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正在讨论
老杨队长的家和杨队长家相隔不远,就在前面两三户,相比他儿子的家,老杨队长的房子就破旧许多,不过倒也宽敞干净。
地面是夯实平整的三合土地坪,虽然这间房子有些年头,但是地面平整,应该是经常修补过,由此可以看出,这户人家里面有勤快人。
三合土是用黏土、石灰和河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搅拌而制成,可以用来修建道路、作为房屋的地基,或者是铺屋内地板,在水泥普及之前,应用十分广泛。
传闻圆明园就大量使用了三合土作为地基,如果没有外力破坏,这种三合土地基可以使用百年以上。
不过如果作为道路、地板等表面用途,其牢固程度就远远不如水泥地面,时间一长,还很容易形成开裂或坑洼。但是修补也很简单,调点三合土倒在破损的地方,拿木锤捶紧实后打磨平就行。
这间房子就是,地面上有些颜色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后来修补过的。
陈凡在想,自己建房子的时候,是不是也用三合土来打地基?
不过肯定要多掺点石料,这样更稳当。
一张八仙桌摆在堂屋正中间,老杨队长和安全两个人坐上座,他们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主客,四位大队部的领导陪在两边,陈凡和杨队长则敬陪末座,8个人刚刚好。
至于住在这屋子里的其他人,自然另有安排,不需要陈凡操心。
论地位、年纪,陈凡都是最小的,便负责倒茶斟酒。
酒盏餐具都是陈凡土窑里烧出来的,当时他捏了不少奇形怪状的容器做实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扁,还有一些走形的东西,烧出来之后也不好卖,他便给了黄莺她们三个。
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于是不可避免,每户人家里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这类陶器。
当然,杨菊给爷爷送来的肯定是最好的一批,几乎没什么瑕疵,只不过都是方形的,不符合这个年代人的审美,就没有拿出去卖。
安全举着酒盏,嘴里啧啧称奇,“这酒碗挺有意思的,有点像酒樽,又有点像船。”
陈凡提着酒瓶给他倒上,笑道,“当时我就是想烧个酒樽,但是那三只脚不会弄,弄来弄去都是有的粗、有的细,还不圆润,索性不要脚,把底部压平,就成了这个样子。”
安全手指在桌子上敲了三下,表示感谢,抬起头笑道,“我想起来了,上次赶集的时候,你卖了好多陶器,听说没少赚。”
陈凡继续倒酒,嘴里打了个哈哈,“还行。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买陶器的人就这么多,还有胜利大队的陶匠在,他们也不会干看着,估计以后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安全点点头,“这倒也是。”
随即看着他笑道,“也就是这里缺少烧制陶瓷的自然资源,要不然公社还能办个陶瓷厂,请你过去做厂长。”
陈凡顿时哭笑不得,他算是明白杨队长说的,安全喜欢嘴上跑火车是什么意思了。
杨队长呵呵笑道,“要是有资源,我早就要请小陈来当我们卢家湾陶瓷厂的厂长,哪里还轮得到公社。”
自从杨菊提着篮子把那些不合格的陶器往家里提,他算是看明白了,就算没有自然资源的限制,这种土窑也根本不适合办厂烧制产品往外卖,否则赔都要赔死。
除非陈凡能够提升他的烧陶技术,并形成可以教会别人的技术标准,那样才有办厂的可能。
其实现在这样也挺好,趁着赶集的时候,烧几窑陶器去卖,能赚一点是一点,反正有女儿杨菊的一份,多少是个补贴。
至于村里其他人,得了那些零散的不合格品,谁家都不缺碗碟用,就算还有人有点羡慕眼红,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想到赶集,杨队长问道,“你在单位有没有听说,下一次赶集是什么时候?”
这话一出,满桌子人都看向安全。
恢复农村大集的第一次赶集,是在腊月19,第二次是在正月17,现在已经是2月初9,如果还有赶集的话,应该也快要下通知了吧?
