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85节

  这亦是常例。

  无有更改。

  城池内外,一时间万千钟声响起。

  端是好一片祥和太平景象。

  而在这时,亦是人们最为困顿之时。

  但在白虎堂上。

  严绍庭却是悄然醒来,缓缓睁开双眼。

  朱七似有所感,立时侧目看了过去。

  只见严绍庭却已经看了过来,并且还默默的摇了摇头。

  朱七便立马收回视线,目视前方。

  而在昨日赶了一路,终于是睡足了的严绍庭,则是面带微笑的看向堂下不曾走去一人的南京各部司堂官们。

  “此番在下奉旨南下,皇上和朝廷诸公皆以厚望期许于我。”

  “运河千里,南北勾连,在下未至此方金陵,却有诸般惊闻。”

  “累书篇篇,愕然在列,我朝陪都之中,今日列座诸位公卿……”

  “尽有那祸国殃民、害及社稷的奸佞!”

  严绍庭的声音不算太大,可在这等寂静时分,却显得格外响彻,灌入在座早已困顿疲倦的众人耳中。

  尤其是他那最后一句。

  今日在场,有人尽是国朝奸佞的话。

  此言一出。

  满堂之人,哗然惊醒。

  哐当一声。

  南京总督粮储大臣杨宗气,竟然更是当众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一个脚滑自座椅上滑落跌坐于地。

  严绍庭却是精神抖擞的站起身,双手按在桌案上,目视堂前那方将军百战照壁。

  “列位。”

  “你们说一说。”

  “这祸国殃民的奸佞,究竟是何许人也?”

  …………

  月票月票

第428章 人心局

  白虎堂一片哗然。

  即便是在这里熬了一夜,已经困顿到晕头转向的人,也因为严绍庭这句话而瞬间犹如一盆凉水浇头彻底惊醒。

  十数道愤懑和错愕的目光,紧紧的盯着站起身后,一步步走到门前背对着他们的严绍庭。

  徐鹏举无声一叹。

  他就知道,这个严绍庭此次南下金陵,乃是来者不善。

  至于南京镇守太监陈洪,脸上只是带着一抹浅浅的笑意,如同他的身份一样,可以在这座金陵城中相对的置身事外,也就能显得有恃无恐起来。

  可杨宗气等南京城里的文官却不能坐视不理。

  杨宗气更是怒目望着严绍庭的后背。

  他小心翼翼的低哼了声,脸上生出一抹讥讽。

  杨宗气朝着严绍庭的后背随意的拱了拱手,而后便嘴角带着冷笑幽幽说道:“尝闻小严阁老居京之时,诸多良策谏言进献,陛下宠恩,振奋国库。昔年,圣前奏议,有官言朝中忠奸,陛下问于殿下,唯有小严阁老另辟蹊径,有奇言,大振圣前,无不侧目。彼时,小严阁老乃曰:明堂之上,彼之如黄河长江,无有奸佞,皆为忠肝。”

  白虎堂下,杨宗气的声音进到众人耳中。

  引得众人齐齐转目。

  而杨宗气亦是在说完以上这番话后,摇着头面带讥笑,而后再一次拱手朗声开口:“可为何,彼时小严阁老能在圣前言及明堂无奸佞,皆为忠臣。此刻,却于这南京守备衙门白虎堂上,与我等陪都同僚放此奸佞之言?难道,小严阁老是在说,我等南京官员,非是陛下臣子,非是国家官员?”

  不得不说。

  杨宗气这番话,说的是进到了在场众人心中。

  即便是往日里与他不对付的人,现在听到的这些话,那也是无不目露敬佩。

  无他尔。

  一旦依着杨宗气所说的,而严绍庭现在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么他严绍庭就得背上一个首鼠两端、道貌岸然的恶名。

  背对着众人的严绍庭,脸色平静,嘴角微微一动。

  不得不说,这个杨宗气是很会找漏洞的人。

  真要是自己进到他的话里去,只怕从昨夜开始做的这场局,还真就要让对方给破了。

  而一旦自己费尽心思做的局被破了,那么自己接下来在南京城里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会立时变得艰难无比,如陷泥泞。

