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28节

  但见到李春芳那果断的脸色,高拱又选择将挽留的话咽回肚子里。

  瞧着高拱那犹犹豫豫、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春芳只是淡淡一笑,而后摇头道:“其实元辅近来与下官合作,也不过是因为元辅骤掌中枢,而朝中又以严家势大,所以需要下官在中枢配合元辅行事罢了。”

  说着话,李春芳自嘲的笑着,摇着头。

  他的步子走的不快,但却又刚刚好,仅仅是落后高拱半步。

  李春芳低声说道:“元辅其实于中枢的谋划,想来是要以晋人为辅吧。算起来,兵部尚书杨博不论是资历还是经验,都足够入阁了。”

  高拱侧目回头,斜觎了李春芳一眼。

  他倒是对这件事看的明白。

  高拱只是淡淡一笑,未曾开口。

  李春芳笑着说:“杨博经由元辅推举入阁,则晋地晋人尽入元辅彀中,而那个常年在边地做事的王崇古,就能成元辅在京师之外的遥援,还有晋地出身的那些官员。再加上元辅自己这些年经营下来的故交,这朝堂中枢便能有过半是掌握在元辅手上了。”

  “你想要什么?”

  高拱默默的开口询问了一句。

  堂堂一位内阁辅臣,朝中清流旧党的魁首,能这么干脆不留遗憾的准备离开朝堂,断无可能没有半点要求。

  李春芳只是呵呵一笑:“若是旁人,可能要为家中子侄美言几句,好提携提携晚辈。但我家人丁不兴,亲友也大多只是本分农户,这一桩事情便无需向元辅开口了。”

  高拱点点头,示意李春芳继续说下去。

  “至于金银财帛这些身外物,下官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足够回乡养老,也足够家中儿孙读书科举应试,便是不能高中,至少也能做一方富家翁。”

  不要权。

  也不要钱。

  高拱眯着眼,有些看不懂李春芳到底想要什么了。

  李春芳则只是笑着说道:“所以……下官什么都不要,只想这一趟能安安稳稳的辞官回乡。”

  若不是这话就在自己耳边说出来的。

  高拱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李春芳竟然还真的什么都不要,只求能辞官回乡。

  高拱一时忽然有些拿不定主意,思绪运转,开口说道:“明日我等一同上辞疏,但子实却要在朝中多辛苦些时日,至少要等到京中诸事完毕了才好。刚好,老夫估摸着那时候也已经春暖花开,正是子实乘船南下回乡的好时节。”

  现在太子还没即位,内阁是不可能有人能辞官的。

  而且自己也需要李春芳继续在内阁中枢待一段时间,好让自己将高仪入阁的事情运作成功。

  至于杨博?

  自己可从来没有答应替他们晋人捞一个内阁辅臣!

  如李春芳所言。

  他们晋地出身的人,如今在朝中有兵部尚书杨博,在边地有巡抚镇守九边的王崇古。如果再让晋人得一个内阁辅臣的位子,晋地中人岂不是真要反了天了。

  不过这话,自己倒从未对旁人说起过。

  李春芳则只当高拱是在说杨博,要自己帮着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笑着躬身作揖:“从元辅所愿,待来年开春,正值春暖花开之时,下官再乘舟南下回乡。”

  ……

  “谭纶要接掌浙直总督,兼应天、浙江巡抚,权势可比汝贞过去还要显赫几分。”

  “那么,张居正这个海务总督,待在江南还能从容做事吗?”

  严府书房,严嵩坐在那张蒙着虎皮的太师椅里,手上还抱着一只手暖炉,眯着眼任由重孙儿在自己的腿上胡乱的敲着。

  书房里,严绍庭坐在一旁喝着茶。

  徐渭则手握墨笔,站在书桌后,正在书写着大行皇帝遗诏。

  当然。

  左侍郎严世蕃是不在这里的。

  按照左侍郎的意思,今天草拟的遗诏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他需要以刑部的身份去诏狱里走一趟,看能不能从那帮犯官的嘴里再挖出些同党来。

  只要严世蕃不是在这个时候去南城吃花酒,那怎么做都不成问题。

  众人也没一个会想到要喊对方回来。

  放下茶杯,严绍庭开口说道:“孙儿觉得,张居正还是要留在东南,继续干两年才行。”

  严嵩眉头一挑,看向孙儿。

  这个时候,徐渭也已经是将墨渍干透里的草拟遗诏送到严嵩面前。

  “太师,您老掌掌眼,瞧着这份拟定的遗诏如何?”

