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咬着嘴唇,心里如同咬破了葡萄,酸溜溜的难受到心口。
丫鬟们在桌上摆满了菜肴之后,陈绍坐到春桃跟前,拍了拍身边的座位,“你来这里。”
李师师只好坐下。
陈绍一手搂着一个,说道:“今晚春桃留下,咱们三个大被同眠,你们一起伺候我!”
陈绍说的理直气壮,让姐妹两个都有些诧异。
这种话,怎么好意思说的这么大声的...
沉默了好一会,李师师才笑道:“郎君真是没脸没皮。”
“反正我疼你们的心都是真的,我问心无愧!”
----
汴梁城中。
高俅高太尉的府邸,就在城南曲院街左近。
高俅掌禁军多年,是真的见识过禁军庞大体量所带来的利益的,手中银钱都如大河流淌,一般滚滚而过。
虽然他不像水浒传里所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奸臣,传统意义上的北宋六贼也并没有把他算进去。
说到底,他就是赵佶潜邸当中使用出来的私人奴仆,因为得主人赵佶的宠信,而一飞冲天。
事实上,他为人循默谨慎,无大本事,也无大过恶。
当然,他肯定不是什么廉洁的官儿,没少贪!
这十余年下来,将自家赐第经营得气象万千,不亚于金梁桥街的蔡太师的宅邸。
放在年前,新年前后,高太尉的宅子前,肯定是车马如龙。
等候传见的访客熙熙攘攘。
禁军那些将门之家本来就是豪富,而且也没那么多官声上的忌惮,送礼都是明目张胆的。
加上将门当中出的驸马都尉也不少,行事豪阔比起文臣士大夫犹有过之。
高俅为赵佶掌禁军,这是皇帝对他的充分信任,毕竟是家奴。
高俅也很明白,所以也下了功夫,结纳这些禁军将门中人。
刚得官时,每日里宅邸内都要开宴数处,到夜深不散。
丝竹之声,远远传出,宅中高楼灯火通明,宛若神仙雅集,多有汴梁名妓歌舞。
到了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高太尉府邸前,就是一片冷清寥落。守门的军汉门子抱着袖子在那里打瞌睡。
拴马桩一排排的立在门口,空荡荡的都生起了青苔,早已不复往日气象。
说到底,你高俅不是禁军将门出身,并无根基,全靠赵佶宠信。
如今皇帝要整饬禁军了,你这里已经没用了,难道你敢去劝自家主子改主意?
禁军世家这些人,最是势力,见你没有了用处,谁还来上门巴结。
就在这一片冷清当中,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之声。
转眼之间就看见太尉高俅在十几名从人簇拥之下直走到大门口来,看着几个军汉和当值门政在那里打瞌睡。
高俅虽然恼怒,但是他今日心中有事,哼了一声并没说什么。
而且他也能理解,毕竟是苦日子出身,有一说一,高俅为人还算宽厚。
但是他身边豪奴却已经喝骂起来:“一帮囚攮村鸟,当值恁般不用心!只道是太尉处稍有不顺,就一个个怠慢起来了不成?要知道太尉府还是军法治家,一个个拿下来,几十军棍打下来,就让你们知道锅儿是铁打的!”
门口当值军汉和门政都跟被烫了一下似的跳起来,站的笔直。
谁都知道官家要整饬禁军,太尉暂时失了势,但那也是对大人物而言。
禁军上下都在占役,高俅身为殿帅,还是他们的绝对统帅。
高俅当殿帅这些年,那真是把他祖宗十八代内有点关系的都给安排了,都在禁军当中挂了名号。
有的还有小军官的出身,领着大宋衣粮为太尉府奔走执役,虽然这一系的班底,将来被那些根深蒂固的禁军将门团体排挤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对付他们这些小兵还是绰绰有余。
众人站直之后,都在那寻思,这么冷的天,太尉出来作甚?
高俅却没计较他们偷懒,遣几个身边亲随出外看看,自家就在门口踱步。
不一会,几个遣出去的小厮忙不迭的从虚掩一角的偏门跳进来,气喘吁吁的对高俅说道:“太尉,蔡太师来了!”
众人一听,纷纷咋舌,难怪太尉亲自出来迎接,原来是蔡京要来。
不多时,门外就听见马蹄声得得,从南而来十几匹来自北地的高头大马,一众矫健随从,簇拥着辆马车而来。
蔡京来拜访高俅,可谓是给足了面子,但是高俅并不怎么开心。
蔡京整饬禁军,动的就是他高俅的利益,自己如今的境地,就是因为无法带着禁军世家反抗,才导致禁军世家不拿自己当个事了。
高俅也确实不敢反抗,因为这件事说到底,是他主子赵佶要干的。
虽然如此,高俅心底,还是对蔡京有些怨气。
不过怨归怨,蔡太师名望太大,又是士大夫中的顶流。
他蔡京才是大宋真正的贵人,大宋立国,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马车上,下来几个侍妾,铺好锦墩地毯,扶着蔡京下来。
“有劳太尉远迎!”