  甚至于。

  这帮人还能就此抓住把柄,暗地里上书京师弹劾自己犯了欺君之罪。

  可是显然。

  杨宗气这样的人,算错了一件事情。

  严绍庭不是过往的那些官员。

  他在朝中这些年,可并非是那等循规蹈矩的人。

  就如今日。

  严绍庭说这里有奸佞。

  那无非就是一个字。

  诈。

  这个局,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人心。

  他要做的就是诈这帮人的人心。

  只是在他身后。

  一直不见严绍庭正面回答的杨宗气,再一次笑着开口:“还请小严阁老能当着我等众人直面,明示此前所言此地奸佞,究竟是为何人,也好让我等能忠奸明辨。”

  堂下只有杨宗气的质问。

  但在他身边众人,无不是齐齐的注视着严绍庭的背影,似乎今天要是不给出个解释来,他们定然是要将严绍庭首鼠两端、道貌岸然的真面目传扬天下人知。

  然而。

  也正是在众人注视下。

  只见严绍庭缓缓低下头,似是无奈的苦笑着伸手自怀中取出一道书信。

  书信被举在严绍庭的肩头。

  因为内外角度,众人也只能看到外面的亮光透进来,照出信封的轮廓,却是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而这时候,严绍庭的声音,也已经传入堂下。

  “想来诸位必然会因我之言,而疑惑不解。”

  “不过……”

  “我这里恰好就有书信一份,乃是在下乘舟南下,行至徐州之时收自南京。”

  严绍庭侧目看向被自己举起的信封,脸上带着一抹平静的笑容。

  其实。

  这信封里,乃是空空如也。

  而他却继续说:“想来诸位很想知晓这里面都写了些什么。既然诸位怀揣疑惑,在下自当为诸位解释明白了。”

  至此处。

  严绍庭语气徒然变得深沉起来:“这里面,赫然罗列江南六省财税账目之情蔽,更有直言,江南六省凡地方百姓,累年受灾而被迫卖地投献,以为豪强士绅权贵门户之佃农,乃至卖儿鬻女以为大户奴仆!更有痛斥之言,我等此刻脚下这座南京城中,朝堂红紫公卿门户,舞弊之举,贪墨之行,纵亲剥削,袒护门生旧古。”

  随着严绍庭的解释,在场众人纷纷气息一滞。

  不信任的眼神,开始在堂下游走了起来。

  杨宗气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便当即高声道:“小严阁老,这不知来路的书信,何以能为实证?若朝廷当真以此办事,还要我大明律法作甚?”

  “哦?”

  严绍庭眉头一挑,将书信收入怀中,缓缓转过身,看向了在场此刻一直在与自己争锋相对的杨宗气。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笑意,从容不迫的注视着杨宗气。

  “这位……应是南京总督粮储大臣了吧。”

  杨宗气脖子硬起,扬起下巴,随意拱了拱手。

  “正是在下。”

  “小严阁老今日若是当真要以这一道不知来路的书信,便要斩了我等,且不论是非对错,恐怕朝野上下对小严阁老也要有一番议论吧。”

  都是官宦多年的人,杨宗气对于严绍庭这点手段,如何会惧。

  但严绍庭却只是笑吟吟的点点头:“确实如杨总督所说的一样,我朝还没有因为一道来路不明的书信,就斩朝堂命官的规矩。但是……”

  话音戛然而止。

  严绍庭只是双目看向白虎堂匾额下的朱七。

  朱七也不言语,在众人注视下径直走到门外。

  站在廊下。

  朱七冲着外面猛的一挥手,大吼一声:“将东西都抬上来!”

  众人纷纷目露疑惑的看向外面,不知道严绍庭这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但也没让这些人等太久。

  便见随着朱七的招呼,就有两名官兵从衙门外抬了一只木箱子进来。

  木箱子不大,还不到膝盖高。

  但两名官兵抬着脚步却走的很是沉重。

  未几。

  木箱子被抬到了严绍庭身边,朱七亦是跟了进来,侧目看向严绍庭,等候着下一步的指示。

首节 上一节 58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