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第97节

学校里面是灯火通明,民兵队一个个举着枪站在周围,双水村的老老少少,大姑娘小媳妇差不多都过来了,还有参加基建的外村民工也赶了过来,双水村小学的院子,也是难得的挤的水泄不通。

孙玉厚经过挣扎最后还是来了学校参加批判。

就连兰花半瘫痪的八十岁的奶奶,都被扶着过来参加,老太太就没人要求了,只是孙家怕老太太屋里待的闷,带着老太太出来单纯的看个热闹。

批判大会,坐主席台的是公社副主任徐治功,武装专干杨高虎,基建会战副总指挥孙玉亭。

徐治功差不多就是一脑门的官僚主义思想,调过来石圪节公社任职副主任也有一年了,愿意从原西县调到公社是因为升职,升过职以后,就不愿意在农村待着了,就想着怎么样调回城里。

徐治功作为这次基建会战工地的总指挥,把工地安排在双水村,让双水村占这个大便宜,就是为了巴结双水村村支书田福堂,最终目的是田福堂在县里做二把手的弟弟田福军,希望能给自己调回到城里去。两个人还是有一定渊源的,徐治功的族叔徐国强就是田福军的老丈人。

然后就是公社武装专干杨高虎,在王满银看来杨高虎工作起来就是一个混子,这样不是说杨高虎不好,时期特殊,职位特殊,主要就是管理各村组织过来的民兵,要是杨高虎工作认真了,受苦的就是王满银这样的乡亲了,完成基本工作之后,爱好就是上山打山鸡了,陕北这地方山上,树都很难长大,打猎也只能打打山鸡,没有什么大型动物。

孙玉亭是兰花的二叔,双水村的党支部成员,基建队长,贫管会主任,这次基建会战工地因为落在了双水村,让孙玉亭混上了副总指挥,讲起来很复杂,一句话概括一下孙玉亭就是双水村村支书田福堂的狗腿子就简单明了了。

孙玉亭的经历也挺传奇,五岁没了爹,是被哥哥嫂子孙玉厚夫妻两个养大,供吃供喝供孙玉亭去山西读书,孙玉亭也成功脱离了农村,成为太原钢材的工人。

只不过好景不长,在60年最困难的时期,孙玉亭犯了不知道是什么错误,被人从钢材开除,赶了回来。

说是在城里,有粮本吃不饱,孙玉厚为人厚道也真相信,不相信也不行,弟弟要是被工厂开除更丢人,只能选择相信好的说法。

孙玉亭回来之后就闹着要娶媳妇,为了孙玉亭结婚,孙玉厚让出来了孙家祖上传一下来的唯一一孔窑洞,借债给孙玉亭办了婚礼,也就埋下来孙家贫困二十年的根源。

孙玉亭也就有个村委委员的名义,要不然也和王满银情况差不多,都是农民不下地,都是光景一烂包,家里没有饿死人,都是靠着孙玉厚的接济。孙玉亭一心闹革命,王满银是乱逛,倒腾各种小生意。

布置会场,主持批判的是孙玉亭的婆姨贺凤英,双水村妇女主任,一个山西籍女子。

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是农民不下地,一个彻彻底底的懒妇,泼妇。

家里脏乱的其他人进不去他家门,三个闺女衣服没有干净过。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天天用各种恶毒的话骂兰花妈和死去的公公,孙玉厚和兰花妈太过于老实,任由贺凤英欺负。等到了兰花大弟弟孙少安长到十几岁,给贺凤英锤的皮青脸肿的才知道收敛。

批判也没什么好讲的,王满银这些劳教人员,都是犯了一些私自种了一颗花椒树,去集市做了小生意,卖了家里什么统购统销的产品,多占了自留地地头,事情都不大,全看当地领导什么看法,遇到了立功心切的徐治功,孙玉亭和贺凤英这样的好事之徒,这都是政绩,当然要组织批判。

