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80节

  东侧为六部、宗人府、鸿胪寺、翰林院等,西侧属白虎位便安置了五军都督府衙门以及锦衣卫衙门。

  紫花札甲将军带着人,一路赶到大明门东侧。

  而后自东江米巷转入六部街,穿过礼部、户部、吏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衙门,终于是到了宗人府对面的兵部衙门前。

  紫花札甲将军坐在马背上,抬头看了一眼兵部衙门的匾额,便一个抬腿翻身下马。

  缰绳抛出,便被一名士卒眼疾手快的接受。

  两名士卒下马,牵着马拴在兵部前的栓马柱上,而后两人陪着紫花札甲将军走上兵部衙门前的台阶。

  守在兵部衙门前的士卒差役,一眼便认出了这三人乃是边军出身,自不敢阻拦。

  而那紫花札甲的将军也是个知晓规矩的。

  身后两名士卒便守在台阶上边缘。

  而这将军则是拱手道:“末将万全都司参将兰永震,有紧急军报,需面呈兵部杨尚书!”

  若是严绍庭此刻在场的话,定然会面露诧异。

  因为这兰永震确确实实就是他的老熟人,说起来还是当初在户部那档子的事,方才认识这兰永震以及京营参将郭玉创。

  只是若他当真在这里的话,也必然会惊讶于兰永震此刻的自称。

  万全都司参将。

  上一回去户部,这个兰永震用的却是卫所镇抚的头衔。

  虽然隔了有两年,但不论是参将还是镇抚,品级却并无高低区别,却因为来的衙门不同便用了不同的官职称呼。

  这倒是让人意外。

  而这头。

  兰永震自报家门后,兵部衙门前的差役便立马放了他进衙门。

  “郭参将直往里走,尚书今日正在公廨。”

  兰永震拱手一礼道了一声谢,便一手压着左腰上的佩刀,一手扣住腰间的系带,直往兵部衙门里走去。

  兵部本就是管军的地方,除了那些个飞禽,亦是常见走兽往来期间。

  兰永震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而他也一路到了杨博的公廨门前。

  屋门洞开,一看就能看到坐在公廨里,俯首料理公务的兵部尚书杨博。

  兰永震当即面色一松,跨过门槛进到屋中,便当即双手抱拳单膝着地。

  “末将兰永震,参见尚书。”

  此刻的杨博正在伏案筹划着今年朝廷各处军务上的备训及军需分配事务。

  听到兰永震的声音,眉头一动。

  他缓缓抬起头看清来人,脸上亦是露出一抹笑容。

  只是旋即。

  杨博便眉心生疑:“宣府出事了?”

  宣府、大同,这是他能坐稳兵部尚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观此刻杨博和兰永震的对话,分明两人是认识的。

  兰永震点点头:“回禀尚书,末将此次受总兵官之命护送急递入京,乃为于朝廷上报今岁开年后,关外俺达部下各部族正在集结,关外草原上兵甲阵阵,总兵官断定今年俺达部必然率兵大举叩关。”

  杨博顿时眉头一紧。

  他放下手中的公文,右手抬起扶住额头,轻轻的揉搓着太阳穴。

  他皱眉道:“既然让你来了,想必德馨已经探得俺达部南下的确凿消息了吧。”

  德馨。

  乃是现任宣府总兵官马芳的字。

  马芳乃是山西蔚州人氏,杨博同样出身山西,不过是蒲州人氏。

  而巧合的是。

  兰永震也是山西蒲州人。

  见杨博如此说,兰永震点了点头。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门外,而后才开口说:“总兵官以为今年俺达部可能有大图谋,所以除了急递入京面呈皇上,便是命末将亲自入京,将此事当面说与尚书知晓。”

  听到这话。

  杨博眉头更紧了一些。

  他和马芳是老熟人,自然知道对方的秉性。

  若只是如寻常一样,关外俺达部集结叩边,依着马芳多年领军的经验,宣府镇又有兵马近十万,便是不能出关迎敌也能固守边墙。

  但这一次竟然让宣府镇七名分守参将之一的兰永震亲自入京与自己禀报消息,必然是马芳这一次感到了压力。

  杨博手指揉着额头,沉声道:“这两年朝廷日子好过了些,去岁朝廷还有了结余,今年开年后御前会议,管军需差事的严宾客,还提议朝廷应当改进朝中使用多年的火器,另要实查九边各镇兵马现状,补充缺额,这事内阁和兵部也已经在议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先行于大同、宣府、辽东三镇。”

  九边兵马一直存在额定人数与实额两个数据。

  除了有部分将领吃空饷的因素,还有一大部分是官兵逃窜。

  就如现如今的宣府镇。

  原定马步营官兵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二名,但现在马芳这个宣府镇总兵官手下,至多也不多九万可用战兵。

  兰永震则是心中一动,下意识说道:“管军需的严宾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杨博当即目光幽幽的看向兰永震,面露笑容:“哦?你与严宾客相熟?”

