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桑,请给我签个名,留作纪念。”
一看字迹,方言就认出是白若雪的手笔。
紧接着,视线中出现了一把小扇子,慢慢地展了开来。
方言和松坂庆子对视了眼,会心一笑,竖着写了个上辈子在网上很火的三行诗:
“相逢总有千言。
离别只需二字。
再见,为了再见。”
写完以后,签上名字,照着王益教的,郑重地说了声“保重”。
“保重哦,方言桑!”
松坂庆子看着上面的字,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字迹就像他这个人一样,飘逸神秀。
终于按耐不住,在回去的途中,特意请教了懂中文的粟原小卷。
一点点地打开折扇,只展露出三行诗,方言的签名却故意地藏在后面。
“诶,是三行情书啊!”
“情书?真的嘛!”
“伊耶伊耶,好像不是情书。”
“小卷酱!!”
“哈哈哈,果面果面。”
听着粟原小卷的翻译解释,松坂庆子紧紧地盯着这扇面看,眼波流转,抿了抿嘴。
PS:三行诗是日本汉字协会为了推广汉字中文教育而发起的一种诗歌体裁,以60字以内、排列成三句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三行字来表达爱意,就是“三行情书”
21世纪初,在国内的网上也很流行。
第160章 热烈欢迎方老师
深夜,灯光照在书桌上。
《兵器知识》、《解放jun文艺》、《红岩》、《大众电影》等期刊,一摞摞,摆得整整齐齐。
既然参加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就有必要对这年头的军事题材电影和小说,提高认识。
《渡江侦察记》、《侦察兵1974》……
方言合上《西线轶事》,这本小说被文坛认为是探索新时期军事文学的新起点,没有写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奇观,而是写男女战士在战争前后的变化,写成长,写蜕变。
这种,算是战争时期的军旅文学。
除了军旅文学,军事小说还包括战争文学、军史报告文学,以及由方言开创的谍战文学,还有一种,这个年代没有,今后才有。
那就是军事科幻,对未来的战争样式和形态进行想像的小说,比如《全频带阻塞干扰》。
而军旅文学,又分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
《士兵突击》就属于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
不过,这么多天看下来,军事文学已经到了瓶颈期,不破不立,急需要新的创作方向。
也难怪要召开这个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
要不然,真会像乡土文学一样没落,输完伤痕文学,输反思文学,然后输爱情文学……
“咚,咚,咚。”
方言敲了敲桌面,目光从小说,转移到松坂庆子送的信,撕开封口,里面是一张纸。
接着拿起《袖珍日汉辞典》,没有按照顺序,从上往下翻译,而是从最显眼的三行诗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找,找了大半天。
就见松坂庆子在上面写着:
“送行时对你说‘保重哦’,
但真正想说的,
其实是电话号码。”
这句话的下方,就是一串电话号码。
方言对这封信的内容越来越感兴趣,从头到尾地译了一遍,大概的意思就是:
“热烈欢迎方老师来日。”
“来日……方长?”
放下笔,视线落在那盒亲笔签名的磁带。
…………
第二天,到《十月》编辑部销假上班。
办公室里,田增翔看到方言的身影,嗓门都抬高了,“岩子,你可总算回来了!”
此话一出,传到走廊,立刻招来章守仁、晏名等人,就连打水的张仲锷,也提着暖瓶,快步地赶了回来,一口一個“岩子”地叫着。
“不对劲,很不对劲啊。”
“你们这个反应太不对劲了!”
方言忙问编辑部是不是出什么大事。
“编辑部没有事,是你太会来事了。”
章守仁忍不住打趣道。
“就是!”
田增翔语气里透着幽怨:“你也忒不够意思了,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我们竟然还要从人文社那里打听到消息。”
方言一脸困惑,一问才知。
合着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丛书系列。
“多么好的点子啊!”
田增翔惋惜不已,“怎么就流了外人田了呢,让咱们出版社出版这‘四大名著’该多好。”
章守仁跟张仲锷、晏名的一样,叹了口气,说陆元炽他们收到消息,无不感到遗憾。
方言摊摊手,无奈地解释说“四大名著”概念是这次中日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在场的人一致同意由人文社负责,自己也无能为力。
“唉,可惜,太可惜了。”
张仲锷长长地叹了口气。
“其实你们也不用觉得可惜。”
方言摆了摆手。
“岩子,你是不是还有好的点子?!”
张仲锷眼前一亮,比田增翔还激动。
方言道:“其实,提出‘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只是个开始,要想深入人心,光靠一个人文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出版社,长年累月地出版类似的丛书系列,才能把‘四大名著’这个观念树立起来。”
“岩子的意思是,当不了第一个,我们可以当第二个出版‘古典四大名著’的出版社。”
田增翔投去问询的目光。
张仲锷摇头苦笑,第一个出版“四大名著”系列丛书叫开创,第二个出版的就叫跟风。
“张老师,未必就一定要以‘四大名著’的名义,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
方言举了个例子。
比如,把《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离骚》等编成一个丛书系列,冠以“中小学生必背诗词文集”的名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相信全国的中小学生和儿童都会感谢方老师!感谢他的大恩(缺)大德!
“妙!太妙了!”
晏名不禁大喜,“岩子,你这个主意,千万别告诉别人,就由咱们出版社办了。”
张仲锷目光当中充满羡慕,心里清楚这个文集出版了,也有方言和诗歌组的一份功劳。
自己这个戴罪之身的人,太想立功了!
“张老师,咱们还有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方言安慰道,“召开的时间定下了没有?”
“已经定下来了。”
章守仁点头说:“就在4月19日。”
方言笑道:“到时候,我们可以在那里多多地挖掘新作者和新作品。”
张仲锷听到这话,眼里重新燃起了斗志。
“而且不只这个,还有呢。”
方言说,根据陆遥的来信,《人生》电影已经拍了一阵子,单行本出版也该提上日程。
“《人生》的电影?!”
张仲锷、章守仁等人又惊又喜。
“听说是周里晶、李小丽几个北电的学生主演。”
方言笑了笑。
至于要不要出席78级毕业设计作品展,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架不住北电师生过于热情,好像唯恐自己不来一样,倒是没有电话轰炸,而是收到了来自北电学生的邀请信。
上面密密麻麻,签着他们的名字。
导演系,田庄庄、李少虹、胡梅……
摄影系,侯永、章艺谋、顾常卫……
表演系签的名是最多的,张丰翼、方舒、郭靖、周里晶、李小丽、李天翔……
既有第一位扮唐僧的演员,汪悦。
也有貌美如花的女儿国国王,朱菻。
乖乖,万众一心!
且不说盛情难却,正好借这个机会,方言准备给《商鞅》话剧和电影,继续物色演员。
到了四月,城北郊外,昌平朱辛庄。
长满凄凄荒草的临时校园,校门外是一片片的田野,树木掩映下的一排排红砖房,门口赫然而立着一块“北京电影学院”的大木牌。
“方老师,欢迎欢迎!”
谢非代表校长沈嵩升,笑脸相迎。
在他的介绍下,方言和倪镇、司马钊敦等同行的北电老师,一一认识,握了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