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又找了杭州所有道观的道士,开斋醮科仪,迎接道家上仙。
林十三牵着白鹿,缓缓走上了红毯。孙越、陈璘如哼哈二将一般,左右相随。
胡宗宪等人快步迎了上来。
林十三装模作样的大喊一声:“白鹿上仙驾临杭州,文武官员,跪!”
“哗啦啦”,官员们在胡宗宪的带领下推金山倒玉柱跪成一片。
胡宗宪是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之人。此刻却难掩心中的狂喜。
他声音颤抖的喊道:“臣,浙江巡抚胡宗宪,率杭州文武官员,拜见白鹿上仙。”
林十三俯下身子,将耳朵靠在白鹿嘴边。随后他假传仙谕:“上仙有谕,胡抚台爱民如子!朝廷一日不可无东南,东南一日不可无胡宗宪。实乃能臣楷模!”
“杭州众官,今后要好好听命于胡抚台,以抗倭为第一要事。如此一来才能上对得起天子,下对得起百姓!”
“众官请起身!”
林十三的假仙谕给足了胡宗宪面子。
胡宗宪心中暗笑:怪不得我这“世侄”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呢。他这张嘴,简直称得上巧舌如簧四个字。
斋醮科仪结束后,胡宗宪跟着林十三和白鹿入城,前往巡抚衙门。一路上的热闹自不必说。
有个人并没有参加白鹿入城仪式,而是一直待在巡抚衙门中。
此人便是继唐寅唐伯虎后的江南第一才子,徐渭。
身为胡宗宪的幕僚,徐渭端坐在书房之中,将毛笔含在嘴里,正在苦思冥想一篇拍嘉靖帝马屁的雄文——《进白鹿表》。
徐渭是桀骜狂士,平日最不屑干的事就是拍马屁。
但今日之马屁,是为大明东南的安宁而拍;是为东南万千百姓的福祉而拍;是为抗倭大业的成功而拍。
故今日他定要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凝聚于眼前这篇马屁文中。
猛然间,徐渭提起了笔,用赏心悦目的小楷写下了这样一篇文字。
“臣谨按图牒,再纪道诠,乃知麋鹿之群,别有神仙之品,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自兹以往,其寿无疆.”
“必有明圣之君,躬修玄默之道,保和性命,契合始初,然后斯祥可得而致”
“恭惟皇上,凝神沕穆,抱性清真,不言而时以行,无为而民自化,德迈羲皇之上,龄齐天地之长”
“臣,浙江巡抚胡宗宪恭进。”
与东南百姓的福祉相比,才子的尊严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署名是胡宗宪嘛。就算后人要骂这是马屁文,骂的也是胡宗宪。与我徐渭何干?
胡宗宪和林十三在巡抚衙门内安顿好了白鹿。
胡宗宪拉着林十三的手,进了自己书房,屏退左右。
他竟以封疆之尊,恭恭敬敬的给林十三作了个揖:“林传奉,林世侄,多谢了!”
林十三连忙还礼:“世叔这是做什么?我怎么受得起?”
胡宗宪道:“受得起!你是我的恩人,东南百姓的恩人!”
林十三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密奏:“胡世叔,你看我给皇爷的密奏可还稳妥?”
胡宗宪拿过一看,被内容震惊了!
林十三在密奏中说:当今皇帝敬天爱民,浙江巡抚胡宗宪尊皇帝教诲,爱民如子,抗击倭寇,誓保江山社稷之稳固。君臣之德,感动上苍。
故天降上仙白鹿已示祥瑞。
百姓禀报官府,白鹿祥瑞于东南现世。胡宗宪率戴罪之臣俞大猷、戚继光,历经千难万险,入沧海、访诸岛,终于寻得白鹿上仙。
臣林十三,有幸护卫白鹿上仙回京。回京途中一定妥善伺候白鹿上仙。
胡宗宪将密奏放在桌上,脸上是惊诧万分的表情:“林世侄,白鹿是你寻到的。你却将功劳全都给了我和俞大猷、戚继光?”
“你要知道,若你在密奏中实话实说,白鹿上仙是你寻到。你下半生的荣华富贵,你后代的荣华富贵便有了保障。”
“你这封奏疏,是把天大的功劳拱手送予他人啊!”
林十三拱手道:“胡世叔看轻了十三。难道十三是贪图荣华富贵之徒?”
“十三此番南下,历经陆上、海上两番血战。我看到了胡世叔和明军袍泽抗倭护疆的艰难。”
“十三没有大本事,无法为抗倭出多大的力。但十三愿助世叔您这样的国柱,拿到东南的大权。”
“只有大权在手,您才可施展您的韬略。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至于我个人的荣辱得失,与抗倭大业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胡宗宪眼中含泪:“林世侄,大义,大义!”
不过感动归感动,胡宗宪还是从林十三的话中听出了言外之意。
胡宗宪道:“我也正在写一封奏疏呢!我告诉你奏疏的内容。”
“皇帝近臣、寻鹿钦差林十三,途径淮安,见倭寇攻城,义愤填膺。以钦差之尊临时指挥广西狼兵瓦氏夫人部,少林僧兵月空大师部,大破倭寇于盱眙城下。斩倭畜首级五百余。”
“寻鹿途中,又遇倭寇八番船数十艘犯我海疆。林十三又以钦差之尊,临时统领浙江水师卢镗部,痛歼倭寇八番船十二艘。上千倭寇葬身海中。”
“两番大胜,全靠林十三指挥调度有方。其以钦差身份指挥浙江地方兵马,有浙江巡抚胡宗宪之调兵手令,并未越权。”
“臣胡宗宪泣血陈奏。林十三受陛下调教日久。皇帝近臣果然英勇无畏,满腹韬略。臣替林十三请功。”
林十三懂人情世故,人家胡宗宪是人情世故的老祖宗。
你林十三把寻到白鹿的大功给了我。那好,我把两次战功都给你。
盱眙城是陆上之战,斩首数摆在那儿呢。我谎报不了。
海战却是可以谎报的。横竖船沉了,倭寇喂了鱼。多报一些战果,还不是我这个浙江巡抚动动笔改改数字的事?
