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19节

  陈绍说道:“你就留在夏州吧,如今西夏正要弃了大辽,投靠女真金人,你即使是到了那边,也会被夏人出卖。”

  张天望起身拜谢,“节帅收留之恩,无以为报。”

  “不过你带来的人,要分到银州、龙州、宥州,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不会暗中操作,而是明明白白告诉你。”

  张天望有些难受,但还是点了点头,有了立身之所就不容易了,还要奢望那些不切实际的权力作甚!

  他其实还蛮喜欢这地方的,不论是李孝忠,还是节帅陈绍,都是这般的直白坦诚。

  有什么计划,都是光明正大跟你说,胜过互相猜疑防范。

  陈绍看了一眼李孝忠,说道:“李兄,你来做这个夏州防御使如何?”

  李孝忠一听,心中有些激动,但还是问道:“会不会有些功劳不够...”

  “慢慢立功吧,有的是机会,我于此时,也只能是任人唯贤了。”

  一直闷着头喝酒的杨广齐,突然起身,单膝跪地抱着酒坛子:“节帅,我敬你一杯!”

  陈绍把自己的酒杯伸了过去,杨广齐给他倒满之后,陈绍一饮而尽。

  ----

  大宋宣和三年十一月。

  来自夏州左近,六羊岭上。

  四下里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

  不过月余时间,这个孤悬边地,四下不靠的小小军驿,已经变了模样。

  原来低矮的寨墙已经加高,在这一带,其他不多,就是石头多。

  原来夯土的寨墙,已经用新采的石块包了起来,加固加厚。

  外层都还未曾打磨,有的地方露出枝枝丫丫的石头茬。

  壕沟也挖了一圈出来,又深又阔,饶是天寒无法引水进来,一丈多深,两丈多宽的深濠,下面还埋着削尖的木桩,掉下去也就一个死。

  李孝忠看着眼前的六羊岭,满意地点了点头,张天望说得对,他们定难军是得早做打算。

  绍哥儿说的更直白,不但要做好提防女真人南下的准备,还要做好主动北上的准备。

  所以这里的地位,也就格外重要起来。

  这一个月的防御使当下来,李孝忠和张天望对定难军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认识。

  不管是采石加固寨墙,还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挖出这么一条壕沟出来,需要的都是大量的人力。

  要是以原来此地部落的那些人手,包括张天望带来的人,干到明年也别想收工。

  但是看在此间涌动着的各色人潮,人力扩充了何止十倍?

  夏州的人力,即使是在冬天,也能爆出如此强的行动力。

  要求是哪些堡寨出来的寨民,修起墙来简直是快的令人咋舌。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厉害,无他,唯手熟尔...

  跟着陈大帅,十天有八天在结寨...

  在寨墙上巡守的,是穿着统一服色的北地壮汉,李孝忠不太明白,在物力紧俏的当下,陈绍为什么非要花费大价钱,将定难军军袄袍服重做。

  不过确实比较精神,盔甲虽然不完,兵器也杂乱,但是穿的都一样,走到哪都知道谁是自己人。

  在这等荒僻地方,聚集起这么多壮健汉子,本身就是一股足够慑人的武力。更不必说他们还穿着整齐铠甲,裹着披风,威风凛凛!

  夏州兵的军容此时还谈不上森严,但是至少是有编伍,有组织,有号令。

  这些苦寒之地长大,生死看得比大宋百姓轻了许多的北地汉子,一旦有了部伍统摄,其战斗力又和以前不同。

  李孝忠和张天望,并排迈步,走在寨墙之上,看着他们一手构建的这处堡寨。

  进可攻,退可守!

  他派出了不少人马驻扎此地,单单在这寨墙上巡守,在寨外扎卡警戒,往来穿梭,在堡寨进进出出的汉子,就有不下四五百人!

  统摄他们的军官,一层一层,怕不也有二三十人。至少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很拿得出手来的一支力量。

  夏州,本来就该是如此模样才对,以前那种防守应付一下张天望这种逃来的辽将就算了。

  真要是女真人来了,恐怕还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攻破了城门。

  在张天望的建议下,李孝忠开始在大辽边境附近,收留辽国难民。

  女真人的军纪....已经不能说军纪了,应该称之为本性,是走到哪杀到哪。

  所以有很多辽人百姓,就涌入夏州境内,前来躲避那些凶横的女真蛮兽。

  李孝忠来者不拒,定难军这片土地,因为常年作为宋夏主战场,地广人稀。

  在六羊岭中,除了守备队伍,还有大批流民模样的人在堡寨内,堡寨里涌得满满的。

  壮健汉子用来加固寨墙,转运夏州的粮草物资入堡寨内储藏收纳。

  整治各种守备战具,堡寨内外都搭起了棚子,棚子里都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却是火头军在准备饭食。

  一叠叠能拉得嗓子眼生疼的杂粮蒸饼堆着,还熬了热汤出来。

  那些流民汉子一边干活一边不住的朝着这些棚子望,这些粗砺饭食,对他们而言比什么都宝贵。

  还有大队大队的妇孺,从寨子旁边绕行而过。这些人数目更大,单单是眼前所见,就有几千人之多。

  寒风呼啸之下,这些人将所有能裹在身上的东西全部用上了。在雪地里踉跄而行。

  他们中极少有老人,因为老弱病残,几乎全死在路上了。

  李孝忠问道:“辽地真的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么?”

