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众人将目光都投射了过去,那是一位秃头老头。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的一生之中,担任过七届美国总统的顾问,无论是在学界文艺界还是在政治上,他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可面对这群桀骜不驯的教授,他依旧是毫无办法。
巴特勒捂着自己的秃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道。
“先生们,我们最好还是要搁置争议,关于包国维先生奖项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我想我们是时候,在今天拿出一个答案了。”
他用手指敲击着桌子。
《回答》、《活着》、《枪炮、病菌与钢铁》三部作品的英文版本,被整整齐齐的摊开摆放在桌子上。
这三部作品,正是这些天来,教授们争议的重点。
奥尼尔又再次站起身来,对着巴特勒说道。
“校长先生,我想情况一直很明确,只是一些人总是带有着傲慢的偏见,这些人骨子里对于华夏人有着种族偏见,将他们看做奴隶和落后的人群。”
他瞥了一眼刚刚发言的几人,毫无惧色地说道。
“这一点显然是不对的,在我与包国维先生的书信之中,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机敏的少年,言语得体,知识渊博,每一封信件都使我有了新的理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
“还请各位评委,清楚在你们身上的责任,普利策奖乃是针对对于美国具有贡献的作品以及个人,毫无疑问,包先生的三部作品都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场的评委都沉默了。
实际上,奥尼尔说得没有错。
从《回答》在美国一炮而红,在大萧条时代之下,激起无数中产阶级的希望。
再到《活着》书写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惊世之作,它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东方人的精神力!
最后这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更是在美国各大院校连连刷榜,成为大学生们的必读之物。
甚至连伯恩斯这样讨厌华夏人的美国教授,都会在他的讲课之中,加入《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内容。
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于情于理,包国维都可以得到这个奖项!
只是
包国维的身份实在是太过于尴尬了,一名华夏人一口气取得这么多个普利策奖,若是巴特勒真的做了这个决定,对于西方世界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纠结再三,巴特勒将目光投向了角落里的一个男人。
“鲁滨逊先生,您或许有什么意见?”
詹姆斯·哈威·鲁滨逊摘下了自己的单片眼镜,他凝神看了看校长巴特勒,又看了看,在场争执得面红耳赤的教授们。
想了想,开口说道。
“校长先生,我的意思与各位先生不同。”
他顿了顿,随后又提出了一个更加惊世骇俗的言论。
“我觉得,我们干脆向诺贝尔组委会推荐,将包先生推为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历史学奖的候选人吧?”
“什么?!!”
会议室里面又炸了。
第317章 普利策奖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校长巴特勒脸上肌肉抽动了一下,差点没绷住爆粗口。
该死的鲁滨逊,我是让你给我解围的,不是让你给我煽风点火的。
会场内议论纷纷,教授们各抒己见,显然诺贝尔奖这个更加炸裂。
“反对派”的头子伯恩斯,首先跳出来说道。
“鲁滨逊先生,您或许糊涂了,我们是在讨论普利策奖的归属,而不是什么诺贝尔学奖的提名,你若是想要提名一个华夏人,可以自己找上拥有资格的先生,不用在这里提出来。”
从华工事件开始,许多美国人的眼里,华夏人的印象与低下、落后等名词挂钩。
再加上清朝给予西方人的固有印象。
一个金钱马尾辫的丑恶形象,乃是大多数美国人心中的华夏人。
他们自然不能够接受一名华夏人,凌驾于所有西方人之上,一口气拿下三个普利策奖,创下历史。
老实说,以伯恩斯的意思,一個普利策奖都不能够给包国维。
伯恩斯很激动,但提出惊世骇俗意见的鲁滨逊却很淡定,他摇摇头说道。
“不不不,伯恩斯先生,我就是在讨论普利策奖的事情。”
伯恩斯懵逼了,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觉得对方在戏耍自己。
他怒然说道:“你刚才明明便是在说诺贝尔奖,与普利策奖有什么关系,鲁滨逊先生您虽然是历史协会的主席,可也不能够如此羞辱一个教授。”
其他人看不过去了,也附和说道。
“伯恩斯教授说得没有错,诺贝尔奖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是否推荐包先生还仍旧需要商榷。”
“鲁滨逊教授,您难道忘记了,在本年的2月1日,诺贝尔奖的提名时间已经过去了,如今诺贝尔奖候选人已经通过了好几轮筛选,诺贝尔奖没有中途加入人选的先例,就像是普利策奖文学奖没有颁给一个外国人的先例一般。”
还有一名是历史学家,他显然更加了解鲁滨逊,笑着说道。
“鲁滨逊教授是觉得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与您的理念相符合么?您所秉持的‘新史学派’正是以此而有所启发的吧?但是因为这样,便说出这种话,鲁滨逊教授不觉得可笑吗?”
越说越激动,所有人似乎要用口水将鲁滨逊淹没了。
可他还是依旧淡定,反问说道。
“诸位能否等我说完?”