高俅也笑得恭谨,老老实实的和蔡京还有随行的几个官员见过礼:“如何当得起蔡相这般客气?高俅不知尊驾要来,一切简慢,还请蔡相恕罪。”
看着蔡京笑呵呵的表情,高俅心里一阵腻歪。
记得他刚被罢相时候,明明风烛残年,看着一阵风就吹倒的模样。
如今重新有了权势,没想到身体又康健了些,果然权势就是灵丹妙药。
这老狐狸来自己府上,多半没安好心,自己一定要谨慎说话,小心应对。
万万不能被他当枪使了。
高俅暗暗提醒自己。
虽然自己无法给禁军出力,但也决计不能和蔡京一伙,否则如今只是冷落自己的禁军世家,就要暗戳戳开始使坏了。
高俅执掌禁军十余年,如何不知道这些世家的厉害,他们的爪牙遍布整个汴梁。
高俅虽然想的很明白,但是看到蔡京那张脸,他就有些发虚。
总觉得以自己的心机,完全是弄不过这老东西的。
第113章 两处革新(万字大章)
刚进太尉府。
蔡家老都管就从袖子里面掏出礼单,双手奉上。
高家的管家有些惶恐地接了过来,不知道该不该要。
蔡京很久都没有跟人如此客气过了。
这也看得出来,他为皇帝整饬禁军的决心。
要是搁在前几年,说蔡太师给别人送礼,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蔡京是个干实事的人,不管他做的是对是错,他的行动力毋庸置疑,绝对不会干等。
最难得是,蔡京虽然已经是士大夫的极致,但也没有这个时代士大夫的那种莫名虚骄之气。
既然用得着人,就得求人。
高俅是殿帅,独立于宰相的职权之外,所以他和蔡京尽管同朝为臣这么多年,其实没有太多的交情。
此番来,目的大家都清楚,就是为了禁军财计。
国家财政实际上已经崩了,赵佶虽然贪欢爱美、骄奢淫逸,但是他不傻。
要是没有人给他希望,也就算了,偏偏因为陈绍的出现,拦住了西夏,导致童贯动了心思,要联手蔡京助他重新上位。来为自己伐辽搞钱。
而蔡京原本也是不看好童贯伐辽的,同样是西夏的问题解决了,朝廷可以将西军彻底调出来,让他也看到了希望。
所以他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出山,要帮皇帝最后再努力一把,给大宋填一填钱袋子。
剜掉这个王朝身上,最大的一块毒瘤。
就大宋如今这个体制,虽然总是显得很冗,这里也冗,那里也冗,仿佛四下都在漏气走风。
可是这个体制却是互相限制,层层叠叠的总能将有心行事之人绑得死死的,不管这有心是好心还是坏心……你都别想干成什么事。
我们大宋士大夫,对现状很满意,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得...虽然不会掉脑袋,但是被骂的滚出汴梁。
想改革是千难万难,蔡京名义上,还是王安石一系的,就是趁着官家决心要对禁军下手整治的机会,趁着自己还折腾的动!
只要改革成功了,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再次重返大宋权利宝塔的顶尖!
高俅看着蔡京,自然明白他的雄心壮志,但是稍微代入一点蔡京的处境,他只感觉到了无尽的绝望。
禁军是个天坑,根本就填不满的。
任何的改革,在它面前都显得软绵无力。禁军将门世家盘根错节,根基深厚。自己仗着官家宠信当日能掌控住他们,将来自己老了、没了,自己高家基业也会全部被从禁军这个团体当中给排挤出来,然后次第攘夺干净。
因为那些生财的生意,全部被根深蒂固的禁军将门世家牢牢把持,自己这个殿帅只能按照常例分润而已。
说白了,你可以暂时加入,但是你不是禁军世家,就别想和他们一样,世世代代吃这个金饭碗!
想吃这碗饭,你祖上没喝到太祖爷释兵权的酒啊!
如今,砸碗的人来了。
“太尉,你我都是高龄之人,我就不和你东扯西谈,徒耗心力了。”
高俅听罢,忍不住坐直了一些,说道:“蔡相尽管说就是,高俅洗耳恭听蔡相教诲。”
“不敢不敢,检查整理禁军经费财计事,并非是我主动揽过来了,而是童道夫先与官家商议,官家许可之后,又找到了我。”
高俅心中暗暗点头,果然是童贯,蔡京毕竟年纪大了,他真主动去揽这个差事,属实有些勉强。
要知道,检查整理禁军经费财计事,可不是不避艰险就能完成的。
要是自己的话,不管有多大的好处,都不愿意下场...
蔡京的官瘾还是比自己大,随即高俅又想到,他能力也比自己强。
即使自己愿意下场,也是万万做不成的,但是蔡京出手,朝野内外,多多少少,竟然都报了一丝期待。
“……大宋禁军自后周传承至今,已垂百余年。每年国家瞻军之资,单单是三衙,何止数千万贯?
其中牵扯太深太广,京宰执大宋十余年,如何不深知?
然则如今国家多事,财用匮乏,辽国虽羸弱,女真却又次第兴起,如今虽然结盟,将来必是劲敌。夏贼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江南民乱一场,又是一个无底洞……更兼国中多事,国家用度,有增无减。
朝廷每年花费几千万资财养着数十万不能上阵之禁军,长此以往,又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