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72节

  自己在山西也是时常听闻,南京城里秦淮河歌舞之盛!

  至于说严绍庭要留驻马头镇水驿的事情。

  反倒是漕运总督王廷和淮安知府李幼滋表示压力山大。

  虽然王廷有了投诚的意思。

  但他说到底还是希望能将严绍庭这尊大神给打发送走。

  淮安知府李幼滋则纯粹是胆小怕事。

  严绍庭只要留在马头镇一日,有鉴于发生了白莲教逆贼刺杀之事,他这个淮安知府就要陪在水驿一日。

  不然真要是再出什么事。

  他这个淮安知府那可真就万死莫辞了。

  两人心思各异,但却不妨碍两人将严绍庭要留在淮安府马头镇的消息,派人快马传到南京去。

  除开见到严绍庭的时候,两人都是如同笑面佛一样,但凡是离开严绍庭的视线,两人便是心中惶惶不安。

  三日后。

  就在王廷和李幼滋两人都快要茶饭不思的时候。

  严绍庭却是神清气爽的起了个大早。

  到了庭院里,除开朱七和刘万的人,便只有一队淮安府的官兵守在水驿外。

  至于留在水驿的王廷和李幼滋两人,大抵是还没起来的。

  “这第一把火算是烧起来了。”

  “南京那边的消息,七哥辛苦盯着些。”

  朱七嗯了声,在旁点点头。

  至于严绍庭喊自己七哥的事情,他有过反对,但没作用。

  最后也就听之任之。

  但自己当初对严党看不顺眼这件事,如今也早就已经烟消云散成了过往事。

  刘万则是从重新搭好的马棚里,为严绍庭牵来了一匹马。

  “清江浦离这也就十来里路,这会儿过去至多小半个时辰。”

  严绍庭给了个眼神,便翻身上马。

  这会儿,张遐龄也是刚好赶了出来。

  “宾客,听闻今日您要出去走走,若是不碍事……”

  严绍庭坐在马上,笑着看向刘万:“还要劳烦刘总旗,为咱们张兄弄匹马来。”

  刘万笑笑不发一言,冲着马棚那边招了招手。

  有官兵牵马过来。

  张遐龄笑呵呵的爬上马背。

  严绍庭见朱七和刘万已经点齐人马,满意的点点头。

  “出发!”

  既然自己要留在马头镇水驿,坐看自己烧起来的这第一把火。

  那自然也不能让自己空闲下来。

  清江浦。

  正好是个很合适的地方。

  整个大明内水河道,除开南京龙江造船厂和杭州、泉州、广州这几处外,安庆、苏州、北新关、九江、樟树镇、饶州等处造船厂,皆不如这十来里外的清江浦造船厂。

  此处。

  乃是大明朝少之又少的,不论是规模还是能力都顶顶好的造船厂!

  …………

  月票月票

第420章 大明要有属于自己的万料大船!

  等到严绍庭带着人一路直奔马头镇东边的清江浦时。

  最近一直留在马头镇水驿的漕运总督王廷和淮安知府李幼滋才知道消息。

  两人闻询,连忙合衣冲到了水驿前头。

  只是此时严绍庭早已带着人远去。

  看着水驿外那满地的马蹄印,淮安知府李幼滋脸色呆滞的跺了跺脚。

  李幼滋扭过头看向身后的王廷,摇头叹息道:“这可如何是好啊!且不说话要继续南下去应天府,现在竟然又要往清江浦那边去了。”

  这位淮安知府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

  头皮发麻。

  王廷也是脸色难看:“人家是皇命钦差,你我又能如何?”

  说着话,王廷长叹一声。

  他摇着头摆了摆手,转身便坐在廊下台阶上。

  李幼滋低眼看向对方,却是眉头一挑,看向四周的驿丁、官兵:“都下去!”

