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15节

  众人这才愤愤不平,收回兵刃,其实大宋的军纪一直很差。

  军中时常有因为斗气杀人的。

  而且往往得不到什么有力的处罚。

  岳飞今日敢和王禀如此不客气,没死真是命大,赶上了王禀是个有度量、且爱才得。

  他出了大帐之后,带着满腔的怨气,叫上自己几个同乡,一起离开河东大营,往河北投军去了。

  ----

  石洲城,陈绍在城外驻扎。

  朝廷宣旨的太监,匆匆赶来。

  陈绍此时,正在帐中练字,闻言有些好奇。

  等把宣旨的太监迎进来之后,一群内侍省的人和护送他们的禁军侍卫,纷纷上前行礼。

  这些人都是陈绍以前的手下,殿前捧日军的人马,就连内侍省那几个太监,陈绍也觉得面熟。

  “恭喜大帅,如今已经是一方节度了!”

  “哈哈,同喜同喜。”

  陈绍和他们打了个招呼,没什么架子,顺嘴问道:“这次朝廷有何旨意?”

  宣旨的内侍省宦官,马上变了一副面孔,当即开始宣读圣旨:

  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累圣之丕基,夙夜孜孜,惟念疆圉之固,戎狄之宁。

  迩者胡尘犯塞,河朔未安,云内诸州久沦腥膻,朕心每为轸结。兹尔守臣陈绍,智勇沉毅,胸蕴六韬,躬擐甲胄,提虎贲之锐士,冒锋镝于北陲,首复朔州坚城,次第克东胜、应州重镇。

  兵锋所指,虏酋授首,遗黎得苏,拓疆数百里,其功烈焜耀,实冠诸军,洵为社稷之干城!

  今特授尔宣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云中府诸州宣抚使,提举云、朔、应、东胜诸州军马防拓公事,便宜经略军政,兼管本路营田、招抚、钱粮事。

  赐尔银五百两,精帛百端,玉带一围,御厩良马五匹,紫貂大氅一袭。所辖将佐,尔得自辟署,事毕奏闻;钱粮转运,除供军外许自措置。

  另赐旌节一副,许开府置僚,专制三关内外。望尔克绍初心,整饬军务,绥靖地方,务使虏寇断南窥之念,边民享熙攘之安。

  ......

  陈绍接旨之后,怔了片刻。

  继燕山府之后,大宋又新设了云中府,也是刚刚打下来的土地。

  幽云十六州,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都被大宋名义上收复了。

  大宋朝廷这一手,真是玩的溜的。

  他们肯定是经过了讨论之后,觉得治不住自己了,干脆就承认了吧。

  如此以来,自己往这些州府派遣官员,就成了合理合法,朝廷认证的。

  你别管朝廷认证和陈绍派遣官员的先后顺序,反正是认证了。

  如此一来,算是勉强保住了大宋的面子。

  不是我大宋没有能力管制武臣,而是朝廷开恩,给了他这个权力。

  陈绍倒是无所谓。

  甚至有了这道圣旨和职位,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大宋,还是那个为了表面虚荣,什么都肯放弃妥协的大宋啊。

  这窝囊玩意,你不使劲踹它两脚,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底限在哪里。

  陈绍从大宋的臣子,转换身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以后。

  也是终于体会到了跟大宋作对手的快乐。

  你给大宋当忠臣有多憋屈,身份转换之后就有多爽。

  颇有一种从苦主视角,带入黄毛视角的爽快感。

  被任命为云内宣抚之后,陈绍依然没有往北走,而是准备先去一趟太原。

  ----

  雁门关东北二百余里之外,就是前辽西京道彰节度使治所应州,如今名义上的大宋云中府应州。

  前辽西京道菁华,全汇聚在大同府盆地。

  而应州就正卡着大同府盆地南端通路,周遭山势陡峭,道路难行。

  应州治内的卧羊山,海拔足足有两千三四百米,除非是长了翅膀,否则谁也别想轻松绕过去。

  应州是中间高耸,向南向北,地势都相对的平缓很多。

  这种地形,无一例外,几乎全是兵家必争之要隘。

  掌握了这么个地方,就能辐射四周,进可攻退可守,能把主动权牢牢握住。

  当年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之后,辽人在此设下节度治所,就算宋军突然想要开战,想收复云内诸州直指西京大同府,应州这个要隘,也绝难越过。

