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霸王 第281节

  左相双手呈上战报,并附上一同传递回来的军事地图。

  太监将东西恭敬地放在桌子上展开,贾蓉坐好身子看着卷轴上的军事地图,上面详细的列举了一路上攻占的各个区域。

  基本上是沿着当初元朝军团西进的路线一路闯关,如今停留在了德国内部。

  前些年就打到了中亚省,如今已经突破了波兰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进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范围。

  目前的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不过贾蓉给他们起的名字是德国,自家人当然是以贾蓉为主,根本不管别人是怎么自称的。

  看着地图上的路线,如今距离西班牙也就德国法国两个地盘了。

  元朝军团用了好像是六七年完成深入东欧的征服,自己这边用了也好几年了,虽然短,但也不是特别快。

  贾蓉皱起眉头,“本想组建船队击败西班牙王国的舰队,没想到船还没造好,征西军团先靠近了西班牙。”

  海军方面造了好几年船,一看陆军快要打到西班牙了,顿时有些坐不住了。

  左相立刻说道:“启禀皇上,海上风浪凶险,又长途跋涉缺少陆地获得饮水,如今造船造了几年也不一定能顺利到达海外西班牙王国,而且传递消息实在是太慢了,臣认为应以陆军攻占西班牙王国。”

  此时军部还是陆军为主,兵部尚书也站出来请战。

  “启禀皇上,去年就已经选拔了五千辽兵、五千草原降兵、一万中亚骑兵加入征西军,如今兵马充足,不日即可攻占西班牙国,复仇雪恨!”

  贾蓉眉头一皱,这才想起来是西班牙船队先袭击自己港口,然后才导致了自己这边不辞辛苦的大老远去找他们算账。

  前前后后忙了很多年。

  “陆军做的不错,海军也不能停下,将来也有海军的用武之地。”

  贾蓉知道海军的重要性,未来陆地兵种将会成为苦逼的兵种。

  时代就是如此。

  “传令征西军,自行决定攻占西班牙的军事计划,路途遥远就自己做决定,不必等朕的安排。”

  “这一路上的粮食是怎么解决的?”

  贾蓉好奇如今的后勤问题是如何管的,长途跋涉一年多的距离,后勤运输的压力极大才对。

  右相拱手行礼,“启禀皇上,路上军资以运输为辅,就地征用为主,依照皇上不扰民的安排,大军征用粮食会给一些钱,后面开辟出来的商队会以一些药材茶叶丝绸等进行贩卖。”

  “如今西亚商人多聚集在中亚省,互通有无,也有罗刹国的商人提供粮食和酒,换取我军不用的枪炮子弹。”

  贾蓉听到后大致理解了物资的情况。

  征西军团也就两万自己人,大部分都是投靠的降兵,或者是强征的奴隶兵。

  打仗会吸引商人,如今中亚省已经成为了新的贸易点。

  牧民们知道那里能交换物资,商人也知道那里聚集了大量财富,而北方的罗刹国也加入了进来。

  贾蓉感觉有些奇怪,“说来朕有一件事情不太明白,罗刹国为什么和我们关系不错呢?”

  左相回答说:“启禀皇上,不光是罗刹国,海外番邦小国,还有九边诸国一直都对圣朝恭敬有加,年年准时上贡贡品,金银珠宝,香料美人不计其数。”

  贾蓉闻言想了想。

  好像还真是。

  并不是罗刹国慧眼识明珠,在别人都找事的时候偏偏过来雪中送炭,而是自家这边成天惹事,上贡不上贡都打。

  战争不是一触即发,打仗之前肯定会侦察一下。

  士兵用的是什么武器,打仗用时多久,多少规模,穿的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战绩。

  觉得打不过了,自然会老老实实的合作上贡。

  贾蓉已经灭了好几个国家了,但是对开疆拓土的事情反而没兴趣。

  “中亚省确实是要好好发展了。”贾蓉意识到中亚省的重要性。

  如果今后控制欧亚大陆的话,这里远比京城更加适合当帝都。

  但是那边之前都是大大小小的国家和部落组成,想要统一语言和常识需要非常久的时间。

  好在贾蓉也不着急。

  “把今年那些科举人才安排过去传授圣人之道,儒家经典,教他们学习我朝忠孝仁义之说。”

  “凡是去支援中亚教育和建设三年的举人,可回来当官治理地方,若是进士的话可直接六品起步。”

  现在科举年年都有,数量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尤其是那些满嘴圣人之道的落榜书生因为政策的关系考中了,嘴里都是一些圣人道理。

  贾蓉反正也不需要那么多文科生,于是就拿过去教外国人礼义廉耻了。

  而且这帮文人的男女关系混乱,比武人更容易在当地留下后代,没了家庭的束缚更加狂浪不羁,也可以当作是配种换血的公猪用。

第306章 还是难受想哭

  本来是上朝开会的,但实在是没什么事情了,贾蓉回家也闲的没事做,于是手下一群人开始歌功颂德。

  “陛下文治武功,旷古烁今!”

  礼部尚书率先带了一个好头,他须发皆白,此刻却红光满面。

  “自皇上登基以来,开疆拓土,教化万民,使我大业版图东至扶桑,西抵罗马,南达澳洲,北至冰原。此等功业,便是秦皇汉武,也难及万一啊!”