陈凡给众人倒完酒,将酒瓶放下,也坐到凳子上看着安全。
安全笑了笑,说道,“这个事我还真听说了一点,前面两次赶集,大家的反响都还挺不错。”
他转头看向陈凡,笑道,“尤其是陈老师带起来的熟食摊,让村民们赚了不少钱,镇上去赶集的人也比较满意,毕竟能逛能吃,总比干逛好玩些,还不用粮票、肉票,大家也觉得划算。
所以公社里面正在讨论,要不要彻底恢复初一、十五赶大集的规定,另外再在集市上单独设一片熟食区,再由公社的卫生部门和餐饮公司来负责管理,可能会对熟食经营摊位进行卫生检查。
现在就是还有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没有敲定,等全部定下来,就会下发通知,到时候伱们就知道了。”
公社的餐饮公司就是镇上国营饭店和公社招待所两家餐馆的主管单位,也算是一家小型“国企”,正儿八经有编制的,负责管理全公社的餐饮店铺……其实就两家。
如果赶大集确定下来,又要增加熟食区,那还真得归他们管。
听到他的话,大家的脸上都纷纷露出喜色。
如果能够恢复赶大集,以后社员们就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子,哪怕每次只能赚个几分几毛,那也是一笔收入。
不过杨书记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微皱着眉头问道,“这个熟食摊位进行卫生检查,要不要收费的?”
安全摇着头笑道,“农民兄弟烤个红薯、卖点糖葫芦,能挣几个钱?这种小摊贩就不收费,但是像卖甲鱼肉、面条摊那种,因为要派工作人员抽样检查,会象征性地收取检查费,不过也不多,也就三五毛钱,对比他们的‘大’生意,不值一提。”
众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呵呵笑出声,他们都知道上次张文良卖了上百块钱,区区三五毛,确实不值一提。
哪怕是利润不如他的,最少也能赚个十几二十块,
张队长转头看着陈凡,笑道,“还是你聪明,干了一次就不干了,省了一笔检查费。”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好奇地问道,“现在有食品安全规定吗?”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不可能让卫生所和食品公司联合进行管理吧?
安全还以为他是不理解这个收费,便看着他耐心解释,“你们不干这个,不了解也正常。其实早在53年的时候,伴随着‘清洁卫生运动’,上级就提出要重视食品安全,那时候全国的餐饮公司都制定了自己的内部食品管理规定。
等到64年,卫生部又提出了‘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将食品卫生的概念从单位内部提升到全国食品卫生健康整体大局的层面,没过多久,餐饮公司内部的规定,就变成了各个地方街道、公社的规定。”
他说着笑了笑,转头看了一圈众人,“所以啊,这个真不是公社想着法子去收费,而是确实要把食品卫生这一块管起来。我听我们洪所长说,公社领导开会的时候,为了那三五毛钱的检查费争论不休。
其实是可以不收的,毕竟收也收不了几个钱,但是有的领导的意思是,定了这个标准,就是给那些卖熟食的社员提个醒,不能以次充好,要重视食品卫生和质量,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卫生安全。”
众人齐齐点头表示了解。
张队长笑道,“只要能把农村集市彻底定下来,设置一些管理规定,也非常合理。至于卫生检查费,公社领导的考虑也有道理,有些人你要是不管着他,他还真有可能胡来,给他们提个醒也好,反正我没意见。”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直笑。
杨书记,“你又不摆摊,当然没意见。”
叶树宝笑道,“他是替三虎子说的呢。”
肖烈文咂咂嘴,“要我说,再有下次,三虎子就不要出面了,他好歹也是个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跑出去摆摊,确实不像话。”
张队长想了想,深以为然地点头,“你这话在理,先不管对不对,首先这影响就不好。回去我就跟他说,再有下次,让家里其他人去,他肯定不会有意见。”
话音刚落,一直只听不说话的老杨队长昂起头,“他没意见,我有意见。”
安全赶紧侧过身,笑呵呵地问道,“老爷子,您有什么意见啊?”
老杨队长指了指桌上的菜,“一锅鸡子都快煨干,你们还要讲到什么时候去?”
