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45节

  刚喊了两声,将甲胄扯掉一半,水流就席卷而来。

  韩世忠在马背上,犹自还嫌不够高,居然提起脚就踩在了马鞍上面,一长身,在自己战马上面站直起来,看着战场局势,稳稳当当的立在那里!

  顿时就有箭矢朝他射来。

  韩世忠赶紧落下

  他可没有炫耀马术的意思,反而气得两眼通红,“夏贼连自己人都冲!”

  “这下他们后路断了,要跟俺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后路一断,这片战场上,真真切切的五万人级别的骑兵野战开始了。

  这么多真正战兵的厮杀,场面之大,已经是史上罕见了。那些动辄几十万兵马的会战,大多是把民夫也算进去了,还有很大的虚报成分。

  李察哥有两万左右的兵马,是李察哥带回来的,是最后的党项精锐骑兵;

  韩世忠手下,有四万人马,其中骑兵占了两万,步卒两万。而这两万步卒,才是他真正的精锐核心,是以西军中战力强横的熙和军为主力。

  这些人在统安城之战中,被李察哥击溃,然后在横山一线被陈绍重新聚拢,以他们为骨干,再招募了一些夏地汉儿为补充。

  慢慢生聚出来的一支雄壮之师。

  步卒方阵,在正面硬抗。

  而以蕃兵和新兵为主的骑兵,则在侧面袭扰、追杀和游击。

  以前大宋的步卒,就缺少这侧翼护卫的骑兵,赢了没法追,输了没法跑,即使胜绩很多,也无法扩大战果,就跟没赢差不多。

  与此同时,在北边还有铁鹞子,与吴阶兵团的碰撞。

  从规模上来说,绝对配得上‘灭国之战’的称呼。

  陈绍凝视着下方,一个个火堆还在持续燃烧,战场上的景象,就如同末日降临,惨烈至极。

  步军方阵,绝对不是站着不动,而是不断变幻、更替。

  两边的骑兵像一股股洪水一样,向这边涌来了,速度越来越快。喊叫声、马蹄声震耳欲聋。同时后面的西夏军骑兵,也在调动奔腾。就好似平原上变成了旋涡,人马在急速地涌动。

  空中的箭矢,如蝗虫一样两边乱飞。

  此时后面的大阵上战鼓齐奏,“隆隆隆”的马蹄声在两翼急促轰鸣,鼓噪的声音仿佛在人们胸口敲击。

  “啊啊…”前方惨叫声、在刀兵的撞击声中四面传来。密集的长枪、枪盾兵在前线相互乱刺,无数惨烈的景象都被藏进了朦胧的月光之中。

  空中冷嗖嗖的箭矢呼啸直飞,黑影在月光中忽隐忽现,十分可怖。

  两军的大阵已然越靠越近。此等情形,不再有任何退兵的余地!

  大军临阵,没有哪个名将能在夜间、组织起来五万规模的人马有序撤退。

  唯有一方全军崩溃才能收场,别无它路!

  没有武将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戏剧性的转折...

  两边都是精锐,都有着极高的士气和战斗意志,纯粹是在比拼杀戮的效率,以及谁先支撑不住。

  陈绍深吸了一口气,冷冷地注视着战场。时不时轰鸣的火药爆炸声、箭矢的嗖嗖呼啸,以及人们的充满恐惧和愤怒的呐喊、惨叫、哭喊,在他的耳边回荡着。

  尸山血海,惨烈至极!

  天色渐亮,喷薄的朝阳,驱散晨雾。

  血水让草原的道路都变得泥泞,拼杀了一整夜的李察哥,无力地瘫坐在地上。

  他看了一眼前方的几乎人人负伤的亲兵,又回过头,见跟着自己过来的一大群骑兵,也都纷纷下马,拄着武器围绕在自己身旁。

  无数的铁甲战兵,正将他们团团围住。

  “投降不杀!”

  人群中,有人高喊了一声,随即声浪如山呼海啸,宣泄着心里的激动。

  激动的喊叫声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呐喊响彻于大地。

  陈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的脸隐隐露出了放松和疲惫,今夜的战事,是他生平见过最惨烈的景象。

  就连前世影视中的场景,都无法还原这种惨烈的百分之一。

  他骑着马,马蹄踩在草地上,泥泞声如同雨后,那都是血水浸染所致。

  陈绍每走到一个地方,将士们的欢呼声就骤然变大。

  “投降不杀!”

