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43节

  殿内。

  冯保中气十足的宣读着新君的即位诏书,整座皇极殿都在回响着他的声音。

  诏书写的堂堂皇皇,中正不已。

  而在殿内。

  却有那么两个人,正在进行着卑劣的暗中交易。

  言语之间,就将整个大明九边的利益给彻底瓜分干净。

  严绍庭却是满脸笑容。

  杨博到底是不敢独占九边的好处不松手。

  不过自己却也要为此将羊皮生意,更先进的制皮工艺拿出来,同时草原上的牛羊肉买卖,也要让晋党继续分食。

  陛阶上方。

  冯保已经收拢诏书,抬眼扫视殿内文武。

  “皇帝即位。”

  “定年号,隆庆!”

  “群臣参礼!”

  台下。

  严绍庭和杨博对视一眼。

  两人都会心一笑。

  在满殿文武齐呼声中,两人也同时开口。

  “臣,严绍庭。”

  “臣,杨博。”

  “为皇帝陛下贺!”

  …………

  月票月票

第536章 戚家军入京!

  “隆庆……”

  “隆庆……”

  “吉祥喜庆。”

  阵阵爆竹声中,大明正式进入结束了嘉靖四十五年,步入到了新皇帝隆庆年号中。

  而在昌平。

  已经将书院山完全囊括在内的书院中。

  山半腰的观景暖亭中,严嵩大有深意的目光穿过窗台,眺望向京城方向,默默的念叨着新帝的年号。

  严绍庭亦是面带笑容。

  若不是老爷子解释,自己还天真的以为,朱载坖的这个隆庆年号只是很单纯的一种祝愿呢。

  坐在暖亭里,好半天才将孙子按住的严世蕃,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正准备喝茶,却见孙子已经是一溜烟的从自己怀里又窜了出去。

  无奈的看了一眼活蹦乱跳的大孙子,严世蕃只能是叹着气的摇着头。

  随后他才冷笑着说道:“我听说议定年号的时候,原本礼部的高仪准备了好几个。最后还是李春芳他们这些人带头,推了隆庆二字。”

  说着话,严世蕃又冷哼了几声。

  “他们让新帝用这个年号,藏着的歹心以为都看不出来?”

  严绍庭在旁附以微笑。

  所谓隆庆,自然就是老爷子方才说的吉祥喜庆的寓意。

  可如果再将先帝放在一起,那就不是一个意思了。

  先帝刚死,新君即位,然后上一个吉祥喜庆的年号,这岂不是在说先帝刻薄寡恩、混用无能死的正好,合该庆贺一番?

  就如大明开国之前,与之相争的张士诚。

  当年张士诚和大明的太祖皇帝老爷的名字,取法很接近。

  太祖皇帝老爷原名朱重八,张士诚原名张九四。

  后来张士诚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好,便让文人为其改名,方改称士诚。

  可士诚二字,却同样是看着好听,实则被人暗戳戳的骂。

  依照《孟子》有言,士,诚小人也。

  便不说这些,光是隆庆二字,英宗皇帝老爷时,第七女就是被封以隆庆为封号,封为隆庆公主。

  用一个寓意并不是太好,且还被英宗朝公主用过的封号作为年号,可见朝中这一次提议年号的官员心中那点小九九了。

  徐渭今日亦在亭中。

  只见他笑着说:“下官倒是想起来先帝当初入京登极之时,朝中拟定的三个年号,似乎其中也有这等小心思。”

  严世蕃当即看了过来:“你是说当年提出的绍治年号吧。”

  徐渭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严世蕃则是一阵冷笑,却没有说话。

  但徐渭提的,与他说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年朝廷的小心思。

  当年朝廷给先帝拟定的绍治二字年号,其用意就是绍弘治之政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在年号上,让先帝承认,是继承孝宗皇帝老爷朱佑樘的遗志。

  这自然不会得到先帝的认可。

  于是才从另外两个拟定的年号明良、嘉靖之中,选择了嘉靖二字。

  取义《书》无逸篇,不敢荒宁,嘉靖殷邦之意。

  “不论怎么说,新朝算是开始了。”

  严嵩敲了敲桌子,引来众人的注视。

  老爷子高高的坐在上位:“过几日朝廷开衙,差事就要陆续办起来。想来汝贞他们入阁的事情,这一次也该在新君手中落实了。余下的就是钱司金行还有俺达部的事情,这两桩事你们都盯紧了。至于说是嘉靖新政还是隆庆新政,这些事先都任由高拱他们去干去做,莫要胡乱插手折腾。”

