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391节

  陈绍又是以兵马起家的,自然是要做出改变。

  大宋的士大夫阶层,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一旦陈绍真的改朝换代了,他们过的,不会有大宋时候这么舒服。

  所以他们不急着来投降。

  等等看呗,陈绍没有宗族,谁也说不准他能不能走到最后。

  要是不幸英年早逝了呢?

  一个王朝哪怕是灭亡了,都还有很多遗老遗少,更何况是如今的大宋。

  思来想去,陈绍也不知道该派谁去,他又不放心蔡京。

  要是蔡京完完全全是自己人的话,那就会容易许多,总之还是一句话,发展太快,人才储备跟不上...

  唯一让陈绍感到庆幸的,就是大宋如今的官家赵桓,是个“好人”。

  赵桓的配合,其实缓解了陈绍很大的压力,让他不用分心和大宋的皇帝斗智斗法。

  千万不要小看皇帝两个字的影响力。

  哪怕他是末代皇帝,号召力也是非凡的。

  ----

  翌日清晨。

  陈绍来到衙署内。

  一群官员纷纷上前问安,陈绍笑着说自己无事了,只是喉咙还有些不适。

  坐下之后,陈绍说道:“耿希道不幸被杀,我有意往汴梁,再派遣一员大臣。”

  “诸公帮我参谋,派谁去合适?若是恰当人选,也不必避讳,但言无妨。”

  一听是要去汴梁,众官员都没多少兴趣。

  留在代王身边,才是如今最好的出路。

  哪怕是混个脸熟,将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陈绍把目光看向李唐臣,他是太原学院的教授,本地士人多出于他的门下。

  由他来举荐,应该是最合适的。

  李唐臣心中暗暗摇头,无奈上前,说道:“解州赵鼎,文武兼备,其家族为河东望族,代王可以考虑一二。”

  陈绍马上就同意了,李唐臣不会无的放矢。

  “赵鼎如今居何职位?”

  “任岷州长道县尉。”

  这赵鼎官职也太小了些,陈绍又把目光看向张孝纯。

  他的本意,是让张孝纯举荐一二,没想到张孝纯误会了他的意思。

  他直接上前一步,说道:“那就由我前去汴梁吧!”

  众人都略带敬佩地看向他,陈绍也点头道:“永锡公肯去,是最好不过的。”

  张孝纯虽然不如耿南仲在士大夫圈子里吃得开,资历老,但是他元祐年间的进士出身,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

  资历拉满了,回京任职,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陈绍之所以没有让他去,不是不想,只是觉得张孝纯应该不想离开,自己不能强迫于他。

  没想到老张发扬风格了...

  其实他一直蛮有牺牲精神的。

  很多时候,都是默默地干。

  既然张孝纯主动提出要去,他这个人能力是够的,而且资历也不缺,陈绍就不能委屈了他。

  他张口就是一大堆赏赐,金银各千两,并且还赠上在汴梁的一套豪宅。

  周围的官员,此时都有些惊讶,没想到代王出手如此阔绰。

  我是不是也该自荐的?

  当然,他们也就是想想,真给他们一个机会,八成还是要留在陈绍身边。

  李唐臣又当堂点出河东几个名门望族的子弟,还有一些太原书院的寒门学子中的佼佼者,询问是否要他们随着张孝纯一起进京。

  陈绍自然是同意的,张孝纯自己也没有什么意见。

  这次入京,他需要一些手下,来帮助他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以及后续发展。

  当然,朝中定难军一系的势力,也会帮他。

  耿南仲的官位,是签书枢密院事、门下侍郎。

  是定难军在枢密院中的代表,位置很高,地位很重要。

  自然需要一些班底。

  以前耿南仲网络的那些官员名单,陈绍也送到了张孝纯手里。

  既然你肯牺牲,我自然为你提供最好的条件。

  ----

  鄜州。

  刘光烈身披轻甲,在郊外驻马,看着鄜延军一个个从眼前经过。

  他们要南下,说是要防备吐蕃人。

  其实驻扎的地方,是在防备谁,不言而喻。

  姚古一直不算是很老实,刘光烈要在原本环庆军的地盘上,也就是环州和庆州,将姚古出山的道路彻底封死。

  在这段时间内,把姚古按死,已经是鄜延军唯一的任务了。

  当然,姚古未必就敢出山。

  只是做这种大事,就是要断绝一切的隐患。

  刘光烈回头看了一眼鄜州城,神色复杂。

  随着一声马鞭声响,他也纵马离开。

  城中刘府内,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两个,正在客堂饮茶。

  “他走了?”