  若只是知道严绍庭这么个人倒是不奇怪,但听着兰永震的口气,分明是和严绍庭认识的。

  兰永震抬起头,脸上神色一闪而过。

  而后干笑道:“前年入京,在户部与严宾客有过一面之缘。”

  “只是一面之缘?”

  杨博低声念叨着,而后挥挥手开口道:“且说德馨这一次让你亲自入京给本官送来消息,可是需要本官做些什么?”

  其实杨博心中很清楚。

  兰永震出现在自己面前,代表着什么。

  但他却还是要亲自问上一遍。

  兰永震则是面色平静,开口道:“总兵官此次面呈皇上的急递上,希望朝廷知晓军情并拨付钱粮。但总兵官更希望杨尚书能在朝中为宣府镇边墙稳固说说话,能让这钱粮送到宣府,总兵官好就地征募兵丁,补充边墙各处,并修缮柴沟堡至龙门所一线边墙戍堡。”

  虽然知道是这个由头,让兰永震来就是为了要银子,但杨博还是不由一叹。

  杨博沉眉屏气。

  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击着。

  声音一下一下的发出。

  半响之后。

  杨博方才缓缓开口:“朝廷今年也基本定下了,将会拨付钱粮给各镇……”

  兰永震当即抱拳道:“总兵官希望朝廷今年能额外拨付三十万两白银,用于征募士卒、修缮边墙及戍堡。”

  “什么!”

  杨博立马急声出口,目光直直的看向兰永震。

  三十万两。

  杨博眉头顿时皱紧,好似都能将核桃给夹碎了。

  他一字一句沉声问道:“马芳他要做甚!”

  按照朝廷定制,宣府镇每年年例主兵银十二万两,客兵银二十万五千两。

  宣府镇合计兵饷就是三十二万五千两,除开这些,还需要另外拨付军需、粮草及修缮边墙、戍堡的钱粮,几项加在一起一年便需要差不多五十万两左右。

  现在马芳一开口就要再加三十万两银子。

  足足是原本一年耗费的六成数目。

  若是换做往年,即便是边关形势紧迫,也不过是追加个十来万两银子罢了。

  兰永震看了眼杨博的脸色。

  他低声道:“末将入京前总兵官吩咐,若是要不到三十万两银子,若尚书能为宣府镇在朝中说情,能有个二十万两银子,今年宣府镇也必然能稳如泰山,绝不叫关外贼寇打进来!”

  这就是要朝廷花钱保平安的意思了。

  可不论是三十万两还是二十万两,杨博都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至少当下关外俺达部的贼子还没有打进来,朝廷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额外增加开支。

  杨博皱眉道:“方才本官与你提及的,严宾客在御前会议提请的事情,朝廷大抵很快就会行文各镇。依着当时的计划,今年宣府镇能换上一批火器,总价至少也有八万两,有火炮也有火铳。补员的饷银大抵也能有五六万两银子。”

  这便是差不多十五万两左右。

  而且那八万两的火器,还是长期的投入。

  至少三五年内,这些火器总不能都坏了。

  兰永震听到这话,便不再说话了。

  杨博额上皱起的眉头,却始终不曾松下。

  许久之后。

  他见兰永震还单膝跪在地上,方才挥了挥手。

  “本官知晓此事了。”

  “你一路奔波,先行在会同馆那边住下。”

  兰永震这才抬头开口道:“那……”

  杨博脸色一紧:“钱粮之事,乃朝中大事,等本官的消息!”

  兰永震面色微变:“尚书……边关乃急……”

  杨博目光平静的看向兰永震。

  “嗯?”

  只是一声。

  兰永震立马闭上了嘴,双手抱拳。

  “末将遵命。”

  “便在京中等尚书再召见。”

  …………

首节 上一节 480/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