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44节

  陈凡按照目录翻到那一页,仔细看内容。最常见的酿造产品就是醋、酱油和酒,荞麦、玉米、高粱都是可以酿酒的材料,大队部既然有多的杂粮,为什么不用来酿酒呢?

  他拿起书就往下跑,到了大队办公室,便看见杨队长他们一个个地往外走。

  陈凡愣了愣,“几位领导又出去视察?”

  “视察个屁,下地!”

  肖烈文转身看了看他,再看看他手里的书,“干嘛?不认识字啦?你都不认识,我们这里肯定谁都不认识,呃……,除非你去找卢四爷。”

  陈凡咂咂嘴,“您好歹也是副队长,上过部队里的扫盲班,还会写毛笔字,能不能表现出有点文化人的样子。”

  肖烈文走到他跟前,“这辈子都跟‘文化人’沾不了边啰。”

  说着招招手,拿过他手里的书,“让我看看这是什么,酿酒?”

  他转头看了看陈凡,“你要酿酒?”

  陈凡看向叶树宝,“叶队长不是说仓库里不少杂粮卖不出去吗,我就想用那些杂粮酿酒也不错啊。听说7队的老唐会酿酒,请他用这些酿了酒,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不就既可以处理完杂粮,也能多赚点收入,一举两得,多好。”

  叶树宝嘿嘿笑了两声,掏出一支自己卷的烟点燃,笑着说道,“老唐跟我一个小队的,伱都能想到这个,我们能想不到?

  我告诉你,不仅老唐会酿酒,12队还有一个老侯也会酿酒,只不过他们的技术不行,只会用稻谷和麦子酿酒,再就是酿米酒,用别的粮食酿,就掌握不好火候,不是口味不对,就是喝了头疼,试了两次之后,怕浪费粮食,就再也不敢试。”

  他说着看了看陈凡,笑道,“要不你试试?”

  陈凡嘴角微抽,“只是粮食种类不同,应该没有那么复杂吧?”

  叶树宝两手一摊,“是不复杂,但是他们不会啊。”

  肖烈文将书还给陈凡,背着手说道,“这个粮食不同,它发酵的时间、酒曲的比例就有区别。比例和工艺不对,倒不是说酿出来的酒不能喝,主要还是质量差了点,不讲究的人也能喝,但要说拿到集市上去卖,那多半卖不起价来。”

  张队长也笑着说道,“最主要的是他们又不缺稻谷酿酒,没必要去酿这个不熟悉的杂粮酒,砸了自己的招牌。

  对我们大队部来说呢,千把斤的杂粮,也不值得去大费周章,所以这些杂粮到最后基本上都被各个小队分了去做年猪的催肥饲料。”

  叶树宝走过来,拍拍陈凡的胳膊,笑着说道,“小伙子不错,态度可嘉,虽然这个主意不怎么样,还是要提出表扬。”

  说完将烟头一丢,把帽子带在头上,说道,“你先慢慢想,能想到办法最好,想不到办法也没关系,下午你把粮食拉过来,找老罗给你入库,做个登记就行。”

  他挥挥手,转身便准备离开。

  这时陈凡突然问道,“我要是存稻谷,领杂粮,能够领多少?”

  叶树宝回转身看着他,惊讶地问道,“领杂粮?”

  肖烈文盯着陈凡,也满脸古怪地问道,“你不会想自己酿酒吧?”

  其他人一听,先是觉得荒唐,酿酒有那么好学吗?

  可是想想陈凡以前的“战绩”,似乎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他连兽医都能看书学会,学个酿酒算什么?

  陈凡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就要看杂粮是什么价了。”

  叶树宝眼珠微转,说道,“一斤稻谷抵五斤玉米或者是10斤荞麦和高粱。”

  这些杂粮一般都是利用荒地进行种植,不占稻田,甚至算不上“精耕细作”,完全是为了完成公社下达的少量生产任务才种植的。

  即便如此,交完任务之后也还剩了不少,各个小队给大队部上交任务,也是先用杂粮凑数,这才让大队部每年都能剩不少杂粮。其实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这些杂粮又用补贴的方式发还给了小队。

  就这么一点东西,推来推去的,老传统了。

  听到叶树宝的话,陈凡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道,“那这些杂粮就留给我吧。”

  张队长凑到陈凡跟前,满脸惊讶地看着他,“你要这些杂粮,不会真打算酿酒吧?”

  叶树宝眼珠微转,对着他说道,“这样,你要是拉去酿酒,不算你换的,回头你拉一半酒回来就成,怎么样?”