  贾蓉一脸无聊的靠在龙椅上,想着中午吃什么好。

  想事情的时候不喜欢走动,虽然听到了礼部尚书的话,但也没有当回事。

  “颜大人所言极是!”工部侍郎连忙接话,“皇上不仅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更重视民生!”

  “自陛下设立工部以来,新式织机、水车、农具层出不穷,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那铁骑收割机,简直是巧夺天工!臣等愚钝,实在想不出陛下是如何想出这等精妙之物。”

  贾蓉没理会这个玩意儿。

  这家伙和礼部老头不应该是一伙的才对,明明是管工匠工业的,这才几年时间就学会拍马屁了。

  果然文官武官还是科研学者,当了官也都没区别了,该会的都会。

  不会的也慢慢会了。

  “皇上圣明!”户部尚书张大人不甘落后,“自皇上推行新政以来,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去年税收较十年前翻了二十倍有余。更难得的是,皇上体恤民情,减免赋税,使万民感念圣恩。臣等每每巡视地方,百姓无不称颂皇上仁德。”

  “启禀皇上!”一个年轻又陌生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去,发现是新任的宗正。

  此人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靠的正是子承父业,贾蓉把宗正的位置给了暴死宗正的儿子。

  这个职位本身就是宗室担任的,看的恰恰就是血缘关系。

  贾蓉自己没什么亲人,也懒得折腾这个岗位,就随手赏赐给了宗正三十岁的儿子。

  新任宗正以前是在皇宫站岗,是御前侍卫,正是最需要表现的时候。

  “臣近日翻阅史书,深感皇上之功,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上不仅一统天下,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臣斗胆进言,当为陛下上尊号'圣祖',以彰显陛下之伟业!”

  果然拍马屁这种事情还是新人肯下功夫,更加的不要脸。

  谥号是死了之后别人给的,尊号是在位时就可以用,但必须要是下面人进言,自己要是随便起了,可是会被人嘲笑的。

  贾蓉当然是不怕被人嘲笑的那种人,他早就以圣皇自居了。

  可惜此时满朝文武竟然认为贾蓉是要脸的人,以为贾蓉只是改了年号,并没有起尊号,也没有自己给自己加封的作为。

  礼部尚书大喜道:“宗正所言正是!皇上文韬武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可为圣祖!”

  工部是贾蓉的走狗,自然果断喊道:“臣附议!”

  “臣认为言之有理!”

  “圣上当得起圣祖之号!”

  “如今四海升平,八方来拜,万国臣服,圣上真乃万古第一明君!”

  “古有始皇帝,今有圣皇帝!”

  ……

  大殿里很快变成了演说场地,一群人开始努力的想出各种花团锦簇的词语来形容贾蓉的伟大。

  贾蓉目光扫过殿内群臣,他们一个个低眉顺眼,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

  贾蓉不禁回想十年前的时候,那时候……那时候这帮人还都不在呢。

  当初那批人,大部分都被太上皇带走了。

  太上皇的天花病,可是把当时朝中不少大臣都拉下去陪葬了,这也是许多人对太上皇和先皇一系比较反感的原因。

  若不是贾蓉以忠孝上位登基,法理上算是太上皇的继承人,那满朝文武实际上真想给太皇上一个灵宗哀帝的谥号。

  谥号代表着后人们对他生前功过的评价,比如某某‘文’帝,某某‘武’帝,某某‘成’帝,带这些谥号的都是个明君。

  若是带灵的话,那么绝对是昏君没错了。

  “准。”

  贾蓉淡淡的同意了,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这帮人真的是难以理解,早早就改了圣朝的国号。

  怎么今天才反应过来吗?我自己都忘记了,你们却刚反应过来?

  和这帮人真的是聊不来国事。

  “还有什么事情?”

  贾蓉想回去吃饭了,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自己想吃什么。

  在中午吃什么好这件事情上,贾蓉浪费了比安排军事后勤等事情多一百倍的时间。

  右相站出来说道:“启禀圣上,粤中县县令清查民田时发现有诸多隐田,因为是族田的关系导致民怨四起,御史弹劾此人做事没有章法,胡乱扰民。”

  贾蓉没有说话,依旧是在想着中午吃什么好。

  他不说话,别人也不敢说话。

  过了一分钟,贾蓉还是想不好到底吃什么好。

  算了,随便吃吧。

  贾蓉不去想吃饭的事情了,感觉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派人下去查查吧。”贾蓉很随意的说道:“朝廷自有忠臣在,也不缺那些不肯同流合污,只想着做点事情的清关清流。”

  “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讲道理,讲情面,交税历来是国家大事,有些人总想在这种事情上搞事情,他们那点农税已经够低的了,还要藏着做什么?造反吗?”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派钦差过去彻查此事!查之前给十天时间自己坦白,否则十天后查出来隐田超过十亩者,一族之内不得为官,不得参军,不得经商,世世代代为农!”

  收税的事情一直都是贾蓉重视的大事情,尤其是南方那些地方的税收,必须要交上来。

  有困难可以免税,甚至是可以拨款过去解决问题,但是态度不对就不行了,隐瞒不报就是态度和能力问题。

  过了两个月时间,当三月的春风吹到京城时,吹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蓉没有说话,表情也很凝重。

首节 上一节 28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