  刘延庆端着茶杯,看着堂中站着的刘府家将,冷冷地问道。

  “走了,我亲眼瞧着他离开的。”

  家将本来还想说一说,刘光烈离开时候,回了好几次头,望向鄜州。

  但是他马上就被刘延庆打断了,“走的好!”

  刘光世此时,略带忧色,说道:“爹,我总有种不好的预感,要不然还是算了。如今那陈绍兵强马壮,咱们斗不过他的。”

  “混账!”刘延庆骂道:“你要我把祖宗的基业,拱手让给姓陈的么?”

  弟弟刘安世也说道:“大哥,你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陈绍怎么了?陈绍还不是从一个运粮使起家,能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咱们凭啥不能。”

  刘光世低着头,暗暗叹了口气,祖宗的基业卖给姓陈的,本来也没啥。

  无非是价钱的事。

  但自己这个庶出的弟弟啊,好死不死,偏偏是陈绍的亲表兄。

  而且还是那种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的表兄弟。

  自己以前,根本就没拿睁眼瞧过刘光烈,所以也不了解他的亲戚。

  这是后来陈绍发迹了,他们才知道的,原来陈绍逢年过节都会来到刘府。

  原来陈月仙,对他这个侄子如此照顾。

  刘光世知道,父亲真正懊恼的,从来不是刘光烈和陈绍的关系。

  而是他本人,并未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一点儿的好处。

  反倒是把鄜延军家底,全都赔了进去。

  这真比杀了他还难受。

  此时,突然院子里响起一阵吵嚷声。

  刘延庆皱着眉头,起身来到门口。

  刘光世和刘安世也跟了上来。

  只见院子里,涌入一群甲士,为首的一人,正是一直跟着刘光烈,吊儿郎当的王琦。

  “王琦!你要造反么!”

  王琦笑道:“这可就怪了,你又不是我的君,我又不是你的臣何来造反一说?”

  “你带着人闯入我府上,意欲何为?”

  “奉命护送老刘相公,前去永乐城养老。”王琦笑道:“真羡慕老刘相公和两位少将军,永乐城好啊,永乐城如今富庶,还不缺水了!”

  “相信几位能在永乐城终老,这辈子是值了。”

  刘延庆一听,登时大怒,“让刘光烈来见我!”

  一旦被押送到永乐城,说是休养,其实就是被拘禁控制起来了。

  种家此时已经完全投入了陈绍麾下。

  “三哥已经带兵出发了,今日的事,就是三哥的安排。”王琦笑道:“老刘相公,请吧!”

第274章 岳飞的疑惑

  古北口地处燕山山脉,东临卧虎山,西倚蟠龙山,潮河穿境而过。

  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素有“燕京锁钥”之称。

  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人之后,整个古北口,都在辽地范围内,失去了屏藩的作用。

  为了方便来往,甚至修了很多道路。

  此时被女真重新占据,成为北方用兵的必争之地。

  澶渊盟后,宋辽和好几百年,边境少闻烽火。

  百年下来,整个大宋,只有河东路西面与陕西诸路的兵马,还算是有点战斗力。

  契丹也差不了多少...

  别看童贯伐辽大败亏输,其实和兵马的战斗力关系不大,主要是上层的骚操作太离谱。

  契丹边军都毫无战斗力,更别提古北口早已成为内地,此间哪怕是如此要害的关隘,也早就废弛。

首节 上一节 391/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