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把手中的笔放下,笑得直揉肚子:“这位天才学生,针对官绅日多而朝廷税收日少,给出了办法。”
“只要把一两的重量减半,一两银子就变成了二两银子。”
“这样朝廷的收入立马就翻倍了!”
“真是人才啊!”
听到这掩耳盗铃的对策,陈廷敬憋笑憋得嘴角抽搐。
这也太搞笑了!
沈叶并没有改卷,而是随手拿着几份改过的卷子看。
他这种行为,就让张英等人想要放水都不行。
虽然太子爷的学问不如他们,但是一个卷子的好坏,太子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他们如果糊弄,那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沈叶听到李光地的话,也笑着道:“李师父,把这份卷子拿来让我看看,这是哪儿来的卧龙啊!”
“这位还真不是一般的聪明,只不过这种掩耳盗铃的本事,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楚明伦听沈叶如此一说,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
赶忙走出来,恭敬的朝着沈叶道:“太子爷,太学生学问不精,是臣这个当祭酒的没有管好。”
“还请太子爷责罚!”
沈叶看着跪在地上的楚明伦,笑着摆摆手道:“楚大人,这件事情我会给父皇禀告,等父皇处理就是。”
以沈叶此时的威势,他就算是让楚明伦罢官,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是乾熙帝从闭关之中出来,他也说不出什么。
毕竟太学生的学习一团糟,他这个祭酒被处罚也是正常的。
但是沈叶却不这样做。
作为一个代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动人事的。
面对商荣骏这种叩阙的人,怎么处理都不为过。
该免职免职,该罢官罢官!
这件事情处理得越是干脆利落,乾熙帝越会觉得你处理的好。
可是,如果因为学生没有教好,就罢免了太学祭酒这种也算是关键位置的人,那乾熙帝就会有意见。
在他看来,罢免官吏的权利是他的。
没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肆意乱动。
沈叶作为一个监国太子,可不愿意让自己在这方面犯错。
这也是不能犯的忌讳!
楚明伦听沈叶如此说,提起的心并没有放下。
他虽然和乾熙帝交情不错,但是这并不能确定,他的位置就这么保住了。
一时间,他心中对于那些来叩阙的太学生,是恨意如潮。
没有过硬的学问,学人家叩阙干什么!
丢人现眼哪!
也就是一个时辰的功夫,这些文章就改了出来。
能够被几位评卷的大臣确定能看的文章,也就是寥寥四五份。
实际上,这些文章被称为能看,也是李光地等人实在是顾忌楚明伦的面子,从瘸子里面拔将军。
至于其他的,虽然不是狗屁不通,却也是存在着各种的错误。
这里面可以称得上狗屁不通的,则足足有二十多篇!
沈叶不能罢楚明伦的官,但整治太学生,他有的是办法。
看着这些丢人现眼的文章,朝着楚明伦道:“太学生虽然也要科举,但是太学生这等的水平,实在是让太学蒙羞啊!”
楚明伦能说什么!
此时此刻,在自己教出的学生答卷面前,他也只有朝着沈叶跪下请罪。
沈叶摆手道:“楚大人,所谓知耻而后勇。”
“太学生不能再这样松松垮垮下去了。”
“要不然以后的太学,只能是越来也被人看不起。”
“明天我让人将这二十篇文章抄录下来,然后做成展板在太学的大门口展览。”
“我不会让人写是谁的作品,但是却会标注上太学生。”
“我希望太学的学子们能够在看到这些文章之后,奋发图强,用自己的成绩,将这些文章撤掉。”
“明年科举,太学每出一个进士,我可以撤掉三篇文章。”
“如果太学能够出五名进士,那么我将收回这些展板,并亲往太学进行祝贺。”
楚明伦听到这话,立马跪在地上表态道:“太子殿下,太学将闭关教学三个月,我相信太学一定不会让太子爷失望。”
看着跪在地上的楚明伦,张英忍不住掐了一下自己的胡须。
此时的他才算是明白,太子让太学生考试的目的。
这还真的是一石二鸟啊!
