当即补上自己的左手,用双手对双手,诚惶诚恐地说道,“赵经理太客气了,我只是从小地方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员,没见过世面,当不得您夸奖。”

  言下之意,我年纪小没见过世面,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望海涵。

  赵经理双手握着不放,表面客气依旧,笑哈哈地说道,“陈老师您太谦虚了,先不提您去地委传授急求知识,一方面为全国人民做贡献,不知道能挽救多少老百姓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为咱们孤峰县长脸,咱们孤峰县能出您这样的人才,咱们全县人民也是脸上有光呐。

  就说您前前后后在《江南文艺》杂志和地委日报发表了多篇文章,让咱们孤峰县名传全省,这就是大功一件。

  您贵人多忙事,去的地方也多。若是您都算没见过世面,那我们这种一事无成的小人物,那就更是没脸见人了!”

  陈凡一听,心里顿时警觉性提到最高。

  说我贵人多忙事?他这话的意思就是不接受道歉咯。

  这家伙是个老江湖啊,只怕今天这关不好过。

  旁边几个人,除了安全眼里若有所思,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其他三位见陈凡与赵经理“相谈甚欢”,不由得露出开心的笑容。

  一番寒暄过后,赵经理将众人请到单位里的会客室,叫人奉上热茶,又把电风扇打开,可谓是客气周到、宾至如归。

  可是当他听张文良说起来意,脸上就泛起了难色。

  叶树宝和安全相视一眼,感觉这气氛变化有点快。

  难道买卢家湾的鸡鸭鹅,还有什么难处不成?

  短暂的沉默后,叶树宝轻轻干咳一声,侧着身体面向赵经理,笑着说道,“赵经理,你们水运公司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大单位,我们就想着你们公司福利好啊,除了有员工食堂,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给单位职工发点福利。

  而我们卢家湾生产队,也是响应上级‘学大寨’的号召,积极发展副业,为建设‘新农村’而奋斗,这才养了这么多的鸡鸭鹅。

  可是农村的副业经济,既不属于公社定下的生产任务,也不在食品站的定购单上面,就连供销社的收购站,也只收零散家养的鸡鸭鹅,这么大数量的家禽,他们也无能为力。

  所以啊,我们只能自产自销,自己想办法找销路。

  今天过来,也是想跟你们水运公司拉拉关系,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供货,哪怕一天几十只,供给咱们食堂使用,对于我们生产队来说,也是很大的帮助。”

  等叶树宝说完,赵经理脸色依旧有些为难,顿了两秒,他先是笑了笑,抬起手说道,“来来来,喝茶、喝茶。”

  这时候喝个屁的茶?

  叶树宝愈加心浮气躁,不过安全倒是很淡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哈哈笑道,“不愧是大单位啊,您这里的茶叶是真不错,这是高山绿茶吧?”

  赵经理也哈哈直笑,“安所长也懂茶啊,这个是孤峰山上水库茶园里采摘的茶叶,虽然不算高山,也算是山茶,一般人我可舍不得拿出来。”

  安全捧着茶杯笑道,“那我们今天是沾了光。”

  陈凡在一旁坐着,似乎就是个不擅言辞的内向小青年,只是陪着笑、陪着喝茶。

  赵经理笑着摆摆手,“诶,你们都是贵客,何谈沾光。”

  顿了一下,他才转身看向叶树宝,脸色又是微变,略带为难地说道,“叶队长,您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就是希望水运公司能向贵方收购鸡鸭鹅,而且你们可以每天送货上门,是这个意思吧?”

  叶树宝连连点头,“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赵经理双手紧握,眼里满是歉意,“我也就实话实话了。”

  看到他的样子,叶树宝一个心不禁往下沉,“您说。”

  赵经理看看几人,最后视线落在他脸上,正色说道,“本来这个事情不大,无非就是一天几十只鸡鸭鹅,我们食堂每天都要采购大量肉菜,也确实需要这些肉。可是……”

  现在叶树宝最不想听的就是“可是”。

  可是赵经理偏偏就说了可是,“可是,我们的工作流程有严格的程序,在采购方面呢,我们是跟菜市场公司签订了协议的,所有的肉菜都由菜市场提供服务,我们每天只要安排车去拉回来就行。这样一来,再多几十只鸡鸭鹅,就实在是吃不下了!”

  听到被明确拒绝,叶树宝脸上满是失望。

  出来之前,他还信心满满,怎么说一边有陈凡陪着保驾护航,一边是走遍县城二十几家单位传授急救知识的张觉民和张文良,不就卖点鸡鸭鹅吗,这点面子都不给?