林十三听完胡宗宪所说,目瞪口呆:“您把瓦氏夫人、月空大师、卢镗老帅的战功,全给了我?我怎么敢.”
胡宗宪大手一挥:“你就不要客气了。瓦氏夫人、月空大师、卢镗都是淡泊名利之人。”
“他们不在意虚名,只在意抗倭大业的成败。”
“你这头白鹿送上去,他们今后不用再为军饷、粮草发愁。仅凭这一条,他们就不会计较。”
“除了这封奏疏。严阁老、陆都督、吕公公那里我皆会去信,褒扬你的功绩。”
“君不负东南百姓。我胡宗宪定不负君!”
“噗通”,林十三给胡宗宪跪倒:“胡世叔,大恩不言谢!今后是让我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您只需说句话。”
胡宗宪伸手搀起林十三:“贤侄,快快请起。回京途中不太平,我让瓦氏夫人带五百狼兵亲自护送你们回去。”
“只要白鹿到了京城,抗倭大业便有了奔头。”
林十三道:“我就算拼上这条命,也得保着白鹿平安返回京城。”
胡宗宪又道:“对了,你是不是给广西狼兵和少林僧兵捐了一万五千两军饷?”
林十三颔首:“惭愧。那是小侄一路收的程仪。捐给狼兵、僧兵,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胡宗宪从书房案头的一个匣子中取出一张银票:“糊涂!皇帝近臣给地方军队捐军饷,这是犯忌讳的!京城的言官会鸡蛋里挑骨头!”
“这张银票你拿回去。朝廷欠他们的军饷,我已有了法子补齐。”
说完胡宗宪将那张银票强塞进了林十三的袖中。
林十三道:“这,这怎么好?”
胡宗宪道:“这本就是你应得的。你不要客气!”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林十三不好再推脱。
胡宗宪道:“你旅途劳顿,先去休息。今晚我设宴,咱们不醉不归。”
林十三一拱手:“那我不耽误胡世叔处理公务了。我先行告退。”
林十三走出书房,掏出了袖中的那张银票。他定睛一看,只见银票上的数额竟是两万五千两!
一万五千两是他捐出的军饷。另外一万两则是胡宗宪给他的酬劳!
第120章 一趟江南之行,林某人成了京中巨富 朝廷新贵(五千字章)
林十三的密奏、胡宗宪的报功奏疏、徐渭代笔的《进白鹿表》八百里加急送往了京城。
林十三倒没着急踏上返京的路程。
胡宗宪命狼兵护送林十三返京,瓦氏夫人正率狼兵从苏北赶来杭州。
等待狼兵的这段时日里,林十三也没闲着,身为钦差的他整日忙着接见江南的地方官们。
永寿宫的传奉官到了江南,地方官自然要进献各种奇珍异宝,让传奉官贡到宫里去。
地方官们很擅长政治投机。
林十三时年才二十一岁,是司礼监掌印的“亲”外甥;跟严党的头头脑脑打得火热;又是锦衣卫大掌柜的爱将。此番南下更是立下杀倭大功。必定前途无量。
地方官们自然要尽力巴结。
给皇帝献奇珍异宝的同时,他们给林十三送了大笔钱财。
在杭州待了七天,林十三光是程仪就收了大约三万多两。加上胡宗宪退还的军饷和一万两的酬劳,此次南行,林十三已成为巨富。
林十三深刻体会到,为何京官们人人都想当外派钦差。出京一趟,银子简直要收到手软。
仅仅十个月前,林十三替富人寻宠物,赚个十两二十两都要高兴半天。
如今却是动辄上千两的收。且架不住人多,给他送钱甚至要在巡抚衙门外排一天的队。
林十三再次找到胡宗宪,想将这一注大财交给胡宗宪当抗倭军饷。
然而胡宗宪再次拒绝,并给出了四个理由。
其一,皇帝近臣给地方上捐军饷,有图谋不轨之嫌。
其二,抗倭需要的军饷是以百万、千万计的。这五万五千两杯水车薪。
其三,你林十三在皇上面前多为抗倭大业说几句好话,顶得上百万军饷。
其四,给你林十三送银子的地方官人数众多。但每人给的数额并不大,都是几百两至多千两的程仪。程仪是官场陋规,并不算贪污纳贿。
林十三无奈,只得将一堆银票踹进自家荷包。
只要他能顺利把白鹿带回京城,中途别处岔子。那他就成了实打实的京中巨富。
林十三的钦差行辕书房之中。
孙越大口喝着茶:“师父,您老这回真是抖足了威风。今儿上晌,连应天府尹都巴巴的从南京跑到杭州来给您送银子。”
林十三道:“我正要跟你说呢。淮安府和舟山海域两战,跟咱们出来的北司袍泽殉国五十五人,另有十八人重伤。我打算拿出两万两银子分给他们的家眷。”
“你跟着我出京办这趟差九死一生。咱师徒俩以前有约定,有福同享,大难临头各自飞。”
“剩下的大财我不能独占。”
说完林十三从袖中掏出十多张银票:“这五千两你拿着。”
孙越听了“五千两”这个数字,激动的一身胖肉都在颤:“这么多钱?师父,我无功不受禄.”