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25节

  原本金碧辉煌的灯柱,琉璃灯盏都消失了,青砖狱墙高有五丈,铁钉蒺藜密布墙头,唯一的入口是墙下那道黑黝黝的沉重铁门。

  门下有导轨,需要门里门外的人共同转动绞盘,才能将千斤铁门打开出入,同样铁门共有七重,渐次深入地下。

  被关到这里的人,想逃出去,那是根本不可能。

  七道关卡,每道后面都有一片房间,或是牢房,或是审讯室,或是档案室...

  陈绍点着头,对身后的王寅说道:“这地方不错啊,你怎么发现的?”

  王寅把那三个商人在此淫乐的事,跟陈绍稍微提了一嘴。

  陈绍冷笑一声,心道他们也算是给自己提了个醒,关键的位置,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外人谁也不能信!

  退出这牢狱,往另一个方向,总算是有点阳光照射进来。

  那是广源堂的番子们办公之所在,各种情报就在这里被分门别类,择重要的上报陈绍。

  陈绍坐下之后,面前摆着一叠东西,他大致翻看着。其实他心里非常清楚,只通过账簿、很难摸清生意的具体名目;但他还是着重看了一下,里面附有的仓库进出清单。

  商队的经营十分健康,王寅确实很有能力,他没有强行插手商队的管理,而是在保留了大部分纲首(总舶主/掌盘子)、副纲(二当家/帮柜分管货物调配与账目,监督契约履行)和行老(市头/牙魁负责定价、交涉关税、打点官吏,需精通各族语言及地方潜规则)的基础上,在商队中按十比一的人数,安插了许多番子。

  对这个新成立的广源堂,陈绍还是很满意的,基本上满足了自己对他们的要求。

  有的地方,还有惊喜,比如说商队管理、以及情报的获取上,都超额完成了自己的预期。

  陈绍对他,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比如广源堂最精锐的番子,就全部是横山最早追随陈绍的那些人。

  这堪称是他的本部部曲!

  而且陈绍还专门设立了几个不属于王寅管辖的营,也在广源堂中,直接对陈绍负责,向他汇报,相当于是广源堂内部的监察机构。

  并且商队钱财的统计和账本,也是掌握在其他营手里的,两者都同时对陈绍负责,互不统属。

  陈绍知道,情报组织具有多么大的重要作用,可也知道它一旦沦为某人一手把持的特权机构后,可以翻云覆雨,甚至把他头上的最高统治者玩弄于股掌之上。

  所以既要发挥它的作用,又得尽量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它渐渐沦为某个特工组织强腕人物的私人工具。

  陈绍并不怀疑王寅对自己的忠诚,至少在此时,他不会对自己心怀歹意。

  但是陈绍向来是不肯把安危,置于某个人的忠诚上的,人是个很复杂的东西,谁都有能会背叛,就看条件是什么了。

  对所有机构的设置,最好是从一开始就立下了相应的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它更加完美、更加严密。

  依赖制度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人类哪怕是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文明程度,依赖制度,仍旧是远比依赖领导公正、无私的个人品德和智慧、知识水平更稳妥的方法。

  王寅站在一旁,看着陈绍的表情,他心中长舒一口气。

  节帅没有皱眉,看上去很放松,这就是好事。

  “节帅,可有什么吩咐?”

  陈绍说道:“目下可以适当地多往兴庆府派些人,还有河西走廊那边,和回鹘人谈的怎么样了?”

  “我们截了高老五的商队,与回鹘搭上了线,那些回鹘人非常狡诈、贪财,属下就怕他们拿了钱,说话不算数。”

  陈绍想了想,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可能会发生。

  西州回鹘,又称高昌回鹘,他们的传统地盘就是河西走廊。

  如今甘、凉、瓜、沙等绿洲,已经被西夏占据。

  西州回鹘实际控制区退至吐鲁番盆地+塔里木北缘,人口约35万。

  就这点人口,还分裂为并立的两大回鹘领袖,西州可汗:毕勒哥。

  黄头回纥大酋:翟末啜

  毕勒哥是高昌回鹘第18代可汗,出自仆固家族,是漠北回鹘汗室后裔。

  而翟末啜,回唐末鹘汗国崩溃后,残部与羌人、党项混居形成的战斗集团的首领。

  他们原本都快被西夏挤兑死了,因为自己的出现,西夏放松了对他们的进攻,开始施以好处,让他们出兵跟自己对抗。

  陈绍这次的拉拢,让他们不得不思考,是要和西夏一起对付陈绍,还是和陈绍一起灭掉西夏。

  这个选择并不难做,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趁着自己如今还有用,多跟陈绍要些好处。

  陈绍说道:“不急,咱们先打几场胜仗,就轮到他们来找我们了。”

  韩世忠绝对是西夏的苦主。

  从他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就逮住西夏爆锤,如今更是在兴灵平原大杀四方。

  只要韩世忠的压力给足了,西夏终究会忍不住的,等他们再次举兵来拼命,那么就将加速耗干本就到了垂死边缘的西夏最后一点国力。

  西夏的情况,和辽国差不多了,甚至还要更严重。

  因为辽国虽然败的很顺畅,堪称一泻千里,但是他们的疆域还是太辽阔了。

  而西夏,就剩下个兴灵平原还有河西走廊的几个绿洲之城,根本就没有一点纵深,物资和兵源也是逐渐枯竭。

  陈绍回城时候,看着宥州城外,路边那些青青麦苗。

  “春天到了...”

