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也点点头说道:“我与方教授二人多次注射青霉素,都没有再出现你所说的过敏问题,伤口也不再感染,想来已经是大获成功了。”
可他说完之后,却注意到包国维的脸上并没有欢喜,反而有那么一些苦涩。
“怎么了秉文?这次实验还有什么问题吗?”方新川不由得有些疑惑地问题。
包国维摇了摇头,对着二人拱拱手说道。
“实验没有问题,二位的科学精神令国维佩服,也为今后病患能够得到救助,感念二位的功劳,只是”
他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忍不住,将章太炎重病的事情说了出来。
“太炎先生乃是我的授业恩师,他我是不得不救的,所以想要让二位先生帮助。”
实际上,一开始包国维就定下了规矩,无论出了什么事情,青霉素再研究完备之前,都不能够给任何人使用。
原因也很简单,若是开了这个口子,便再也收不住了,青霉素的秘密将会不胫而走。
汤飞凡和方新川面面相觑,二人纷纷皱起了眉头。
他们自然都不会忘记包国维从前定下的规定。
所有人都清楚,青霉素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东西,它的发明会是划时代的意义。
可这样一个发明,绝对不是民国这样一个孱弱国家能够拥有的。
青霉素的产生,于国家于民族而言是否真的有益,没有人心里有底。
突然,汤飞凡往前踏出一步,义正言辞地说道。
“不成!”
第322章 青霉素研制之难?华夏科学社!
“太炎先生乃是国之栋梁,能救我们是一定要救助的,我们不以青霉素的名义使用的话,想来也没有那么容易泄露出消息。”
方新川皱着眉头评价说道,他可以理解包国维的心情。
时年十七岁的包国维,章太炎可以说是对方的人生导师。
在杭城的一段经历,可以说章太炎对于包国维的影响太大了。
没有章太炎的带领,就没有包国维今日之成就。
就这样一名亦父亦师的人物,就算是方新川自己,也会拼尽全力去救助。
更何况,章太炎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对于华夏文坛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在国学一途上,他乃是真正的大师,这样一名大师去世的话,对于文化界将会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巨大损失。
本以为,汤飞凡是因为害怕青霉素的消息泄露,所以才拒绝让章太炎使用青霉素。
可汤飞凡却完全没有这样想过,他摇了摇头说道。
“并不是因为这个,青霉素迟早要被公布的,也应该得到临床使用,这是早晚的问题。”
汤飞凡认真地说道:“我的顾虑在于,青霉素的研究说起来也才几个月的时间,通常来说一种药品的研究到上市,要以五年的时间来计算的,有了秉文的灵感和提示之后,我们的制药研究历程得到了飞速提升,青霉素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可这还处于实验阶段。”
随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青霉素于我们两个人身上的确是有效果的,可是这是一种全新的药品,并没有很大的把握真正能够在其他人身上取得效果,如今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就不限于过敏等等致命的反应,救助太炎先生之事兹事体大,实在不可贸然行事!”
听完对方的论述之后,包国维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自己想得的确还是有些简单了,一种药品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生产出来的。
以后世的制药水平,在紧急情况下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药品研制生产出来,还不明确到底有什么副作用。
药品对于人身上到底会出现什么反应,没有人能够打保票。
自己终究还是看多了小说,觉着能够像是从前的穿越小说一般,主角依靠自己小作坊作出的青霉素,就包治百病,震惊众人。
实际上,没有经过实验室严格制取出来的青霉素,是“毒药”的可能性还会更大一些。
青霉素的作用,便连这两個专业科学家,在经过大半年的制取之后,都没有办法保障。
只听汤飞凡继续说道。
“听秉文你刚才的描述,太炎先生所得的乃是一般肺炎,这种感染链球菌的肺炎,实际上在年轻人身上并不是什么绝症,通过本身的调理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恢复,只不过是因为太炎先生自身患有各种疾病,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自己乱开药,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汤飞凡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过,作为病毒学的专业,他在细菌研究和医理上都有着不俗的理解,一下子便将章太炎的病情分析得清晰明了。
他一脸严肃地提醒说道:“若是贸然使用青霉素,万一产生的中毒或者是过敏的情况,比起肺炎来说还要致命,毕竟肺炎对于老人来说致命,可并不是不能控制的,运气好一些是有机会存活的,若是青霉素出了什么问题,那是致命的.”
