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09节

  吏部文选司,管的是天下官员升迁,权力更重。而兵部武选司则只能管辖天下卫所将领的升迁,相对来说权柄更小。

  严绍庭见两人都没有别的异议,便点了点头。

  “其实不必在乎那点区别,只要你们……”

  他话止住了。

  自己总不能说他在担心自己的好学生,会和老张的好学生一样,在日后背刺自己吧。

  严绍庭旋即改口道:“好生做事,朝廷终究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我能做的就是提前给你们铺好路。等日后,哪一日我卸下这一身杂事,回书院教书,若是遇到事,也能找人帮忙。”

  这却是笑话了。

  因为他不管是比申时行还是王锡爵,都更加年轻。

  但两人却不敢这么想。

  纷纷躬身作揖。

  “学生当以先生马首是瞻。”

  …………

  月票月票

第583章 挖野菜的徐阶

  朝廷以极快的速度开始转向度田一事。

  而严绍庭自从那一日金鱼池杏花楼白日寻欢后,便彻底空闲了下来。

  至于他白日本该在衙当差做事的时辰,却跑去城南寻欢作乐的事情,自然也被科道言官们知晓,并闻风而奏。

  严绍庭当即按照规矩,上疏解释,并居家待参。

  对他的处理结果也很快就有了结果。

  罚俸半年。

  除此以外,便没了任何其他一条处罚了。

  言官们憋了一肚子的气,奏疏准备好了,等着严绍庭上疏反驳后的应对之言也已经提前拟好。可严绍庭主动认罪,皇帝当即处罚。

  他们便好似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随后严绍庭依旧是上午入宫,在文华殿带着皇子种田。接下来就正常了些,先是在宫里蹭一顿饭,然后才揉着吃饱的肚子,走回礼部衙门,躲在尚书公廨里歇息。

  凡是礼部的差事,尽数交给属官处理。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严绍庭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过往的习惯,都在等着看严绍庭要在礼部折腾些什么事情出来。

  后来这些人才看明白。

  严绍庭是真的将礼部当成他每天对皇子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歇一脚午休的地方了。

  用尸位素餐去弹劾?

  可到了六部尚书的位置,本来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事需要亲自处理,其他诸事都会由各部的侍郎、郎中们去料理。而礼部本又是个事务并不繁忙的地方,该是严绍庭这个礼部尚书亲自过问的事情,他又能清清楚楚的安排好,这下又是谁也找不到麻烦和漏洞来。

  如此一阵子后,朝中那些想要逮住严绍庭手脚的人,也只能是偃旗息鼓。

  随着京中度田南直隶、浙江的事情一条条具体交代下来,随着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朝廷也正式进入到繁忙期,整日里躲在文华殿带着皇子种田的严绍庭,便悄无声息的被众人舍弃。

  南直隶和浙江那边有张居正和高翰文在,朝廷现在倒是不需要派人过去。

  而河套阴山新边,却因为之前闹出过王之诰等人五宗罪的事情,朝廷后来又降旨给海瑞官升一级,正式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首辅高拱更是在朝会上大力举荐,促成海瑞重回九边继续审查边军事宜。眼看着就是为了度田之后清军之事提前做准备,也是为了让海瑞日后继续升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接管该部做准备。

  而这一切。

  也开始以北京城为中心,如同涟漪一样向外扩张传递着。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北地早已秋色分明,天气渐凉,大雁南飞,万物休憩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古之岭南,却依旧是郁郁葱葱,崇山峻岭之间树木茂密,远不似中原和北地的山林,早已因为百姓取暖和做饭之用而被砍伐一尽。

  而位于广东布政司最南端,与琼州府隔海峡相望的雷州府。

  更是气候温暖的让人还穿着短臂汗衫。

  雷州虽然远离中原,靠近琼州,地理位置算上去也是偏远地区,可此地地势却是极好,一望无际皆是平原,在整个广东地界上都是少有的肥沃土地,远不是粤西、粤北那等山地可以比拟的。

  而在雷州府府城,亦是海康县外,却有一小片的低矮山林。

  山林眺望东侧雷州湾,被一片阡陌有序的沃野包围着,从山顶上便可直接眺望海岸边的渔村。

  亦是在这片山林下。

  远远看过去,便见一名老人正头戴斗笠、上身穿着半臂汗衫,下身则是宽松的长裤卷过膝盖,脚上套着一双露背草鞋,手握锄头刨着地。

  老人似乎是已经干了许久,以至于不时都会有汗水从额头上、脸上滴落下来,混着尘土融入脚下的泥土中。

  这是一片极小的被一片杂树灌木荆棘丛包围着的正在被开垦的荒地。

  不远处。

  是大片大片连绵不绝的平坦田地,此时正有无数的海康县百姓收割着庄稼。

  此时已近正午,妇人张氏穿着蓝靛粗布麻衣,用一块同色方布包着头发,手提着一只竹编的篮子,将刚刚做好的热食和凉茶水送到了荒地旁。

  “老爷,该用饭了。”

