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72节

  李春芳闭上了嘴。

  高拱却仍是脸色阴翳道:“今日所生诸事,都是由皇上一手纵容出来的。这事,无可争议!”

  袁炜深思了许久,最终小声道:“元辅,即便今日之事都是皇上纵容所致,可严讷他们若当真是上察圣心,下视黎庶,也该知晓当下乃是新政不得不开之时。又如何能像他们那样,反对不成,便闹出这等跪谏宫门的事情。万般过错,难道还真能归于皇上?这是不尽然的,便如今日,重重过错,该是落在反对新政之人身上才是。”

  对于袁炜的话,李春芳也是不由的点头表示认同。

  这其实就是公道话。

  别管皇帝以前怎么样,如今皇帝欲开新政,那就是件好事。

  虽然他和袁炜都算是青词阁臣,可到了这个位子,谁心里没点想要施展作为的想法?

  说自己想要回家上疏请辞,那都是假的,不过是为了不被麻烦缠身罢了。

  若是有机会。

  他高拱现在能执掌朝堂,推行新政。

  我李春芳又如何不能?

  李春芳觉得现在的高拱,就是太过于计较旁枝末节了。

  可高拱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沉着脸说道:“便是如你们所说,此乃臣子之过。便是如此,依律查办即可。今日又如何会有那龙虎军精骑入城,现如今更是大军驻扎西安门?这其中深意,难道你们也看不明白?”

  袁炜和李春芳都不说话了。

  因为他们真的是看明白了。

  高拱哼哼了两声:“皇上欲开新政,却又早早布局,纵容严讷等人反对新政,闹出今日跪谏宫门之事。如此,皇上便能顺势让龙虎军入城。如今皇上也不遣散跪谏官员,仍留其在西安门外,如此自然就能进一步让龙虎军驻守西安门。这一条条,便如同是早就计划好了的,我等也不能有半点反对的意见。可皇上为何偏偏要如此做呢?你二位亦是阁臣,难道心中不清楚皇上此举之意?”

  这事谁都清楚。

  袁炜脸色古怪,憋着一肚子的话。

  李春芳则是抬头看天。

  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说以及敢不敢说却又是另一回事。

  他们不敢说。

  “你们不敢说,老夫却敢说!”

  高拱脸色阴沉,注视着两人,将三人心中看透了的话说了出来:“皇上这是不信臣子!”

  若是皇帝当真信任自己的臣子,就该相信朝中官员能处理好新政开端之事,也能放心宫闱周全,而不是亲自设局一步步引着反对之人坠入坑中,也不会将三千精骑借故调入城中,驻守西苑。

  可袁炜和李春芳再也忍不住了。

  袁炜更是眉头皱紧:“元辅!你我皆为臣下,此言如何能说!你不怕,你敢,却也莫要牵扯到我等身上来!”

  李春芳更是默默的挪动了一下脚步。

  今天的高拱可怕的过头了,比设局的皇帝还要吓人。

  什么叫皇帝不信臣子?

  这分明就是在说皇帝不再信任朝臣,君臣离心离德了。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高拱这话几乎就差指着皇帝骂他是昏君了。

  毕竟,不是昏君的话,又如何会和臣子离心离德呢?

  面对袁炜和李春芳两人明显的要和自己划清界限。

  高拱只是冷笑了一声,他也不往文渊阁走去,而是向着文华殿前的金水河靠近。

  “樊中、子实,你二人与我同在内阁,同为阁臣。”

  “难道你们真觉得,如今朝中诸事,你二人就能躲开了老夫,不与老夫扯上关系?”

  “还是你们觉得,老夫若因事下课,你们还能继续留在这文渊阁值房中坐享品茗?”

  高拱走到了金水河边,伸手指向南边的文渊阁。

  他的目光却死死的盯着袁炜、李春芳两人。

  这就是事实。

  袁炜和李春芳自入内阁,基本是鲜少做事,更没有出面担当。

  以前还有严嵩和徐阶在内阁,又有高拱这种一心要做事的人,他们两人的存在就不会显得太过突出。

  可现在不一样了。

  内阁就只剩下他们三人,高拱是首辅,主掌朝纲,可袁炜和李春芳他们两人,会做什么事情呢?