  结果陈凡耸耸肩,举起手里的书,“我可是照着书本学,进嘴里的东西,就怕我敢酿,你们不敢喝啊。”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想想也是。

  杨书记便干咳一声,“反正千把斤的杂粮,也换不了他一麻袋稻谷,干脆换了得了。”

  说完便背着手离开。

  张队长三人也干笑了两声,跟着一起走人。

  陈凡捧着书往回走,心里在默默琢磨,好像酿酒这种事情,看上去也不是很复杂嘛,弄口锅就可以开工,再弄几口缸……,嗯,等有空了试试。

  他现在越来越有一种玩游戏的感觉,房子自己搓,陶器自己烧,粮食虽然不是自己种,但是从身边长起来的,看着也差不多,还有裁缝、书法、绘画、养殖、兽医、中医、渔猎……。

  看了看手里的《农村副业生产知识》,他突然有种感觉,等自己学会那十几本书上的东西,别说是77年,就算把他丢到7世纪,估计也能活得很滋润。

  ……

  下班之后,陈凡骑着小母马、拖着板车往回走,穿过5队的稻田,到了6队的地盘时,他突然在水田里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即喊道,“安哥,你还会耕田啊?”

  安全一边扶着犁耙,一边大声喊道,“耕田算什么,我还会吃饭呢。”

  陈凡顿时哈哈大笑,他以为自己够瞎扯了,没想到这位老前辈比自己还能扯,果然杨队长诚不欺我,不愧是满嘴跑火车的人。

  不过虽然嘴上不着调,安全做事的样子却很让人放心。

  昨天才过来蹲点,今天上午就开始下田耕地,弄得身上全是泥浆,不仅态度好,耕的地质量也不差,看来以前学过的老手艺还没丢下。

  陈凡笑了一下,大声喊道,“今天中午安排了没有?要不跟我回去吃饭?”

  安全,“你说晚了啊,我已经安排在黄老四家里啰,他家刚建的新房,非要请我过去。”

  旁边有人喊道,“老安,那你亏了啊,陈老师做饭手艺好得很呢。”

  安全一听,不禁有些惊讶,“是吗?”

  陈凡,“不信的话,明天去我那里怎么样?”

  安全想了想,“反正你也不是知青,只是在知青点暂住,行,明天晚上我去你那里吃一顿好的。”

232.第232章 菜也是水果

  232.

  2023-12-26

  回到知青点,还不到9点半,陈凡先将板车停放在墙底下,让小母马自己回马厩,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厨房。

  没有人?

  他眼珠微转,动了动耳朵,便听见后院有点动静。

  随即走到后院,只见四个女生正在给菜地翻土,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整片菜地已经被她们用T型锄头翻了一遍,现在正用弯头锄头将大块的土疙瘩敲散,同时将杂草的根须一点点地挑开。

  此时四个女生的样子几乎差不多,额头上冒着一层细汗,脸色也是红彤彤的,只穿着单外套,敞开前襟、挽着袖子,露出养了一个冬天的白晃晃的手臂。

  她们挥舞着锄头,一边忙忙碌碌一边有说有笑,由于背对着这头,连陈凡走过来都没发现。

  黄莺看着自己回到马厩、还顺便关好木栅门的小母马,满眼惊叹地说道,“陈老师人厉害,连他的马都厉害,会自己回巢,还会关门。”

  刘丹直愣愣地看着,眼里满是迷惑,“我叔爷养了大半辈子牲口,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有灵性的马,还有那只鸟,真是奇了怪了。”

  杨菊嘿嘿笑道,“要不公社兽医站非要陈老师去学兽医,所以说,有本事的人就是厉害。”

  姜丽丽听着她们说话,偶尔抬起头笑一下,眼里是满满的笑意,似乎她们夸的是自己。

  陈凡背着双手,轻轻干咳一声,“看不出来,你们挺会说话的嘛。”

  四个人一起回头,连带刚才没说话的姜丽丽一起,闹了个大红脸。

  陈凡嘿嘿笑道,“背后说人好话,那是好事嘛,有什么好脸红的,不过要是当面夸就更好。”

  结果没人吭声。

  陈凡背着双手走过去,“哎呀,你们这种背后夸人、当面不说的习惯,必须改一改,得学学我,夸人一般都是当面夸。

  就比如说你们这片菜地就开整得不错,翻过土之后,撒一层发酵过的土肥,然后再翻一次,就能增加土地的肥力,种什么长什么,回头种点菠菜、黄瓜、辣椒、茼蒿,打火锅也不错。”

  黄莺最先反应过来,一边敲着土疙瘩,一边抬起头看着陈凡,笑着问道,“陈老师,伱爱吃什么菜?”

