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86节

  “老头子,你给我老实一些,我也会看着你的。”

  这样的戏码时不时就会在院子里面上演,以至于观望着的包国维,都不由连连摇头。

  不过,这样便可以说明,章太炎已然大好了。

  剩下的时日里面,包国维时而会去戏院里面看看戏,时而会回到家中,思考下一部作品的内容。

  当然,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有其他,那便是该考虑到跟章念月之间的婚事了。

  自从章太炎出事之后,老包和汤国梨就明里暗里的告诉包国维,可以考虑相关事宜。

  “能够让章老爷看到大孙子,我也能够放心一些。”这是老包对包国维的原话。

  包国维哪里看不出来,这也是老包心急了。

  这个年代,男女成婚都较早,法定男性十八岁,女性十六岁便可以成婚了。

  甚至于在民间,会远远早于这个时间。

  要不是觉得包国维忙,老包早就提出来了,趁着章太炎身体大好,他便将这个想法提出来,得到了汤国梨和章太炎的一致同意。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今民国的城市当中,知识分子与居民大多提倡自由恋爱和新式婚礼。

  所以,当章太炎提出要采取旧式婚姻的“三书六礼”之时,得到了汤国梨以及章念月的强烈反对。

  想到自己作为如今的文坛泰斗,实在也不应该太过于守旧,章太炎便由着二人去了,随即将问题全部抛给了包国维。

  原因也很简单,章念月作为一个女孩子,总不能反到头来安排这一切吧?

  所以,既然要采取新式婚礼了,你包国维也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

  包国维想要辩解什么,却得到了老章的耍赖。

  “伱乃是我最为得意的徒弟,我女儿的婚礼交给你,自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这样,包国维在临近1930年冬天的这段时间里面,开始筹备他与章念月二人的婚礼了。

  想着自己前世都没有结过婚,包国维只能转头找到了一些沪市的好友。

  让他们帮助参谋一二。

  十一月的北平城已然进入晚秋。

  雾蒙蒙的天空之中,偶然洒过几缕阳光,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已然泛黄,时而会有落叶随风飘荡。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淡淡的、干燥的冷意。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北平城是华夏的六朝古都,曾经有六个封建王朝将这里设立为首都,这里作为都城经历了将近八百年的时间。

  我来过几次,可从来没有冬天来过,今天倒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刚刚下火车的纳尔逊,戴着一顶毡帽,身上披着美式军大衣,推了推金边眼镜,看到街边叫卖的商贩,以及随处可见的古老建筑,不由得感慨说道。

  黄包车在街道上面驰骋着,前头的车夫皮肤如同老树皮一般,头顶冒着热气。

  董平曾经是《大陆报》的特派记者,偶然间接受了美利坚公使纳尔逊的邀请,成为了对方的私人向导。

  作为一名华夏人,他自然对古都北平,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可这次受到金陵一些先生的委托,陪伴纳尔逊造访北平,自然是以对方为中心的。

  所以董平压抑自己表达观点的欲望,笑着说道。

  “纳尔逊先生,难道是看出了什么与南方或是金陵不同的地方?”

  纳尔逊是一个华夏通,对于文明和神秘有一种天然的热忱。

  甚至于在认识了包国维之后,他也热衷于多认识一些华夏文学家。

  所以,这次来北平的任务,除了一开始决定的以外,自然也有认识北平学界大师的目的。

  他看着瓦片上金黄色的阳光,不由得发出感慨说出了一个词语。

  “陈旧且富有底蕴。”

  “这还请先生解答。”董平思考了一会儿,以一副学生的姿态说道。

  “这就像是酒类一般,历史的时光能够令酒类越发浓香,而北平经历了百年,就如同你们华夏人所说的黄酒一般,愈发甘甜醇厚。

  可是这黄酒已然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纳尔逊脸上露出笑意,借北平之景,以酒为题,说出了他对于如今华夏现状的理解。

  “可黄酒太过于老旧了,国际上现在已经在流行葡萄酒、鸡尾酒、伏特加,渐渐衰落,渐渐无人问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董平想了想,总觉得对方的言语里面,似乎明里暗里的带着一股子优越感。

  但他已然习惯了,甚至于不知道怎么反驳。

  因为即便不服气,对方说的也是事实。

  董平做了一下阅读理解说道:“在我看来,这葡萄酒就代表西欧强国,这伏特加代表红色沙俄,这鸡尾酒便代表美利坚了,公使先生是这个意思么?”

