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如梳、兵如蓖’,方腊急着扩张,匆匆劫掠一番、满足了兽欲就急急赶路了,尾随在后的官兵却肆无忌惮,用同样的手段欺辱着百姓。
他们的作为,逼迫着更多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方腊,从一个饱受欺辱的善良百姓,摇身一变,成为禽兽的同类,开始残害其他善良的百姓。他们为了活命而变的凶残,由于前途渺茫不知还能活多久而变的无耻,恶性循环,一片糜烂。
自古以来,流民作乱都是如此,和蝗虫过境没有什么区别。
会破坏所有的一切。
这些情形,两浙官员并非一无所知,可是值此混乱时刻,他们调兵遣将对抗方腊已经忙的焦头烂额。对于战斗中脱离了官兵大队,军纪败坏为非作歹的残军败将,他也只能装聋作哑,以免激起兵变,使局势火上浇油。
两浙情形因此更加恶化,已经没有人还抱有迅速平息叛乱的希望,都觉得根本看不到头。
甚至有人觉得,大宋要完了!灭国在即,有钱人早早的开始向北转移,取水道向中原逃亡。
方腊大军行动甚快,动辄就能超在了他们前头,一路上,他们多次遇到携带金银细软举家逃往北边的富绅地主,结果这些豪富之家男人送了性命、女人沦为玩物。金珠玉宝都等于打好了包,拱手奉给方腊做了军资。
宇文虚中说道:“谭制使,今日江南局势,已经难以掌控,与其叫他们到处流窜,不如将他们困在大城之中。”
“以下官愚见,两浙路中,唯有杭城最合适。不如让杭州官员暂时弃城,以迟滞贼人扩张之势。”
谭稹沉吟片刻,说道:“叔通所言不差,但是大城陷落,恐怕会引起朝野非议。”
杭州这种地方,一旦陷落,所造成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朝中多少权臣,家族就在杭州城中。
宇文虚中没有继续说话,他也知道,以杭州城留住贼首方腊固然是战略上损失最小的,但是造成的舆情太大了。
“只有先到了两浙,才有办法剿匪。为今之计,必须加快行军之脚步,对了,陈绍到哪了?”
---
说实话,从京畿到两浙真不算远。
人家赵构只用了三天,就从商丘逃到了扬州,中间还经历了许多大事。
但是禁军行军,拖拖拉拉,十天了还没出开封府。
谭稹虽然是宦官,但是一直跟在童贯身边,算得上是久经战阵了。
他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兵马,在他眼中,刘延庆的鄜延军都算是不能打的了。
与这禁军一比,简直是精锐中的精锐。
还有不少人,干脆在半路就逃了。禁军这些大头兵,常年被禁军世家当奴隶来用,过得还不如牛马。
如今有机会出来,逃到哪都比回去强,更别提还要和江南反贼打仗。
生怕人还没到,就已经减员一半的谭稹,只能是加强管理,如此一来行军速度更慢了。
此时陈绍已经到了。
芜湖城中,陈绍下马之后,带着十几个亲兵,赶往临时的两浙路转运使司衙门。
这两浙路转运使,本该治在杭州的,因见贼人势大,一口气逃到了芜湖。
因两浙路为财赋重地,年漕运量占整个大宋的1/4,转运使可凭财政优势干预军事行动,如调拨军粮、征发民夫。
战时具备完整的指挥权。
虽然是临时衙署,但是依旧十分齐整,两旁站着一些浙兵。
转运使陈建与转运副使王复,看着大步走进来的西北蛮子兵,都觉得有些不舒服。
陈绍的官职比他们低,而且管辖区域也不如他们的重要。
所以按理说,应该他先见礼才对,陈绍把马鞭往桌上一拍,道:“哪个是浙漕?”
陈建面露不悦,“本官便是。”
“军报拿来,再将九域守令图也拿来!”
陈建冷哼一声,道:“本官才是浙漕,你是朝廷调来协助剿匪的,莫要哗众取宠。”
王复也说道:“九域守令图,乃是朝廷机密,岂能轻易送人。”
“没地图怎么打?”
陈绍说完,挥了挥手,身后亲兵就要去卷走地图。
“大胆!”
陈建一拍桌子,浙兵纷纷上前,刚想阻拦,只见来自西北的这些蛮子兵,立马就拔刀。
明晃晃的刀光,照的他们都有些发蒙。
这不是自己人么?
眼看董大虎也要动手,陈绍眼疾手快,赶紧拽住了他,训斥道:“你别动手,还没到那个地步。”
大虎虽然好用,但是很难控制,他力气太大,动辄就打死人。
“哦。”大虎赶紧站在一旁,不再动弹。
“你也要造反么!”陈建气的胡须乱颤。
没藏庞哥毫不客气地举刀,就站在他的跟前,一刀下来准保他人头落地。
满堂的浙兵再没有一个敢上前的,坐视他们卷走那些机要地图,还有转运使司内的一些文件。
“打完了仗,再送回来,别婆婆妈妈的,我们远道而来,也不过是因为你们无能。若是你们但凡有点用处,会连几个吃菜事魔的老百姓都打不过么?”
