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霸王 第222节

  “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有大事情和急事的话喊我就行了,普通事情问皇后,再下旨请镇西王和周王过来。”

  贾蓉缓缓地从宝座上站起来。

  就在众人以为他是要下朝的时候,他却缓缓的开了口。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且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

  贾蓉在众人的注视下从金灿灿的至尊之位上走下。

  “我心我行,澄如明镜。”

  “所作所行,皆为正义!”

  ***

  装到了!贾蓉装到了!!

  等贾蓉走出金銮殿后,殿内的沉默震耳欲聋,文武百官们心潮澎湃!

  本周的邸报上,很快就传播了贾蓉在金銮殿上的名句。

  周王和镇西王看到之后羞愧不已,但就是死活不肯去京城送死。

第242章 摄政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京城这里到了二月快走的时候,才稍微有了一些春意。

  贾蓉站在金銮殿下面,位于群臣之首,宗室最头领的位置。

  金銮殿上的主角不算是贾蓉,在皇帝宝座后面设置了一个卷帘,皇后此时坐在帘子后面听政。

  她不能像是贾蓉那样直接坐在龙椅上,群臣宁愿接受贾蓉这个有着宗室王爷头衔的男人坐在龙椅上,也不愿意接受皇后这个女人坐在那里。

  皇后必须要保持礼仪,拿出皇后的样子。

  不管私底下如何,此时皇后都要保持端庄威严。

  “皇叔,皇上已经请了皇叔主持朝政,本宫并非皇上所托,于理不合。”

  刚上朝,皇后就用威严且清晰的声音直接对话贾蓉。

  皇帝的宝座位于台阶之上的位置,和站在地面的贾蓉之间只算倾斜的直线距离也有十几米。

  即使金銮殿结构特殊,对声音有略微的加持效果,但是想在这种距离内说清楚事情,也要一定的谈吐修养才可以。

  说话像是蚊子一样的女人,不适合坐在这里。

  王熙凤就讨厌那些说话扭捏的人,更喜欢那种说话清楚明白的人。

  而在皇家里,太子妃的培养和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皇上当了近十年的太子,太子妃也从小接受培养,如今虽然不讨皇上喜欢,但是基本功都在。

  贾蓉倒是没发现对方的这个优点,这个女人对贾蓉来说就是一个玩物。

  皇后见贾蓉不说话,主动邀请说:“还请皇叔上座,本宫和皇上虽是夫妻,但此番皇叔才是皇上嘱托之人,本宫若贸然参政,于理不合,皇上知道后必定会责怪。”

  皇后想的只是让自己喜欢的男人上来坐下,坐在自己眼前。

  贾蓉说:“既然皇后娘娘在,自然不需要臣站在上面。”

  皇后坚持道:“此番并非是本宫应该出来的时候,只是皇叔为了避嫌才请本宫出来代表皇上,但皇上委托皇叔摄政,本宫并非贤人,对国家政事同样不懂,恐遭小人蒙蔽,乱了国家大事。”

  “还请皇叔上来坐下,如若不然,本宫回去宫中等皇上归来就是,国家大事,岂容妇人干涉?”

  众臣见皇后同样不想干预国事,而贾蓉也是差不多的性格。

  最要命的是皇上自己也不想处理国家大事情,逃跑去江南那里不肯回来。

  不等群臣说话,贾蓉喊道:“干脆迁都算了,我们去江南找皇上,有什么事情到了江南再说。”

  贾蓉也想去江南玩玩了,而且确实是不想处理这些麻烦事情。

  光是那些工匠和自家的事情,就已经让贾蓉心烦了。

  贾蓉懒得和朝廷一帮奸臣玩心眼子。

  这都是狗皇帝的事情,凭什么让我做?

  看到没担当的贾蓉要破罐子破摔,很多家业都在京城的朝廷勋贵和大臣们迅速反对了起来。

  “请忠孝王上座!”

  “请忠孝王摄政!”

  几个宗室老人首先支持贾蓉。

  真要迁都了,这些比贾家人口庞大百倍的宗室勋贵就倒了血霉了。

  如今宗室对皇帝的意见已经很大了,主要是因为贾蓉的关系日子好歹能过下去,不至于反叛。

  但是经过皇上不作为,多次捶打之后,大家已经真的考虑换皇帝的事情了。

  迁都可以,再造个紫禁城都可以,但皇上偏偏跑去了江南要迁都,还重新招揽了一大群人组建了小朝廷。

  这种背叛基本盘的事情已经严重损害了宗室和北方军事集团的利益,不是贾蓉在这里压着,真要搞事情了。

  目前的情况非常危险,贾蓉若是也跑去江南,那基本上就要开启南北大战的局面了。

  左右丞相看情况实在是危险,也对着贾蓉鞠躬。

  “请忠孝王摄政!”

  “请忠孝王摄政!”

