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老张不知道自己还是国子监司业吗?
若是按照他这么说的话。
自己往后也能插手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官府胥吏之首的任免权了……
而国子监若是能掌握这等权利。
想来日后就是个小吏部的别称了!
那自己是不是得给老高的国子监祭酒官职弄到手?
严绍庭不禁联想了一下。
若是将国子监祭酒的差事弄到手,那……
不敢想!
不敢想!
不过很快的。
徐阶便当即开口道:“两京一十三省并诸府县提学官学政教谕推举生员,自是职责所在,然若归于国子监审查任用,是否会导致吏部职权偏移?”
嘉靖眉头一挑。
这桩事自己倒是没想到。
他不由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却开口道:“国子监祭酒如今正由高阁老兼任,而高阁老当下除户部差事,还另办整饬吏治事。如今归天下官府待官生任用之事于国子监,想来高阁老定能尽心竭力操办此事。”
徐阶彻底哑然。
因为张居正说的没错。
高拱现在就是国子监的祭酒。
这件事等同于直接掌握在内阁手上。
嘉靖亦是点头认同。
严绍庭却是扫了一眼张居正,终于是反应了过来,老张为何要在提议之中加入国子监了。
看来老张是将自己重新入阁的希望,放在了老高身上啊!
自己总算是看明白老张的意图了。
而嘉靖这时候却是忽然开口道:“叔大此言属为妥当,不过……所用之人,俸禄如何算之,何处出之?”
说到这话的时候。
嘉靖的目光已经看向了严绍庭。
几乎是下意识的。
就连嘉靖都没有反应过来。
当他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看向严绍庭。
张居正和徐阶两人察言观色。
这对往日的师徒两人,不由再一次默契的心中齐齐一叹。
果然。
一旦涉及到钱粮问题上,皇帝现在已经会下意识的等待着严绍庭的回答了。
如今在皇帝看来。
大明朝没有人比严绍庭更懂钱粮之事。
这对于严绍庭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是大大的坏事。
因为往后但凡是朝廷钱粮之事,皇帝都会保持这一份习惯。
严绍庭也没有让老道长久等。
“过往如何发往俸禄,往后便如何发给。”
“不过……”
严绍庭声音停顿了一下。
毕竟现在是要整批那些秀才和举人进入官府当差做事,那顶替的自然就是官府中原本胥吏之首的位子,那一份钱粮不过是换一个人发给罢了。
但他却还是留了个悬念。
果然。
嘉靖几乎是没有思考的就询问道:“不过什么?你可是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说罢。
嘉靖目光审视的盯着严绍庭。
严绍庭则是面露笑容:“不过微臣以为,天下功名生员皆为天子门生,这份钱粮微臣估算也不算太多,若是能从内帑另出一份,则天下凡被整批用于官府之生员,必当铭记陛下皇恩,日后更为勤勉当差做事。”
徐阶几乎是下意识的瞪大双眼。
严绍庭竟然要从皇帝内帑夹带里往外掏银子。
不过很快他就低下了头。
若是放在过去,或者换个事,皇帝定然是不会允许的。
但这件事,虽然是裕王和严绍庭得了人情。
但皇帝同样也可以拿下这份恩情。
皇帝格外开恩,从内帑另外单出一份钱粮发给,试问那些被征辟用之于官府的生员们会如何想?
就连当朝命官的俸禄,也都是户部出的。
但他们不是!
他们是拿着皇帝的钱粮在当差做事!
嘉靖亦是瞬间明白了这里面的差别。
到时候恐怕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天下生员愿不愿意进公门做那名为待官生实则就是胥吏的差事。
而是个个都要疯抢这个能进公门做事的名额了!
一句天子门生。
一句内帑领钱。
就是莫大的殊荣!
嘉靖深深的看了严绍庭一眼。
当着徐阶、张居正,以及吕芳和黄锦的面。
嘉靖脸上渐渐露出浓郁的笑容。
“朕当真是一日不能无润物在朝!”
“此事朕允之!”
就在众人目光震惊之中。
嘉靖话锋一转:“昌平书院山长此次谏言有功,朕甚欣之,拟旨加国子监祭酒衔。”
严绍庭三人顿时一愣。
然后瞬间反应过来。
旋即。
三人心头齐齐一震。
大明朝要变天了!
…………
月票月票
第342章 大明的天要变了
严绍庭缩了缩脑袋。
他觉得刚刚一阵小阴风从身后吹来。
让自己透心的凉。
众所周知。
在有着历朝历代以史为鉴的情况下。
从前宋开始,中原王朝对国家储君的限制就到了一个极其严谨的地步。
大明洪武皇帝立国之后。
以及太宗皇帝靖难入主南京城后。
虽然短暂的出现过两位贤明皇太子,被皇帝赋予了极高的权柄,但随后便是严格的限制储君皇太子的权力。
对于东宫储君而言,出阁读书才是登基成为新帝之前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任务。
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防止了储君威胁君主的可能,同时也有利于将更多的治国理念灌输给这些储君。
当然。
这是在某种最佳状态下的情况。
而事实也是众所周知。
某些时候,在位的君王甚至都来不及培养帝国的储君。
但制度和潜规则,却依旧是这样传承了下来。
对于当下本朝而言。
随着去岁景王就藩,裕王朱载坖已经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帝国储君唯一人选。
只是同样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裕王才一直没有拿到名义上东宫太子的头衔而已。
所以。
今年裕王出府,担任昌平书院山长一事,在朝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风声和反对。
毕竟一个书院山长,对于大明朝如今的名义上的储君而言,并不算什么,与出阁读书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并没有掌握实权。
但是此刻。
今日。
老道长竟然给裕王朱载坖加了一个国子监祭酒的官衔。
虽然同样只是加衔,而非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