众人一听,顿时哈哈大笑。
安全赶紧点头承认错误,“对对对,您老教训得有道理。”
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您不动,我们都不敢动啊。”
老杨队长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牙,也不跟他客套,端起酒杯说道,“难得各位领导到我屋里来,我先敬你们一杯。”
在座的都比他小,哪敢让他老人家敬酒,都自觉地站起身,双手捧着酒樽放低杯沿跟他碰杯。
乒铃乓啷一阵清响,各自抿了一口酒,才重新落座。
老杨队长放下酒杯,对着安全伸出右手指了指,“今天你是客,必须要你来先动筷子。”
安全也不推脱,干净利落地夹了一块鸡肉,却放到老爷子碗里。
老杨队长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安全动了筷子,其他人才开始拿着筷子开动。
陈凡先吃了点菜垫肚子,为即将到来的敬酒做准备。
却没想到,今天这顿饭,还真就是工作餐,或者说家宴也可以。没有一个个的敬酒,也没有不喝倒不算完的架势。
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吃菜喝酒,等吃到半饱,便开始谈正事。
第229章 抛的全是玉
今天这顿饭,除了给安全接风洗尘,主要还是讨论办养殖场副业的事情。
安全放下筷子,双手紧握,看着杨书记和张队长说道,“今天我想了一下午,就凭着你们兽医多的优势,再加上有陈老师这位高人在,养殖场确实有搞头。”
杨书记看着陈凡笑了笑,打断他要客套谦虚的话,直接说道,“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搞养殖副业,最怕的是什么?还不就是怕牲口生病,养不大、养不活?
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兽医,这个事情就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看老天爷肯不肯让我们吃这碗饭。”
陈凡点点头,赶紧说道,“这也是我想说的,并不是说我们生产队的兽医多,做养殖业就一定万无一失,那也不现实。
毕竟连周站长,甚至是县里畜牧局也有治不了的牲口,再一个,一旦禽畜爆发流行性疾病,如果没有足够的药物,很难控制下来。
所以说,一方面,我肯定是支持办养殖场,但是与此同时,大家也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能想着这个养殖场办了,就一定能成功,那不太可能。”
叶树宝侧了侧身子正对着他,呵呵笑道,“这个道理还用不着你来提醒,就跟我们种庄稼是一个道理,好的种子选了、化肥撒了、农技员也时时刻刻都在,但就是老天爷不赏脸,非要给你来一场水灾、虫灾,伱也拿老天爷没办法,对不对?!”
陈凡笑着点头,“对,一个道理。”
肖烈文摆摆手,“这些就不扯了吧,既然已经决定要做,那就还是商量一下,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事做好。”
杨书记点点头,先看向安全,“小安,你先说说?”
安全笑着说道,“我只能说先表个态,今年我有幸分到在卢家湾蹲点,这一年我也不干别的,主要就抓这个养殖场,只要能够把这个养殖场办成、办好,我就算功德圆满。要是干不好,我向单位打申请,继续留在卢家湾,直到办好为止!”
杨书记用力点了两下头,“好,志气可嘉,来,喝一个。”
两人干脆利落地碰了个杯。
杨书记抿了口酒,转头看向陈凡,展颜笑道,“陈老师,说说你的想法呗。”
陈凡头冒黑线,“杨书记,你要再叫我陈老师,我就该飘了。”
肖烈文咧着嘴哈哈大笑,“换成我,我早飘了。”
叶树宝瞟了他一眼,“你也就这点出息。”
随即看向陈凡,“小陈,这个养殖场搞起来,最终还是要靠你们,你就先说说你的想法。”
陈凡点点头,竖起三根手指,正色说道,“三个问题,第一,养什么;第二,怎么养;第三,怎么卖。”
这话一出,酒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安全一边想着一边点头,“这三个问题提得好,很到位,也很全面。”
然后掏出烟,先给了老杨队长一支,再给他扔了一支,之后才给其他人发,同时看着他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等发完烟,他立刻掏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和钢笔,准备记录。
陈凡捧着杨队长递来的火点燃,将烟雾吐出去,笑道,“我就抛砖引玉,供领导们参考。”
随即便开始侃侃而谈。
“先说第一个,养什么。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水牛和马的养殖,这两样牲口,一直是农村的主力牲畜,不管是我们自己用,还是租借给其他生产队,又或者是养大后卖出去,都不愁砸在手里。
再就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鸡、鸭、鹅、猪的养殖,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猪倌、鸭倌,他们在养殖方面都有一手,如果能够给他们增加两个帮手,也不是说去赶鸭、赶猪,就是协助打猪草、捡鸭蛋这些连小孩子都能做的事,再有村里面的兽医经常过去检查,应该能在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控制住风险。
然后是各家各户自己养的鸡,也可以适当增加数量。
我知道养鸡最大的困境是饲料,但是这个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说,有一种蚯蚓养鸡技术,就可以通过猪粪、猪草等东西混合泥土来养殖蚯蚓,然后用蚯蚓喂鸡、鸭、鹅,蚯蚓粪和禽粪经过处理后又可以肥田,……”
听到这里,杨书记忍不住打断他的话,“你说可以养殖蚯蚓,然后用蚯蚓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