特殊一点的也是因为抓的都是其他村里的人,双水村没有人,孙玉亭缺德的就把村里的傻子田二,抓过来了批判。

王满银这个有名的二流子,孙家女婿上台接受批判,被几百号人围观,王满银几辈子也没经历过,自己很尴尬,台下蹲着孙玉厚也被闹的灰头土脸。

结束之后,累了一天总算能休息,窑洞味道实在受不了,王满银还是用大前门收买了看守的民兵,自己一个人去隔壁教室,拼了几张桌子休息。

虽然很难熬,但是这个事情,真的超出了现在王满银的能力范围,这件事还是只能等去米家镇给队里牛看病的,孙少安回来了才能解决。

第二天,因为昨天孙家送过来的粮食,已经交到了大灶上面,所以也不用有人送饭,跟着大灶吃过早饭之后,就又被民兵押着去基建会战工地推土。

还好装土的还是昨天的四个人,王满银的半包大前门都已经用完了,今天要换人可没有大前门再收买了,今天签到的五斤白面,很珍贵,但是对现在的情况没有一包烟好使。

等到了下午,终于看到了来工地探望孙玉厚的孙少安。

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长的有八成相似,身材高大,鼻梁高挺,脸上棱角分明,只是孙少安常年做农活,比弟弟健壮魁梧一些。

等孙玉厚和孙少安两个人聊完,王满银才开口:“少安啊,你先别生气,姐夫这次知道自己错了。但事情发生了,总要解决,姐夫这身体在工地真的遭不住啊。这件事,你想在你们村里找人解决没戏,你要去城里找田润叶去,这事只有田润叶能解决,你没事了赶紧去城里去,等姐夫回去了一定好好做人。”

给孙少安低头也是应该的,毕竟孙家一直接济王满银的两个孩子,孙玉厚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孙家就孙少安一个壮劳力,孙家接济,可以说就是这个小舅子接济。

第四章 衬托

孙少安黑着一张脸看了看王满银说道:“行,等我忙完地里的事情,就去城里找润叶去。”

还好王满银承认错误承认的快,要不然“西北锤王”孙少安要锤自己一顿,王满银都没脸反抗的。

“西北第一锤王”孙少安,只是喜欢说“小心我锤你啊”,真锤人的时候不算多。

王满银直接告诉孙少安解决这件事的终极答案,也是为了自己少受两天苦,也免得孙少安发愁,在村里找这个,找那个的一点用没有。

孙少安的优秀可能就是用来衬托孙少平垃圾的。

同样一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两兄弟天差地别,孙少安稳重,踏实,干练,负责。

孙少安当年也是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的初中,为了孙家依然辍学,十三岁开始回家务农。

农民学习好就不说了,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十八岁就被双水村第一生产队社员选取当了生产队队长。

现在孙少安不说有王满银这个二流子名气大,那也是方圆几十里传遍的能耐人。

身材高大,模样也是十里八乡挑的着的俊后生,为什么到现在二十三了,连一个婆姨都没有。

还不是被孙少平给拖累的,要是孙少平能和孙少安做同样的选择,孙少安孩子都应该会满地跑了。

西北农村,一个农民,从年头忙到年尾,挣的公分,分到的现钱都不够孙少平交初高中学费的。

钱不够,只能卖自留地种的蔬菜,卖粮食,加上接济孙玉亭一家,接济王满银家两个孩子,孙家只能越过越穷,箍不起窑洞,娶不起媳妇。

孙少安会为孙少平着想,让孙少平去高中混日子,混个高中文凭。

孙少平就从不会为孙少安着想,自己回家务农,老父亲和大哥能轻松多少,孙家收入也能翻倍,大哥这么大年纪了,在农村也是“大龄剩男”了,能娶上个媳妇,挺大个人了,表现还不如还是一个孩子的兰香。

王满银推土一干就是三四天,等着孙少安忙完家里自留地的事情,忙完队里麦子上化肥的事情,才去城里找了田润叶。

两个亲梅竹马的人怎么聊的王满银管不着,田润叶出马让他二叔田福军,给批了条子,把王满银给放了,这份恩情王满银一定会报的。

不敢说让孙少安和田润叶两个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人之间的阻力也太大了,结果还不好说,起码不能让肥头大耳的李向前给坑了。