陈绍说完之后,也不继续待在这里共商军事了,迈步就走。
当然,留下来也不合适了...
堂内一群人,都觉得无比憋屈,陈建骂道:“此贼狼子野心,拿走两浙‘九域守令图’,恐怕将来要造反!”
王复悄悄靠近,拽了拽他的衣袖,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声张。”
陈建突然想起来了,丢失这些图纸,也是重罪。
刚才说他造反,不过是气话,区区陈绍两三万兵马怎么造反。
而且他一旦造反,就处在西夏和大宋的夹击之下。
要是他真的只是为了剿匪,事后还了回来,就当没发生过吧...
陈绍回到自己的营中,立刻叫从宥州来的文书参谋等人,描摹复刻地图。
整理军报,捡有用的送到自己手里。
他带兵在城郊大营修整了一夜,听说方腊已经逼近杭州,陈绍赶紧犒赏三军,然后准备作战。
第二天,陈绍率兵走芜湖,过宣城,直奔太湖。
他的手下,将托运来的辎重,全部分发下去。
手下士卒一人两匹马,一匹骑行,另一批驮着自己的辎重口粮。
来回换乘,也可以让马得到歇息。
骑兵在江南的大道上,真是来去如风,陈绍终于知道为什么异族一旦突破长江,所遇到的抵抗就很微弱了。
机动性太强了,又没有天堑阻拦,一马平川!
方腊已经控制了运河入口和钱塘江,切断了大宋漕运命脉,这条线每年要运输600万石粮食北上。
陈绍想要尽快夺回,不然童宣帅该有意见了。
今早军中并不擂鼓吹号。陈绍已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亲军在军营周围驰骋巡视。
战马的肌肉紧绷,沉重的马蹄声充满了力量感,他越来越喜欢骑马了。
速度与力量,让陈绍时常感觉到自己也有了强大力量的感觉!
尤其是大虎在自己身边的时候,陈绍感觉他们两个联手,天下哪里也去的。
荆溪上的几座浮桥,一大早又被白茫茫的大雾笼罩。南岸泥地被无数人马踩过之后,地面变得十分坚硬。
昨日的千军万马却已不在这里了,地上只有一片片白花花的尸体。
衣服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也属于是财产,被杀的人少有身上衣服全的,大多都被扒了下来。
唯有稀疏的游骑,正在北岸游荡。骑士们的身体在马背上微微起伏,转头观察着浮桥对岸。
就在这时,忽然空中传来“嗖”地一声,一枝箭破空而来!
一名定难军骑士吓了一大跳,猛踢了一脚马腹,这时箭矢已经落到了旁边的硬土上,“噗”地一声入地,箭羽尾部还在剧烈地抖动着。
其余士兵也马上拔刀出来,四散寻找。
对岸的芦苇丛中,杀出一群伏兵来,他们都穿着普通衣衫,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领头的一个年级不大,看上去眼神凶狠,死死盯着这几个哨探。
马背上骑士也不慌乱,释放信号之后,便勒马而行,下了桥之后在马背上拔箭还击。
陈绍看着信号,马上指挥前往,在马上疾驰时候,他有些纳闷,这里怎么也有敌人了。
肯定不是方腊的人,估计是看到方腊起兵成功之后,也跟着闹将起来的其他乱民。
他在马背上极目眺望远处,白雾中什么都看不到,每到这个时候,陈绍就有点羡慕韩世忠,真不知道他那双眼睛是怎么长得。
不一会,大队骑兵赶到,这些人的甲胄鲜明齐整,应该是大宋官军,可是却和平日里的官军袍服不同。
而且全都是骑马赶来。
起义军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骑兵冲锋,他们最近虽然跟发了狂一样,悍不畏死。
但那大多是屠杀普通百姓带给他们的错觉。
当来自西北的百战老卒们,一个冲锋之后,就打破了他们这种幻想。
陈绍从怀里掏出份军报,先望着正面的荆溪,又向东转头,那边应该有一片湖泊。
但是现在稍远的地方便看不清楚…眼前的大雾,本来是能帮助自己偷偷行军的,现在反而成了不利因素。
因为乱民们四散而逃,根本无法确定他们的方向,也无从判断哪个是贼首。
方腊举事之后,江南遍地都是造反的。
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揭竿而起。
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外号仇道人),衢州郑魔王等也率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
整个江南乱成了一锅粥...
陈绍今天冲散的,就是陆行儿的人马,荆溪下面的尸体,也是他们的手笔。
“追杀这些乱民无益,只有捉到贼首方腊,才能缓缓扑灭江南民乱。”
陈绍下令不要追杀,继续往吴中进军。
第108章 百无禁忌
东京汴梁城北面,新丰丘门之外,一处长亭中,此刻正设了酒宴。
亭中烧着铜炉,保证温度,入席之中,轻袍缓带,寥寥只三人。
在亭外垂手肃立等候的从人,却有很多,还有一些武将也在外面站着。
其中一家从人却是显得分外的多,足有两百多人的规模,队伍当中还有十余辆车子,壮健骡马几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