  王子腾看几个实权将相都表态了,于是也跟着喊道:“请忠孝王摄政!”

  后面的百官也都跟着表态。

  “请忠孝王摄政!”

  贾政此时也硬着头皮,跟着喊了一句。

  然而……

  贾蓉属于那种别人让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的性格。

  不让他做,他反倒是非要做做看了!

  而且他心情好不好,只要是感觉不想站着就会上去坐下。

  但一群人非要表态让他坐下,这就激发了这逆子的逆反心理。

  贾蓉一脸不屑的昂起头,“就不坐。”

  就不坐……

  群臣顿时就尴尬住了。

  本以为贾蓉会推辞几回,大家劝几次,他推几次,这样几次之后就上去坐下了。

  可没想到,人家是真的就不想趟浑水。

  贾蓉看空气安静下来了,原本高傲不屑的表情很快变得愤怒了起来。

  “你们这帮奸臣庸臣!我好不容易拼死拼活争下来的好名声,你们想毁了我吗?!”

  宗正赶忙说道:“不敢,只是眼下只有忠孝王有资格担当此任,况且这是皇上的旨意,我等并非是不忠不孝之人,乃是听从皇上的旨意安排才是!”

  皇后娘娘喊道:“皇叔息怒,我们都知道皇叔乃是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之人,绝无强迫皇叔之意。”

  贾蓉不耐烦的说:“有事情快点说吧,解决完了我回家。”

  左相迅速说:“好,如今皇上迟迟不回,这几天发生了诸多大事情,首先是镇西王发来急报,说藏南出了祸事,如今镇西王正带兵抵御天竺贼寇入侵。”

  贾蓉皱起眉头,“南方怎么天天打仗?不会都是假的吧?”

  肯定是假的啊!

  大家都不是傻子,前阵子刚喊镇西王过来主持大局,结果镇西王的地盘就被入侵了,人家天竺人翻山越岭打他?

  况且就算是被入侵了,这种事情也是地方官和边军的事情,轮得到他一个王爷去带兵打仗,想要造反吗?

  众人都安静的时候,皇后说道:“皇叔,奏折都在桌上,这几天皇叔在家不愿进宫,各地的急报都堆积在了一起。”

  贾蓉听到后,直接走了上去。

  这次没有人劝他,是他自己上去的。

  众人看贾蓉肯上去了,终于松了口气。

  贾蓉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的奏折,“这多少个奏折?”

  旁边太监回答说:“一共三百五十五封奏折,其中九封都是加急,又有十封九边边军大将的奏折,均是请皇上亲启,皇上让人送来让忠孝王决断。”

  贾蓉骂道:“我处理完这些,天都亮了!太师太傅他们还没把皇上带回来吗?!”

  礼部尚书回答说:“几位大人应该还未到江南。”

  贾蓉随手拿起一封加急奏折看着。

  随后咻的一下甩到下面群臣头上。

  “皇上今年要亲自监督杭州科举,并且答应给江南每县各多百个童生秀才名额,你们看怎么办吧。”

  左右丞相没去检那奏折,两人和内阁大学士都看过这个奏折,全都是反对意见的。

  大学士直接喊道:“此乃乱国之策!本来北方士子就比江南少很多,皇上若是再大肆取用南方士人,到时候北方士人必定有怨言,国将不国!”

  大理寺卿也在看过奏折之后震惊于这傻逼皇帝的操作。

  国子监祭酒站出来恼怒道:“皇上此举甚是糊涂!臣拼死反对此策!!断不可任他胡乱!!”

  此时皇上不在,忠孝王又是一个没规矩的人,大家着急起来也都对皇上不客气了起来。

  “这对北方士子实在是不公!皇上这是要寒了北方人的心啊!!”

  “北方人在北方拼命的抵御敌人,而南方人在南方享受南方的风光与读书的乐趣,皇上这次又要偏袒南方人,让我们这些北方人怎么活?!”

  朝廷里也有不少南方人,就连贾蓉也算是南方人。

  但是这个时候南方人反而更不能说话,一旦说话就会被愤怒的北方人当成是出头鸟对待。

  贾蓉也没有说话,把腰间碍事的长刀拔了出来。

  很快,朝堂上就安静了下来,吵架和骂人的人也都安静了下来。

  贾蓉把长刀放在一边,换了个姿势坐的舒服一些。

  刚坐好就看其余人不说话了,于是贾蓉开始说话。

  “皇上安排就让皇上继续吧,北方士子也不用寒心,今年南北分榜,秀才还是和往年一样,等乡试殿试的时候,南北各一半。”

  “反正往年也都是南方士子多一些,若是南北分榜再合榜的话,就算是多一万个秀才,也不影响举人进士的名额,反而当大官的北方人会多很多。”

  “南方金榜提名者会少一些,北方多一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会因为多一些泥沙就被掩埋了。”

首节 上一节 222/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