  拢共就这么三个人,满朝文武的目光可都放在他们身上啊。

  见两人都沉默不语。

  高拱哼哼声:“如今皇上要行新政,亦是顺应时势。老夫欲要成事多年,此番自当排除万难,推行新政。你们呢?莫要忘了,今日皇上已经降下口谕,要朝堂内外对新政建言献策,届时议论新政之法奏疏无数,又该如何决断?内阁何时整理出一份新政之法呈奏皇上圣阅?今日皇上亦有言,各部司官缺应当填补,内阁亦要再进二三人。至那时……”

  高拱目光幽幽,脸上带着一副看热闹的神色。

  “到了那时候,樊中、子实,你们二人又该如何在这内阁自处?”

  终于。

  这句话给袁炜和李春芳两人问倒了。

  见两人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高拱却是暗自长出一口气,脸上浮出一抹笑容。

  今天他之所以说了这么多。

  有发泄的原因。

  但也有在知道皇帝要给内阁再添新员之际,拉拢住袁炜和李春芳两人。

  毕竟要内阁再进新人的话是皇帝说出来的,虽然皇帝是要内阁和朝廷推举,可最终会是谁入阁,却是圣裁。

  要是内阁和朝廷推举的一直都不是皇帝心中属意的,只怕是一直都不会得到通过。

  最终的结果就会变成,只有皇帝中意的人才能进入内阁。

  到了那个时候。

  天知道会是什么新人入阁,又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

  自己是首辅。

  内阁这间屋子,就得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

  与其到时候心烦如何解决内阁中权力的划分,还不如现在就给袁炜和李春芳两人上上压力,将两人拉到自己这一头来。

  就算他两真是废物,可却也占了内阁中的两个份额。

  到时候若是内阁有争议,自己除了动用首辅的权威做一言堂,也能让袁炜和李春芳两人配合自己,不至于让自己显得太过独断专行。

  算计。

  都是算计。

  皇帝今天算计了所有人,自己又何尝不能算计旁人?

  不论高拱如何算计。

  但他的话却实实在在吓到了袁炜和李春芳两人。

  袁炜目光收敛,深深的问了一句:“元辅想要做什么?”

  李春芳亦是与袁炜向着高拱走近了几步。

  见两人形色转变。

  高拱心中一笑,低声开口:“圣君无为,明臣在朝!”

  嗡的一声。

  袁炜和李春芳只觉得忽的耳晕目眩,瞪大双眼看向高拱,只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话。

  可高拱却分毫不在意。

  “国家新政急切,天下两京一十三省,九州万方,百八州府,千余县地。我大明文官三万,武将七万,文武十万计。”

  “更有黎庶亿兆,此等壮丽疆国,有圣君在上,明臣在朝。君上无为,明臣尽忠,方得始终,才成盛世。”

  高拱嘴里默默的说着,亦是向着袁炜和李春芳走近几步,到了两人眼前。

  他面带微笑,全无方才的愤怒和不满。

  “樊中、子实。”

  “当今朝廷将开新政,你我三人同在内阁,一朝为臣,执掌中枢,总领文武,何以能退缩不前?如何能安居不动?”

  “正此时刻,该我等大展宏图,尽施一身才能抱负,中兴我朝!”

  左顺门东侧。

  金水河畔。

  一片寂静。

  袁炜和李春芳恨不得此刻掐死高拱,却心知肚明他们已经被高拱这厮逼到绝路上了。

  高拱的话说的很隐晦,却又偏偏是能让人在过脑之后就想明白的。

  他高拱是推崇虚君之制的!

  这一刻。

  两人才终于看明白了,往日里那个秉性执拗、脾气火爆的高肃卿真正的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其内心深处的图谋又是何等骇人听闻。

  圣君无为,明臣在朝。

  自高拱嘴里说出的这八个字,就足以诠释高拱的政治抱负了。

  他已经是认定,皇帝最大的作用就是高居庙堂之上,受天下奉养,行垂拱而治。

  而天下万事万物呢?

  就该有朝中明臣,也就是以他高拱为首的内阁总领朝堂百官,施政天下!

  诚然。

  自成化朝宪宗皇帝任用李贤,使其自三杨之后真正坐实了内阁首辅的名头和权柄。再到弘治朝孝宗皇帝任用大臣,有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被孝宗称之为先生的内阁大臣。

  大明的皇权,就在不断的被侵蚀着。

  属于内阁大臣的权力日益强势。

  本朝虽然前二十年因为种种事端,有所改变,可到了后面这些年,亦是不可逆的因为皇上深居西苑,而导致朝廷中的权力移向内阁。

  如今。

  高拱显然是想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用寻常百姓都能听懂的话来解释。

首节 上一节 67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