  就在亲兵们,以为节帅难得地有些抒情时候,陈绍继续说道:“是时候去兴灵平原破坏春耕了,传令给韩世忠,别光顾着杀人,要把所有能吃的庄稼,消灭在嫩芽阶段!”

  ----

  刚刚回府,陈绍就收到消息,说是种家又来人了。

  折氏在这里待得时间太久,虽然她原本就不怎么露面,没有风言风语。

  但是在种家内部,都觉得不太合适。

  上次说是骑马摔了一下,此时也该好了。

  陈绍啧了一声,不太想放人。

  但是确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

  回到院子之后,果然种家这才很重视,还特意派了几个女眷来。

  好在折氏的辈分实在是高,她们也不好强迫。

  进到房中,种灵溪有些娇憨,懵懵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见陈绍来了,就跟遇到救星一样,拽着他的袖子说道:“他们非要接继母走,继母身体不舒服,就生气了。”

  房中种师中的儿媳,起身行礼道:“姑父好。”

  “不用多礼...”陈绍笑道:“继母与环环向来亲密,许是不舍得走。”

  “你去劝劝!”种灵溪推着他说道。

  陈绍道:“也好。”

  几人一起,来到折氏的院子,陈绍说道:“你们在院子里等等,继母面皮薄,我去劝她要是你们也在,她又要发起长辈脾气来。”

  种师中的儿媳,其实比折氏年纪还大,此时也是非常头疼,连连点头道:“姑父说的在理。”

  陈绍这才进去。

  折氏听到动静,气呼呼地一转头,瞧见是陈绍,登时变了脸色。

  “你怎么来了?”

  陈绍使了个眼色,让两个丫鬟去门口守着,走到桌前坐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折氏喜滋滋坐下,环住他的脖子,两个人先亲了个嘴。

  看着她妆容艳丽的模样、凹凸的身段立刻让陈绍开始胡思乱想,而且她的目光也很火热。

  院子里,环环和种师中媳妇聊天的声音,陈绍都能听见。

  这非但没让他害怕,反而便是满脑的低级趣味。

  陈绍挑起她的长裙,笑道:“环环和你孙媳妇在外面,一会不要出声音。”

  折氏不安地扭动着,有点不敢,陈绍一把将她推到窗边。

  ......

  “劝不动,根本劝不动!”

  陈绍抱怨道:“说的我满头是汗。”

  “姑父辛苦了。”

  陈绍突然问道:“老种相公一去半年,他这般年纪,在外奔波征战,身体无恙吧?”

  “还好,只是旧疾时常复发,站立都难。”

  童贯是真会熬老头啊,老种这把年纪,他也好意思让人家顶在前面。

  那可是白沟河啊,大宋的伤心地。

  当年太宗赵光义,就是在那里折戟,驾驴车逃命回来的。

第122章 又是白沟河

  汴梁,连续多日晴朗无风。

  清晨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薄雾,只要等太阳出来,这点薄雾就会烟消云散,今日注定是清澈明媚的一天。

  蔡京坐在院子里,他年事已高,已经获准不必每日去讲义司处理政事,等着有紧要的事,再来跟蔡相请示,由他决断即可。

  前些日子,蔡京又到处挤吧出些钱钞来,送到了内府中供官家花销,赵佶龙颜大悦,对他是极尽恩宠。

  不过他此时,脸色并不是很好。

  官家安排李纲进了讲义司,吴敏进了枢密院,这都是旧党中人,被自己排挤出汴梁的人物。

  而且童贯三番五次派人来要军饷,朝廷拖欠西军的军饷,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以前时候,童贯虽然也会帮着要,但从未催的未如此急。蔡京也习惯了,先用西军的饷银来补窟窿,最后再挤出点来给他们。

  不过此番西军伐辽,是童贯获得王爵的一战,不由得老太监不急。

  “西北有人来么?”

  蔡京问完,蔡府都管赶紧弯腰道:“回老爷,来了。”

  蔡京眼色一亮,问道:“怎么没报?”

  老都管神色有些古怪,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这...他们只算来些西北自产的风物,老奴便自作主张,没有报与老爷知道。”

  蔡京一听,眉心瞬时皱了起来。

  陈绍抄没了三个豪商的消息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他发了一笔财。

  但是汴梁的权贵,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他来送礼。

  即使是关系还不错的蔡京,都有些埋怨。

  蔡京只是比其他人睿智一些,不代表他不贪财,实际上他贪的最多。

  在蔡京的意识中,陈绍是投奔自己了。而且目的应该是在童贯伐辽成功之后,让自己庇护他。

  本来他还觉得是路途遥远,陈绍暂时没送到。

首节 上一节 125/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