  严嵩低头看向遗诏。

  原本的奸人字样已经被改成了徐鄢等人字样,兴土木的内容也被剔除,改成了弥尔用新于政,以此来表达先帝的圣明。

  当然。

  那句自即位至今的话,在重新草拟的这份遗诏上,也不复再见,换成了嘉靖四十年前。

  一眼扫过,严嵩点点头:“就这么定下吧,让人趁早送去内阁。”

  徐渭点头,转身走到门口,就有守在外面的人接过重拟的遗诏送往内阁。

  等到徐渭转身回到书房里。

  严嵩已经是说道:“你想让张居正继续留在东南,那么京中呢?先前他们进奏推举胡宗宪和郭朴入阁,被先帝留中,这件事摆明了就是要让太子即位之后来做,用以拉拢人心。这中枢内阁新员人选,恐怕是要有一番争斗的。”

  严绍庭笑着说:“胡部堂那是先帝在世时立下军令状的,如今东南倭患清除,他本就该顺势入阁,这一点无可争议。至于郭朴……孙儿倒是不看好他能在这一次入阁。”

  严嵩眯着眼微微一笑:“那就是杨博会替代郭朴,先入内阁?”

  这时候,严绍庭还是摇了摇头。

  他笑着说:“杨博也不可能入阁。”

  严嵩手掌摸着虎皮:“是因为他晋党出身?”

  严绍庭点点头:“高拱要拉拢晋党,可他也绝不可能坐视本就掌握九边的晋党中人,再在他手上拿下一个内阁的位子。正因如此,孙儿反倒觉得高拱真正想要推入内阁的,会是礼部尚书高仪!”

  见孙子说出高仪的名字,严嵩嗯了声。

  见老爷子示意自己继续往下说。

  严绍庭清了清嗓子,才继续说:“如果孙儿猜的不错的话,要不了多久咱们那位李阁老恐怕就要请辞离开朝堂了。”

  严嵩侧目看了过来。

  就连徐渭也是一同目光不解的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解释道:“今日遗诏的事情,太子那头总是要有个顶罪的人,这件事说来说去大概都是和李春芳有关的。高拱不可能保他,哪怕是为了和我们严家在朝中分庭对抗。”

  严嵩默默的点着头,心中尽是满意。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大孙子,老严头就如同在看一个由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茁壮之才一般。

  严绍庭继续说:“高拱这个人看着粗莽,可内里却不比谁精细。李春芳背上遗诏错漏之过,请辞回乡。那么朝中清流旧党是不是就会忽然没了魁首之人?”

  一旁的徐渭眼前一亮。

  他低声说道:“高仪就是浙江人氏!”

  东南清流,最重的就是江浙一带,其次才是湖广、江西两地。

  这一点从大明立国之初便是如此。

  真要是算起来,都可以算到那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当然,还有那位写出天下知的《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了。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江浙出身。

  严绍庭含笑点头:“正是因为高仪是东南出身,所以李春芳走了,朝中清流旧党,自然会随着他入阁,依附在他之下。”

  他默默的眯起双眼。

  等到那个时候。

  高拱就可以一手握着晋党,一手拿捏清流旧党,占据朝堂半壁。

  或许在高拱看来。

  这样的力量,就足够他革新天下了吧……

  …………

  月票月票

第526章 能不能硬起来

  “不论是高拱。”

  “还是晋党的杨博,清流旧党的李春芳或者高仪。”

  书房内,严嵩高坐虎皮椅上,眯着双眼,双手在暖炉上轻轻的磨蹭着。

  这位曾经官职内阁首辅,如今贵为当朝三公太师的老人。

  哼哼了两声。

  “先帝虽然驾崩了,但嘉靖新政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论他们是南北结党,还是内外勾连,事情却必须要做。”

  “太子眼瞧着雄心壮志,也不可能干坐着不管事,这里面究竟会起多少冲突,只怕是要等到即位之后,就能见分晓了。”

  即位。

  按照礼部拿出来的意见,大后天开始就会接连三天连续劝谏,然后太子朱载坖就会在第三次劝进的时候,勉为其难的答应臣子们让他登极即皇帝位的请求。

  然后就是礼部再和钦天监商议着,弄出个吉日来,作为朱载坖登极称帝的日子。

  按照严绍庭的估算,这件事最多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五六左右,就必须得要办好。

  如此一来,等过了年就可以直接天下改元。

  隆庆?

  没来由的,严绍庭想到了朱载坖的年号,微微一笑。

  瞥见大孙子正在默默的笑着。

  严嵩亦是面露笑容,询问着:“他们都在外头你来我往,为了新朝奔走,你准备做什么?就在家里傻笑?”

  严绍庭立马起身,将躲在老爷子衣袖下偷吃糕点的儿子提了起来,顺势一巴掌拍在兔崽子的屁股上。

  这孩子愈发的好吃,脸也越来越圆,身子越来越重,再这样下去向来以相貌出众著称的老严家,就得要养出个毁颜值的大胖小子了。

  严无忧被父亲抓着,悬在半空中张牙舞爪的叫喊着,目光期盼的看向祖祖。

首节 上一节 728/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