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
张居正倒是真的有些意外了,转头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面露无奈。
那一罐大红袍,还是自己托朱时泰在福建那边寻来的,本来是准备继续留着。算着日子,差不多等到明年大妹子将肚子里的孩子生下后,自己再开罐品尝的。
不成想这就被老小子给卖了。
不多时。
别院藏书楼顶层。
茶香四溢。
楼内点着火盆,周遭窗户洞开,却不觉寒冷。
徐渭充当了一回茶博士,将两杯红彤彤的茶汤送到了严绍庭和张居正面前。
严绍庭小心翼翼的嘬了一口,随后才目光疑惑的看向张居正。
此时。
已经夜色降下。
按理说,张居正家人也在京中,但这个时候他却不回城里,反倒是留在这昌平,显然不是为了些闲杂之事。
即便茶香四溢,但张居正果然也没有品茗的心思。
两根手指捏着茶杯。
张居正缓缓开口道:“其实今日在昌平等待许久,是有一件事,希望润物能够帮忙从旁出力……”
……
半个时辰后。
严绍庭和徐渭并肩站在书院门口,默默的注视着张居正坐着马车离开。
徐渭眉头皱紧。
“宾客当真要答应张居正的请求?”
严绍庭笑了笑:“算算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他张居正想做,那就帮一把便是……”
徐渭深深的看了一眼融入黑暗之中的马车。
他轻叹一声,然后躬身道:“那属下现在就去安排。”
严绍庭却已经伸手抓住了徐渭的手腕。
在徐渭不解的注视下,严绍庭开口道:“今日大年夜,到子时便是新年,文长先生还是先与我们一同吃了年夜饭,然后守岁至子时后吧。”
徐渭脸色一愣,而后笑着点点头。
他近年都是孤家寡人,虽有妻子,但入京有了官身后也未曾去信将其招来京中。
见到严绍庭如此说,徐渭也不再拒绝,两人转身便往别院而去。
不知过了多久。
随着一声鞭炮响。
整个昌平的鞭炮和烟花,就不再停歇下来。
尤其是那鞭炮声,从年夜饭开始,便一直响到了正月初一的清晨。
谁也别想在大年夜能睡个安静觉!
而随后的几日,也无大事发生。
正月里朝廷的御前会议,同样不再有什么纷争出钱,这头一场御前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账目问题,定下朝廷今年要做哪些事情,而后就是要预留多少银两防备不测。
这些都有成例。
朝廷去年开始日子好过了些,账目上的纠纷也就少了。
只是当元宵一过。
朝廷各部司衙门陆续真正忙碌起来后。
而在八达岭长城方向,自万全都司方向往京师而来的官道上。
一名身披紫花札甲的将领,正带着六名身着绿绒齐腰明甲的士卒,马不停歇,长驱直入,便是到了居庸关下,当关上官兵看清来人,亦是立马打开关门。
那是宣府的急递!
由穿着紫花札甲的将领亲自带领,谁敢阻拦?
拦之,则死!
而这一日。
当身穿紫花札甲的将领,带着六名亲卒,护送着宣府镇的急递送往京师,路过昌平的时候。
严绍庭正骑着马,与徐渭慢悠悠的往城里去。
而这一支急递队伍,便卷着尘土飞扬的从身边疾驰而过。
徐渭满脸错愕,不禁吐了两口尘土。
“这是哪里来的急递,到了京师地界竟然也不慢下马速?”
严绍庭则是眯着眼,望着早已裹着尘土,消失在官道上的队伍。
徐渭不由侧目看了过来。
“郎君是知道哪里来的急递?”
严绍庭摇了摇头,但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开了口。
“那为首着紫花札甲之人……”
“似是认识。”
…………
月票月票
昨天确认是阳了,但忘了请假,不好意思,给各位老爷们道歉……
第361章 急递:快打钱!
那紫花札甲究竟是何人。
徐渭心里有些疑惑和好奇,严绍庭亦是有些惊讶。
虽然说九边的急递军报从来都不少。
但若是用上能穿紫花札甲这种级别的将领亲自带队,将军报急递入京,倒是甚少能见到了。
毕竟按照朝廷规制。
能穿紫花札甲的明军,至少也得是千户官起步。
千户官以下,基本就是普通的链甲或寻常士卒、旗官穿的齐腰甲。
这还是在九边军中,才能做到基本人手一副甲的情况。
若是在南边,军中配甲的比例将会降到一半左右,还多是以轻便的齐腰甲为主。
严绍庭驾着马,刻意放慢速度等着前路上的尘土落地。
他眯着双眼侧目看向身边挥手带袖,遮掩鼻子的徐渭。
“文长先生可还记得,前不久,咱们在藏书楼说的事情?”
徐渭眉头一挑:“郎君说的是裕王加国子监祭酒衔的那一日?”
严绍庭点头嗯了声:“紫花札甲啊,虽说边军人手一甲,可能让这等将领亲自带队急递入京,必然事情不小。”
难道是长城被攻破了?
徐渭心中一跳。
可想了想,大明这二百年下来,长城被攻破的次数也不在少数,便说前些年那关外的贼子不就几乎要打进北京城里了。
他面露疑惑,低声说:“方才观那将军与边军将士,虽然着甲,形色匆匆,但并无狼狈慌张之色,想来并非是边关告急。但能让着紫花札甲的将军亲自急递入京,或许真如郎君之前所言,今岁边关恐生大战……”
若起大战。
当下好不容易恢复了些的朝廷,恐怕又要耗费无数钱粮才能保住那两百年的祖宗基业,守住长城沿线。
严绍庭眯起双眼,心中多了几分凝重。
大明历来都视北方为大敌。
太祖高皇帝在位期间,朝廷连征关外十数次。到了太宗文皇帝登基,更是亲自率军五征大漠。
朝廷对北方的重视程度,就如同那血脉一般的基因传承。
可是从国初到现如今,大明已经走过了二百年。
九边也不再是当初的九边。
而那代表着明军最强战力的九边边军……
更是再不同于过往了。
想到这些。
严绍庭不由就想到了如今内阁里的高拱,以及现任兵部尚书杨博。
他当即笑着对徐渭说道:“且不论边关到底出了什么事,若当真事态严峻,也自然会有人比我们更急。”
徐渭目光一转,当即便明白了严绍庭话里的意思。
可不是吗。
高拱代表的就是山西、河北一带的势力,背后更与宣府、大同两镇牵连诸多。
而现任兵部尚书杨博,其背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着的就是宣府、大同两镇近二十万的边军,以及与这两镇有着密切牵连的山西、河北等处官府势力。
边关有事。
不论是高拱还是杨博,都要比他们任何一个人更急。
而事情也几乎是与严绍庭、徐渭两人猜测的差不多。
且说那由紫花札甲边军将领亲自带领的急递军报队伍,一路狂奔不停进了北京城。
而后队伍便分成两队。
紫花札甲的将军带着两名着齐腰甲的士卒停在街口,看着另外四名同袍直奔西苑西安门方向。
随后,这紫花札甲将军便带着余下两人,往棋盘街方向赶过去。
棋盘街,便是北京城里大明门和正阳门之间那一处。
因为沟通八方,加之大明门、正阳门距离颇近,街道横竖交汇,因此得名棋盘街。
而棋盘街左右,也就是大明门东西两侧,便是朝廷各部司衙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