  “哈哈哈哈!”纳尔逊发出大笑之声说道。“董,你是一个聪明人,我们美利坚国由多个联邦组成,人口以移民为主,说是鸡尾酒自然是恰当的了。”

  看着街道上,时不时还有穿着晚清服饰的居民路过,甚至还有一些人,头上还隐隐约约带着辫子。

  饶是作为一名能言善辩的记者,董平也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随着黄包车的前进,车夫根本没有听懂后面两位先生的谈话,他只关注今天赚的钱,能不能吃饱饭。

  车夫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不由得笑着对后面说道。

  “洋大人、先生你们坐稳啰,很快前面便要到燕京大学了。”

  车夫擦汗之时,掀起衣服,董平便看到对方腰间一根红色丝绸带子。

  这种材质的带子,对于一个黄包车夫来说,乃是绝迹买不起的。

  可作为一名记者,董平对于这种带子并不陌生,他曾经在流亡到津门的溥仪身边看到过。

  红带子,这是满清皇室远亲的标志。

  不奇怪。

  董平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自从前清灭亡之后,八旗子弟的生活越发困苦,以至于有些曾经的天潢贵胄,如今沦落到乞丐、车夫的地步。

  可心中却说不出的酸楚。

  很快,黄包车行驶到了燕京大学的门口,离开的时候纳尔逊多给了车夫一些小费,以至于对方感动得在地面上不停地磕头。

  十一月的北平已经临近0度,地面更加是冰冷,可车夫却是将地面磕得砰砰响。

  口里还喊着什么。

  “谢谢洋大人,洋大人万福金安之类的话。”

  一时间,董平在旁边羞红了脸。

  也不知是帮助前清觉得难堪,还是帮助如今的华夏觉得难堪。

  纳尔逊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他看向董平无奈地摊摊手,表示并不是他的本意。

  董平则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毫不留情地说道。

  “纳尔逊先生你错了,这坛子酒不是久了,而是臭了,非得重新来过不可!”

  纳尔逊没有言语,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便随着门卫进入校园。

  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燕京大学的校长室之内。

  董平随着纳尔逊,见到了那位十分有名的司徒雷登先生。

  司徒雷登为二人倒上咖啡,笑着摊开手说道。

  “公使先生,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不知道你这次找我来有什么事情?该不会只是想来尝尝,我刚刚从国内搞来的咖啡吧!”

  “当然不会仅仅是如此,不过我若是知道有这个咖啡,也一定会造访的。”

  纳尔逊尝了尝醇厚的咖啡,十分陶醉的样子,继续说道。

  “我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校长先生的帮忙。”

  随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籍,递给了司徒雷登,没有继续解释。

  司徒雷登一脸疑惑,接过书籍之后,随即瞪大了眼眸。

  不由得讶异说道:“《菊与刀》?哦!竟然是包国维先生的作品!”

  司徒雷登看向了纳尔逊,等待对方的解释。

  “这是一本快要上市的著作,我得到了包先生的首肯,负责联系商人在美利坚发行这部书。”纳尔逊眉飞色舞地说道。

  “你知道的校长先生,我们需要一个极好的序言,我想你应该是最好的人选。”

  美利坚出版?

  司徒雷登作序?

  美利坚公使负责发行?

  原本在一旁看戏的董平,心里顿时激起了惊涛骇浪。

  他原本是有听过对方的名头。

  可没有想到,对方的地位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一想到适才来燕京大学发生的一切,董平便难以按捺下心中的激动。

  因为他知道,包国维是一个纯正的华夏人!

第373章 《菊与刀》出!北平师生狂潮!

  北平。

  清华大学。

  “魏晋南北朝之演变,于我看来乃是社会阶层对于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当时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差异显著,河内司马氏属于传统的儒家豪族,而曹魏则是属于非儒家豪族,此乃根本上的利益纠葛.司马氏之所以能够成功,便是在于取得了豪族与寒族的支持,而曹魏则试图摧毁儒家豪族的精神堡垒.“

  课堂之上,发型飘逸,面部瘦长的陈寅恪,针对于南北朝历史的研究,侃侃而谈。

  时年四十岁的陈演恪,曾经就读于柏林大学、哈佛大学等等,留学归来之后,便在国内各个高校担任教职。

  他对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研究,可以说是偏僻入理,特别是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观点与理念。

  例如陈寅恪认为“八王之乱”的根源在于西晋初期的分封制,州郡由皇帝控制,却无武备,封国由诸王控制,却有军队,如此埋下祸根。

  还有认为戎狄迁移乃是历史趋势,等等此类观点,在当时乃至于后世的历史研究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加上,陈寅恪独具一格的讲课方式,他的研究从来不仅仅限制于历史学,还会时常引入文学、哲学、语言学等等多个领域。

  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也难怪,他所开设的这一门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类课程,会有这么多清华学子选修了。

  在场的学生们,纷纷认认真真地听着,时不时还会低头做一些笔记。

  若是包国维在场,他一定会有所惊讶。

  因为只要光光这么一扫,便可以看到好几位熟人,其中不乏一些日后在其领域扬名的大师。

首节 上一节 386/4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