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78节

  南海舰队!?!?

  自己什么时候有的这个部队!?

  北直隶这边不是只有陆军吗??

  别说没掌握南京了,就算掌握南京,也没有这个南海舰队啊!?

  难道是系统出bug了!?

  带着懵逼和惊讶,朱由检缓缓打开这个海军的页面。

  【大明水师:南海舰队】

  *舳舻千里(紫):海上战阵熟练度+75%,大概摸海战时士气+70%,损管效率+75%

  *巨舰(紫):拥有超过五十艘一级战列舰时,威慑力+80%,坚固程度+70%

  *专业水手(蓝):对各类船只熟练度+60%,对海上旗号精通度+55%

  *军法如山(蓝):舰队水手规模小于三万人时,纪律性+55%,违法事件发生率-65%

  整整四条正面词条,没有一个低于蓝色的。

  朱由检能不惊讶吗。

  这可是明末啊!

  翻遍明朝也找不出一支这种部队。

  可他为什么会在系统内呢?

  要知道系统页面的出现,就代表他已经可以掌控该组织。

  但朱由检从来没有对水师动过手啊?

  看这个南海舰队有个紫色词条,是拥有超过五十艘一级战列舰以上,才会出现的词条。

  现在大明境内拥有这实力的,好像只有南方的郑芝龙。

  可自己只是让范景文到南方跟郑志龙联系,能拉来就拉来,拉不来也无所谓。

  总不能说范景文一封信,就给人郑芝龙拉来了吧?

  越想越懵逼,朱由检索性不想了,待会直接派快马问问范景文就知道了。

  系统出bug的可能性并不大。

  又将其他的部队页面看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升级的。

  只好将剩余的银子兑换成抽取次数。

  十三次抽取,朱由检要求也不高,一紫一蓝即可。

  要是出个加忠诚度的,就更好了。

  伸手拉动转盘。

  头几次没什么惊喜,都是白色。

  朱由检也没在意。

  然后……

  一抹红光出现在眼前,让朱由检心跳都跟着漏了两拍。

  出红了!!!

  今天系统抽风了!?

  先是有个什么南海舰队词条,现在还不到十抽,居然出红了!?!

  【成功抽取红色词条“近代步兵”:士气恒定80/100,军法执行效率恒定80/100,纪律性+100%,军令执行率+100%,火器熟练度+80%(注:该词条无人数限制,要求加持部队火器覆盖率50%以上,全天候训练周期不低于6个月)】

  【抽取红色词条,获得:全建制戚家军x1(注:戚继光时期)】

  看完词条,朱由检彻底不淡定了。

  今天脸也太白了吧!

  出红就出红吧,居然出的是他最想要的战力词条。

  还是火器专属的战力词条,没有人数限制!

  仅是看完词条介绍,朱由检就想到一个兵种。

  线列步兵!

  士气恒定,军法军令执行率、纪律性极高,完全就是给线列步兵准备的。

  而红色词条的奖励,更是比肩玄甲骑的存在。

  全建制的戚家军啊,还是戚继光时期的。

  那可是百分百胜率的部队啊。

  不光在南边能打的了倭寇,在北边还能打的了蒙古。

  朱由检记得前世看过的一篇资料。

  戚继光带着三千戚家军被调到蓟州之后,正巧碰上蒙古南下。

  戚家军直接上马,跟着戚继光击破三万蒙古铁骑,后面还北上蒙古,又大败五万蒙古骑兵。

  战斗力极其强悍。

  哪怕后来戚继光去世了,以戚家军为骨干的浙兵,在浑河血战的时候愣是以几千人打的几万八旗军死伤惨重。

  历史上戚家军最鼎盛时期是七千人,也不知道这个全建制的戚家军有多少人。

  这下可以不用担心多尔衮入关了。

  操作得当,说不定还能给多尔衮来波大的。

  趁热打铁,将剩余的几次抽取次数用完。

  可惜红色词条将这一波运势用完了,后续连个绿色都没有。

  朱由检关上系统,转身直奔午门而去。

  他要亲眼看看,名传千古的戚家军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与此同时。

  山海关前的多尔衮,还不知道京师有什么样的怪物在等着他。

  他只知道,眼前的这座天下雄关,实在是太难打了!

  朴实无华的中军大帐内,一名甲喇章京浑身是血的冲进来,扑腾一下跪倒在地。

  “王爷,城头大炮太猛了,咱们的人冲不上去啊,镶蓝旗已经折了一个牛录额真一个佐领了!”

  “哦,才折了一个牛录额真就不行了?镶蓝旗什么时候这么懦弱了?”

第80章 戚家军!

  多尔衮将碗中奶茶一饮而尽,丝毫不在意报信甲喇章京的伤势。

  此时满清军制是从狩猎时地组织演化而来的。

  作为渔猎民族,女真很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狩猎编制。

  一个部族中可以狩猎的男丁组织起来,由该部族享有名望的人带领,附近几个部族在统一狩猎。

  这种制度虽然原始,但很有效。

  这种部族间狩猎的组织被称为牛录,也就是大箭的意思。

  领头的人被称为牛录额真,意为箭主。

  后来努尔哈赤将牛录制度进行整合。

  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是军中最基础的编制。

  五个牛录又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

  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

  以前女真人数稀少,基本上一个固山就是一旗。

  到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时,女真实力已经很强了。

  基本上每个旗都有好几个固山,而且还有大量的蒙古人和汉人。

  为了表示满清是和明朝为同一级别的国朝,而非上下级关系,也为了减少蒙古和汉人之间的隔阂。

  皇太极又设立了军中官职和爵位。

  但相对复杂,额真和章京并存,还设有佐领一职。

  因为这时候每旗的每个牛录大多是同一部落的,因此牛录的最高长官同样拥有该牛录所属部落的管辖权,上至钱粮农田,下到人口分配,权力极大。

  最终牛录额真之职不变,另设一佐领,专司战事,可以理解为副官,蒙古人和汉人都可以出任。

  甲喇以上的官员,只有统军权,没有管理部落和兵田的职位为甲喇章京。

  而拥有手下牛录部落的所有权的甲喇们又叫做额真。

  不过在多尔衮几年的运作下来,这类人已经很少了。

  毕竟一个甲喇就有一千五百人,附属部落人口高达近五千,多的可能上万,这权力实在太大。

  而固山级别则都是章京,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旗主的亲信将领,负责协助旗主掌握手下固山的。

  至于旗主级别以上,完全就是看谁手下的牛录多。

  多尔衮能完全掌握上三旗,手下近三百个牛录,自然可以在盛京横着走。

  顺治手下没有一个旗,亲兄弟豪格虽然有个正蓝旗,还被多尔衮拆了,自然没有权力。

  像刚刚甲喇章京汇报的战况。

  镶蓝旗下四个固山,近一百个牛录,区区折损一两个,根本不足以挑动多尔衮的情绪。

  一旁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都没当回事。

  盘着手中佛珠,目光看向多尔衮。

  “老十四,区区五千守军,就不必等汉军八旗了吧,直接让儿郎们压上,夺城再说呗。”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的儿子,跟多尔衮算是堂兄弟。

  虽说都是辅政王,但权力却天差地别,济尔哈朗也只能以多尔衮为先。

  听到这话,后者漫不经心的摇摇头,再次给自己倒了碗奶茶。

  “慌什么?老十五现在还没到喜峰口呢,老二最快也得十天后才能到张家口。”

  “现在打下山海关吓跑皇帝老儿吗?”

  济尔哈朗闻言,盘珠子的手顿了顿。

  “此时吓跑不是更好吗?”

首节 上一节 78/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