高智商和高素质从来都不是一定正相关的。
这些教授骂起人来,可一点也不含糊,根本不让鲁滨逊有说话的余地。
“都安静一些,等鲁滨逊教授说完他的意见,各位先生们,请保持你们的涵养。”
校长巴特勒重重地拍了拍桌子,他揉了揉眉心,没有想到一个华夏人竟然能够让整个普利策奖评委组吵翻天。
实际上,评委组已经经历了几次重组。
一开始三个评委组都决定将奖颁给包国维,可结果出来一看不对劲了,一个人竟然占据了三个奖项,这是所有人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便开始了争论,第二次投票的时候,没有一个奖项属于包国维。
这个时候,又有人跳出来秉持着反对意见,特别是奥尼尔教授,特地从外敌赶来,就是要说服评委组,一定要将普利策奖颁给包国维。
现在,便连巴特勒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等到会议室安静下来,巴特勒看向了鲁滨逊说道:“教授,请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难道真的是要所有人尽力去为包国维提名诺贝尔奖,而补偿他在普利策奖上的失利?”
想到这里,巴特勒笑了,觉得有些荒唐。
可鲁滨逊却有些惊讶,脸上露出你怎么知道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
“先生,我正是这个意思。”
“你”巴特勒顿时语塞了。
鲁滨逊笑了笑,解释说道:“或许我该说得更加详尽一些,本次评选的问题便在于,包国维先生的三部作品都很优秀,都可以获得普利策奖,因为这三部作品在发行以来,都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极大的影响,我说得可有错,校长先生?”
巴特勒想了想,随即点头说道:“有理。”
“而先生们的争论观点便在于,包国维的国籍和种族问题,他若是一个白人若是一个美国人,恐怕在座的很多教授,能够将他吹捧到天上去,可惜便可惜在,他只是一个华夏人,我说得有没有错,先生们?”
鲁滨逊有些嘲讽地环视周围,原本气焰嚣张的教授们,顿时不再说话了,只是张了张嘴,便愤愤地转过头去。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鲁滨逊的分析正是他们的想法,只不过种族主义这个帽子,谁也不想戴上。
可原本沉默的奥尼尔先生,却感觉心头舒畅,他站起来说道:“对!不能再对了!”
鲁滨逊笑了笑,摊开手说道:“所以我的意见再正确不过了,诺贝尔奖就没有这个问题,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比我们更加权威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原因,他们不会在意参选者的国籍,至少跟普利策奖相比,不那么在乎。”
“哈哈哈哈!”奥尼尔在座位上都快要笑翻了,听着鲁滨逊拐着弯骂这些教授是种族主义者,奥尼尔心中说不出来的痛快。“有理有理!鲁滨逊教授是个有趣的家伙。”
而伯恩斯为首的“反对派”,此刻脸上的表情比吃了屎还难受。
校长巴特勒叹了一口气,对于教授之间的相互攻讦,他实在是管不过来,有些无语地说道。
“所以,鲁滨逊先生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普利策历史分类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将历史分类给予包国维先生,也便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乃是本届普利策历史学奖得主,至于《回答》和《活着》我的意见是,发动组委会的力量,将其推到明年的诺贝尔奖评选之中!”
巴特勒终于是听到了意见,他低头思索了一番,左右想来,的确是这个方式最为稳妥。
不违背奖项的宗旨,也不违反奖项的规则,还让包国维在美国的影响力得以表彰。
这回该不会有人有意见了吧?
他看向了在场诸位教授。
“各位先生,还有什么意见么?”
伯恩斯朝着鲁滨逊冷笑说道:“鲁滨逊教授,难道觉得一个华夏的小子,真的能够拿到诺贝尔奖吗?他才十七岁,明年也就十八岁,他若是得奖可谓是创造历史了。”
“对啊!对啊!上一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劳伦斯·布拉格,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是与父亲一起分享的奖项,成果是发现了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想要超过他,恐怕是一件难事。”
“便连美国,如今也没有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伱说一个东方的小子,实在是可笑!“
这话说得也没有错,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刘易斯,他在1930年底获得该奖项,如今的时间线确实没有人。
冷不丁的,有一个人说了。
“我可以帮助包先生,联系到英国文豪萧伯纳先生,提名他的诺贝尔文学奖。”
一时间,会场内又沉默了。
众人将目光投向那个角落。
不是刘易斯是谁?
校长巴特勒皱了皱眉头,他已经不愿意在这件事上面纠缠,既然程序已经正确,他便当即拍板说道。
“便这样决定了,今年的普利策历史学奖是包国维先生。”
他转头看向刘易斯。
“刘易斯先生,我与你一起写信到英国。”
后者点了点头,没有理会其他人的叽叽喳喳,端起手中的那本《老人与海》,继续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
而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针对普利策奖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漩涡的中心包国维,此刻却没有心情关心这些。
不管什么普利策奖,还是什么诺贝尔奖。
一切都比不了躺在府里的那个人。
包国维与章念月风尘仆仆,下了火车便朝着姑苏的章府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