不过,太子这一关过了,就是不知道明日的早朝,他是否也能够安稳度过!
第377章 整个乾坤都在我脚下
话说对于刚刚登基的新皇帝来说,如果有人问他最喜欢干啥,那十有八九都会脱口而出——上朝!
对啊,没错儿,就是上朝!
你想象一下,底下黑压压乌泱泱的一片人,齐刷刷地全部跪倒。
全都匍匐在你的脚下,齐声山呼“万岁”的时候,那场景,那排面,谁能顶得住啊?
简直比喝了一锅人参汤还提神!
所以,新皇上任,那叫一个勤快。
只是,他们哪是热爱工作啊,分明是爱上了坐在龙椅上听人山呼万岁,那种唯我独尊的滋味儿。
不过,这样的“爽感”就像吃一顿饕餮大餐,再好吃的东西,次数多了也就腻了。
等哪天皇帝不怎么上朝了,那就说明——
对于这种上朝时的“爽感”已经免疫了。
乾熙帝不一样,人家可是勤政的典范,该上早朝的时候,那是一定要上的,绝不赖床。
现在他去斋戒了,可早朝不能停啊。
于是,这主持早朝的重任,就落到了监国太子沈叶的肩上。
以前,太子倒也监过国,不过那时候还年纪小,皇上心疼,早朝也就免了。
但这回不一样,皇上撂下一句“一切如常”,意思就是:
该上朝上朝,该奏事奏事,全都交给太子处理!
这算不算是对太子处理甄演遇袭事件的补偿,或者说是奖励?
只不过,究竟乾熙帝怎么想,谁知道呢。
皇上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反正你只管老老实实照做就对了。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上朝这事儿,谁都不敢含糊。
乾熙帝可不是前朝那位个“上朝随缘”的主儿,你想不上就不上?
在他这儿,缺席一次早朝,可能就让你永远不用来了。
比如,当年有位国公,上朝不积极,让乾熙帝觉得,这人不够尊重自己。
好,上朝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乾熙帝立马把这位上朝的权利,以及爵位都传给了他堂弟。
所以,哪怕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乖乖来打卡,
毕竟,谁也不想“被代替”。
太和殿外,大臣们早早的就聚在一起,聊的都是昨天“叩阙”那场大戏。
有人替商荣骏摇头惋惜,也有人说起他就忍不住偷着乐——
这幸灾乐祸的劲儿,也足以证明,商大人平时的人缘似乎有点不咋地。
“要我说,这回叩阙都成笑话了!”有人开了腔。
“太子出了一道题,叩阙的上百个太学生,能写出像样文章的,居然寥寥无几!”
“剩下的都是狗屁不通,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这话一出,立马有人接茬:
“何止是狗屁不通啊,我看纯粹就是一摊臭狗屎,一堆烂泥!”
“太子派人贴出来的文章我都看了,差点儿没闪瞎我的眼!”
“太学现在就这样的水平啊?学问还不如童生,也敢跑去叩阙?真是可笑又可叹哪!”
一位没考上庶吉士的官员幽幽地补刀:
“不知道翰林院那几位跟他们一起叩阙的翰林,心里是啥滋味?”
这话一出,引得全场一阵哄笑。
翰林院掌院学士许纯平也站在人群里,一听这话脸就黑了。
但脸色更难看的是太学祭酒楚明伦——
太学生被说成这样,不等于当众啪啪打他的脸吗?
可他又没法反驳,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
回去之后,楚明伦就把那些叩阙的太学生狠狠训了一顿,
然后宣布:全体闭门苦读三个月,考核不过,休想出门!
另外,太学要加强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开除。
这一系列操作,既是为了挽回太学的面子,
也是把太子的意思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好好读书,别去瞎掺和你们把握不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