  “亡国景象...”张天望说道:“可以说是惨绝人寰。”

  经过堡寨,却又排开了一排棚子。经过的妇孺,人人领了一木碗热汤,再加上一袋子干粮。

  护送这些妇孺的有百余汉子,都骑着马。队伍当中还有七八辆做工粗糙的大车,挽马吃力的拉着。马车上躺着的都是实在走不动的,或者发了病的。到了地头,也挣扎起来领热汤和干粮。

  乱世中,人就是本钱。

  李孝忠有种感觉,大辽就像是一头巨兽,他倒下的时候,所有人都想着美餐一顿。

  就算是没法到辽境上去捞好处,也有些膏腴流淌了过来,比如这些人力!

  李孝忠派人专门在边境收留难民,然后护送这些妇孺去夏州腹地,填充到堡寨内,与汉子们成家安顿下来。

  负责护送的骑兵,拉开嗓门儿在队伍前队伍后不住的喊:“一人一碗热汤,有盐有油,小心却别撒了!这一碗热的,可还要顶五十里路!赶五十里路再熬一晚上。第二天就能踏入咱们定难军境内了!

  俺们这里已经打得精穷,多少人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到了夏州,有气力的好歹有份工可以养家,就算是女人孩子,多少也能求点食。大家伙更不必说担心女真鞑子了!向南一步就得活,大家伙再加把子劲!”

  这些亡国奴默默而行,也没气力去想这人喊得真不真。

  他们之所以逃到这里来,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汉人。

第120章 攻守易形

  盐池,城外大营。

  天还没亮就响起了阵阵号角声,韩世忠的前锋军早早拔营,开始向西进军。

  前几日吴阶突然向陈绍请示,说是西夏大军已经彻底回到兴庆府,剩下的兵马不多。

  而新一轮堡寨的修建,也已经完成,闲着的这段时间,他希望继续骚扰西夏兴灵平原上的城镇与村落。

  陈绍当即同意,让他把握好分寸。

  这就是持续性的放血,等西夏伤口快好了,再去轻轻割一刀。

  他要拼命,马上收缩回堡寨里,摆铁桶阵。

  他们聚集人马,又要耗费辎重,给本就不堪重负的西夏国家财计增添些缀力。

  这已经称得上是阳谋了,就是要耗死你,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你突破盐池防线。

  但吴阶的防守非常有章法,甚至比韩世忠主持盐池军务时候还要强,西夏人毫无办法。

  老韩也不嫉贤,和陈绍说了很多次,夸赞此人防守比自己好。

  陈绍干脆就让吴阶来守,让韩世忠率领游骑,不断袭扰,而且派人去联系河西走廊的回鹘人。

  要是回鹘人也开始进攻,那西夏的灭亡,必然会加速不少。

  韩世忠披铁甲带铁盔,裹着虎皮披风,满满的都是剽悍之气。

  寒风如刀,掠过兴灵平原,无数的村落被打破,愿意投降的就被掳走,送到盐州身后的那些堡寨中,充当生口。

  不愿投降的,基本都屠光了。

  一车车的牛羊肉、皮革、粮食...被夺走。

  因为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弓马娴熟的骑兵斥候,所以西夏的兵马调动瞒不住韩世忠。

  西夏军队,很难及时救援,而且来的少了还打不过。

  真要是聚集大军到来,韩世忠马上下令丢下所有俘虏和战利品逃走,等他们走了之后继续来袭扰。

  这原本该是反过来的局面,却因为西夏失去了横山,攻守之势逆也...

  西北就在这种僵持中,迎来了宣和三年的年尾。

  此时宥州城,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城中却很热闹,到处张灯结彩,街市当中,人头攒动。

  甚至有一点汴梁的影子了。

  陈绍裹着厚厚狐裘,站在园中,重重的打了一个喷嚏。

  他手里拿着朝廷下的诏书,鼓励他继续进攻西夏,要打大仗。

  陈绍就当他们放屁了。

  不过有一点,让陈绍格外注意了,那就是蔡京暗戳戳告诉了前去拜年的刘光烈,说是大军即将北上。

  而且刘延庆那里,也传回来一点消息,确实是要打仗了。

  童贯伐辽,还是要开始了...陈绍的心情比他们还忐忑。

  因为大宋上上下下,都觉得此战必胜,甚至觉得都不用打,大宋天兵往那一站,燕地百姓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宥州节帅府邸外,陈绍大请客。

  内宅百十口子,外宅护卫亲兵营三百多精壮汉子,再加上宥州城里,那些没有家室的官员。

  陈绍下令宰了几十只羊,准备了上百坛屠苏酒,设了几百口暖锅。

  好好的高会了一场,大家都群集一处,入席大吃大喝。

  后宅中,李师师特意叫人准备出几桌来,让府上的丫鬟嬷嬷们来吃。

  众人非常开心,因为这是开宴前的赏赐,不是让她们去吃剩下的。

  书房内,魏礼早早在这里等候,他是专程来找陈绍的。

  “节帅,明日贺岁,节帅这里必然是贵客盈门,我就不来和他们挤了,仗着自己年岁大,讨个巧,提前来与节帅聚聚,还望节帅不要怪罪。”

  “先生哪里话,快快请坐。”

首节 上一节 119/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