  为了打个开门红,张文良还特意挑选了规模最大的水运公司,却没想到,人家还真就不给这个面子。

  这下怎么搞?

第357章 打开市场

  虽然生意没谈成,不过赵经理还是极尽热情地挽留他们,在公司小食堂吃了顿招待餐。

  本来叶树宝心情不好,想着赶紧去找下一家,不想吃这顿饭。

  奈何赵经理实在是热情,再加上陈凡在旁边给他递眼神,便还是留下来,吃了这顿午餐。

  哪怕陈凡心里清楚,赵经理不肯采购卢家湾的鸡鸭鹅,多半是为了出口气,否则以水运公司的体量,食堂每天随随便便就能消耗十几只鸭子,还需要拿规矩来推脱么。

  可他却没法挑明。

  当初是自己不给他们面子,如今他们就不给卢家湾面子,至于邀请张文良和张觉民过来讲座的人情,早就已经通过礼物还掉了,自然谈不上欠人情。

  一报还一报,这才是真正的“礼尚往来”。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位赵经理真是搞公关的一把好手,表面功夫做得是滴水不漏,接待上更是面面俱到,谁来了都挑不出毛病。

  一顿饭有肉有鱼有菜有酒,伙食还挺好,堵的叶树宝无话可说,还真以为他办不到。

  以至于从水运公司出来的时候,他还在感慨,“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一点,允许各家各户养鸡养鸭,要是两三年前,那时候每家养鸡不能超过3只,各个单位到处求着找肉吃,我这几万只鸡鸭鹅,哪还用得着出来找销路,坐在家里就能把钱收了!”

  “呵,那时候也要你有几万只鸡鸭鹅啊!人家不能养,就你能养?”

  安全在一旁笑道,“你也说了那是几年前,前年吃猪肉还不用肉票呢,拿着钱随便买,食品站的猪都卖不完。”

  张文良此时显得有些沮丧,“唉,你还说猪肉卖不完,第二年就买不到了,连各家各户的鸡鸭都被抢空,那时候好多人去买鸡苗鸭苗养着。

  这两年又轮到了猪肉拿票买,鸡鸭连肉票都不用,花钱就能买,热一阵冷一阵的,都搞不清楚到底哪年缺肉、哪年不缺肉。”

  陈凡走在他身边,轻声笑道,“想知道哪年缺肉哪年不缺肉还不简单。”

  张文良立刻转头看着他,“你会算?”

  陈凡笑道,“也不是算,而是简单的推测。上级政策收紧,剪尾巴的时候就缺肉,上面放宽松,允许生产队和家庭搞副业,甚至还给与养殖奖励的时候,就不缺肉。”

  听到这话,张文良也反应过来,“所以今年允许搞副业,那养鸡鸭的人就多,各个单位也就不愁买不到肉?!”

  陈凡轻轻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叶树宝在一旁愁眉苦脸,“我不管他们好不好买肉,我只管怎么快点把这些鸭子和鹅卖出去,而且要尽快,因为再过一个多月,鸡子也都长成可以出栏,这一茬接一茬,要是积压在手里,可就亏大了。”

  张觉民也点头附和,“最关键的是,养殖的数量增加之后,家禽感染流行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方面不能不考虑到。”

  叶树宝和张文良附和着点头,“就是嘛。”

  安全看了看陈凡,若有所思地问道,“小陈,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刚才他就看陈凡一直老神在在,似乎一点也不担心,他心里就想着陈凡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办法。

  这话一出,叶树宝3人也眼巴巴地看着陈凡。

  陈凡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办法肯定有,不过呢,先不着急,县里二十几家单位,现在只跑了一家,把剩下的跑完再说。”

  听到这话,叶树宝当然不肯走,没好气地说道,“我都要急得跳脚,你还在卖关子,还不快点说。”

  安全也哭笑不得地指着他,“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把话说清楚,非要急死我们是吧。”

  陈凡看他们急得直冒火,只能无奈地两手一摊,“行行行,我先说。”

  随即指了指不远处路边的大树,“那里凉快,去那里说。”

  几人快步走过去,到树荫下站着,一阵凉风吹来,心情也稍微舒爽了些。

  陈凡看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呼出一口长气,这才说道,“不是我要卖关子,只不过现在卢家湾一穷二白,连几十块钱都凑不出来,后面的办法说了也没用,必须要先卖出去一部分鸭鹅,凑够本钱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叶树宝愣了愣,看着他问道,“还要投钱?”