  驿丁官兵们退下。

  王廷则抬起头看向明显是有私密话要与自己说的李幼滋。

  他现在心里也是乱的很。

  对于严绍庭不继续南下,反倒是留在马头镇的事情,王廷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下。

  虽然大家都被人称作督宪。

  可这人和人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严绍庭是钦差,是总理六省钱粮仓储的上差。

  自己这个漕运总督说到底也是能被人家管上一管的,更何况当日白莲教逆贼行刺后,严绍庭可是拿着自己巡抚两淮四府三州的事情点过自己。

  李幼滋却是在赶走周围人后,挪着屁股坐在了王廷身边。

  “王督宪,咱们可不能真就这样干等着啊。”

  “难道他严绍庭一日不走,咱们便要一直待在这马头镇?”

  王廷心中烦闷,听到李幼滋这话,立马翻着白眼看向对方:“难道你能将他赶了走?”

  李幼滋顿了一下,明显是吃瘪了。

  但他还是冷哼着说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咱们真成伺候人的贱婢了?他要是一直赖着不走,赶明儿咱是不是还要将自家婆娘送到他床上去伺候啊!”

  这纯粹就是疯言疯语,胡乱发脾气。

  王廷侧目斜觎着李幼滋,低声道:“我现在就是好奇,他到底为何留在此地不走,今日却反倒去了清江浦。”

  这才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

  李幼滋却是眉头一挑,随后凑到王廷耳边:“督宪,您说他该不会是明着去清江浦,实则是去大仓那边查账吧?”

  说着话,李幼滋心中生出几分玩味。

  这话却是让王廷心中一惊。

  要知道,漕运总督衙门下面,在这淮安城内外可是设有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以及庄仓五处。

  一共十二处大仓,积存着整个数不尽的钱粮财货,以着运河为纽带,输南送北,尤其是其中要供应京师和北方的物资最多。

  这么多大仓。

  加之漕运总督衙门下,还有诸如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等官员,再加上督催那头的御史、郎中,押运那头的参政等等文武官员,合计近三百员,又有仓储、造船、卫漕兵丁两万余人。

  这上上下下。

  守着运河,守着运河上下的大仓。

  难免会滋生贪污,行那中饱私囊的事情。

  这等事情,就算是王廷这位漕运总督,大多数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何况。

  就算是自己……

  人非圣贤嘛。

  王廷转过头,微微瞪眼看向李幼滋。

  他的脸上挤出一抹笑容:“李府尊的意思……是说严督宪觉得本官有不法于朝廷?”

  李幼滋立马站起身摇头摆手:“王督宪,下官可是绝无此意啊!督宪为人,在这淮安地界上可是人人称赞,合府上下官吏,谁人不说督宪是为官清廉,公忠体国。”

  一边毫无营养却分外谄媚的夸着王廷。

  另一边,李幼滋却是脸色一沉,收敛神色,上前一步,压着声音。

  “可是……”

  “督宪须得知晓,这个严绍庭那是皇命在身,总理六省钱粮仓储,他若是当真拿着皇上的旨意查起来,难保咱们这边会有往日错漏之处被他抓住把柄。”

  被李幼滋如此一说,王廷也是心中有些不安。

  虽说自己当日已经对严绍庭低头了。

  可这官场上,却从来都是没有信用可言的。

  自己不过是权宜之计。

  难保严绍庭也不过是在与自己虚与委蛇。

  王廷不由开口:“他当真会如此做?”

  李幼滋见王廷如此反应,当即冷笑道:“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严绍庭年纪轻轻便大权在握,这次南下若是不搅风搅雨,他又如何从中取利?就算今日他确实只去清江浦,可他手下却还有锦衣卫的人跟着啊。”

  锦衣卫!

  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的王崇古的傻儿子王谦或许对锦衣卫的凶狠没什么了解。

  但王廷却是清楚锦衣卫都是怎样的人。

  那可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虎狼豺豹啊!

  王廷当即站起身,双手抓住李幼滋的手腕。

  “计将何如?”

  “你我二人同在淮安为官,便是一条绳上的。”

首节 上一节 57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