  张氏站在荒地旁,冲着正用锄头开垦荒地的徐阶。

  这位昔日里高高在上的内阁大臣,如今和寻常老农已经没有半点区别。

  听到老妻的呼唤,徐阶停了下来,抬头看过去,脸上露出笑容:“这就来了。”

  说完后,他反转锄头在地上敲了敲,震去锄头上的泥土,然后便提着走到了荒地旁。

  而后他便毫不嫌弃的坐在了地旁早已开垦出来的田埂上。

  张氏则是笑吟吟的从竹篮里将做好的食物取出来。

  “您先喝些水。”

  徐阶没有任何的反对,从张氏手上接过凉茶水一饮而尽。然后便抱着那有些粗糙的大碗,将碗中的米饭和菜扒拉进嘴里。

  只不过张氏准备的并不多,徐阶片刻也就将碗里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

  随后他又喝了些水,才重新开口。

  “下次再少准备些饭菜,如今吃不下这么多了。”

  张氏恭顺的点了点头。

  徐阶又说:“这块地再有两月就能弄好,等来年,全都种上水稻,旁边那块地就种上红薯,这样明年就不愁吃的了。”

  听着徐阶慢吞吞的计划着来年耕种的事情,张氏依旧是点头应着。

  徐阶又说:“等家里鸡蛋攒够了,就送去给村头那家,这样明年开春用水的时候,咱们这块地也不会缺水。”

  张氏开口回道:“您就放心吧,妾身和那边村里已经处的很熟了,断不会明年没水用。”

  徐阶点了点头,似乎是终于放下心来。

  他笑着指向一旁有沟渠路过的位置。

  “今日在这边忙活,想着将靠近沟渠那一块杂草枯木清理干净,方便来年取水用,你猜老夫发现什么了?”

  张氏很配合的面露惊讶和好奇:“您发现什么了?”

  “秋菜!”徐阶脸色认真,满是骄傲,肯定的说道:“一大片的秋菜,长得绿油油的,就等着你过来了,咱们一同挖回去,这两日便能吃上新鲜的炒野菜了。就算吃不完,也能腌了,冬日里取出来吃。”

  张氏脸上露出惊喜,跟着已经起身的徐阶走了过去。

  果然。

  两人就看到靠近沟渠,原本被杂草灌木遮挡的区域,好大一片长势茁壮的野菜。

  “老爷还真没说错!这么多秋菜,这可一个冬天都吃不完!”

  张氏满脸的惊喜,已然是走到这一大片秋菜里去了。

  徐阶笑而不语,跟随其后进入。

  少顷。

  这老夫老妻两人,便蹲在地上喜吟吟的挖起了野菜。

  徐阶将锄头深入泥中而后翘起,便能将整颗野菜带着土连根挖起。张氏就在一旁将其捡起,轻轻的抖动着,将包裹着野菜根须的泥土抖开,然后便连根放入竹篮里。

  菜根虽然口味略带些苦涩,却也格外脆嫩,后味回甘。

  徐阶在前挖着,张氏便在后面捡着,俨然就是一对为口粮生机忙活,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做准备的寻常老农。

  当一整片野菜几乎快要被挖光的时候。

  沟渠上头荒地位置,一名半大小子穿着一件浆洗发白的并不合身的儒服走了过来。

  “祖父,有信来了。”

  “是京里来的。”

  徐阶抬起头,转身看过来,满脸的笑容:“是元春啊,祖祖这就来了,你先回去。”

  徐元春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去。

  看着孙子离去,徐阶的脸上露出一抹恍惚。

  这是他大儿子的长子。

  孙儿业已长大,可儿子却早已离世,魂断京中。

  恍惚之后,徐阶提起锄头,从张氏手中接过竹篮套在锄头上,而后便挑在肩膀上。

  “走吧,该回去了。”

  张氏顺从的应了声。

  两人搭着手爬上沟渠,刚走出荒地,就见一名身穿青袍的官员带着两名侍从等候在路边。

  “阁……恩师忙完农活了?”

  徐阶看向来人,点了点头。

  那人又说道:“是京里来的信,李阁老遣人送来,说是务必要亲手交到恩师手上,也正因此,学生这才从衙门里带着人和信赶过来了。”

  徐阶依旧只是点了点头,而后看向男人身后:“先回家再说。”

  说罢,他便提起脚步。

  在那人身后,在徐阶的前方。

  这片雷州府城周围少有的山林下,一片占地极广的宅院,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

  隐隐约约间,那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宅院,显得雅静无比。

  徐阶在前,张氏紧随其后。

  身为雷州府同知的男人,则是带着侍从姿态恭顺小心的跟在最后面。

首节 上一节 80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