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医那么多年,男人大部分死因都和女人有关,死在女人肚皮上的可不少,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冬季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常发季节,每年冬天过年前这段时间老人都容易死。”
贾蓉叹息道:“我和宗正认识多年了,葬礼我就不去了,免得伤感,不过多给他的家人发几条烟几箱酒,把葬礼办的热闹一些吧。”
内务府准备领赏的众人听到后,齐声喊道:“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蓉无奈的摇了摇头,本想当个好人的,可身边人不知道为何就是不肯给自己一个机会。
宗正他才四十多岁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虽然也曾想过他会死于非命,死于胃出血,死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偏偏就是没想过他会死于马上风。
这种事情又没办法禁止,除非是国丧,不然没理由禁止这些人房事。
贾蓉可不想搞什么国丧了,顺其自然吧。
“来吧,发东西了,诸位爱卿辛苦了,以后都要好好保重身体,为国效忠。”
“臣等遵旨!谢主隆恩!”
贾蓉开始挨个发东西,给烟给酒给银子,还有保重身体的药物和一些领米面还有鸡鸭鱼肉的牌子。
虽然俸禄里没有米粮只有钱了,但是京官们过年的时候还是能领到一些的,总要把过年过得热闹一些。
贾蓉逐个的发放过年礼物,也差不多都勤勉几句,稍微说说话,安排一些事情。
他是有能力当个好皇帝的,只是大部分时候都不把心思放在正途上。
比如前面两代皇帝心里想的什么,想要做什么,身为下属应该怎么做,贾蓉其实完全能做得更好。
但有时候就是不想做。
有时候就算是被贬官削爵,甚至是可能连累家人,贾蓉也要说太上皇没蛋。
如今贾蓉就算是当了皇上,稍微克制了一点点,但本身对当个好皇帝的事情依旧是没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封圣的念头也小了不少,感觉很无所谓。
差不多一个上午和中午把事情忙完,贾蓉看着手边臣子记录的表格。
“今年怎么感觉人少了一些?不是又提拔了不少官员吗?”
贾蓉随口问了一句。
他的感觉没有错,确实是少了。
站在一边的内务府总管回答说:“启禀皇上,今天来的都是五品以上正官,数量并不多,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外派去了,都提前领了皇上的赏赐。”
贾蓉站起来,去查了查内务府和金库的账。
查账这种事情,贾蓉在宁国府的时候就没少做,如今内务府也安插了不少原来贾家的账房。
很快贾蓉发现自己现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钱多的花不完。
大量金银积累在了府库中好几年没有动了,就连各地的银行也都积累了不少金银铜钱。
铜还可以融了支援工业,金银就必须要找个地方好好保管了。
贾蓉询问手下账房。
“怎么积累了那么多钱?这几年税收那么多?”
账房回答说:“一部分是盐铁商税,船税,还有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
“一部分是查抄僧道和民间骗子收缴上来的钱和土地收成,现在天下那么多寺庙道观都在给皇上交税。”
贾蓉想起来了这个事情,点了点头。
账房又说:“前几年抄了孔家,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两亿两银子了。”
贾蓉好奇道:“这么有钱吗?”
虽然是贾蓉下令把孔圣后人给抄了,但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之后就没怎么在乎这事情了。
账房回答说:“孔家有朝廷赐予大量祭田,用于祭祀孔圣人,这些土地遍布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总面积达数十万亩,加上孔家自己的私田,每年地租就不是小数。”
“孔府还经营当铺、钱庄、商铺、丝绸铺、陶窑等。”
“最关键的还是历来朝廷都免了孔家的土地税和商税,做生意赚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还有朝廷的赏赐,各地官员士绅对孔家的捐赠,就连孔家的学堂收费也不少的。”
“以前荣府那种规模都能积累两三百万家财,更不要说把持一县之地财政的孔圣人家了。”
孔家历朝历代都是大官,作为“衍圣公府”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特权。
荣国府和宁国府比起衍圣公府,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八公加起来都碰瓷不了人家衍圣公府。
贾蓉皱起眉头,我当初搞孔家的时候,底下人没骂我吗?