  陈凡抄着两手,就在旁边干站着,“要说最爱吃的,还得是春天里的小土豆,最好是那种拇指头大小的,用水泡一泡,就能把表皮泡掉,再弄点瓦片刮干净,用来炖鸡,那滋味儿,我可以干吃土豆不吃鸡。”

  说着还咽了咽口水。

  刘丹性子有点直,傻乎乎地看着他,不解地问道,“拇指头大的小土豆才刚刚开始长大,这时候挖起来,那不是很浪费吗?”

  还得是黄莺脑子转得快,当即说道,“挖了再长呗,难得陈老师爱吃,正好我家的黄瓜架子下面种了小土豆,待会儿我去挖一些回来。”

  陈凡咧着嘴哈哈直笑,“回家里去挖就算了,要是自己种一点还行。”

  杨菊立刻点头说道,“行,咱们就留一垄地种土豆。”

  刘丹一看就自己丢分,也赶紧点头说道,“嗯嗯,种土豆。”

  陈凡看了看三人,感觉她们几个有点怪怪的,却也没多想,就当是学生面对老师的天然弱势。

  他视线看向姜丽丽,见她一直不说话,不禁微微笑了笑,再看了一眼所有人,说道,“你们都爱吃什么菜?”

  却没有人回答,而且脸色似乎有点迷茫。

  陈凡眉头轻挑,不禁有些奇怪,“怎么啦?连自己爱吃什么菜都不知道?”

  还是黄莺最先开口,她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勉强挤出几分笑容,“我们没想过,也没人问过。”

  杨菊接着她的话说道,“除了过年的时候,菜里面会经常有油荤,其他时候都是随便弄两个青菜,就着酱菜和泡菜吃饭,吃的最多的,就是酱菜和青菜汤。”

  陈凡抿了抿嘴,听她的意思,就是平常吃饭的时候,连青菜都捞不到一根。

  也对,杨队长家里7口人,除了两夫妻,还有5个孩子,杨菊是大姐,以前也是她主要负责做饭,等她把菜端上桌,那点菜肯定早就被吃光了,能剩点汤都是好的。

  刘丹也说道,“来这里之前,我们都差不多,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打猪草,如果去晚了,就被别人打走了,忙到天大亮再回来收拾屋子、煮猪食、做饭,然后下午跟着大人们一起出工,晚上回来再做饭。

  有空的时候就简单做一两个青菜,像农忙的时候,可能连做饭的时候都没有,就多煮点饭,就着酱菜吃。”

  顿了一下,她又笑道,“不过如果没有那么忙的时候,我们也会去田里抓泥鳅鳝鱼,还有大人们也会去钓鱼,那时候就可以吃好吃的。”

  听到这话,黄莺连连点头,“对对,等天气再暖和一点,泥鳅、鳝鱼就会出洞,那时候很好抓,还有等到5、6月份(农历)稻谷成熟,还会有很多青蛙,晚上提着马灯出去,用青蛙杆去抓青蛙,一两个小时就能抓好多。”

  青蛙杆就是一根竹竿扎一排钢针,专门抓青蛙的工具,简单易做,也好用。钢针其实也不是真的钢针,弄一截钢丝或细钢条,自己弄断、磨尖,便成了钢针。

  杨菊赶紧接着说道,“青蛙肉多,用辣椒炒着可好吃了,陈老师你来的时候是冬天,没有青蛙,等再过几个月,我给你抓青蛙吃。”

  陈凡笑着点点头,“好啊。”

  课本上就有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的内容,但是曾经的农村孩子,谁还没抓过青蛙?

  每年夏天的时候,拎着个竹篓,或者是蛇皮袋子,手里提着马灯,或者拿着手电筒,用灯光一照,青蛙就趴着不动,再用刚才黄莺说的那种工具青蛙杆一扎,便能扎到青蛙。

  除了这种竹棍做的“青蛙杆”,还有用长竹竿做的“青蛙叉”,就是在竹竿的前面插一排钢针,攻击距离更远,站在田埂上就能扎到田里的青蛙。

  即便村里人年复一年的抓青蛙,青蛙的叫声都没有减少过。

  但是等到十几年后,大量农药、化肥的滥用,青蛙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这才是后来青蛙成了保护动物的主因。

  所以对她们说的抓青蛙,陈凡并没有什么反感,反而还有些期待。

  几十年后扶南的“麻拐”卖到了全国,可他总感觉这种虎纹蛙比青蛙少了点儿时的味道,这年头的青蛙味道应该很纯正吧?!

  愣了两秒,陈凡回过神来,看向最后一个,“小姜,你呢?”

  姜丽丽抬起头来,背对着旁边三人,隐晦地对着他皱了皱鼻子,似乎在怪他让自己说话,随即抿抿嘴说道,“我什么都可以,没有特别爱吃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4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