等孙少安回来之后,杨高虎就宣布把王满银都放了。

这几天推土给王满银推的,腰酸腿疼,身上哪哪都疼,长这么大就没卖过这么大的力气。

孙玉厚孙老汉,在工地干活是挣的公分,干一天才记一天工,不能离开,王满银可待不下去了,麻利的就溜了。

都快要走出了双水村地界,才想起来了,自己老婆孩子可能还在孙少安家里,又跑了回来,孙少安家窑洞孤零零的就在村南头,回来也没多远。

到了孙少安家里,只有孩子和女人在,兰花,兰花她奶奶,兰花她妈,兰花她妹兰香,自己的两个孩子四岁的闺女猫蛋,两岁的儿子狗蛋。

农村给孩子起小名就是这个风格,都相信贱命好养活,其他人不知道,王满银家里的两个孩子,确实挺好养活的,不能说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是王满银有钱的时候吃白面,没钱棒子面,没吃的时候来孙家吃高粱面也长的挺好,什么都能吃。..

兰花看到了王满银回来就扑了过来,扎进王满银怀里就哭,王满银也就抱住了兰花,先把婆姨安慰好了。

兰花虽然是一个文盲不识字,但是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子。

孙家人个子都高,兰花自然也不例外,起码有一米七,也就比王满银低一点,关键兰花高鼻梁,大眼睛,长的也漂亮。

身材好,该大的大,该小的小,不是皮包骨,是农村女人最好的身材。身体也好,砍柴,担水,种自留地是样样都行,而且在兰花心里王满银就是自己的天。

要是王满银不重生,这样的女子跟着王满银真可以说是糟蹋了。

王满银一个二流子能娶上兰花,自然也有一段故事。

王满银自从妈没了之后,就成了二流子,赶上了特殊时期,就给武斗队,扛枪壮声势去了,也不动手,被俘虏就投降,只要管吃管喝,管抽烟,跟着哪边都能混。

之后被开枪吓着之后,感觉太危险,直接就跑回了家。回到家里不愿下地,又开始利用跟着武斗队混过的关系,做起来了各种小生意,也能混个吃穿不愁。

混了几年,突然就想找个婆姨,附近村子思来想去就觉得孙兰花最合适。

两个村子这么近,王满银没事了就去找兰花骚情,兰花很容易的就被,穿着人模狗样,干干净净,因为不干农活,长的细皮嫩肉,白白净净的王满银所吸引。

等王满银不要脸的在兰花脸上啃过,送了兰花一件城里买的时兴衣服之后,就算孙玉厚反对,兰花也认定非王满银不嫁。

兰花的坚持,少安的劝解,成就了王满银和孙兰花的婚姻。

兰花嫁给王满银之后,不只为王家生儿育女,王满银不下地,兰花不仅打理自留地,就连生产队挣公分都是兰花去。

生产队给分粮食,一部分是按人口分的基本口粮,一部分就是按上工的公分给分配的粮食,粮食也不是白给,要用钱来买。

农民的收入就是一年从头到尾,出山挣的公分,按各个生产队的实际情况,公分折算成钱,用钱在把粮食买回去。

如果钱不够,但是粮食总要是需要的,就会出现拉“饥荒”的情况,社员倒欠生产队的钱,王满银家因为只有兰花一个人出山,每年公分都不够,也没有钱,已经欠了生产队几十块钱。

就这兰花对王满银都还是死心塌地,所以就算没有系统的任务,让兰花得到幸福,王满银都很乐意去做。

第五章 缘由

“妈,你们回去吧,不用送了。我们回去会好好过日子哩,我不会出去乱跑了。”王满银对着兰花妈告别道。

兰花妈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好人,也是孙家对王满银态度最好的一个人,就算对自己百般羞辱的贺凤英,也因为孙玉亭可以说兰花妈养大的原因,也时常接济。

王满银佩服,尊敬这样的人,但是肯定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王满银抱着猫蛋,兰花抱着狗蛋,两个人就直接出发回罐子村。

“满银回来了啊!”

“满银叔你回来了!”