作为一个科学家,汤飞凡是极其严谨的,于自己身上,他可以毫不迟疑地使用青霉素,可若是换在别人身上,他便要出于一个医者的判断,给予最为准确的建议。
他最后呼出一口气说道。
“使用稳定的大蒜素继续调理,待到时机成熟再使用青霉素,但不是现在,这便是我的建议。”
见到对方陷入沉默之中,汤飞凡不由得有些动容说道。
“青霉素是秉文你所发现的,你身上也系着太炎先生的希望,这一切的决断还是要看你自己。”
“终究是我鲁莽了。”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接连不断的事情,让他的脑袋没有从前那么清晰了,只想着如从前所看的小说一般,将这青霉素给制取出来,便可以让章太炎药到病除了。
他脑袋里面有后世网络上的无数数据,可对于药理的理解还是欠缺的。
方新川也皱起了眉头,对于汤飞凡的分析,无不认可,他是认识章太炎的,知道对方的秉性。
“现在只怕太炎先生太过于执拗了,不愿意接受医嘱,而青霉素的研制光是靠我们两个人的话,实在是没有办法短期内实现。”
包国维脸上苦笑着摇摇头,无奈地说道。
“在我来之前,太炎先生还嚷嚷着要自己开药,他于家国大事上不疯,可在自己的事情上,却是一个十足的疯子。”
一时间,几个人陷入到沉默之中。
脑袋里面不断得搜索信息,突然包国维捕捉到对方话语里面的一个细节,眼睛里面猛地露出希冀,看向方新川说道。
“新川兄,若是能够找来一批帮手,里面人人都是留学归来的优秀科学家,能否在短期内,实现青霉素更加精确的临床研究。”
下面一句话,他迟疑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是关于青霉素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副作用的,二位同样可以拿去参考。”
不成熟的想法
方新川和汤飞凡两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异常精彩,因为包国维每次说什么不成熟的想法,基本上都能够在实验室里面应验。
一次还可以说是外行人的灵光一闪,接连出现什么不成熟的想法,二人都差点以为包国维实际上早就研制出了青霉素,只不过是在“玩”他们两个。
不过这个时代人想象力有限,终究是将原因放在了包国维乃是“天才”之上。
“一个团队,不,有一个十个人左右完整的研究小组,便可以将我们的研究进度提升一大截。”汤飞凡认真地分析说道,但随后他又摇摇头。
“还是不成,青霉素的意义太大了,非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不能参与研究,人越多泄露的概率就越大。”
方新川也苦涩地说道:“我们并非没有尝试过,可在沪的许多留学科学家,基本上都与国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官方级别的保证,光是靠我们两个的力量,实在是难以为继。”
在这个时代,想要成功研制出青霉素,特别还是在民国时期,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方新川二人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不错了。
包国维想了想,似乎是在回忆组织里面的人物。
随后眼神坚定,看向面前两位科学家说道。
“我倒是有一个建议,这个组织里面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我们或许可以联系他们,寻求帮助。”
包国维露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终究是他太过于天真,就找了两位科学家便想要研制出青霉素。
“组织?哪个?”汤飞凡皱起眉头,有些不解。
包国维干脆地回答。
“华夏科学社,1915年在美国成立,如今的话事人乃是竺可桢先生。”
第323章 青霉素更为紧要的事
“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这一点的责任在于我,一开始我便需要认识到,青霉素是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够更好呈现出来的药品。”
包国维真诚地说道。
实际上,在青霉素的发明之上,包国维于1930年这个时间点,并不算是首创者。
早在去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就在偶然间发现了青霉素霉菌的特性,可是并未有发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以及批量生产的方法。
某种意义上,包国维提前带到这个时空上的,乃是青霉素提纯和制造的成熟技术。
但是这一点,也足够令人疯狂,足够三个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了。
所以,青霉素本身并不是秘密,青霉素完整的制取方法,以及方新川、汤飞凡在包国维提示之下,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才是最为宝贵的经验。
科学本身就是无数次试错产生的,而来自于后世的包国维,利用自己的经验,以所谓的“不成熟的建议”,给二人的研究扫清了障碍。
不然,缺少人员和经费的二人,不可能研究得这么迅速。
可即便是这样,想要真正将青霉素作为药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而,包国维想到了这個组织——“华夏科学社”。
作为历史上华夏第一个现代科学学术团体,华夏科学社在近代科学史上是绕不开的。
1914年,华夏科学社于美国成立,初始成员乃是康乃尔大学的华夏留学生。
包括但是不限于,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科学名士。
一开始,华夏科学社是为了《科学》月刊的发行而成立,到了后来等到成员越来越多。
爱国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就立下了更为宏大的目标。
“联络四海之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
“以科学发明之效用于寻常事物而影响国计民生!”
等等。
包国维脑海里面划过这些人的事迹,纵观以上这些成员的人生轨迹,可以说基本上与振兴中华,强挂钩。
特别是如今的会长竺可桢先生,乃是近代华夏地理气象学的奠基人,对于这些近代的国之栋梁,毫无疑问,可以给予十万分的信任。
况且,他们需要不是科学社的全体成员,只要有一些生物学化学的相关专家加入研究就可以。
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小,泄密的概率。
待到包国维与二人一说之后,汤飞凡的脸上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怎么了?二位先生不知道这个组织么?”
包国维有些奇怪,按理来说,这种科学组织应该很有名,两位科学家竟然好像很意外的样子。
方新川回答说道:“倒不是没有听说过,只不过这种组织一般都是内部邀请制度,我与飞凡兄,一个刚刚从国外回来,一个常年待在杭城,很少有去接触其他教授,听说过,但是对于内部的情况并不了解。”
这下子包国维了然了,自己面前的这两位,乃是科学界的社恐人士,很少参加什么研究会之类的,所以也没有机会参加这种组织了。
在沪市定居研究后,也是常年待在研究室,更不要说去参加什么科学社了。
“秉文认识?”汤飞凡皱着眉头,以他的了解来说,这个华夏科学社的名声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