  现在卢家湾欠着大几千的种苗钱外债,另外还从兽医站买了好几百块钱的药,用来给禽畜预防疾病、以及留着备用治疗,再加上其他投入,生产队账上早已只剩下一点零钱。

  如果要继续投钱,那可真是有心无力了。

  可是,投钱做什么呢?

  陈凡点点头,打着手势说道,“是这样,我在南湖镇上看过,菜市场里的鸡子是1块1一斤,鸭子是5毛,鹅是1块钱,这些都是活禽的价格。这个价格是菜市场规定死的,咱不能瞎降价往外卖,对不对?”

  叶树宝点头,“对。”

  菜市场的肉菜价格由“物价委员会”来确定,最早在52年的时候,商业部就设立了物价局。然后在57年,从省到专区、市县各级又分别设立了地方“物价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物价。

  直到62年设立了全国物价委员会,由此全国的物价开始进入“大一统”阶段。

  但是大一统并不意味着全国的物价都一样,还是会根据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价格上会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南方的大米价格就比北方的便宜,东北的也比华北的便宜,因为东北和南方都是大米产区。

  另外,即便在同一個地方,价格也不是一直不变,而是有限制的“随行就市”。

  如果哪一段时间蔬菜或肉类数量比较少,菜市场的采购科就会在某个范围值以内提高进货价收购,零售价则是在进货价的基础上,按照固定的比例加上去,比如冬天的蔬菜价格就要比平时更高一些。

  这个加价比例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最早的时候,也就是50年代,以粮食为抓手,曾经一度规定零售价不能超过进货价的3%,这个价格除去人工、运输、仓储等成本,可能连1%的利润都不到,甚至经常会赔钱。

  因为除了成本,还有损耗,这方面的损失完全无法预估。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这段没了),物价委才陆续提高几乎所有产品的进销差价比例。

  不过总的来说,工业品的价格差比例更高,某些紧俏产品能超过20%,农产品的价格差一般控制在10%以内,甚至大部分都不超过5%。

  就以猪肉为例,短短三年之内,肉价最低能打到7、8毛钱一斤,最高的时候却超过1块5,而且价格越高,就意味着供应量越少,越不好买,价格越低,就代表供过于求,各地生产队的存栏量过多。

  但无论是高是低,售价都必须按照本地区物价委员会的规定范围执行,

  陈凡继续说道,“可是按照这个统一价格,人家菜市场里有时候都卖不完,咱们那么多鸡鸭鹅,要卖到什么时候去?”

  不能自行降价,就意味着不能打价格战,否则伱卖得比菜市场便宜,人家都来买你的,菜市场的货卖给谁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绝对是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这时安全在一旁奇怪地问道,“那你还说要在县城菜市场申请一个摊位?难道县里的就好卖?”

  陈凡摇摇头,转头看着他笑了笑,“如果直接卖活禽,别说在县城,就算拿到地委,甚至省城,也未必能卖得动。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菜市场有固定的货物来源,每天的销量也都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可能节假日会猛涨,但平时其实都差不多,居民也都习惯在公家的地方买东西,无缘无故凭什么买咱们的?”

  叶树宝越听越迷糊,“这也卖不动,那也卖不动,那你的办法是什么?还说要投钱?”

  陈凡笑着竖起两根手指,说道,“两个办法,一个是找单位客户,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单位人数多,需求量大,哪怕一家单位一天只要20只,十家就是200只,一个月就能销掉6000只。”

  叶树宝拍拍巴掌,苦着脸说道,“可是刚才人家赵经理也说了,县城的各个大单位,几乎都跟菜市场签了协议,有菜市场给他们供货,谁会买咱们的?”

  陈凡耸耸肩,“试一试嘛,万一有呢。”

  安全眉头微皱,问道,“那要是试过了,还是没有呢?”

  陈凡打了个响指,笑道,“县城没有,我们就去地委,别的不敢说,在地委卫生系统我还是有几分面子,尤其是云湖几家医院,每家医院除了自己的几百名医护人员,另外还有上千名病人和陪床的家属,病人最需要补充营养,他们也舍得花钱。就算地委菜市场的供应量再充足,只要需求量够大,无论如何,我们总能卖出去一些吧!”

  虽然他也收了卫生处的礼物,算是了结了人情,却还有“交情”在,这点面子他觉得还是能挣回来。

  听到他的话,叶树宝脸色立刻阴转晴,嘴角往两边咧开,哈哈笑道,“对啊,我怎么忘了还有地委医院。”

  张文良在一旁也眉飞色舞,“真别说,就以小陈和地委几家医院领导的关系,卖他们几只鸭子肯定不成问题。”

首节 上一节 25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