  所以孟暖来投,陈绍克复应州,意义重大。

  此时不比后世,在后世的千年以后,应州已经是一个植被稀少,粮食出产不多的所在。

  但是此时,应州却是西京道一个不大不小的粮仓。

  原因无他,应州水资源太丰富。

  桑干河和浑源川都流经其中,植被也未遭破坏。

  虽然平地不算多,但是河谷间的田地都是北面难得高产的良田。

  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也很是发达。

  前辽未灭的时侯,与大宋直面的朔武诸州,都要靠着应州的粮食支撑。

  应州城外,朱令灵在战场上,亲自指挥焚烧、掩埋尸体。

  夏季天气马上炎热起来,正是瘟疫爆发的时候。

  他看着城下一具女真鞑子的尸体,摆手示意手下先不要把尸体拖走。

  在这个女真鞑子胸腹之间,虽然有胸当遮护,却还是被这一斧劈开,开了老大一个伤口。

  内脏和着污血朝外涌出,此时隐隐有些发臭。

  “这是什么兵刃砍的?”老朱好奇地问道。

  孟暖笑道:“这是被大宋制式的长柄巨斧砍的,辽兵中也有用的。”

  “你怎么知道的?”

  孟暖笑道:“回将军,这就是我砍的。”

  大宋披甲持斧之士,在真实历史上南宋与金交战的战场上。列队而前,扬斧而击,譬如盛唐之际的陌刀队,是可与女真重骑铁浮屠对撼的力量!

  朱令灵很感兴趣,说道:“将这件事,写一封军报,送到节帅那里。就说我提议,组建一支重甲持斧的步卒。”

  对付女真鞑子,最难的就是破甲。

  其实对女真重甲兵克制最强的,当属节帅身边那个亲卫董大虎。

  他临阵就用钝器,再厚的甲也没用。

  可惜不是人人都有那个力气。

  孟暖看着传令兵果然当场拿出了纸笔开始记录,然后晾干之后,塞入竹筒,翻身上马就走。

  从朱帅下令,到传令兵离开,总共用了寥寥的时间。

  他暗暗提醒自己,这是一支很看重执行能力的人,自己万万不可将辽人懒散的习性展现出来。

  “孟暖,李孝忠你知道吧?”

  孟暖赶紧点头,就是因为李孝忠,他才铁了心投靠定难军。

  那是很有魅力的一个人,当年就敢跟着使团进大同。

  后来孟暖才知道,他在定难军中的地位是那般高。

  “他快来了。”

  “来应州?”孟暖有些奇怪,此地的兵马已经足够多了。

  李孝忠难道是来接替朱令灵,那倒也行。

  “他还带来了五万夏州兵马,嘿!夏州兵素来自视甚高,这次咱们可别被他比下去了。”

  朱令灵说完,挥手示意手下可以把女真鞑子的尸体抬走了。

  “还要增兵?”孟暖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他们...不对,是我们,我们这是要打大同啊!

  好大的手笔!

  不过孟暖并不看好这一战,大同和朔州不一样,那里城高池深,而且驻扎着女真精锐大军。

  自从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大辽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它就是整个帝国西部最重要的城池。

  要是真被他们拿下了大同府,完颜宗翰这个西路军主将,就该被处死了。

  朱令灵瞧着远处无穷无尽的浓烟,那都是焚尸所成。

  寨沟内的血水,一时半会是冲刷不干净了。

  在横山和党项人对抗那么久,朱令灵自问也是见过狠人的,党项人动辄就屠城。

  但是和女真鞑子一比,党项人简直是活菩萨...

  他心中嘿然一笑,以这种手段,暂时压服人心,让人心生恐惧而不敢反抗。

  如此行事,便只好一直连胜,否则只需要一场大败,就会遭受反噬。

  相比之下,还是自己这伙人更扎实,收拢人心,聚草为绳,彼此休戚相关。即使是失败一万次,只要老巢不丢,总能回去生聚一番,东山再起!

  而且女真鞑子,把辽地杀得一干二净,封赏起来也简单许多。

  放眼望去,四下都是无主之地,根本不用跟人抢....

  ----

  随着季节更替,道路越来越干硬。

  女真的兵马调动,也越发地频繁起来。

  熬过了翻浆期,他们终于可以放开马蹄狂奔。

  牛栏山的山谷之中,一队人马正不疾不徐的向北而行。

  此时北地,夏意正浓,虽则河北之地山黑而林稀,然则河谷之中野草繁茂,野花点点,河水流溅起碎琼乱玉,单纯赏景的话,真可谓别有一番景象。

  河谷两岸,到处都有村庄聚落,此刻正是田间劳作的高峰时候,到处都看到农人身影,在辛苦的伺弄庄稼。

  这些劳作农人,在田间还不时北望,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古北口外,正有大队女真军马,正在集结做叩关之势!

  燕山府和河北、河东这片土地,连在一起就是北方以前最诱人的土地。

首节 上一节 215/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