事情太久远了,导致贾蓉完全想不起来当初是怎么回事。
这种几句话就确定的事情,贾蓉不可能过了好几年还记得那么清楚。
“衍圣公后裔是犯了什么错来着?”贾蓉问了问手下人。
一般来说国家大事那么多,账房的人不可能知道那些事情。
不过衍圣公的事情不是小事情,大家都有所耳闻。
“启禀皇上,是勾结异族,意图造反投降。”
贾蓉眉头一皱,很快舒展开来,“那应该是没冤枉他们。”
别人不敢砸了孔家这个儒家牌面是因为需要一个名头统治,儒家那一套对皇帝来说非常有用。
但是贾蓉当初为了自己成圣,下死手把另外一圣的后人给干趴下,说话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
如今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熟饭,很快就不管了。
好在如今各地都在提拔会算学、工学的官员,原来的圣人文章在做官上逐渐没了出路,自然也就没有人在乎这个了。
贾蓉看自己钱多的花不完,稍微想了几秒钟,就想好了安排。
“以后只赏赐银子和钞票,尽量不给黄金,将黄金都储备起来,最好是把民间的金子都收集上来。”
“黄金不占地方,方便储备。”
账房管事答应道:“遵旨!”
贾蓉思考着自己那么多钱应该怎么花。
在国内的话,感觉大部分东西都是自己的,根本不需要花钱。
再则工资涨上去容易,降下来就难了,随便乱涨工资会引起很大的变化。
思前想后,贾蓉决定把钱花出去。
那就要和国外做生意了,可是如今自家地盘大的不行,想从卧室到门口,就像是从圣宫的卧室到门口一样,并不是几分钟就能走出去。
目前西边打到了东欧,具体怎么打的贾蓉也不知道,就知道一个大概。
但因为重心不在这边,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和强敌,所以没有封王。
大部分地区都是按照县城规模打的,打的也都是一些落后没什么价值,只有大量牛羊的草原部落。
这一次比蒙古军团打的还要快,还要生猛,而且沿途都留下了军事补给点,方便后方过来人员更替。
也可能是有被蒙古人入侵的记忆,这一次西边投降的都比较快,导致版图扩张的太容易了一些。
封的更多的还是县爵,因为上上下下都不把一些草原部落当回事,所以一个世袭一代人的三等县子爵也就满足了。
铁路还没有铺设好,远洋轮船也没有造好,如今只能依靠飞机了。
虽然违背常识,但造飞机比造火车更快。
历史上从第一架飞机发明到第一架客机问世,大约用了16年,而且期间有很多时间都是浪费掉了。
真实的历史上拿到军方资金赞助成立公司后的第二年,就能批量造出侦察用的飞机了,一年几十架木头飞机。
铺铁路到边境的话,就不止十六年了。
陆地运输只能慢慢来,现在想要快的话,只能从海洋和天空路线发展。
找对了路子,干什么都快。
钱多没地方花的贾蓉,很快让人在各县和镇修建学校,大量培养人才,加快书籍和知识的传播。
修建炼钢厂、化肥厂、炼油厂、印刷厂。
同时用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和收获,将大量劳动力从农田引入工厂。
第305章 开疆拓土
圣朝五年,大年初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十二岁的贾蓉坐在至尊宝座上,看着下方的群臣。
“平身。”
“谢皇上!”
众人起身,没事的回去坐下,有事情的站在前面启奏。
宗正死后又有了新的宗正,朝廷的职位不会因为死人空缺太久。
不过宗正和宗正也不一样,以前是受贾蓉器重才能参与国事,如今贾蓉对新的宗正没什么交情,自然也就不重视了。
职位并不是关键,官品也不能代表一切,就像是以前的贾蓉一样,能不能得到皇上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左相这些年已经集中了大部分权力,日理万机,但是名声和影响力反而没有长进。
一来是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并没有当权相的想法。
二来是贾蓉正值壮年,就算是离家出走也就是跑了半年就回来了,朝廷权力一直都制衡的非常好,不是两个宰相说什么就是什么。
尤其是涉及到皇权和军权的事情,几个势力都在互相监督。
三来就是贾蓉搞了很多东西。
比如赈灾救援制度、边军封爵制度、地方援军制度、国企任命制度、圣堂圣教、圣蓉诗集……等等。
民间更认可这个关键时刻赈灾放粮、为灾民提供工作、提供无息贷款重建家园的圣皇。
就算是没有受灾过的地方,也有贾蓉的圣教在不断地种植天花疫苗。
民间因为天花死的人越多,疫苗的推广就越顺利快捷,大部分人只有身边人出事之后才会去打疫苗,而且是花钱打。
减税减负、赈灾、自己出钱修路修水利设施、派人解决大规模传染疾病、修建学校传播知识、大规模的收录人才。
左相根本没资格和贾蓉争名夺利,大部分人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哪里会认同他当权臣。
左相自己也没有那种想法,一直都勤勤恳恳的做事情,贾蓉给的赏赐不少,左相自己也想留个好名声。
“启禀皇上,征西军在波兰省传来捷报,德法两国愿意协助我军攻打西班牙国。”
贾蓉皱起眉头,“打到波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