“满银以后可不能一直在外面乱跑了。”

还是回来自己的村子舒服,和熟悉的相亲打着招呼。

罐子村村民构成要更简单一点,村里唯一的大家族就是王姓,虽然同宗同祖,但是大部分人血缘关系相隔都挺远。

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处的还挺亲近,农民自身抗风险能力太低,因为相互之间的血缘关系团结到了一起,抱团取暖之下,关系比城里亲戚感情都要深厚一些。

少数的其他姓氏,都不成规模,村中大部分权利都掌握在王姓人之手,民主选举,王姓之人居多,村支书自然掌握在王姓人手中。

但是毕竟不是封建社会,也有什么欺压外姓之人的事情发生,再说一个村子的人,就算不是一个姓氏,大部分人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都不算是什么外人,外姓之人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也有几个能人,罐子村村民简单,只是不像双水村一样,小小的一个村子都有田姓和金姓的权利之争。

讲道理,当时建村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王家人,罐子村起名“王家村”好像更为合适,但是王姓是大姓,罐子村建村之前附近已经有了一个王家村,算起来也是一个祖宗,为了称呼方便也不能再叫王家村,罐子村地块形似罐子,所以罐子村是因形而得名。

回到家,王满银家只能用塌墙烂院来形容,虽然收拾的很干净,也难免显得破败。一线三孔大石窑,只能说明王家曾经阔过,能住人的只有最东边的一孔窑洞,另外两孔窑洞,墙皮脱落,门窗腐朽,中间的一孔窑洞里面堆放的各种柴火,杂物。

西边的窑洞做为了牲口棚,当然了王满银家里没有牲口,现在只有兰花养的几只鸡住着,看到家里来了人,咯咯咯的叫着,明显就是饿了。

一家人四口人进了东边的窑洞里面,窑洞宽有四米多,深十米出头,墙上的白灰已经开始发黄,上一次收拾屋子还是和兰花结婚的时候。

进门左边就是大炕,一家四口人都是睡在这一个炕上,屋里的家具不新也不多。

陕北的农村,木材比其他地区更珍贵一些,就一孔窑洞的门窗都要一两百块钱,之前王满银之前最有钱的时候,一副门窗都买不起。

四月份,冬小麦还没有成熟,王满银家里自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就剩下了几十斤高粱面,要不然王满银也不会顶风作案,卖耗子药去。

借着去柜子取东西,王满银把这几天签到奖励的五斤白面,一斤水果糖,两斤腊肉,一斤蛋糕,都交给了兰花。其实还有一斤新鲜的五花肉,就不适合拿出来了。

“兰花,这些都是上次带回来的,给孩子做顿面条吃吧,这几天净吃高粱面了吧。”

兰花看到王满银拿出的东西和钱笑的很开心,这个女子不是爱钱的人,开心是因为王满银顾家。每次王满银从外面逛回来,给兰花和孩子带东西,兰花都很开心。“哎,我也给你做碗面条吃吧,这几天你去基建工地也吃苦了。”

“都吃面条吧,白面没了我再想办法。”

看兰花神色很坚持,王满银只能选全家一起吃。

兰花还有一个好处,王满银带回来什么,不说来历,兰花就不问,无条件相信自己男人,而且嘴巴严,家里怎么样不会到处去说去。

先是给水果糖给了猫蛋和狗蛋一个人两颗让两个人自己玩,今天要吃面条,蛋糕就被兰花给收了起来。

王满银这几天累怀了,躺在自家的炕上就睡着了。

等闻到饭香味,王满银醒过来的时候,天都要黑了,罐子村还没有通电,使用的都是煤油灯,因为要费油而且不够亮,所以晚饭都是尽量在天黑之前吃。

一家人吃了兰花用腊肉做的臊子面,好几天了王满银才觉得自己正经吃了一顿饭,王满银才感觉到自己味觉活了过来。两岁的狗蛋都用勺子自己吃了一小碗,

王满银已经吃够了高粱面,这辈子都不想再吃了,吃了高粱面,就会觉得棒子面算什么粗粮,窝窝头有什么难吃的。

吃过饭收拾一下,也差不多就天黑了,洗漱过后直接睡觉。

农村娱乐太少,不怪就是一个批判大会,全村老少爷们的都积极参加。

下午睡了太久,王满银有点睡不着,抱着婆姨就是忙活了半宿!

首节 上一节 97/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