  呼声此起彼落。

  听到欢呼声,李察哥猛地睁开眼睛,他知道肯定是陈绍又来了。

  这人就是自己的克星。

  横山一战,挟统安城大胜之威,杀出横山,给大宋压力,迫使他们和谈,是西夏最后的机会。

  就是被他破坏。

  李察哥没有选择自杀,他拿起兵刃,踉踉跄跄往下冲,因为腮被箭矢射穿,嘴里含含糊糊不知发出什么古怪声音。

  其他人也纷纷拿起兵刃,随着他冲向定难军。

  一阵箭雨之后,最后被围的西夏兵也倒下,今夜除了侧翼一些骑兵突围,其他的大部分都战死。

  西夏,在此刻,已经名存实亡。

第130章 西北王陈绍

  北线的战事,结束得稍微快些。

  因为北线多是重骑,逃走的可能比南线还低。

  但是夏州兵,多有其他部落的士卒,并不是每一个都愿意为西夏拓跋氏死战。

  尤其是银夏被陈绍占领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反而重用了一些银夏系的人。

  他们与夏州兵,本来就在暗中互通款曲,亲眷血缘是斩不断的。

  所以这边的战事没有李察哥那边惨烈。

  夏州兵死伤过半之后,气势已经堕了,就出现了崩溃和投降行为。

  野利崇山无法制止,只能死战报国,最终身中数刀而亡。

  吴阶马上领兵围城。

  西平府内,李乾顺撤到后方,此时他已经心如死灰。

  但是依旧不愿投降,下令留下人马焚烧城池,他要退回兴庆府。

  走到一半,听说兴庆府内有人作乱,李乾顺不愿冒险,直接撤往贺兰山。

  西平府中,一片末日景象,留下的党项兵开始大肆屠杀。

  焚烧房屋,毁坏建筑。

  陈绍的两路兵马,同时对西平府发动攻击,因为守备空虚,西夏兵又在城中乱杀人,导致很多百姓冲到城下打开城门。

  陈绍下令,严禁杀烧抢掠,违者军法处置。

  他看到了西夏的反抗意志,若是在这里杀得厉害了,将来恐怕会长期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报仇。

  除非是像后来的蒙古一样,彻底把这里夷为平地,把西夏党项人杀到绝种。

  但是陈绍手下,有很多党项人,注定不能学蒙古人。

  所以他只能暂时安抚下这些人的情绪,让党项人内斗起来,一起对付皇族拓跋氏。

  甚至就连野利部,都是可以拉拢一部分的。

  定难军进城之后,首先就是扑杀正在疯狂杀人放火的西夏兵。

  这些人悍不畏死,有要投降的百姓,他们就把人吊死在路边。

  还极尽侮辱尸体,剥光了写上各种污言秽语。

  有的人闯进西平府富户大族家中,逼着他们跪在地上,向白石大神起誓,若是投降宋人必定断子绝孙。

  不愿意起誓,或者起誓稍微犹豫的,便屠杀全族。

  党项人重誓言,多有被杀满门者。

  陈绍让嵬名利通,带着党项人在城中扑杀西夏兵,这些人零零散散,在城中到处作恶,短时间内十分难以清除。

  陈绍果断调整政策,对于普通百姓不伤分毫,但是对于乱兵,捉到一个杀一个,割下首级悬挂在道路两侧。

  私藏乱兵者灭门。

  他很快就调大军入城,关闭四下城门,挨家挨户开始查访百姓,清缴乱兵。

  陈绍根本不急着去进攻兴庆府了,西夏没有兵马了,如今兴庆府和它周围的城池,说是空城也不为过。

  李乾顺最后一击,耗光了西夏所有的兵力。

  朔方的这几个城池中,有些不愿意投降的,也纷纷率领本部人马,带着所有家产物资,牛羊奴仆,前去贺兰山投奔皇帝。

  他们将自家的房屋宅邸,全部付之一炬,一点也不肯留下。

  他们还想焚烧邻居的房屋,其他族中,也有看不惯的,纷纷起来反抗。

  西夏统治这么多年,也有不少人,对他们很是不满,早就想造反,无奈拓跋氏和野利氏武力太强。

  如今到了王朝末路,这些党项贵族还敢如此跋扈,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陈绍的兵马还没有介入,到处都打成一片,乱象纷纷。

  西平府,街道上“嘎吱嘎吱…”枯燥又反复的锯木头的噪音,响个不停。

  抬着木头的军士也十分整齐有节奏地“嘿哟”吆喝着。

  人们正在伐木搬运木料,建造投石车和云梯等攻城器具,四面一派忙碌的景象。

  陈绍带着人,赶往齐王府,齐王李允升是李乾顺的皇弟,没有晋王李察哥的才能,被派往汴梁,去和大宋谈判去了。

  如今依然还在汴梁。

  后宅住着李允升的家眷,陈绍等人住在第一进院子里,把他的家眷赶到了第二进。

  中堂变成了陈绍的中军大帐,里面挂着许多地图,堆着各种卷宗。

  在中堂里的人,依旧是原来那几个,除此之外还有匆匆赶来的魏礼。

  屋子里有韩世忠、吴阶、朱令灵、杨广奇等武将。

  众人围着地图,指指点点,无非是直接攻取兴庆府,还是先拔出周围城池的问题。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没藏庞哥脸色难看,苍白至极,还是拄着根拐杖赶了过来。

  他在河谷中,大战党项骑兵,然后被李乾顺放水冲走,最后凭借惊人的毅力爬了出来。

  众人瞧见他的模样都撇了撇嘴。

  这孙子是真怕功劳被分走了,都这副模样了,还要来参会。

首节 上一节 145/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