  这算是总结性的训话了。

  也是对严家和这一方的人员安排叮嘱。

  严世蕃率先开口:“先帝宾天那天降罪下狱的人,如今还都关在诏狱里,这些人儿子会盯着,谁要是敢轻易给他们说话开罪,儿子就会上疏给皇上弹劾这些人。”

  说完后,左侍郎便不再说话了。

  不过他的意思也算是表达到位了,如今只管朝中贪官污吏的事情,其他事不会插手。

  徐渭则是开口说:“最近国子监那边不少人来过书院,似乎是皇上的意思,想来是要从书院选一批学子去国子监,说不定是要放在国子监读书,等下一科开考入仕。”

  严嵩只是点了点头。

  朱载坖如今是大明的皇帝,书院已经不可能直接管理了,山长的头衔也转到了他的身上。

  不过如今住在紫禁城里的这位新皇帝,肯定会对昌平书院格外看重,并引以为私用。

  严绍庭却开口说:“待官生的事情书院不能落下,凡有意于此途的,都要好生帮着选一个去处,往后需要用到这些人的地方不少,最好是能多招揽下多年不中的秀才、举人在书院培养上几年。”

  如今朱载坖已经上位了,很多事情也到了可以放开手脚去做的时候了。

  至少书院现在继续扩大招生数量,也是在朱载坖的允许和期望之中。

  徐渭点点头:“已经在做了,且取用的大都是将东南等地排除在外的学子。”

  如今在严家内部,已经是将东南各省作为心腹大患去对待了。

  算是一种默契的认知。

  众人对徐渭在书院有这种安排,也没有说什么。

  严无忧却从暖厅外,憋着嘴走了回来。

  严世蕃看到后,立马瞪眼道:“怎么不疯跑了?还知道回来?”

  严无忧憋着嘴抬头看向爷爷,双眼顿时含着泪水。

  这一下严世蕃肩头一颤,立马伸手抱住大孙子,满脸讨好的笑容:“无忧乖,是爷爷太凶了。无忧怎么了?可是谁惹到咱们家无忧了?还是你想做什么,爷爷陪着你。”

  坐在一旁的严绍庭目光颇有深意的瞅了严世蕃一眼。

  严无忧则是低着头,扣着手指头说:“我想钧哥儿了,他都好久没来书院了……”

  听到大孙子如此说,严世蕃也无语了。

  而在此刻的紫禁城里。

  朱翊钧也抱着母亲的胳膊,不停的摇晃着:“母亲,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昌平啊,我想去寻无忧玩。”

  李妃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脑袋,抬头看向一旁正在更衣的丈夫。

  朱载坖换好常服,看了眼铜镜里的自己,随后才转过身走到妻子和儿子跟前。

  想到自从父皇病重,自己就带着儿子从昌平回到京城,这么多天过去了,自己再也没回去过昌平,同样的儿子也一直都待在宫中。

  这位大明新皇帝陛下不禁默默一想,心中知晓,自己恐怕往后也不会有太多机会和时间能去昌平了。

  于是乎,朱载坖便蹲下身子将朱翊钧抱在了怀里。

  “走,父皇带你去一处地方。”

  “往后等你出阁读书了,说不得就能在那里见到无忧他了。”

  听到自己还能再见到严无忧,原本还哭丧着脸的朱翊钧立马面露笑容,高高的举起双手。

  “父皇万岁!”

  听着儿子的欢呼声,朱载坖满脸大笑,也不知道这孩子是跟谁学的。

  李妃则是笑吟吟的一路将这对父子俩送出寝宫。

  朱载坖倒也没有全程一路抱着儿子,不过却也在诸多宫人引导下,一直进了文华殿。

  在文华殿内,早有以高拱为首的内阁诸大臣等候在此。

  瞧着新君如期而至,众人脸上都面露笑容,尤其是身为首辅的高拱,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新君不复先帝。

  这大明朝的朝会和经筵日讲,以及每日在文华殿中的皇帝视朝,都恢复过来了。

  这是好事。

  大明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这么正常过了。

  新朝新气象的感触,一时间扑面而来。

首节 上一节 743/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